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17章 孙连城的‘委屈’!

作品:《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几分钟后,杨东就看到孙连城从县政府大楼走出来,亲自来门卫接自己。

    “杨书记,真是不好意思啊。”

    “您有事,吱个声就行啊,怎么还亲自来啊。”

    孙连城满脸歉意的开口,用那东北话说道。

    或许是见到了家乡人,所以他难免克制不住东北话。

    在汉东省当官,他一直都竭力的避免说东北话,想彻底融入汉东省。

    但有些时候,也没那么容易。

    “连城同志,我想让你带我去写康县经济开发区转一转。”

    “昨天你们刘书记说,写康县经济开发区,之前在你手上取得超然成绩,GDP帮助写康县提升了百分之三十。”

    “我很好奇,也想去看看。”

    杨东笑着开口,朝着孙连城示意。

    孙连城闻言,也是笑了:“那有啥难,走啊。”

    “我去叫车。”

    孙连城说着,转身准备叫车。

    但是被杨东拦住了。

    “门口不是有自行车吗?咱们骑自行车过去。”

    杨东指了指院里面的这一排自行车。

    “行啊,那就走吧。”

    孙连城哪怕在外地任职,也没有脱掉东北人的爽快干脆习性。

    他带着杨东选了两辆自行车,然后骑着自行车往外走。

    “自行车是谁的?一会中午下班,人家不会找不到吧?”

    杨东多问了一嘴。

    孙连城骑着自行车,位置稍稍落后杨东半步,以示尊敬。

    “杨书记,这自行车,是我的创意。”

    “我说县政府的办事员可以选择自行车出行办事,我们这里车多,节假日还有中午晚上,容易堵车,办事不方便。”

    “骑着自行车的话,可以省时间,还会节能减排。”

    “最主要就是造价还低,一辆自行车,批发价才一百块钱,十辆车也才一千块。”

    “不烧油,不用电,最多就是磨损脚蹬子,车链子,车胎扎了修补也才两块钱。”

    孙连城憨厚的说道。

    杨东闻言笑着点头:“这么说,你还是个节省财政的好手了。”

    孙连城闻言有些尴尬的回答道:“其实我也是穷怕了,以前在林城的一个穷县任职,当地财政就几百万,都快揭不开锅了,我也就做下了省吃俭用的习惯。”

    孙连城回忆过去的苦日子,依旧不免唏嘘。

    杨东点头,深有同感,他刚来庆和县的时候,县政府财政也就几百万而已,只够给体制人员发工资的,剩下的教育,医疗,都拿不出钱来。

    当时是靠化缘,去省委市委各个部门,化缘来的钱,才勉强度过了一年。

    回想现在,庆和县财政富裕了,虽然不说富得流油,至少各个项目都不会拖欠工程款,这就是最大的改善。

    “这里就是开发区了。”

    两个人骑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一片山青碧绿的公园中,远处是山,近处就是树林,鲜花碧草,以及一条小溪,静静矗立在那边。

    环境,简直非常好。

    “这不是经济开发区吗?怎么像是旅游区啊?”

    杨东好奇的问着孙连城。

    孙连城有些自得自信的指着一旁,一边蹬车,一边介绍道:“杨书记,这里以前是煤矿塌陷区,被我改造成了旅游区。”

    “当时为了这个项目,我跑了整整半年的市委和省委。”

    “我跟省委和市委的领导们汇报的时候说,我说塌陷区的劣势,也会转变为优势,不要放弃塌陷区,觉得塌陷区毫无作用,不然就会增加一个个地球疤痕。”

    “塌陷区不是化工区,没有真正的污染,把这里的水洼子连接在一起,那就是个湖泊啊,在湖边种上花草树木,那就是景,完全可以成为旅游区,青山绿水搞发展,清清白白树人间嘛。”

    孙连城是这么和杨东介绍的。

    杨东听了之后就很是诧异,也觉得怪异。

    因为这一套词,怎么听怎么像是那位爱惜羽毛的领导说的啊。

    “你跟你们省会京州市的市长,有联系?”

    杨东忽然开口问道。

    京州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副省级的干部,其中区别就在于市委书记是省委常委,而市长只是市长,只有副省级领导的级别。

    但是市长可以接任市委书记,并且成为省委常委。

    这就是一步之遥。

    “杨书记,你怎么知道?”

    孙连城诧异的看向杨东,忍不住问道。

    杨东可是来自一千多公里之外的东北地区啊,怎么会对汉东省的政治生态如此的了解?

    “我也是偶尔听说的。”

    “听说你们省会城市的这位市长,可是个改革派的大将,发展经济眼光很好。”

    杨东笑着说道,只是这话到底是褒还是贬,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嗐,当年林城市长就是他,而我则是担任林城市辛庄县的副县长,分管煤矿工业。”

    “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把煤矿塌陷区,改造成旅游区,是一个好的政绩工程。”

    “当年他也是听我汇报,有了感触吧,立马就在林城的经济开发区,也搞了这么一手。”

    “从此呐,就变成了他的改革想法,变成了他的政绩。”

    “我对这个人,其实不喜欢,太过于冷血,爱惜羽毛,没有情义。”

    “我们县的易学习同志,之前还是他的老班长,为他扛过雷,主动申请处分,导致十几年就在正处级的岗位上,寸步无法进。”

    “而易学习的这位老同年,就明里暗里的打压他,不让易学习同志往上走,生怕被省委们记起当年的事情。”

    “当年他主张修路,结果工程出现问题,死了很多人。”

    “这就是他的一个污点,他一辈子都不想提起来的污点。”

    “那么对于给他扛雷的易学习同志,自然也成了他的污点。”

    “杨书记,你说,这样的人,当了领导,到底是人民的福气,还是灾难?”

    孙连城失望的摇头叹气。

    或许面前是杨东,他才敢说说郁闷的话吧。

    这些年在汉东省任职,他很难受。

    如果面前不是杨东,不是他家里人,他也不会这么发牢骚。

    毕竟杨东只是个东北的干部,影响不到汉东省,跟杨东说一说,也无妨。

    主要是他的政绩,他的主张,被那个人剽窃了,他就很不舒服。

    杨东闻言也有感慨,深深的看了眼孙连城,更觉得这位老实人,吃亏是必然的。

    那个人何止剽窃你的创意啊,未来几年你在京州市光明区的区长位置上,还要受到他的钳制,甚至要给他背很多黑锅啊。

    原本杨东想把孙连成带走,带回吉江省,带回灵云市。

    但是忽然改变想法了。

    不经历这些,孙连城就无法成长,他就还是一个老实人。

    只有经历了这些,他才知道什么是官,什么是人心。

    过几年等孙连城身陷旋涡的时候,我再拉一把。

    杨东望着孙连城,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