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3章:一大爷教徒弟
作品:《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因此来找秦长庚看病的人,只增不减。
秦长庚闻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也只好先坐诊完,再去找李复兴,跟他说那个好消息了。
师徒俩一边聊天,一边向着诊所的方向走去。
走到半路上,秦长庚忽然停住步子,对李大关说道:“大关,先前我给你的那几本医书典籍,你看的如何了?去诊所还有段距离,正好借着这个功夫,我考你一下。”
李大关想不到考试会来的这么快,心中不禁咯噔一下,但也只得说道:“您放心吧师傅,我每天都有认真学习,还记了很多笔记呢。”
说罢,他从自己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来,递给秦长庚。
秦长庚拿过去,认真翻看起来,在赞许的同时,也会针对性提出一些问题。
“大关,这黄帝本草经中,记载的治疗感冒的药,最常用的有哪几种?”
李大关略微想了想,一字不差的回答起来。
秦长庚说道:“很好,你这些日子看来确实认真学了,我再问你,常见的老年人疾病,该怎么去温养,你给我说说一些具体的法子。”
李大关同样对答如流。
秦长庚一边认真听,一边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去诊所的这段路上,秦长庚一直在抽查李大关这些日子学习的内容。
周遭过路的村民们都用好奇的眼神打量他们,但也不敢出声打搅。
师徒俩刚到诊所附近,就看见一条老长的队伍从诊所一直排了出来,不但有李家庄的村民,外村的村民同样有不少。
有个从赵家庄来的中年男人急的满头大汗,他媳妇在一旁捂着肚子,已经疼的面白如纸。
男人扶着媳妇,踮脚往诊所那边看去,嘴里说道:“这该咋办啊,我媳妇这疼了一宿,就想着能早点看一看,没成想队伍居然这么长。”
他原本觉得来早一些,就可以早些看病,可万万没想到,来以后不但排队的人多,诊所也没开门,为了不得罪大夫,他只得老老实实排队。
不得不感叹,人们想的都一样,都觉得来早一些可以早看上病。
秦长庚与李大关快步走进诊所,里面有股极淡的药味。
那张有些老旧的桌子上,放着几样简单的医疗用具,还有各种中药。
李大关把药箱放下,秦长庚则是坐在桌边,开始为病人们看病。
排在第一个的是个发烧的小孩,难受的一直大哭。
秦长庚摸了摸小孩的额头,又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其他各项,这才对李大关说道:“大关,你把一把孩子的脉,我听听你的看法。”
李大关答应一声,带着紧张的心情伸出手去,给小孩把起了脉。
不多时,他看向秦长庚,斟酌说道:“师傅,从这孩子的脉象来看,应该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
尽管不是头一次下定论,可他还是感觉到紧张,语气有些信心不足。
秦长庚点头说道:“不错,这孩子确实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烧,但除了把脉,你也要从其他方面着手去检查。”
“看这孩子的舌苔,有些厚腻,体内肯定是积食了,因此在开药治疗时,不但要退烧解毒,还得帮助消化。”
说罢,秦长庚熟练的把药方给开好,同时给李大关解释了一下药方中一些药物的具体作用。
李大关听的很认真,还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记起了笔记,把秦长庚讲的一些要点通通记录了下来。
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他清楚自己的脑子并不算太聪明,根本做不到一次就能记住,所以就把东西给记下来,随后反复去学习。
只有这样,他才能把这些知识给牢牢记到脑袋里。
秦长庚见李大关这样认真,也是很欣慰。
虽然刚开始是看李复兴的面子收下的李大关,可李大关却并没让他失望,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徒弟了。
他教的时候也是尽心尽力,一点藏私都没有,具体能领悟、学到多少,都要看李大关自己了。
之后,是个有些偏头疼的老大爷。
老大爷刚坐下,就开口说道:“大夫,我这偏头疼是老毛病了,得有个十多年,而且每到春天夏天就格外厉害,试了很多土法子,可一点效果都没有。”
秦长庚先给老大爷把了把脉,又认真按了按老大爷的额头跟太阳穴,问道:“疼的时候是不是阵阵发抽着疼?”
老大爷惊喜点头:“对对对,就是一阵阵的发抽着疼。”
秦长庚看向李大关,开口问道:“大关,说说你的想法。”
李大关认真想了想,似乎并未在医术中看到相关的病症,无奈说道:“师傅,这个我不知道。”
医术方面的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可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万一因为自己逞能看错了病用错了药,造成什么严重后果,那可就麻烦了。
秦长庚还是很满意李大关这个态度的,给他解释道:“大关,这偏头疼是顽疾,一阵阵抽着疼的话,是这样……”
随后,他又为李大关讲了讲开药的原理与需要注意的地方,李大关认真听着,偶尔提出几个问题,秦长庚也都耐心的回答。
在师徒俩相互配合下,病人一个接一个看完离开。
在秦长庚的指点下,李大关也渐渐变得自信,诊断的手法也越发熟练。
很快就来到中午,接连够这么多人看病,体力跟精神的消耗都是非常大的。
此时,李复兴推门走了进来,李大关一看到,就赶忙迎了上去,说道:“二十一叔,您有没有法子帮忙解决一下……”
接着把事情给李复兴讲了一遍。
李复兴听罢想了想,马上有了法子,跟后世的医院一样,取号排队就可以了。
他开口说道:“各位乡亲,我得跟大伙说个事,今天来的病人数量实在太多了,秦老跟大关是看不过来的。”
“我有个法子,咱们现在取号排队,吃完饭回来以后,按照顺序叫号看病。”
村民们听到这话,刚开始都有些不乐意。
这法子他们先前从未听说过,而且有很多人都排了一个上午,如果待会儿回来得重新排队,那肯定是不愿意的。
那个搀扶着媳妇的中年人说道:“这样可以吗?不要到时排乱了,又得重洗排。”
:https://y。手机版: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