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朕很章难

作品:《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好了,小朱,你且去就按我说的做”

    朱厚照目露精光“二哥,曾几何时,我认为自己胆子已经够肥了,没想到啊,你的胆子何止是肥,简直光凭你的胆子,就能把我压倒,五体投地啊

    我们在玩火啊

    不过,真的好过瘾

    要是真有一天,父皇要把我打死,你得陪着啊”

    “放心”

    “我就知道你够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你父皇打你的时候,我会在你身边,帮你喊加油挺住的”

    “滚”

    朱厚照一身富家公子打扮,带着一队卫士,疾驰而去

    张镇把经过反复斟酌、测算的一沓图纸,交给一个差役,叫他迅速送往大同

    “忠义伯”

    “情况怎么样了”

    “或许,我们晚了一步或许,您说的拿个翰林在撒谎我们到了那个宅子,望风的望风,潜入的潜入,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只是一个醉汹汹的糟老头子跟几个半老徐娘,正在寻欢作乐

    完全没有年轻姑娘

    后来,东厂番子带着那个翰林到了,里面乱作一团,经过拷问,这个宅子正是那个糟老头子的,糟老头子叫做胡光丕,就是个普通商贾官府的人也来了,拿出了宅子的房契地契,确系胡光丕的宅子无疑,在此定居已经五年了

    那个翰林当场就哭了被东厂番子抓回去,应该是回宫复命去了

    我们留下了惊雷道友在那边继续盯着,其他人就回来了”

    说话的是高长风长得跟一只瘦鹤似的,说起话来,干枯而高耸的喉结一动一动的,张镇盯着高长风的喉结,发楞

    这个焦芳,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竟然不死,看来还是有些道理的

    “大意了长风道长,你派人盯死焦黄中,要是那姑娘还没有遭毒手的话,能出手救下,就救下吧”

    “伯爷的意思是这事儿是真的”

    “那个软蛋翰林虽说是血性不足,但他还不至于闲到无聊,要是他真有个妹妹的话,还不至于拿她妹的名声那般糟践这事儿多半是真的”

    冷残雪怒道“这个焦黄中要真是混账至此,道爷把他大卸八块喂了狗便是,何须这么麻烦”

    “道爷,咱是文明人,遵纪守法,五好公民,不搞暗杀而且,我希望,最后这个焦黄中的黄中被人打出来”

    “焦黄中的黄中,是什么”

    “哈哈哈哈黄中嘛,你细细品”

    冷残雪还没反应过来,其他道士正喝着茶呢,噗的一口全都喷了

    冷残雪终于反应过来,在别人都笑完的时候,他爆发了猪叫一般的笑声

    “伯爷,这个焦黄中交给我盯着吧找出他伤天害理的证据,交给伯爷,一定把他的黄中打出来”

    说完大笑仗剑出门

    这些道爷原本都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好汉,现在坐在自己身边,谈笑风生,任由差遣,张镇觉得自己人格瞬间高大了

    小狐狸带着三十六天罡的十八位,和十几条狗,前往草原牧羊去了那六条黑背德牧,有公有母,在朱厚照派往基地打杂太监的帮助下,幸福地跟从豹房带进基地的各种名犬自由串,繁育了一群莫名其妙的串串的狗,据小狐狸说,小狗狗很聪明,喜欢赶着基地的鸡群来回跑,跟好狗学好样,充分学习了模样本领,被一窝端了,全都带到草原去了

    张镇有些想小狐狸了,古灵精怪的小样儿,草原上马驹子一样自由奔放的性格,是张镇见过最好的女子

    这回去草原,搭建温棚的材料和匠人都一起过去了一些,带着各种蔬菜种子,希望能在草原上种出蔬菜来,茶叶、铁器等必备的物资,也带了好多,但愿小狐狸能多多的聚拢流离失所的鞑靼人,把草原经营好

    “长风道长,能否劳烦去一趟草原,再押送一万石米过去我担心小狐狸那边不够吃”

    “好”

    张镇于是安排府上管事儿的,再组织了一个大商队,送粮食

    红薯在皇帝的强硬态度下,不可遏制的推广了,米价应声而跌,张镇收购了大量的米,一直马不停蹄地往大同、草原方向输送。

    皇帝打算推广土豆和玉米,兴冲冲地拿出自己的皇庄,斥巨资繁育种子,但红薯推广的坎坷,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张镇就把新种子包圆了,全都买下来,要在大同府、河西、宁夏卫率先推广种植

    玉米这玩意天下到处都能种,但土豆要出品质,恰恰是张镇打算经营的这些地方,才是最佳产地

    流民问题越来越多,即便是红薯正在推广,还是无可遏制地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只要还是大明的纳税人结构问题。

    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中期,红巾军的农民起义局限性暴露出来了,这种军队,还是一个字“抢”但地盘大了,要建立帝业,朱元璋迫切需要士绅集团改造这支起义军,于是向士绅阶层抛出橄榄枝,什么刘伯温、朱升等人的加盟,就是这个阶段毕竟农民起义军多数都毁灭于短视,士绅阶层是这时代的主流,是统治基础

    于是朱元璋还是表示愿意与士绅共治天下的愿望,士绅阶层可以不纳粮

    这样迅速取得了士绅阶层的支持,夺得了天下,可这玩意就是把双刃剑,士绅阶层在天下初创阶段,由于土地大部分被打乱,重新分配,不少农民成了自耕农,这种人占大多数的时候,士绅阶层不纳粮就过得去

    可随着天下逐步稳定,士绅阶层疯狂兼并土地

    到了朱佑樘这个年月,八成的土地都被不纳粮的士绅掌握了,却依旧不纳粮,国家税收还从占二成土地的农人手里掠夺,这就很扯了

    农人土里疱出来的那点粮食,才有多少,还要维系大明国家机器的运转,简直比三座大山还可怕

    很多人种地已经完全不能养活自己,只能外出讨饭,成了流民到了目前,虽然红薯推广希望大大的,可很多地方受到阻挠,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南北二京一十三司,皆有大量流民产生一时间朝廷钱粮不足,大部分得不到妥善安排

    张镇大喇喇地跟皇帝要流民,表示可以全部安排到河西、宁夏卫和大同府

    皇帝愣住了这是大忌啊,你一个外臣,大量染指流民,居心叵测

    “可以”

    皇帝觉得张镇明目张胆这么要人,良心肯定还在,还是个善良忠诚的孩子,要不然他应该鬼鬼祟祟的

    “不过,这个事儿,你不要插手,让内阁和太子安排吧,安排妥当了,你去经管

    朕要说的是,朕是信任你的,但满朝文武,定有非议这事儿为了你好,你明白吧”

    “臣明白,谢万岁为臣考虑这么周到”

    “好好做事土豆和玉米的推广,全靠你了你要的这些地方,太过苦寒荒芜,现在要是大量的流民安置过去,将都是些没根基的自耕农,你们推广,得天独厚

    朕唯一担心的是,那种苦寒之地,能不能种成功,不能白白浪费种子啊,花了朕好多钱,心疼”

    “万岁,您放心”

    “只有这样了我不信你,还能信谁朕为了推广红薯,很明显能感觉到朝臣在跟朕对着干米价下跌,地价下跌,其实害的就是朝臣的利哪一个朝臣不是世家大族养出来的啊,朕在割他们的肉啊

    朕很难”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