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1章

作品:《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

    一箱箱生活物资有序摆放。

    大到家具电器。

    小至牙刷毛巾。

    涵盖了日常所需的方方面面。

    细致入微地照顾着人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不仅如此。

    还有一些工业原料和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等。

    那些工业原料。

    是工业蓬勃发展的根基。

    将在高温与锻造中。

    蜕变成为各种关键零部件。

    巨大的机械部件被专业的吊运设备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它们体型庞大却工艺精良。

    每一个零件都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它们将成为推动国内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

    助力工厂提升生产效率。

    产出更多优质产品。

    令人惊讶的是。

    何雨柱平均每10天左右就能送来一船这样的物资。

    无论风雨。

    始终坚守。

    如同及时雨般。

    不断为国家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添砖加瓦。

    他们各自登上车辆。

    黑色的车队如同一列训练有素的铁骑。

    在公路上风驰电掣。

    车轮飞速转动。

    扬起大片尘土。

    经过一段紧张的行程。

    车队最终抵达了工业园区的别墅。

    别墅四周绿树成荫。

    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

    宛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营造出一片清幽的环境。

    众人在别墅稍作停留。

    在这一天里。

    有人在庭院中悠闲地品茶聊天。

    有人在房间里惬意地休憩。

    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放松。

    一天时光匆匆而过。

    随后众人便有序地登上了火车。

    准备开启下一段旅程。

    在那个物资匮乏、交通资源受限的年代。

    空中航线虽已开辟。

    但飞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

    宛如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乘坐飞机的资格。

    被严格把控。

    仅向少数因公出差的公职人员或高级知识分子开放。

    飞机。

    在大多数人眼中。

    不过是天空中偶尔一闪而过的神秘影子。

    承载着无数人难以触及的向往。

    若何雨柱此时孤身一人。

    以他那果敢、追求效率的性子。

    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搭乘飞机。

    享受那风驰电掣般快速归家的便捷。

    然而。

    命运弄人。

    此刻他的身边。

    是一大家子人。

    男女老少加起来足足有10多个。

    老的要照顾。

    小的要哄着。

    拖家带口的现实让他不得不重新考量。

    在反复权衡之后。

    考虑到飞机对随行众人的诸多不便以及不菲的费用。

    最终还是决定乘坐慢悠悠的绿皮火车。

    虽耗时漫长。

    却能确保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平安安地踏上归途。

    为了确保他们的隐私和舒适度。

    何雨柱颇费心思。

    特意安排了一节软卧车箱。

    仅供他们一行使用。

    踏入软卧车厢。

    映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床铺。

    洁白的床单平整地铺展着。

    仿佛一片宁静的雪地。

    低垂的窗帘。

    色调柔和。

    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悄然隔绝。

    如此贴心的安排。

    即便路途漫漫、山川迢迢。

    软卧车厢所提供的优质条件。

    也着实让整个旅程的舒适性呈几何倍数提升。

    车厢内。

    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响起。

    他们或玩着手中的小玩具。

    或互相追逐嬉戏。

    天真无邪的模样煞是可爱。

    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

    姿态闲适。

    轻声交谈着生活中的点滴琐事。

    偶尔目光交汇。

    流露出温暖的笑意。

    不过。

    即便有软卧这一相对舒适的条件。

    从省城奔赴首都的这段旅程。

    依旧耗费了整整10天的漫长时光。

    列车悠悠前行。

    车窗外的景致如同展开的巨幅画卷。

    从郁郁葱葱、山水相依的南方风光。

    渐渐过渡到一马平川、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

    随着终点站首都愈发临近。

    车厢内的气氛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大家心照不宣地打开行李。

    纷纷换下此前那些色彩明艳、剪裁别致、走在人群中格外惹眼的衣裳。

    动作熟练地穿上早已备好的普通服装。

    这些衣物款式极为简单。

    大多是常见的直筒裤、对襟上衣。

    颜色也不过是黑、灰、蓝这几种质朴色调。

    在那个讲究朴素、一切从简的时代背景下。

    如此装扮方能融入人群。

    尽显低调。

    徐慧珍、她的姐妹们。

    还有赵月珍。

    皆对这事毫无异议。

    在那个特殊时期。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低调行事才是安稳过日子的不二法门。

    可几个孩子却不这么想。

    他们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里。

    满是嫌弃。

    看着那些样式陈旧、颜色黯淡的衣服。

    小嘴都撅得能挂个油瓶了。

    说什么也不肯往身上穿。

    徐慧珍无奈之下。

    只能使出浑身解数。

    又是轻言细语地哄。

    又是连蒙带骗地劝。

    一会儿许下承诺。

    说等穿了衣服就去买他们爱吃的糖果、点心。

    一会儿又变着法儿夸。

    说只要穿上这新衣服。

    保准能变得比年画娃娃还可爱。

    在徐慧珍这般软硬兼施下。

    孩子们才一脸不情愿。

    磨磨蹭蹭地把那衣裳勉强套在了身上。

    何雨柱望着眼前状况。

    微微叹了口气。

    嘴角扯出一抹略带苦涩的笑。

    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摊了摊手说道:“要不下次干脆别把孩子带回来了,省得这么麻烦。”

    何雨柱一边轻轻刮了刮孩子的鼻子。

    一边半开玩笑地说着。

    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勾勒出一抹温暖的笑意。

    他的眼神中。

    满是对孩子不加掩饰的宠溺。

    那目光仿佛春日里最柔和的微风。

    轻轻拂过孩子的脸庞。

    似乎世间的一切在这一刻。

    都抵不过眼前这个小家伙的一颦一笑。

    徐慧珍一听这话。

    原本温柔的面容瞬间严肃起来。

    她猛地双手叉腰。

    杏目圆睁。

    眼神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提高音量。

    斩钉截铁地反驳道:“你试试看!你要是不带孩子回来,看爹会不会让你进家门!”

    她心里清楚得很。

    公公何大清平日里对孙辈那可是捧在手心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

    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若何雨柱真敢空着手回去。

    以何大清的脾气。

    绝对会大发雷霆。

    说不定真会把他拒之门外。

    何雨柱听闻妹妹所言。

    一时语塞。

    竟不知如何作答。

    他心里清楚。

    在四合院外。

    自己凭借一手精湛厨艺。

    在饮食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不仅为大众呈上美味佳肴。

    还间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也算是小有名气。

    可一旦回到四合院。

    面对父亲何大清。

    所有的风光都瞬间消散。

    何大清辛苦了大半辈子。

    如今上了年纪。

    最大的心愿便是阖家团圆。

    儿孙绕膝。

    享受天伦之乐。

    何雨柱这些年一心扑在事业上。

    在个人生活方面毫无进展。

    没能让父亲如愿。

    在老爷子面前。

    自然自觉矮人一头。

    底气不足。

    踏入此地。

    映入眼帘的环境。

    与往昔相较。

    足有九成仍留存着那古色古香的韵味。

    街道两侧。

    建筑尽显古朴典雅之态。

    青瓦整齐排列。

    在日光下泛着淡淡的幽光。

    白墙洁净。

    偶有岁月斑驳的痕迹。

    无声诉说着过往。

    此地虽说在繁华程度上难与港岛比肩。

    可出租车行业倒也早早兴起。

    追溯至解放时期。

    一家出租车公司便在此成立。

    彼时公司运营的车辆。

    皆是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的各式小轿车。

    这些小轿车。

    因年代久远。

    款式显得陈旧过时。

    车身漆面剥落。

    部件也时有故障。

    可在物资匮乏的当时。

    那无疑是令人称奇的稀罕物件。

    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时过境迁。

    何雨柱凭借自身努力。

    成功生产出数量可观的212车型。

    随后。

    其中一部分崭新的212车型被调配至出租车公司。

    这些新车。

    车身线条硬朗。

    漆面崭新锃亮。

    发动机轰鸣有力。

    它们的到来。

    恰似一股清泉注入。

    为略显沉闷的出租车行业注入了蓬勃的新活力。

    一时间。

    街头巷尾皆是人们对新车的热议。

    如今。

    城内出租车公司在诸多繁华地段和人流密集区域。

    如大型商场、医院、学校附近。

    均设有固定候车区。

    极大地方便了乘客打车出行。

    在没有电话叫车、网约车尚未兴起的当下。

    这些候车区成了人们打车的主要选择。

    每个候车区都贴心地搭建了简易的遮雨棚。

    棚下安置着长椅。

    供乘客在候车时休憩。

    火车站内更是设有专门的出租车上车区域。

    地面上用醒目的油漆绘制着清晰的标识。

    引导乘客有序排队候车。

    确保乘车流程有条不紊。

    众人有序地分别登上了四辆车。

    车辆依次发动。

    引擎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随后再次风驰电掣般疾驰而去。

    坚定地向着目的地前行。

    车队沿着熟悉的街道一路疾行。

    径直抵达前门的住处。

    待靠近目的地时。

    便能瞧见那曲折蜿蜒的巷子。

    后面的巷子极为狭窄。

    车辆根本无法继续深入前行。

    无奈之下。

    众人只好在小酒馆的外面停了下来。

    小酒馆的木质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发出细微的嘎吱声。

    仿佛带着温度。

    在热烈地迎接归家的人们。

    何雨柱一家人刚从车上下来。

    就被邻居们迅速围拢。

    邻居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纷纷与何雨柱一家打招呼。

    七嘴八舌地说道:“哟,柱子,可算盼着你们回来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见着人影,这是去哪儿啦?”

    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穿梭。

    大人们则一边好奇地询问。

    一边帮忙搬着行李。

    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柱子,你这大半年都跟人间蒸发了似的,到底跑哪去啦?我们这些老街坊可都惦记着你呢!”

    “可不是嘛,这一回来,好家伙,咋还带了这么一大帮人回来呀?快跟大伙唠唠,这都是些啥情况!”

    邻居们听到动静。

    纷纷好奇地围了过来。

    眼神里满是探究。

    何雨柱一家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招架不住。

    只能强颜欢笑。

    一一应酬着。

    何雨柱一边挠着头。

    一边赔着笑解释:“这不是去外地做生意嘛,在那边结识了几位朋友,人家对咱北京好奇,就跟着一块儿回来了。”

    话虽说得轻松。

    可他心里清楚。

    这理由实在勉强。

    不过邻居们也不好多问。

    一番寒暄过后。

    何雨柱他们终于寻得机会。

    匆匆脱身。

    快步回到后面的院子里。

    好似身后有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一进院子。

    大家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

    好似有一双无形的大手。

    抽走了他们全身的力气。

    众人东倒西歪。

    毫无形象地瘫倒在地上。

    四肢大张。

    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

    漫长旅途的颠簸、疲惫。

    如潮水般将他们淹没。

    此刻。

    每个人都觉得浑身像灌了铅一般。

    沉重得抬不起分毫。

    连呼吸都带着几分疲惫后的粗重。

    只想在这片刻安宁中。

    舒缓身心的劳累。

    徐慧芝正沉浸在这温馨舒适的氛围中。

    脑海里像是有一道闪电划过。

    她猛地一拍脑门。

    这才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旋即。

    她坐直了身子。

    原本满是惬意的脸庞此刻写满了疑惑。

    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对了,这房子每天都是谁打扫的呀?”

    何雨柱满脸笑意。

    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这人向来做事周全,回来之前就提前打了电话,专门叮嘱他们把家里好好打扫一番。”

    “你们俩这一路车马劳顿,身子骨肯定乏得很,就踏踏实实在家歇着,把精神养足咯。”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