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4章六 六王毕,四海一

作品:《大明天子

    大明建文元年十月。

    在朝廷的一系列政策之下,整个大明帝国的民生都得到了改善。

    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本就物产丰富,国富民强。

    这一年,户部收到的各地税收,远超以往,令得国库之中多出了数百万两白银。

    朱允炆强制命令,让户部大肆拨款,批量打造各种火器火药。

    此后,明军三大营的战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神机营那里,更是突飞猛进。

    随后,天子下旨,让神机营北上,协助朝廷军队对付周王大军。

    没曾想,神机营一战成名,竟是大破周军,活捉了周王朱橚全家。

    周王府落败,朱允炆欣喜过望,当即令人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

    后续的周王大位,朱允炆也没有吝啬,直接就给了朱有爋

    周王被废,使得其余五大藩王都感到了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诸王想要联手,共同对付朝廷。

    只可惜,朱允炆的行动比他们更快。

    在短短的一个月之间,朱允炆便以雷霆之势,指挥朝廷大军相继攻破齐、湘、代三大王府。

    三王家眷,尽数被废为庶人。

    而且,由于朝廷雷厉风行,朱允炆逼得太紧,湘王朱柏那里,更是深感大势已去。

    因害怕皇帝降罪,湘王竟关闭宫门,全家自焚而死。

    此事一经传出,瞬间引起一场滔天巨变。

    毕竟,这是第一次有藩王被逼身亡的现象发生

    湘王死后,齐王朱榑也被软禁在帝都南京,而代王朱桂则是被软禁在藩地大同府。

    至于岷王朱楩,更是直接废为庶人,被幽禁在漳州府。

    至此,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六大藩王,已有五王被废,仅剩下了实力最强的北平燕王府。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终极大决战

    朱允炆连削五王,又缺乏妥善的善后处理,很快便受到了反噬。

    加之他本人刚刚登基,削藩速度过快,导致人心浮动,朝中大臣常常捕风捉影。

    不得不说,朱允炆的确是过于急躁,削废并进,激化矛盾。

    最终,他还是给了藩王造反的理由。

    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这场博弈,亦逐渐激化,彻底拉开序幕

    南京中央朝廷与北平燕王府,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拉开阵势,大干一场。

    为防止燕王兴兵南下,朱允炆做了许多部署,甚至是不惜亲临前线,指挥军队。

    他命宋忠率领明军三大营,屯兵驻开平,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反抗大明中央政府

    待燕军控制北平后,朱棣又受降了周边的一些县府,大肆发展自身势力。

    之后,朱棣还传达反书至帝都南京,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起兵叛乱。

    朱允炆当众昭告天下,削掉朱棣的宗室属籍,废为庶人。

    燕军开始与朝廷军作战,于滹沱河之战中击败长兴侯耿炳文大军。

    朱允炆无人可用,只得临阵换帅,让李景隆吴高顶上。

    没曾想,这二人一败涂地,致使燕军连战连胜,一路攻至大宁。

    在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和济南之战中,李景隆一败再败,终被朱允炆免去一切职务

    半个月后,东昌之战开启。

    朱允炆启用武定侯郭英与魏国公徐祖辉,大败燕军,扳回一局。

    在夹河之战中,朱允炆采用姚广孝建议,诱敌深入,让麾下将领且战且退,准备将朱棣诱至南京。

    期间,双方形成拉锯战,至建文三年,朱棣终于决定率兵南下,直取京师。

    见燕军来势汹汹,朱允炆这次召回了徐祖辉、梅殷和何福等人,开始收缩势力范围

    建文四年三月。

    在灵璧之战中,朝廷军大败燕军,朱棣差点被俘,仓皇出逃。

    随后,朱棣痛定思痛,卷土重来,开始改变行军路线,渡江进京,直捣黄龙。

    京城之外,朱棣出其不意,亲率大军围困紫禁城。

    一时间,朝廷震怒,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争论不休,各持己见

    六月,朱允炆派使者去见朱棣,请求谈判,以拖延时间,等待在外的朝廷大军驰援京师。

    前后历经三次谈判无果,朝中人心思变,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当场反叛,大开城门,迎燕军入京。

    朱棣进入帝都,群臣纷纷跪迎道旁,准备拥戴朱棣即皇帝位。

    然而,事与愿违,历史终究还是发生了改变。

    就在燕军刚进城之际,从四面八方突然杀来数十万大军,将燕军围困于城中,来了一出关门打狗之计。

    “不好,中计了”

    “天要亡我”

    这是朱棣最直观的反应,因为,就在皇宫洪武门前,他居然破天荒的看到了朱允炆麾下的七大将领。

    徐祖辉、郭英、耿炳文、梅殷、李坚、何福、吴杰

    此七人,竟率领朝廷的三十万大军,早就在京城布好了陷阱,就等着朱棣往里面钻。

    而且,一旁还有宋忠率领的明军三大营助阵,尤其是神机营那里,在无数火器的强攻之下,更是使得燕军损失惨重。

    一番激战过后,燕军死伤殆尽,几乎全军覆没,而朝廷军虽然也伤亡惨重,但至少还能承受得起。

    对此,燕王朱棣仰天长啸,深感无力回天。

    因为就连他本人,此刻也身负重伤,被锦衣卫包围,难以全身而退。

    “乱臣贼子朱棣,不思皇恩浩荡,竟起兵谋反,此乃株连大罪,传朕旨意,杀无赦”

    奉天殿前,朱允炆傲然而立,俯视天下苍生。

    他当众传出了圣旨,不留活口,让朝廷军对燕王府赶尽杀绝,包括朱棣在内,也一并乱刀砍死。

    所有参与叛乱之人,亦被朱允炆株连,被秋后算账

    至此,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以皇帝朱允炆的胜利而告终。

    朱允炆真正的做到了改变命运,彻彻底底坐稳了大明天子宝座。

    战争结束,江山并未易主,与此相关的历史也在继续发展。

    朱允炆以雷霆手段,一举削掉了六大藩王,至于其他的亲王郡王,则是继续施行推恩令。

    六王毕,四海一。

    朱允炆大权在握,在率军剿灭北平燕王府时,只留下了一人。

    马三宝。

    他将马三宝带回帝都南京,赐名“郑和”,令其率领船队前后七下西洋,打通大明与海外诸国的脉络

    为一举剿灭北疆的蒙元残余势力,朱允炆不惜迁都北平顺天府,改名北京。

    他派人稳定南方,降服西南蛮夷,又御驾亲征,五征蒙古,五战五捷。

    对外强硬,对内柔和,既穷兵黩武,以战养战,又轻徭薄赋,行休养生息之策。

    就这样,大明帝国国势日益强大,短短数年间,就成为了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

    盛世已至,朱允炆威名远扬,大有“远迈汉唐、治隆唐宋”之功。

    他不负初心,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天子守国门,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九五之尊,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天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