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第121章

作品:《穿书之福运绵绵

    司徒弘光一回京都的家, 他先是与亲人们聊了话。然后,自然便是由着妻子杜绵绵去准备小家宴。

    也便是妻子去忙碌时,大孙儿自然由两个姑姑领着。司徒澄澄、司徒汶汶对于与大侄儿玩耍的事情挺熟悉。

    司徒弘光则是领着两个儿子去书房说话。

    在司徒家的书房内, 司徒弘光望着面前的两个儿子。他问道“你们四弟”一开口,司徒弘光又是停了下来。

    “大姐夫已经把最新的消息告知孩儿和三弟。”司徒佑泓回一话。

    “四弟是为着咱家才会被永庆昏君加害。”司徒佑浦随着二哥的话, 也是接上一句。他还道“爹,四弟的仇, 咱家已经报复了。”

    “四弟在天之灵,一定能安息。”司徒佑浦这般回道。

    “糊涂。”司徒弘光的目光是盯着三子司徒佑浦, 他说道“皇家何等尊贵, 哪怕是废帝也不是咱家可以议论。而论永庆帝只是失踪了。”

    “皇上说下的话, 还能错吗”司徒弘光的目光是望着两个儿子, 他的眼中有一份的慎重。司徒佑泓一听亲爹的话, 他回道“三弟一时情急, 方是说错话。还望爹原谅三弟。孩儿与三弟往后必是谨言慎行。”

    听着次子的话,司徒弘光这才是点点头。

    “浦儿,莫怪为父要点你一回。泓儿, 你也得记着你弟弟的教训。咱家只忠天子, 天子的话便是金口御言。自古以来, 忠臣可不是容易做到的。媚上就得懂一个道理。皇上不会错,错的只能是臣子。”司徒弘光这一话何尝不是在提醒自己。

    “你们兄弟二人得记着一个道理。天子不能错, 天子错了,比臣子错了更可怕。”司徒弘光最后是一声叹息。

    天子若错了,跟随天子的臣子结局只会更惨。如今的永庆帝错了, 那么, 他当年提拔的那些官僚们。在宁王清君侧时, 那些站错队的人。

    如今的京都, 可谓是血腥满天。

    有许多人被抄家,被砍头。最严重的是被诛族。

    司徒家哪怕是跟着宁王成为赢家的一方。那又如何在司徒弘光的心中何尝不是小心谨谨。一朝天子一朝臣。

    没谁永远是赢家。

    司徒家更何况还有一个外戚的身份在。那就更得小心谨谨的别犯错,别被人抓了小辫子。走到如今这一步,司徒家不容易。

    在宁王就要赏功的前夕,司徒家更不能倒台了。特别是司徒弘光的眼中,如今司徒家的功劳里,还有儿子的血。

    不管是长子,还是幼子。哪一个都是司徒弘光曾经寄于厚望的好孩子。长子会救宁王,死得那般的惨烈。

    司徒弘光是亲爹,他的心能不痛吗

    至于小儿子司徒佑沣,明明家中为他安排为后路。可他在知道一切有变时,他还是给家中提醒。哪怕是落入永庆帝的爪牙手中。

    小儿子的死,更让司徒弘光痛彻心扉。到现在司徒弘光都不敢跟妻子提,跟女儿们提一提。沣儿已经不在了。

    家人里,妻子和女儿怕是还念叨着沣儿还活着。只是万般的想法,司徒弘光最后只有一声的叹息。

    当晚。夫妻二人独处时。

    杜绵绵没甚睡意,她对丈夫问道“是不是还没有查到沣儿的消息”杜绵绵一直的心是悬着的。她有一些不好的预感。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没得着肯定的答案时,杜绵绵总有一种念想。

    司徒弘光听着妻子的话,他是沉默良久后。他执起妻子的手,他道“咱们还有大哥儿,还有泓儿、浦儿、澄儿、汶儿。绵绵,咱们当爹娘的,所有的孩子都得顾上。”

    听着丈夫左言右顾的话。杜绵绵本来就是悬着的心,此时是提到嗓子眼儿处。她已经懂了,一个答案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杜绵绵扑到丈夫的怀中,她无声的落了泪。明明没有哭声,可感受到胸口处的一片湿润,司徒弘光知道妻子在哭。这等无声的哭泣,更是让司徒弘光也是忍不住的落了泪。

    “一切会好的。”司徒弘光伸手,他是轻轻的抚着妻子的背。

    “可沣儿他还那般的年少。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杜绵绵听到丈夫的话,她这般念叨着。司徒弘光对妻子说道“你放心,沣儿的大仇已经报。”

    “报复谁下头的小卒子。那高高坐在龙椅上的人,才是咱们真正的仇人。可惜,那人却是失踪了。我不甘心。”杜绵绵又不傻。下头的人,杜绵绵相信丈夫已经报复了。

    她的女婿是宁王世子,她的女儿是宁王世子妃。

    司徒家的权势虽然不大,可在京都被攻下的情况,那些加害之人一定会被处罚。一定比她的沣儿惨十倍,惨百倍。

    可沣儿没了,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是失踪。杜绵绵如何甘心。明明他们是赢家,赢家不是应该尝还自己所受的一切吗

    “你放心,沣儿的大仇真报了。失踪,不,永远的失踪只有一个答案。绵绵,你知道的,只是事情能办不能说。”司徒弘光拥着妻子。他说道“这事情是咱们儿子亲眼见证过的。一切都不会错。沣儿的大仇真的报复了。”

    听到丈夫这话。再想到泓儿、浦儿是随着大军攻入皇城的人。

    杜绵绵这时候已经听懂丈夫的话。杜绵绵收住泪,她抬头,她的眼眸中还有泪。她却是收住哭意。杜绵绵说道“好,太好了。”

    “沣儿如此方得安宁。”杜绵绵的眼中,仇恨在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疲惫。是心神上的一种无力感。

    永庆帝的削藩,司徒家不过是大浪下的一点儿不起眼的一滴水。这一滴水的结局如何

    原来不知道。

    可现在知道了。好歹司徒家熬过来,熬到了见证胜利的一天。

    永庆五年。亦是弘武元年。

    这一年,弘武帝登基称帝后,他正式的改自己的年号。这一年,宁王妃李氏成为中宫皇后娘娘。

    同样是这一年,弘武帝册封宁王世子司马睦为东宫储君。妻凭夫贵,原宁王世子妃司徒氏被正式册封为太子妃。

    本着赏罚之权,握于君王之手。

    弘武帝登基后做的三件事情,一是处罚拒绝向弘武投降的诸臣,清算永庆帝的旧党,打击永庆帝的所有余孽。成王败寇,在这等刻最是应该。

    二便是赏功。功臣当赏。

    弘武帝不光是赏军臣。将军、校尉有爵位。哪怕是一个兵卒子,只要是宁藩起兵之时的老卒,在这等时候人人都是混成官老爷。正紧的得着绣衣卫的官职。这等官职就要紧,这是世袭罔替的官身。可与同休。

    这一回发下去的厚赏,弘武没一点吝啬。哪怕是当初给宁藩送过钱粮之辈的民夫,依然得到朝廷的钱财布帛的厚赏。可谓是一时间,弘武帝在大赏诸人。

    当然,先赏的,总是下面的诸兵卒与民夫。

    而上头的评功,定等,那正式的公、侯、伯等超品爵位,自然要赏在后头。

    越是在后头的人,越是心头一把火热心。

    这一回的赏。司徒佑泓、司徒佑浦二人,俱是得到绣衣卫正四品的官身。同样是世袭罔替的官身,可以传儿传孙,与国同休。

    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心头都清楚。他们入宁藩,其时非是老卒。也不是什么军中大才。他们只是搭着大哥的线,借着大姐夫的光入的宁藩。当然,也是在战场上拿命去搏了富贵。

    司徒家。

    杜绵绵在得知次子、三子的正式恩赏后,她心头是非常高兴的。两个儿子得官身,等着两个儿子正式成婚后,孙儿们将来也有得一个铁饭碗可以继承。还妥妥的。

    对于丈夫会得什么样的恩赏。杜绵绵不担忧。她的目光是盯着大孙儿,她在想的便是大孙儿这一头会得着皇家何样的恩典。这毕竟是皇帝唯一的亲外孙。

    皇城,泰和宫。

    弘武帝与李皇后在说话。他们在别人眼中是帝后,可在这对夫妻的眼中更是夫妻,是相伴一身的枕边人。

    “诸将的评功已经呈上来。我在犹豫。”弘武帝当着妻子的面,他说出心头的顾虑。他说道“将士们的血不能白流,将士们的功劳朕得记着。”

    “可我亦是一位父亲。还记得文娘小时候,她刚出生时,她是咱们的头一个孩子。”弘武帝的眼中犹记过往。他在外人眼中已经开始失去人味儿,已经被神化。毕竟打从开天霹地算起,打从有皇帝的那一天算起。

    宁王是这煌煌青史上唯一一个正式从藩王大败朝廷,最后登基称帝的唯一一人。

    宁王心中何尝不是担子重的很。可他已经不此是宁王,他还是弘武皇帝。他能镇压天下的便是他的赫赫武功。

    “我打算合并女婿与其父的功劳。赏司徒家一个世袭罔替的名爵。咱们的外孙便是名爵的继承人。”弘武帝最后还是心软了。

    女儿已经没了,女婿有救驾之功。若是凭着女婿的功劳赏到外孙头上当然可以。可弘武也要考虑舆论。哪怕弘武帝的名声,他自己都知道一定不怎么好。越是这般的情况下,弘武越不想让人挑刺。

    “子虽不在,父受其功。皇上英明。”李皇后自然是赞同弘武帝的话。

    “外孙年岁尚小,他需要长辈的护持。得继承人的权利亦可。我相信有咱们这些长辈护着,咱们的外孙将来一定是一位芝兰玉树的郎君。是一位能担当名爵之器的重臣。”李皇后对于外孙自然有一番期许。

    弘武帝听着妻子的话,他点点头。

    弘武元年,秋末。

    杜绵绵在司徒宅等来天使。他是陪着闲赋于家中的丈夫一起等的天使。如今的司徒弘光已经没做官。

    司徒弘光得给儿子们让位。满门父子,俱为重臣。这等重臣还是外戚,此非司徒家的福份。于是司徒弘光是挺有眼色的辞官在家,他准备好好的养孙儿。享一享天伦之乐。

    司徒弘光是职官了。当然,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在军中那是上进心积极的很。

    天使来,自然是来降圣旨。

    司徒家的人俱是在前院听旨。摆上香案,一一拜服的听着天使念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使在念着圣旨。杜绵绵只是听着的一人。她听得仔细。一直到天使念完最后一道旨意。

    尔后,天使又是拿出第二道旨意,第三道旨意。连下三道圣旨。还有皇家的恩赏,对司徒家而言此是隆恩浩荡。

    从弘武帝的圣旨中,已经详细的讲着三样事情。

    因司徒佑淇的救驾之功,合并司徒弘光的从龙之功。合并之后,司徒弘光赏封为淮国公。当然,杜绵绵心头更清楚,丈夫能得这一份功劳,不止是丈夫和大儿的功劳。更有大儿媳司马文娘的余荫以及大孙儿司徒宣的原由在。

    司徒弘光被正式为淮国公。这是第一道圣旨。

    第二道圣旨便是杜绵绵被正式的册封为超品的淮国公夫人。至于第三道圣旨,便是皇家恩赏,加司徒宣为淮国公府的世孙,是国公府未来的继承人。

    淮国公府,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一道旨意自在存档。只是功臣赏中的头一等。偏偏它是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司徒弘光的功劳够不够一等的武勋恩赏。当然不够。加上救驾之功的司徒佑淇,那都不够。

    国公,非灭国之功与开国之功不可赏。

    真依着功劳,哪怕是弘武帝松一松手,其时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伯爵,便是足矣。可偏偏司徒家得着重赏。

    在谢恩后,杜绵绵提牵着大孙儿司徒宣的手。杜绵绵知道,这一份恩赏何尝不是帝王与皇后的一点怜惜。怜惜便是她的孙儿,便是皇家的外孙。

    淮国公府。哪怕是外戚,可评功之时,定的是武勋之功。

    在诸武勋里,淮国公府要站位的就不是外戚那一挂,而是武勋那一挂。这里头就有一份微妙。当然,对于出身忠勇侯府的司徒弘光而言,他是有些懂里头的门门道道。

    何况如何的司徒家,比着当初的忠勇侯府何尝不是更加的辉煌。越是如此,司徒弘光和杜绵绵就是越加的小心谨慎。

    因着忠勇侯府的抄家,更让这一对夫妻是心有戚戚焉。

    弘武元年,冬。

    京都已经太平下来。在这等时候,杜绵绵递了牌子请求进宫。当然,这不是杜绵绵主动,这是宫里的召见。

    宫里的李皇后想大外孙。同时,太子妃司徒滢滢想也是亲人。于是,杜绵绵这一回进宫,她是带着大孙儿司徒宣。

    在中宫时,李皇后留下大外孙。杜绵绵自然是谢恩。她是留着侍候大孙儿司徒宣的身边近侍。主要是教导嬷嬷。这一位嬷嬷是当年李皇后替大女儿司马文娘挑的陪嫁奶娘。

    可谓是李皇后亦信任之人。

    有这一位教导嬷嬷在,大外孙司徒宣一个一岁小儿自然不会闹人。

    李皇后逗着大外孙,她瞧着这孩子,他的模样好。有些像他父亲。可他的眉眼间,又像着他的母亲。

    中宫这儿,李皇后乐得逗着外孙。

    东宫,杜绵绵见到女儿司徒滢滢。母女见面,杜绵绵哪怕如今是超品的国公夫人,她当然还得依着国礼,先给女儿见礼。

    此是皇家之尊贵。

    “臣妇参见太子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杜绵绵福了礼。

    “娘。”司徒滢滢亲自搀扶亲娘。她道“咱们娘儿俩之间说一番话,何必多礼。”殿中侍候的人,司徒滢滢挥挥手就是打挥掉。

    空阔大殿,缺着侍候的人时,总是少着一些人气儿。

    杜绵绵打量着这大殿一眼。她与女儿坐于近处。她道“府上一切安好。”

    “我在中宫娘娘那儿时,还见到东宫的三皇孙、四皇孙,他们还与宣儿说过话。”杜绵绵提一话。

    皇帝、皇后的膝下如今当然不缺皇孙。不管是东宫的皇孙,还是二皇子府上,三皇子府上,皆是育有皇孙。

    可在杜绵绵这儿,除着东宫的大皇孙、三皇孙、四皇孙是她的亲外孙。旁的皇孙与她又何干

    杜绵绵依着规距就成。

    杜绵绵更担着的还是女儿和三个外孙。

    “我在宫中一切安好,你的三个外孙亦是。暻儿如今学业上颇得父皇的夸赞。此事让太子亦是高兴好些回。”对于大儿的聪慧,让弘武帝满意。

    弘武帝满意,太子自然就得父皇的青睐。太子自然也是满意自己的大儿子。

    杜绵绵听后,她是连连点头。

    杜绵绵又提一事,她道“各家开府,得朝廷恩赏。我家本不打算大办一场庆功宴。可其它家都是举办了。若是我家不办,颇显得格格不入。唉。”

    这事情司徒家也是左右为难的。

    听着亲娘的话,司徒滢滢说道“随大流即可。”

    “只要淮国公府不过于奢侈,按着礼制与规距,谁也不会挑刺儿的。”司徒滢滢宽慰亲娘。

    “淮国公府的将来便看宣儿的将来。如今的淮国公府好歹有二弟、三弟撑一撑体面。你爹那儿,已经是辞官之人。滢儿,苦了你和外孙们。”杜绵绵握着女儿的手,她道“谁让你的娘家,到底是底儿薄。如今颇显得一个空架子。”

    “女儿如今的身份,谁见都得高看一眼。至于司徒家,何当一个空架子。侄儿有中宫的体贴,有宫里的关爱。娘,您不必过于担忧。”司徒滢滢劝着话。

    杜绵绵听着这话。有些话偏偏她不能讲。

    她在意这些吗

    她其时更在意的还是司徒家没法子给女儿帮衬。至于女婿那里,更是没多少助力。因为司徒佑泓、司徒佑浦要出头,他们还早着呢。

    如今的司徒家,只是看着有一份朝气。以及有一份底气。真论起势力来,还就是半拉的空架子。

    这一趟宫中之行。

    得着东宫太子妃的话,淮国公府的庆功宴自然也是随大流的举办。于是,各路的请贴是送到各家。

    杜家人当初随杜敦去任上。那是去避风头的。

    京都的风头一好,杜家人自然是归来。只杜敦还在任上,他的妻子朱氏还是陪着夫君继续的夫唱妇随。

    倒是杜家的三房人在得着淮国公府的请贴后,那是非常高兴。对于赴宴,那是乐得如此。

    杜绵绵的娘家人里,娘家请了。出嫁的姐妹自然也得请。

    甭管是转到民籍的李家妇,杜绵绵的大堂姐杜贞贞。又或者在夫君调回京都,这是随着夫君归京的杜宁宁。这二位堂姐妹自然也是得着淮国公府的请贴。

    至于外甥女司马秀儿那里,自然也是得着请贴。这一位桂王府的遗留下来的独女。如今被养在宫中,弘武帝和李皇后怜爱一个侄女,帝下旨意,已经正式册封其为乐安郡主。

    这一份请贴,自然便是东宫太子妃司徒滢滢转交的。

    因着淮国公府是武勋人家。这一回,自然便是给跟随宁王起兵得着重赏的武勋名爵人家,一一下了请贴。

    一时间,淮国公府举办庆功宴时,那也是门庭煊赫,宾客满高座。

    女眷在内宅里待客。

    堂戏自然举办着。各路女眷有着丫鬟们的引路。杜贞贞来时,她望着府中的各路官眷。杜贞贞一时间挺不适应。她知道,在这等场合里,她怕是身份最低微的一人。

    只是为着夫家计较,为着孙儿们计较。杜贞贞还得来。

    好在杜家人很快也来了。有杜家人在,杜贞贞与亲娘大太太顾氏凑一处,这等时候,杜贞贞觉得松一口气。

    待得三堂妹杜宁宁来赴宴时。见着堂妹身上的敕命服,还有头上的孺人冠。杜贞贞有一点羡慕。

    可望着庭院深深,一步一景的淮国公府时。杜贞贞又是心头复杂的很。那等复杂的滋味,让杜贞贞是五味杂陈。

    特别是与娘家人,与堂妹一道去见杜绵绵时。

    杜贞贞只是行礼中的一人。超品的国公夫人,杜贞贞当然得跪得行礼,行大礼。谁让她是一个白身之妇。

    曾几何时,杜贞贞一直向往的,她发现在堂妹杜绵绵的身上全是实现了。明明当初忠勇侯府的婚事,杜贞贞是挑剔万分。

    她也想过的,万一忠勇侯府翻身了呢。最后的结果提忠勇侯府没翻身。如今的朱家,倒是见着起色。

    可万万不到的是离开忠勇侯府后,司徒家那是小日子一日好过一日。

    再见到淮国公府的一切,杜贞贞心头的感慨,只道命运造化,半点不由人。

    弘武元年一过,迎来弘武二年。

    这一年发生一件大事。便是弘武帝正式册封东宫的大皇孙司马暻为皇太孙。许多人在这等时候已经观望清楚。

    弘武帝没有册立二皇子为储君的意思,半分都没有。二皇子不会有夺嫡的希望。特别是弘武帝在册封东宫的太子后,又是册封东宫的皇太孙。这是双重的保险。

    这于东宫而言是大喜讯。

    淮国公府的杜绵绵知道此事后,她亦是替女儿高兴。替外孙高兴。

    亦是这一年,杜绵绵敲定次媳、三媳的人选。这一年,淮国公府要举办两桩婚事。

    次媳、三媳的选定,杜绵绵花足了心思。她总想给儿子最好的。同时,也不是她一个人瞧好了就定下。自然还得儿子们挑中眼缘。

    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前程甚好,自然入得未来岳家的法眼。在司徒佑泓、司徒佑浦自己是相看中未来的嫡妻后。这婚事便是顺顺利利的成功。

    淮国公府。

    春花灿烂。杜绵绵瞧着花园子里带着大孙儿散步的夫君。杜绵绵走上前,她笑道“四郎,你倒是好兴致。还真准备带着咱家宣儿一起做春日的花茶。”

    “此是雅趣。”司徒弘光笑了起来。

    “如何我家今年可是要喝上两盏媳妇茶。”司徒弘光对妻子杜绵绵笑问道。

    “已经差媒人请婚。泓儿、浦儿自个儿也乐意。我这儿自然也盼着早早迎新妇进门,也是喝上媳妇茶。司徒家应该迎了新妇,很快就会有喜讯传来。指不定来年,咱家就会添丁进口。”杜绵绵笑着回一话。

    这时候,杜绵绵是逗着大孙儿司徒宣。

    “宣儿喜欢当哥哥吗”杜绵绵笑问着孙儿。

    “哥哥,吃”司徒宣一手摘着花,一面扭头与祖母回话。他是一派的稚子天真。

    站在花丛中,司徒宣像是天上的金童儿。

    一时间,杜绵绵瞧着这一切,她有一种岁月静好,不可辜负的感觉。

    “哥哥啊,那可不能吃。”杜绵绵伸手,她摸一摸长孙的头顶。她的眼中全是温柔,这时候有的便是祖孙之间的温馨。

    “花花,吃。”司徒宣摘得一枝花,他递给祖母。杜绵绵接过那一枝花,她凑到鼻间嗅一嗅,她的眼眸中全是笑意。

    “真是孝顺的好孩子。”杜绵绵搂着大孙儿司徒宣。她是凑着小孩儿咯咯的笑出声来。司徒弘光在旁边瞧着,他的眼中也全然是笑意。于司徒弘光而言天伦之乐的享受,此身再不复多求。

    此时,有小厮来禀话。

    司徒弘光听着小厮禀道“公爷,最新的消息。咱家二爷、三爷升官了。”小厮禀明的消息里,司徒弘光听着次子司徒佑泓官升两级,如今升为正三品的武官。乃是独领一支兵马的游击将军。

    三子司徒佑浦亦是官升一级。也是前程可期。

    听得这般的好消息,司徒弘光非常的开心。他的眼中对未来自然是无限的期望。

    司徒弘光听后,他是挥挥手。赏过传话的小厮。

    杜绵绵抱着颇有份量的大孙儿,杜绵绵觉得她肯定是锻炼少了。为着寿数计较,她决定往后一定得更加合理的练一练。

    杜绵绵有一颗五世同堂的决心。她还想着抱孙儿,抱曾孙,抱玄孙呢。

    “四郎,瞧你一脸的高兴,可是有什么喜事”杜绵绵笑问道。司徒弘光不隐瞒,把小厮禀报的好消息与妻子分享。杜绵绵听后,她是非常高兴。

    此时,天份外的蓝,晴空万里无云。

    杜绵绵的唇角扬着弧度,那是浅浅笑容入眼底,入心头。她心头只盘算着,儿媳妇们进门后,她当由着儿媳妇们帮衬着。给女儿司徒澄澄、司徒汶汶挑着最合适的好女婿。

    杜绵绵的心间万般的畅想,在这等时节里,她笑得甚是欢喜。

    大结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