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4、第 124 章
作品:《听说我是神童(科举)》 龙翔三年,谢琰终于斗垮了余首辅,登上了首辅之位。龙翔这个年号是因为在大燕龙兴之地楚州某一天有山野之人曾在晚上见到过有一条银龙奔腾翱翔在九霄之上,雷光阵阵,威势惊人。
这个异象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当地知县也为了谄媚圣上,将此上奏。慕容熙也觉得是吉兆,便因此改了来年的年号。
谢琰登上首辅之日这年,已经是年过四十了。余首辅这几年是为了势力是不遗余力的打击王太师留下的残余势力,甚至有点到了疯魔的程度。新政除了之前他自己主持的部分,其他部分都有很多被暂停了。
谢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叹气不已,这些果然被王太师料到了。余首辅难道不知道新政的益处吗不,他很清楚的知道。但是他和王首辅是政敌,不可能帮助他完成接下来的新政部分。
余首辅是纯粹的政客,冷血的政治家,绝对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纯臣。好在王太师料到了他离开内阁的后果,拼尽全力把谢琰拉进了内阁。谢琰果然也不愧他所望,被叫停的新政都一一启用了起来。
同年,慕容熙贬了皇长子和二皇子到封地去就藩,立六皇子慕容承昶为太子。谢琰加封为太子太傅,依旧教导太子礼仪诗书。
云箫之也因为二皇子被贬而失势,慕容熙不会怪罪自己的儿子争权夺利,自然一腔怒意都倾泻到他身上了。慕容熙暗恨云箫之挑拨皇长子和二皇子的关系,先是贬他跟着二皇子就藩,为长史。
后来又连降数级,让他去贫瘠荒县当课税大使,这个小官就是负责收税。这等贫县,哪里收的起来云箫之也不甘心,他曾经是在京城呼风唤雨的人物,今日却落到这步田地。
就在云箫之积攒实力,准备动用关系,重返京城的时候。谢琰告了他一状,告他贪污,收受贿赂,以致当年山东灾民惨死,流连失所。
当年的山东案本来就是不了了之,看似阵仗闹的大,但是处置的人都是顶罪的小虾米,真正的主使者都没有处置。云箫之就此送命,来自谢琰的致命一击就这样达到了目的
。
兴国公府,今日是兴国公世子迎娶兵部尚书罗大人长女的喜事。满府喜气盈盈,彩灯高挂,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啊。门外,停着香车宝马。
仪珑带着自家小姑子谢岚一路穿花拂柳,走过走廊楼台,到了主殿。在场坐着的纷纷起来给她行礼,不论是地位还是辈分,仪珑都是最高的,自然有人让了位置,她便坐了首座。
仪珑今年也不年轻了,年近四十,虽然保养得当,但是眼角还是能看出岁月留下的细纹。不过她坐在高位,穿着宝蓝色青鸾翱翔遍地花锦绣襦裙,还是气度不凡,秀美多姿,让人在下面看了油然生敬。
弋阳公主也到了,她比仪珑还小几岁,但是看上去却老态丛生。之前本来她还看不起谢琰,更不理解为什么仪珑姑母会嫁给谢琰,除了一副好模样,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吗若说是才华,大燕也并不缺。
慕容熙才登基那几年她着实在仪珑和晋阳面前得意了一阵,在她眼里,仪珑嫁了个没用的书生,而晋阳嫁了个粗鲁武夫都比不上她嫁的好。
季廷辰是慕容熙的表弟,而她是慕容熙的妹妹,这才是天作之合。可是她没想到的是,因为慕容熙的登基,季家也越发得势起来,对她也不如以前恭敬了。毕竟她能依靠的先帝已经薨逝,她的亲兄长也不是慕容熙,反而慕容熙更看重自己的表弟。
她根本拿不住季廷辰,再加上她几年无所成,季廷辰终于在外面抱了个孩子回来说养在她名下。弋阳虽然气怒,但还是忍了,她知道季廷辰还算是顾忌名声或者她,抱了外室的孩子给她养。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终究不一样。
而仪珑姑母生了两个儿子,谢昱自小和六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子是好友,几年前和他父亲一样中了状元,如今在翰林院做事。父子两探花,被世人一时啧啧称奇,传为佳话。
次子谢暄,如今在外游学,听闻也是才华出众,已经连中两元,只差明年春闱再中魁首就再添佳话了。父子三状元,这只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了。
而谢琰如今贵为首辅,早就没人敢看轻他了。弋阳本来还
乐的在一旁看戏,她觉得男人一旦有了权利就变了,何况谢琰呢没想到这么多年,只听说谢首辅和仪珑姑母有多么恩爱,倒真没有什么外室小妾之流。
连她素来看不惯的晋阳公主的薛驸马,也水涨船高,这几年建了不少军功,已经在五军都督府任高位将领了。也是,慕容熙的亲妹妹是晋阳,又不是她。
弋阳公主站在殿外,干咳了两声,正要上前和仪珑请安,就被承恩公夫人郭氏抢先了。郭氏挨着和仪珑坐着,笑嘻嘻的寒暄起来。郭家出身也不错,郭皇后就是郭氏出的嫡长女。
仪珑实在是受不住郭氏的热情,便带上假笑,道“承恩公夫人,不知有什么事呢”
郭氏这才暗示起来她的来意,原来郭氏还有个小女儿,现在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她们家虽然是外戚,看似荣华富贵,但是他们这等有底蕴的家族还是知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道理。
她们的选择不多,有的人家是不愿意和外戚结亲的,有的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愿意结亲。郭氏选来选去,就看中了谢家,谢家出身寒门,但是偏偏又和安阳公主、仪珑公主结亲了,又和皇家沾亲带故。
谢家现在又有谢琰撑场面,就算谢琰致仕,谢家虽然不会太显赫,但也会过得平安顺遂。郭家就是这样选择的,何况听闻谢家有家训,谢家子孙娶妻,终生无子也不能纳妾,可过继。
这条家训一出,京城哪家疼女儿的人家不愿意嫁给谢家人呢谢家长子谢昱前年和按察使柳晋的长女成了亲,听闻两家都是通家之好,柳晋和谢琰是多年的好友。
长子娶妻了,不是还有次子吗听闻次子比长子长得更为俊朗,更像当年谢家檀郎的风采。说起谢家的家风,那是在京城人人称赞的。听闻,谢琰还效仿颜氏家训,立了谢家家训。
为的就是让家族昌盛兴旺,保持清正雅秀之风,不坠先祖威名。谢琰还因此兴起了立堂号的心思,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堂号往往是某一宗族的共同徽号,因为同姓族人聚族而居,分房住在宅院中。
有多种立堂号的
方式,谢琰想的是最好有意义的。他怕的不是后世子孙不能富贵双全,而怕的是谢家出些他最看不起的那种一味只知享乐,庸庸无为之人,只知道仗着家族作威作福,那样的子孙实在是难堪。
谢琰为了警示后人,便立了堂号为慎独,慎独是一种境界,慎是小心谨慎,自省戒备;而独是独行,控制自己的。
等仪珑回府,居然看见谢琰在那悠闲的坐在树下悠然的品着茶,他闭着眼睛安然的听风冥想。仪珑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调笑道“诶,你这大忙人,有时间回来休息”
谢琰摸了摸自己的微髯,睁开眼睛,看着仪珑笑道“好不容易得空回家陪你,结果发现你根本不在家。”谢琰留了胡须,仪珑看着他,想起初见的谢琰少年模样。他如今气势越来越深沉,样貌也随着年岁更加清矍,和少时清逸昳丽的模样全然不同了。虽然模样差不多,但是感觉却不同了。
如果说之前的谢琰就让那昭昭赫日,耀眼得刺眼夺目,让人无法直视;而现在的谢琰就像清冷的月亮,虽然看着柔和,但是神秘莫测,深沉。
谢琰在拿着一根竹筒,吹胡子瞪眼的抱怨“这个暄儿,我让他戴在家里温书,他非得出外地游学。游学我也赞成,但是他倒好,到了一个地方就大办文集,听说他还建了一个文团,非他看重的才子,不得入内,真是胡闹。还有这竹筒装的泉水,还说是效仿我和你当年所为,真是不知体统”
谢琰提到这个儿子就头疼,昱儿虽然幼时略有顽皮,但是也是懂事听话的,特别是他跟着谢琰在北地吃苦那几年,也没给谢琰添一点麻烦。反而是这个小儿子,性子张扬活泼,谢琰想磨砺他的性子可是为人父亲的又怕把性子磨得太死,真是烦恼。
仪珑站在他前面在一旁劝说道“你我都是不惑之年的人了,也不必管孩子们。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吧。”
谢琰听了感概,看着仪珑秀美的面庞,握着她的手,抬头看着她道“是啊,我们都老了。”母亲会先一步离他而去,儿子也不能陪伴他们一生,只有仪珑会一直一直陪着他,直到他们走到生命的最后尽头。
谢琰想起了那句话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谢琰和仪珑约定了,等他致仕,他一定要和仪珑遍游大燕各地,如果可以,也可以去国外玩一玩。
作者有话要说新书存稿中穿书之攻略反派大佬,简介文案可见,感兴趣可以点进我的专栏收藏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