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郡主

作品:《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议事厅中,气氛凝固了一瞬。

    庞鑫面上带笑,却虚虚地勾着嘴,笑不及眼底。

    方才报告公务的锦衣卫,自觉地退到了另一边。

    众人的眼神,都汇聚到了夜屿和庞鑫之间。

    夜屿坐在主座之上,居高临下地瞥了庞鑫一眼,似笑非笑道“庞同知,稀客啊。”

    庞鑫从善如流地笑了下,道“确实很久没有回锦衣卫指挥司了,只怕大人都要忘记我了。”

    夜屿淡声“本座公务繁忙,确实无暇顾忌无关要紧的人。”

    庞鑫面色紧了紧,有些难看。

    吴佥事怕场面太尴尬了,便站起来打圆场,问道“庞同知,还没有去北疆”

    庞鑫笑了笑,道“京城公务未了,还不能擅自离京。”

    夜屿掀起眼帘,看了他一眼,悠悠道“怎么,又是为皇上寻找美人”

    庞鑫面色微顿。

    一旁的锦衣卫们面面相觑。

    “庞同知居然在帮皇上寻找美人”

    “怎么堂堂同知,特意回京城,居然是做这些事”

    “嘘庞同知一贯会讨皇上欢心的”

    “啧啧若是分到庞同知那边,难道也要一天到晚寻觅美人”

    众人窸窸窣窣地议论了一阵。

    庞鑫拳头紧了紧,面上却依旧勉强笑着,道“自然不是。”顿了顿,他仰起头,看向夜屿“听闻夜屿大人在年休期间病入膏肓了,也不知道现在如何属下好生担心,大人可要保重身体才是。”

    庞鑫又勾唇笑起来,面上的疤痕更显狰狞。

    众人一听,都有些疑惑彼此相视,都一脸茫然。

    夜屿大人大病一场谁都没有听说。

    有人心里嘀咕,若是夜屿大人病倒了,那一定是庞同知接锦衣卫指挥司的位置了。

    夜屿挑眉,冷冷瞟了庞鑫一眼,道“正如庞同知所见,本座安然无恙。”

    顿了顿,他慢条斯理道“与庞同知不同,本座还年轻,身体尚可,这身衣服庞同知,还是担心担心自己罢。”

    夜屿气定神闲地理了理身上的暗红飞鱼服,庞鑫的飞鱼服与他的很像,但纹路却简单许多,一看便知谁是锦衣卫指挥司的主宰人。

    庞鑫眼角微抽,扯了扯嘴角,强压下心中的不悦,退到一旁。

    夜屿冲方才报告公务的锦衣卫看了一眼。

    “继续。”

    宁王对外高调地宣称,为了庆贺找到怀嫣郡主,他要举办一次盛大的筵席,邀请朝中重臣们来参加,时间就定在了年休结束的前一日。

    这消息也传入了皇宫之中。

    皇帝斜依靠在榻上,闭目养神,语气悠悠然“听说,宁王还要折腾个宴席”

    柳公公正在一旁,为他斟茶,听到这话,顿时笑了笑,道“回皇上,宫里是这么传的看来宁王殿下,着实很看重怀嫣郡主呢”

    皇帝想起舒甜那张酷似永王妃的脸,心里就有些复杂。

    “罢了,让他折腾去罢,也掀不起多大的浪来。”皇帝凉凉道。

    柳公公唇角勾着,缓缓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宁王府内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的气息,无处不在。

    王府众人都为了准备宴席,都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除了筹备宴席,更重要的,便是要搭一个和永王府一模一样的茶棚。

    为此,宁王特意派了两个好手,去被查封的永王府探底。

    虽然那茶棚已经十分陈旧了,但仍然可以看出轮廓和样式,于是他们便将那茶棚的样子画了下来,回来直接照着搭。

    “左边那颜色不对,要重新刷”

    “右边的横梁有些歪了,仔细砸到人”

    “你们动作快点儿,今日一定要完工。”

    宁王妃站在中庭的路口,亲自指挥下人们搭建茶棚,她心知这一次的宴席十分重要,于是特外认真。

    “母妃。”清越的女声响起。

    宁王妃侧头一看,露出笑容,道“舒甜,你快来看看,这茶棚搭得如何”

    舒甜抬眸,看了看已经成型的茶棚。

    茶棚搭在了中庭附近的空地上,临近后院和花园。

    这地方选得极好,无论是谁从中庭经过,都能看到一角,却又不至于直白地露出全貌,惹人生疑。

    舒甜笑了笑,道“母妃有心了,舒甜觉得,这地方极为合适。”

    “本宫也想了许久,觉得这里最合适。”宁王妃笑着回应道。

    舒甜又盯着茶棚看了一会儿,茶棚由几根粗壮的圆柱支撑着,上面盖着木顶,好似一个巨大的凉亭。

    里面大约能摆下七八张桌子,能坐上二三十人,里面的桌椅和陈设,都是李叔从外面买来的,被侍女们擦得一尘不染,锃亮锃亮的。

    舒甜仔细思索了片刻,道“母妃,我觉得这茶棚,还有一个问题。”

    宁王妃有些疑惑,问道“什么问题”

    舒甜沉吟片刻,道“太新了而且,太过干净,没有一点使用痕迹。”

    宁王妃一愣,顿时明白了舒甜的意思,若是这里的环境看起来太新了,只怕会让人觉得是故意为之。

    宁王妃连忙道“来人,快把这些桌椅换了,去找找有没有旧一些的桌椅。”

    说罢,她看向舒甜,夸赞道“还是你细心。”

    两人相视一笑。

    舒甜又道“母妃,我研究了之前永王府的茶点食谱,我打算做一种点心,然后再准备一种热饮。”

    宁王妃微微颔首,有些好奇地问“你准备做些什么”

    舒甜低声道“我打算做杏仁饼,再加上一壶茉莉清茶。”

    “为何要做这两样”宁王妃去茶棚议政的次数不多,倒是没有吃过这两样。

    舒甜狡黠一笑“到时候母妃就知道了。”

    宁王妃笑起来“调皮”

    宁王府开宴的日子,很快便到了。

    天光大亮,小悦便和府中嬷嬷一起,来到舒甜的房中,为她梳洗打扮。

    小悦正在帮舒甜梳理长发。

    青丝如瀑,柔顺地倾泻而下,握在手上,又柔滑,又冰凉。

    小悦心思灵巧,把舒甜的长发高高挽起,带上一对雅致的流仙玉兰步摇,十分唯美。

    嬷嬷便小心地帮舒甜上妆,嬷嬷忍不住道“郡主这双眼睛,生得极美,不上妆时看着清灵秀雅,上了妆便妩媚动人”

    舒甜淡淡笑了笑,没有回应。

    若是平时,她也不会花这么多时间装扮,但,今日不同。

    她要以怀嫣郡主的身份,助宁王一臂之力。

    就在舒甜准备的同时,宁王府府门打开,已经开始迎客了。

    一辆马车缓缓驶入王府大街,马蹄声声,走得不徐不疾。

    马车里,一名中年男子正襟危坐,一双眼睛冷肃萧然,直视前方,一言不发。

    他身旁的幕僚,抬起车帘,向外面看了一眼。

    “宋将军,马上就到宁王府了。”幕僚低声提醒道。

    宋将军借着他抬起的车帘,淡淡瞥了一眼外面,静默不语。

    这王府大街,还和从前差不多,但永王府,却永远地销声匿迹了。

    当年,他也时常和叶乾将军一起,去永王府找永王议事,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伤腿。

    宋家世代英豪,代代出名将,他年少成名,在战场是所向披靡。

    但因一次战役,他的一条腿受了重伤,便不能再轻易地骑马了,于是便一直留在京城,协管巡防营。

    历经两朝的宋将军,如今已经四十有余,算是皇帝最倚仗的将领之一。

    前几日,他接到了宁王府的帖子,便一直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来。

    他心中清楚,当年,宁王一直是支持永王的,而他本来也看好永王。

    但当永王去玉谷城,和叶乾一起守城后,京城中的局势,便彻底失控了。

    端王也就是当今的皇帝,当年趁着先皇病危,便控制了后宫。

    众臣见不到先皇,每日的折子都是由端王批复,于是,所有有利于玉谷城一战的措施,又或是玉谷城的求援信,都被搁置了。

    宋将军也清楚此事,却又敢怒不敢言。

    他想试着给叶乾送信,让他劝永王回来,可又怕时局动荡,永王若在路上遭遇什么不测,只会更加棘手,他便一直在进退两难中踌躇着。

    直到他听到风声,说玉谷城军粮短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人劝谏端王,让他调拨粮食,驰援玉谷城,却被他以妖言惑众为由,直接罢免了。

    宋将军便生生压下了为永王和叶乾说话的想法。

    他一个腿脚不便的将军,早就不可能再平步青云了,但至少不能把宋家世袭的官位丢掉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宋将军便只得默默期盼,玉谷城能化险为夷,可谁知道,莫远山偏偏回来了。

    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京城的时候,只剩下半条命了

    莫远山强撑着,在两日之间,找遍了京城所有掌握兵权、钱粮的人,可那些人连见都不见他。

    最终,莫远山无奈,求到了将军府。

    宋将军万分为难。

    他至今都记得,莫远山满脸是血,跪在将军府门外,敲门求援的样子。

    “宋将军求求你救一救玉谷城我家将军和永王殿下,都被困在那里了我们要打北戎,护百姓,却连粮食都没有”

    “如今玉谷城被围,里面有二十万军民啊没有粮食,这不是等死吗”

    “宋将军,你不是叶将军的好友吗怎能见死不救啊您手下的军粮,能不能先想办法挪一挪”

    莫远山独自一人,深更半夜来到将军府,用力拍打着将军府的大门。

    他已经浑身是伤,却依旧不肯放弃。

    宋将军在府内,看起来置若罔闻,实则如坐针毡。

    他十分了解端王。

    端王性子偏激乖戾,见到莫远山这般四处求援而不得,恐怕会觉得有意思得很。

    果然,端王并没有出面管莫远山,反而是饶有兴趣地看他吃闭门羹。

    但端王越是这般,宋将军便越不敢帮莫远山,生怕直接触了端王的霉头。

    莫远山在外面敲了一夜,手敲得出血了,便用刀柄来敲。

    而宋将军在府中,也一夜未眠。

    他的幺妹宋亦清,与莫远山青梅竹马,两人有婚约在身,她见不得心上人落入这般困境,于是也来苦苦哀求。

    最终,还被宋将军挡了回去,更不许他们见面。

    一夜过后。

    莫远山终于精疲力尽,才红着眼,缓缓站起来,离开了将军府。

    宋将军煎熬了一宿,却又无可奈何。

    他何尝不想去救自己的好友

    可宋家的百年基业不能断送在他手中,上上下下一百多口人,也不能因为他的一时冲动而丧命。

    宋将军精神有些恍惚,枯坐了许久,最终吩咐管家。

    “找人跟着莫远山,护送他出城。”

    宋将军缓缓收起思绪。

    自那以后,他便再也没有见过莫远山。

    不久之后,玉谷城沦陷的消息,传回了京城。

    永王和叶乾,均在那一战中殒命。

    宋将军长叹一声,内心满是自责,却又无能为力。

    而宋亦清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当即便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她伤心欲绝,和他大吵一架,便夺门而出。

    再也没有回过将军府。

    宋将军之所以又想起这些,是因为他知道,宁王当年就和永王十分亲近。

    自己当年没有帮上永王,只怕在宁王这里,也是不受待见的,但宁王忽然邀请他来参加宴席,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宋将军的马车,早就停在了附近,但他一直没有下车。

    一旁的幕僚,下意识看了宋将军一眼,道“将军您还去吗”

    宋将军沉吟了片刻。

    “走罢。”

    他最终还是决定,去一趟宁王府,看看这宁王,到底想做什么。

    宋将军与幕僚一前一后下了车,他缓缓走向宁王府,却忽然见到前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对面的男子身着一袭便服,面容温和,气质不凡,虽然已经接近天命之年,却依旧精神抖擞。

    宋将军面色微顿,然后,他几步上前,拱了拱手“郭太傅。”

    郭太傅也笑了笑,低声问“宋将军也来参宴”

    宋将军点了下头。

    两人便一起往宁王府门口走去。

    宋将军侧头,看了郭太傅一眼,问道“听闻郭太傅一直身子不适,如今可好些了”

    郭太傅淡淡一笑“时好时坏。”

    郭太傅当年任职于太学,学富五车,乃文坛泰斗,在文官之中地位崇高。

    更是当年的众皇子之师,就连当今皇帝,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但近几年,他却总是以养病为由,拒不上朝,在府中养鱼弄鸟,悠闲度日。

    两人走到宁王府门口,管家李叔便立即迎了上来,将他们带入王府。

    “郭太傅、宋将军,一路辛苦了,我们王爷已经在前厅等候了,请两位随我来。”

    两位微微颔首,跟着李叔踏入王府中庭,缓缓向里面走去。

    如今还是冬日,但所幸今日出了太阳,也不算太冷。

    一阵风吹过,带来了院子里的淡淡茉莉香。

    宋将军下意识抬眸,看了看花园的方向,顿时一愣。

    花园一角处,有一处高高的茶棚,那茶棚由原木搭成,看起来古朴大气,十分宜人。

    但茶棚下半截被花园的墙挡住了,看不到全貌,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好奇。

    “那是哪儿”宋将军不禁开口问道。

    他一出声,郭太傅便也转过头去,定睛一看,顿时愣住了。

    李叔笑了笑,道“那边是王爷平日里见门客的茶棚。”

    宋将军看起来兴趣满满,但李叔却按照舒甜交代的,没有继续往下说了。

    李叔带着他们离开中庭,直到那茶棚看不见了,宋将军才收回目光。

    待宋将军与郭太傅到了用饭的明意阁之时,其他人已经到得差不多了。

    郭太傅见信阳王已经到了,连忙上去问安。

    “老臣参见信阳王,信阳王今日身子可好”郭太傅笑容可掬地来到信阳王面前,他们也算是多年好友了。

    信阳王笑得十分慈祥,道“尚可。”顿了顿,他看向郭太傅,道“本王还以为你不会来呢。”

    郭太傅笑了下,低声道“原本是不想来的,但听说宁王殿下的女儿,还是由您作保,才得的册封,老臣便想看看,这位新郡主,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劳动您入宫面圣。”

    信阳王哈哈一笑,道“晚些时候,你就知道了。”

    两人还在聊着,宋将军见冯相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地饮茶,便也过去打了个招呼。

    冯相性子冷淡,不言苟笑,见到宋将军来了,只冲他微微颔首,一句话也没有说。

    宁王本来在与别的客人寒暄,见郭太傅与宋将军来了,便连忙过来招呼。

    宁王笑容满面“郭太傅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郭太傅看了宁王一眼,他面容清俊,气质儒雅,这说话的口吻,还是和当年做他学生的时候很像。

    “宁王殿下风姿不减当年,老臣却已经老了。”郭太傅淡淡笑道,语气中颇有些怅然。

    宁王摇了摇头,道“在学生心里,太傅永远是英姿勃发。只要雄心未减,还有壮志未酬,怎能说老”

    郭太傅怔了下,笑容徐徐绽开。

    宁王又转头看向宋将军,温言道“宋将军一路辛苦了,请坐。”

    宁王眼神诚挚地看着他,嘴角带着笑意。

    宋将军倒是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宁王因当年之事,会对他心存芥蒂,但如今却丝毫没有这种迹象。

    众人缓缓落座。

    家丁前来通报。

    “锦衣卫指挥使,夜屿大人到”

    宁王刚刚坐上主位,听到通报声便点了点头,道“快请。”

    众人一听夜屿要来,顿时有些疑惑。

    锦衣卫指挥使与一般的臣子,他们只听命于皇帝,也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一向是极少与大臣们走动的。

    当然,也没有什么人举办宴席,会邀请锦衣卫指挥使,因为一言一行,可能都会受到约束。

    宁王的目光扫了众人一圈,他看出了众人心中疑惑,便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恐怕还不知道罢本王的女儿,还是在锦衣卫指挥司找到的。”

    此言一出,众人皆有些好奇。

    信阳王伸手捋了捋胡须,笑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罢。”

    宁王顿了顿,继续开口道“本王与怀嫣郡主失散了多年,一直派人到处找她,没想到她竟在锦衣卫指挥司里做厨娘。大家都知道,本王最喜欢外出寻觅美食,没想到阴差阳错地遇上了她,经过查证后发现,她就是本王的女儿。”

    宁王语气慢悠悠的,三言两语,就交代了众人最好奇的内容。

    众人听了,纷纷议论起来。

    “这也太巧了,说明郡主和王爷有缘分。”

    “是啊,恭喜王爷找到郡主”

    “恭喜恭喜”

    众人纷纷祝贺宁王,宁王一一回应了众人,明意阁之中,气氛十分融洽。

    就在这时,夜屿踏入了明意阁。

    他身量很高,一袭深蓝色的直裰长袍,腰束玉带,丰神俊朗,极为好看。

    夜屿见到宁王及众人,目光逡巡一周,面色淡淡地和宁王打了个招呼。

    宁王看起来很是客气,连忙让管家给夜屿看座。

    人终于齐了。

    宁王抬起手,拍了两下。

    便有舞姬从四面八方上来,丝竹之声响起,舞姬们便随着乐曲开始舞蹈,她们身姿美好,个个相貌出众,舞蹈更是跳得引人入胜。

    来参加宴席的臣子之中,有人小声嘀咕“宁王果真奢靡,连舞姬,都这般好看”

    “宁王封地在江南,那可是富庶之地,哪里是旁人能比的”

    “照我说,做个闲散王爷真是不错”

    这说话声不算太大,一旁的宋将军,还是听见了,他淡淡瞥了那些人一眼,他们下意识噤了声,继续装模作样地看起了歌舞。

    宁王对那些人视而不见,继续喝自己的酒。

    冯相坐在旁边,缄口不言,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没什么关联。

    其实,他今日过来,也是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姑娘,会引得信阳王出手。

    他虽然从不参与党争,只想做个纯臣,但如今这朝堂,终究是让他有些失望的。

    信阳王和郭太傅,则遥敬了彼此一杯,笑着饮下,仿佛真的在认真欣赏歌舞。

    舞曲毕了,舞姬们优雅散去。

    众人正要继续喝酒,却忽然见到一个曼妙的身影,出现在明意阁门口。

    她云鬓花颜,容姿胜雪。

    眉心一点朱,乌发挽如云,金簪步摇,一步一晃,美不胜收。

    一双眸子如明月一般透亮,令人神往。

    众人惊讶于她的美,忍不住屏息一瞬。

    舒甜淡淡一笑,开口

    “怀嫣见过各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