正文 第691章 算盘珠子蹦蹦响!(求月票)
作品:《万界从港片开始》 老实人发火,还是很震撼的。
起码,京城工业系统领导听闻后,就相当重视。
不说武志的特殊身份,单单他这么多年辛苦经营鼓楼厂,并且将鼓楼厂经营成京城工业系统的一块招牌,就值得重视。
更别说,工业系统其余工厂厂长,隐晦的不满了。
武志虽然是实干型厂长,对于交际一点都不热衷,自认没有几个朋友。
可实际上,工业系统的人,还是挺认可武志行事作风的,早就把他当做自己人了。
若是有内部的利益争夺,那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可要是有外系统的人搞事,他们也是会一致对外的。
这次的事情就是这样!
有些事情,就是他们都感觉很魔幻。
话说,国内对外汇的需求虽然不小,却还不至于到了夸张的地步吧?
南华的存在,让国内的外汇饥渴,真没那么夸张。
从七几年开始,南华每年给于国内的刀乐,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惊人数字。
国内需要付出的,就是大量的基础建设物资。
这些,国内本身都能够提供
特别是三线建设的众多工厂,都发挥了充足的作用。!
事实上,从七四年开始,国内众多国企的日子,就过得相当滋润,来自南华的订单几乎源源不绝。
尤其是临近的滇省,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在改开之前,滇省单单通过和南华做生意,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上。
特别是南华几大远洋港口发力之后,滇省的发展速度甚至一度超过百分之二十。
当南华打通了大毛和东欧的贸易渠道后,滇省自然跟着一起受益。
然后就是黔省和川省,都跟着经济腾飞。
可以说,此时国内的底蕴,可比正常时空强多了。
自然,表现在财政收入方面,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的外汇储备,时常都稳定在三十亿刀乐左右。
倒不是南华全力支援的缘故,而是国内和南华联手,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狠狠捞了一笔。
使得国内的外汇储备虽然紧张,却还不至于如同正常时空那么捉襟见肘。
也是如此,改开之后对于外汇的渴求没那么夸张。
主要是,众多国企并没有拖了国家财政的后腿。
再说了,南华矗在那呢,国内的一些行事作风,也要有所收敛。
不然,要是被南华比了下去,很多人都是要倒霉的。
原本以为这事儿,应该告一段落。
老实人发火,很多人都要掂量一下,继续折腾值不值当。
可没想到,小日子那边的企业,却是越发热切。
眼见京城商业系统走不通,直接找到了外贸系统帮忙传话,他们想要和鼓楼厂高层直接交谈。
“那就谈一谈吧,还怕了小日子不成?”
得到消息,武志不由轻笑道:“看看,对待小日子,有时候态度强硬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一番话,说得某些人好不尴尬。
只是没想到,和小日子那边的大公司代表,竟然还谈得相当不错,最后甚至达成了合作协议。
内容,和武志在会上发飙时,说的差不多。
便是鼓楼厂以专利入股,和小日子那边的大公司建立一家合资工厂,专门生产外销型的摩托车和自行车。
就连惩罚条款,小日子那边也毫不犹豫答应。
这一下,就连武志都给整不会了。
消息传扬出去,在京城工业系统内部,引发了相当之大的震动。
什么时候,小日子大公司这么好说话了?
然后,武爱党亲自上门,将一份隐秘资料送给亲爹武志:里头就有答案!
他这次过来,身边带着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
不过就是小试牛刀,就从大意的小日子大公司高层那边,窃听到了想要的信息。
严格来说,武爱党的举动坏了规矩。
只不过,他自己不在意,国内相关机构也不会放在心上,就是这么简单。
武志静静翻阅资料,脸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
小日子大公司的算盘珠子,相当的精明。
他们要的,其实就是进入国内市场的入场券罢了。
之所以选择鼓楼厂,主要还是鼓楼厂名声在外,实力雄厚是个最好的踏脚石。
要是能够入股鼓楼厂最好,就算不能合资也成。
正如武志当初所言那般,对方看上的是鼓楼厂手里掌握的众多摩托车外形专利,还有自行车国际专利。
武爱国当初给鼓楼厂,留下的摩托车外形设计,给鼓楼厂开了一个好头。
凭借这些外形设计,鼓楼厂生产的摩托车可能性能一般,但是外形绝对炫酷,在欧美很受年轻人欢迎。
然后,鼓楼厂自己培养的外形设计师,根据武爱国留下的设计样稿,逐渐设计出了一些新的摩托车外形。
有的成功了,当然大半都失败了。
可这不要紧!
国内的摩托车市场大着呢,特别是川省,黔省还有滇省那边的需求极大,完全可以将外售不利的摩托车,投入国内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鼓楼厂虽然算不得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头羊,可外形设计能力却是绝对的南波万。
因为有稳定的海外市场,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时间,小日子的摩托车企业,在某些方面都大有不如。
小日子的摩托车,可比不得汽车那么风光,能够在欧美世界大肆畅销。
要是能够借助鼓楼厂的海外渠道,拓宽自家摩托车厂的销售区域自然更好。
不行的话,将鼓楼厂那些经典摩托车外形专利弄到手里,也算不得失败。
按照谈判首席代表的说法,鼓楼厂有武志这个顽固派存在,他们不好动什么手脚。
合资厂方面,自然也是按照规矩办事。
可武志要是不能更进一步的话,最多也就是五六年的在任时间。
没错,小日子大公司打的就是等武志退休后,再搞小动作的主意,他们有的是耐心。
正好,那时候到了九十年代,国内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于摩托车和中高档自行车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那时候,以合资厂的名义进入国内市场,面对的阻力就要小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