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第 38 章

作品:《我和汉武帝比命长

    卫莱手中的黑陶瓷杯“啪嗒”一声落到地上, 摔了个粉碎。

    “夫人别着急,奴婢这就令人备车。”

    卫莱回过神“备车做什么”

    “不不回去”春喜愣了愣神问。

    卫莱奇怪“回哪儿去”

    “当然是回宫。”春喜比她还奇怪,“漪兰殿都有了, 您不回去看看”

    卫莱皱了皱眉头, “她有又不是我有, 我回去作甚”

    春喜被问住。随之一想不对, 漪兰殿传出有孕的消息, 宫里就变天了, 他家夫人此时怎能不在。

    “夫人,皇后无子。”春喜小声提醒。

    卫莱点头“我知道啊。你”瞬间明白他在担忧什么,“你担心陛下废后,椒房殿易主,我不过去恭贺, 授人以柄”

    春喜连连点头,夫人不愧是夫人, 一点就通。

    卫莱抬抬手“你想多了。别说漪兰殿才俩月,她十月怀胎,瓜熟蒂落,陛下也不会废后。”

    “陛下说的”春喜忙问。

    卫莱微微摇头,“此胎多半是女儿。”忽然想到一种可能,“陛下若厌恶了皇后,倒也有可能废后。”

    春喜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那是回还是不回”

    “不回。椒房殿悬空,陛下也不会再立皇后。”

    刘彻最讨厌亲戚给他添堵, 好不容易把三天两头找他要地要权的田蚡弄下去,再把常以恩人自居的窦太主按下去,没人敢他找不痛快, 他脑袋被门夹了,也不会这么上赶着给自己添个外戚。

    思及此,卫莱起身道“红薯好了没”

    春喜一愣,回过神忙禀报“红薯好了,正在挖育棉花苗的坑。您去看看”

    “去看看。”

    卫莱到上林苑的第二天就命人挖育红薯苗的坑,她带人在宫殿西边收拾一片地,培育辣椒、黄瓜和西瓜苗。

    如今的天还有些冷,没有塑料薄膜,卫莱就弄些稻草盖在上面,听天由命。

    红薯涉及到万民,卫莱担心撒一层土又盖一层稻草,依然会把红薯冻坏,最初便只挖一个坑。红薯露出头来,方法可行才令人继续挖坑育苗。而今殿东边十来个,顶像屋顶,最高不过两尺的长方形小屋,就是红薯育苗坑。

    棉花苗娇嫩,育苗前要选择晴天连续晒上几天,剔除破损、生虫的,留下饱满的,也不能像红薯一样直接放土里。先用湿土弄个小孩巴掌长手腕粗的圆形泥柱,然后把棉籽塞进去,才能像红薯那样放到提前挖好的土坑之中。

    红薯要种二茬,耽误不得,而培育红薯苗又简单,卫莱只留几人晾晒、挑拣棉籽,其余人都去培育红薯苗。

    一众人连着干几天,跟时间赛跑,终于在昨天下午把所有红薯送入育苗坑,也累得不轻。

    卫莱到地头上就看到很多人双手无力,拿锄头挖坑像没睡醒一样。

    春喜连忙解释“夫人”

    “我知道。”卫莱身居上位,可她毕竟不是土生土长把普通人当牲口的所谓贵族,“我记得陛下说过,养猪场的猪由我处置”

    腊月底,上林苑管事前去向刘彻禀报,猪可以出栏了。刘彻当日便问卫莱,那些猪还能不能再长。卫莱告诉他可以。刘彻就令管事继续养着。

    春喜道“得给陛下留两头,陛下有用。其他的由夫人处置。”

    拢共养了十头猪,给刘彻两头还剩八头猪。这八头猪全都是公猪,早晚要宰杀。

    卫莱道“杀两头,一头送去养猪场那边的厨房,一头拉到这边的大厨房,中午中午来不及,晚上加菜。春喜,去买些春笋。”

    “夫人,山上就有。”春喜道。

    卫莱微微摇头,“挖太慢,也没人随你去挖。再买一些可以炖的干菜,务必每人一碗。去找施红支些钱。”

    刘彻答应给卫莱千金,卫莱只拿五百,剩下五百其中一百给了卫家,还有四百,两百兑成铜钱赏给上林苑的人,最后那两百随卫莱来到上林苑,作为她日常开支。

    刘彻得知此事,又从他私库里补给卫莱五百。卫莱可不会跟他客气,照单全收。

    兜里有钱,卫莱豪气,又拿出一百交给施红,由她管着,“春喜,明天再去买十头小猪崽。回头棉花苗搞好,再杀两头大猪。”

    搁在以往,春喜会觉得他主子忒吝啬,大伙儿累得直不起腰,她都不舍得弄几头羊。吃过冯贵用很多香料炖的猪肉,那时的猪还不是精心饲养就那么好吃,这得多香啊。

    众人都在忙,春喜拿了钱,就找几个厨子随他一起去城里。然而,无论到哪家,哪家店家都没空招待他,忙着跟人聊宫里的新鲜事后宫有喜了。

    春喜把东西送去大厨房,回来复命,又忍不住问“夫人,咱们真不用回去看看”

    “看谁漪兰殿啊我吃多了撑的。”卫莱瞥他一眼,“再说了,我还没吃午饭呢。”

    “夫人,夫人,午饭好了。”施红带人进来,“夫人,羊肉汤,死面饼,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做的。”

    来到此地快一年了,卫莱依然没有习惯奴婢伺候,“你们也去吃吧。春喜,你若闲着没事,多去红薯地里看看。我不回宫,红薯苗长大,陛下也会过来。”

    “不一样啊。”春喜说。

    卫莱笑着问“有何不同陛下记得我就够了啊。”

    “今年有红薯苗,有棉花苗,往后呢”春喜问,“夫人,奴婢知道您不是俗人,看不上世俗的事,奴婢个人认为要想长长久久,还得有个孩子。过些年小主子长大,您也可以求陛下,允许您随小主子去封国。到了封国,就是您最大了。”

    卫莱脸上的笑消失,认真起来,“陛下还在我也能去封国”

    “虽无先例,朝中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可。先皇的那些嫔妃都可以出宫嫁人,您只是去封地,陛下同意,三公九卿想来也不会有意见。”春喜道。

    卫莱不信,“陛下就不担心我嫁人或偷偷养个面首”

    “陛下若不在意夫人,想来不会担心。夫人忘了太后找先头生的那个女儿是陛下找来的。”春喜道“再说了,该担心的也是小主子,多个弟弟或妹妹跟他抢母亲的私产。”

    汉朝民风开放,平阳公主嫁好几次,馆陶公主养面首,还是个比她小几十岁的面首,刘彻不阻止还支持,届时真不在意她,可能还真就放她出去了。

    思及此,卫莱有些心动。可是,万一生个闺女,她想出宫就得再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这样又不如隐姓埋名死遁出宫。

    卫莱忍不住纠结,“此事我会好好考虑,你用饭去吧。”

    答应考虑已是很大进步,春喜见好就收。

    施红在门外等他,小声问“有了小主子,陛下真能放夫人出宫”

    “怎么可能。”春喜笑着说。

    施红不敢置信地问“你居然骗”

    “嘘,我是为了夫人。夫人不清楚皇家的规矩,有个儿子傍身,她到多大年纪都能过着衣食无忧,前呼后拥的生活。没有孩子,日后不是孤零零住在宫里,就是被赶出宫另嫁。二十出头尚可,四五十岁如何嫁人。”

    施红道“夫人娘家又不是没人。”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侄子侄女。好在咱们大汉以孝治天下,小主子敢不孝顺,不需要夫人出面,三公九卿就能收拾好他。”春喜问她,“明白了吧”

    卫莱明白了。

    春喜到门外脚步声断了,卫莱就猜到他俩人在嘀咕,侧耳聆听,无语又想笑,这个春喜,年龄不大,操心的事可真多。也不想想刘彻的儿子真那么好生,他何至于三个月找三名女子。

    刘彻找三名女子,可不是为了生孩子。

    后宫有喜的消息传出去十来天,上林苑还没动静,像是跟去年一样,没人知道城里发生了什么事,刘彻就令春陀前往上林苑,名曰看看红薯苗和棉花苗出来了没。

    春陀最会揣摩帝王的心思,见到春喜就问,他们知不知道宫中有喜。春陀打心眼里希望春喜回答不知。春喜很实诚地回他知道。春陀的头疼了。

    回城的路上,春陀一刻也不敢耽搁,琢磨糊弄他主子的话。然而,直到步入宣室,春陀也没想好。

    刘彻却没有再给他时间,“见着卫夫人了”

    “见是见着了。”春陀想叹气,但凡卫夫人表现出一丝不快,他都好做文章,结果人家该干嘛干嘛,这让他怎么禀报啊。

    刘彻心中有个不好的预感,“那个女人是不是说,恭喜朕”

    “这倒没有。”

    刘彻“她原话怎么说”

    春陀不好说,她什么也没说,“封国王爷恐怕要睡不着了。”

    “这是她该操心的事”刘彻豁然起身,“这个女人可真是铁石心肠朕”

    “陛下,陛下,不好了,不好”

    刘彻猛地转过身去。

    大声疾呼的小黄门看到他面色不渝,顿时像被人掐住喉咙,憋得脸通红。

    春陀瞧着他可怜的样儿,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

    小黄门不由地看刘彻。

    刘彻本就不耐,一见他这样更是烦的不行“说”

    “马,马美人晕了过去,漪兰殿的人请,请陛下过去。”小黄门说完,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春陀诧异“晕过去”看向他主子,“昨天不是还好好的”

    “你问朕朕问谁。”刘彻道。

    春陀也觉得他说了句废话,主子等着他的消息,今天自然没心情去漪兰殿。

    “怎么回事”春陀问小黄门。

    小黄门乃宣室的黄门,哪知道猗兰殿的事,“奴婢不知。前来禀报的人在门外,奴婢令他进来”

    “噗”

    卫莱口中的水喷出来,连忙拿起手绢擦擦,“施红,你刚刚说什么”

    棉籽全部入坑,卫莱也信守承诺,又令猪场宰了两头大肥猪。他们那边一头,这边一头。

    冯贵等人前往城里买配菜,也带回来一个消息,漪兰殿的孩子没了。

    卫莱掐指一算,离春喜替她担心的寝食不安那天堪堪过去六天,“你确定是漪兰殿,不是别的什么殿”

    “别的什么殿也没消息啊。”施红道,“夫人,要不要春喜回宫打听打听出了什么事突然就没了,不对劲啊。”

    卫莱正想找春喜,忽然想到一个人,若是她出手,不是没有可能。

    “命春喜这几日多去城里看看,我总觉得还有后续。”卫莱道。

    施红疑惑不解“这种事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还能有什么后续”

    “我也说不准。”历史上并没有猗兰殿马美人,也没有钩弋殿双姝,纵然卫莱来自未来,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施红“很严重”

    卫莱点头,“有后续就非常严重。”

    施红心中一凛,连忙去找春喜。

    春喜和卫莱的想法一样,也觉得此事透着诡异。

    皇帝陛下被“无子”的流言困扰多年,他不喜欢马美人,为了孩子也会护她周全。纵然皇帝陛下日理万机顾不上,王太后也会派人照顾,怎么可能说没就没了啊。

    春喜并未前往尚冠里,皇家消息最多的地方,而是以上林苑管事的身份进了未央宫找他养父春陀。

    春陀只让春喜回去等消息,春喜便知此事干系重大。抵达上林苑,便告诉卫莱,他无能。

    卫莱料到这点,“陛下想封锁的消息,寻常老百姓怎么可能知道啊。除非有人故意透漏出来。太皇太后和田蚡的人被陛下悉数拔除,如今的未央宫除了太后的人,便是陛下的人,没有陛下示下,咱们在宫里一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管了,红薯可以种了,明天你去皇庄,令那边的人来拉红薯苗。顺便问问他们是不是用曲辕犁犁地。”

    施红也想知道出了什么事,做好她分内之事便守在卫莱身侧。听闻这话道“夫人不用问他们,这事婢子最是清楚不过。”

    “你”卫莱恍然大悟,“我险些忘了。你家也买了牛做了犁。最近有见过你爹娘”

    施红“婢子一直在这里,哪有机会见他们。婢子是听禁卫还有管事的说的。去年秋有钱的农家就置办了犁、耙和耧车。皇庄最是不差钱,他们指不定配了多少。说起这个,有可能连封国的百姓也用上了犁和耙。”

    “此话怎讲”

    施红诧异“夫人不知当日陛下把犁、耙和耧车的图纸昭告天下,也只是传至朝廷所辖郡县,并没有给封国王爷。不过他们也知道,京师有不少他们的细作。”

    “原来如此。”卫莱道“陛下没提,我也没问。这倒是像是陛下会做的事。”

    春喜道“说起陛下,奴婢忽然想到一件事,今年是太后七十整岁。按照惯例,各国王爷是要进京给太皇太后贺寿。如今宫里出了这档子事,陛下还会同意他们来吗”

    “犁和耙以及耧车当真传遍天下,百姓纵然心里还对他有些不放心,担心陛下过于年轻,治理不好大汉天下,也会向着他。民心所向,陛下无可畏惧,一个孩子还不至于让他退缩。”卫莱想想刘彻狂傲的脾气,以及对付窦太主和田蚡的手段,怕的恐怕是封国王爷,怕一去不回,“这些都跟咱们无关。春喜,我刚刚交代你的事,即刻安排下去,红薯等不了。种了红薯就种棉花。”

    春喜“喏。奴婢这就去皇庄。”

    卫莱转向施红“咱们今年种四亩棉花,两亩红薯。”

    “还剩两亩地呢”

    卫莱道“红薯藤长出来,剪了红薯藤种。你再去酒厂一趟,告诉他们忙到五月底就歇息,歇两个月再做。这两个月俸禄照常发放。”

    施红惊得睁大双目,盖因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说不干活也有钱拿。

    卫莱“他们和纸厂的人干的都是力气活,偏偏还都是能工巧匠,累倒一个,我得用两三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得不偿失。”想了想,又补充一句,“要想马儿跑,首先要马儿吃饱。再加一条,每人准许带一个徒弟,不拘是亲人还是朋友。头三个月没工钱,饭菜管饱。”

    施红不敢置信地问“可以跟他们同吃同住”

    “是的。但要他们写个担保书,担保没犯过事,也不是细作。”卫莱道。

    施红“这点夫人大可放心,没人找他们当细作。”

    “现在没有,一旦纸卖和酒卖出去就不一定了。”卫莱道。

    施红整天呆在卫莱身边,听卫莱说过,一旦纸和酒做的多了就拿出去卖。纸的价格,施红不懂,但酒她懂,听春喜说的,宫中佳酿也比不过那些白如水的酒。

    施红“夫人,去年头几个月的酒在这边库房里,后来酿的酒全被中常侍拉回宣室,陛下是不是等着各国王爷来给太皇太后祝寿好卖给他们”

    卫莱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名扬天下。这点经刘彻推波助澜,连王太后都怀疑“卫莱”是她本家,可以说大大超出了卫莱的预料。卫莱之所以今年还出来当“卫先生”,主要原因不想呆在宫里,跟只鸟儿似的,等着刘彻投喂。

    话又说回来,卫莱不在乎酒卖多少钱,自然不在意春陀把酒拉哪儿去。一经施红提醒,卫莱想想刘彻损起来连亲舅舅都整,亲娘都骗,连她都坑,“不是没有可能。”

    “会在哪儿卖呢”施红好奇。

    卫莱笑道,“棉花和红薯种下去你再关心。”

    三月低,棉花和红薯全种下去,四月初一早上,卫莱就吩咐春喜宰四头猪,厂区那边两头,他们这边两头。

    这次无需卫莱多言,春喜也知道此事吩咐下去就去城里买配菜。

    卫莱脾气不是很好,但别人不招惹她,她从不找事。上林苑的人干活很勤快,卫莱很满意,整天笑呵呵的,不了解她的人都觉得这位卫夫人卫先生脾气贼好。

    脾气好还给赏钱,来一个多月杀了三次猪,有那隐隐看出卫先生是卫夫人,对她一个宫妃抛头露面颇有微词的人,吃了她的猪肉拿了她的赏钱,对她的不喜在得知漪兰殿有了之后全转化为同情。

    春喜给酒厂和造纸厂放假,允许他们带徒弟的事一吩咐下去,造纸厂和酒厂的人全部耽搁,心里再也没有皇帝,只有卫先生。

    这些春喜没发现,卫莱看出来了。

    春喜驾车出去,胆大的婆子问,“夫人,春喜这是又干什么去”

    卫莱笑着说“给你们买菜。”

    “又杀猪”

    此言一出,禁卫露出担忧之色。婆子直接问出口,“您把陛下的猪杀光了,陛下会不会怪您”

    这些人第一次吃饭美味的猪肉时,可没担心过卫莱。

    知道担心她,说明把她放进了心里,卫莱颇为欣慰,“还给陛下留两头。陛下说不吃他的,随我高兴。”

    “陛下是不是要封您为后”

    卫莱脸上的笑容尽失,转向说话之人,“住嘴这不是你改议论的,小心叫皇后”

    “您不知道啊”说话之人惊呼。

    卫莱吓了一跳,“我,什么意思”

    “您说的皇后是指陈后吧”

    卫莱点头,“是的。她怎么了”

    “她被废了。”

    卫莱眨了眨眼睛,有些回不过神,眼角余光看到熟悉的人,下意识问“春喜,你怎么在这儿”

    “奴婢还没到大门口,遇到换岗的禁卫,给您请安,奴婢说您不在车里。他们很是意外的问,您不回宫奴婢问回宫做什么。他们说皇后被废,出了这么大的事以为您急着回宫,一大早就走。夫人,咱们”

    卫莱回过神,抬手制止他说下去,“禁卫也知道你们都知道”看向打扰的婆子和一些干粗活的太监。

    刚刚那人敢说,是以为卫莱什么都知道。而今发现她什么都不知道,莫名不安。基于对她的信任,依然老实回答,“昨天上午的事,下午就传到这边,奴婢以为你比奴婢先知道,没想到”

    “不怪你们,昨天我歇息的早。”这些天太忙,上午把活干完,下午施红和春喜就在屋里歇息,一直到了晚上都没出去。他俩是卫莱的耳目,他俩不知,卫莱不可能知道,“被废的理由,无子”

    春喜道“是的。”

    刚刚说话之人欲言又止。

    卫莱问他,“还有别的原因”

    “据说漪兰殿的事跟她被废有关。听说漪兰殿出事的第二天,朝廷收到一份六百里加急,黄河水泛滥的严重,那边都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陛下命窦丞相连夜出发赈灾。”

    卫莱不禁说“难怪陛下一直没过来,最近也不见春陀往这边跑。窦丞相过去,此事定能得到妥善处理。”转向上林苑众人,“红薯藤长大,我不过来你们会种吧红薯的产量不需我说,你们心里也有数。棉花你们也知道多么暖和。这两样以后推广出去,陛下或者不会再赏你们,也不会再赏我,但对你们和我都是功德一件,你们信吗”

    汉朝从上到下都迷信,自然是信的。

    卫莱“红薯和棉花就交给你们了。春喜,去买菜,我们下午回宫。”

    “回宫”春喜惊讶。

    卫莱的玉佩空间里去年又收了一波粮食,由于仓库满了,此时都在地里堆着。卫莱同刘彻提过,刘彻那个记性不可能忘,他令窦婴过去不可能空着手去,长安周边的粮仓估计空了好几个。她此时回去,正好把那些没处放的粮食放进去。

    卫莱“最近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回去告诉陛下,棉花和红薯几乎都活了。”

    “不用了,朕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