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豌杂面

作品:《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武义巷人头攒动,车马川流不息。

    因为董松腿脚不好,走得慢,等他们父女俩到了武义巷时,几乎所有的铺子和小摊都已经开始营业了。

    巷子口的卖花郎高声叫卖,吸引了不少姑娘驻足挑选,讨价还价间,嘈杂一片。

    自巷子口开始,整条街都沸沸扬扬,热闹不已。

    唯有巷尾驻足的几个红色身影,格格不入。

    尹忠玉和两位同僚站在一起,三人穿着绯红的飞鱼服,看起来威风凛凛。

    但周围的百姓们却如避瘟神一般,躲得远远的。

    皇帝是暴君,锦衣卫就是助纣为虐的刀,老百姓见到锦衣卫都是噤若寒蝉,避之不及。

    尹忠玉和范通通早就习惯了这些眼光,但付贵却有些不悦。

    三人同为千户,尹忠玉是子承父业,顶了父亲的职,范通通是由亲戚举荐进的锦衣卫。

    而付贵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熬了十多年才熬到的千户之位,他一向将名誉看得很重。

    付贵斜眼扫视一圈,冷哼一声“这些刁民,见了锦衣卫还敢怒目横视,当真是不怕死若不是公务在身,看我不把他们抓进诏狱”

    他身量相较寻常人更高,瘦得像竹竿一般,板着脸的样子很是严肃,若是孩子看了,只怕要哭。

    在锦衣卫,是出了名的暴躁,像个炮竹似的,一点就着。

    范通通呵呵一笑“付兄,不过是出来吃点东西,不至于不至于”

    尹忠玉自嘲笑了下“若是怒视过我们的人,都要抓进诏狱,只怕一百个诏狱都关不过来。”

    锦衣卫不好当,做得好了,人家说你是皇帝的走狗,若是做得不好,又被斥责无用。

    付贵叹了口气,道“罢了,何必来这市井,徒惹人白眼呢”

    尹忠玉挑了挑眉,道“带你们来,自然有我的道理你们是不知道,这里的包子,简直是一绝”

    说罢,他下意识抬眸,见到不远处,伫立着一对父女。

    那姑娘身着青衣,容姿上佳,她见到忠玉,微愣了一瞬。

    舒甜认出了他,他是之前来吃包子的那个锦衣卫。

    她自然而然地看了一眼尹忠玉身后的两人,一个高瘦,一个矮胖那个人没有来。

    舒甜想起那个拒绝过自己的食客,心里憋着一口气,有些不甘心。

    她和董松对视一眼,董松面色冷肃,似乎有几分紧张,舒甜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扶着他上前。

    “民女见过几位大人。”

    尹忠玉见她来了,忍不住抱怨道“别人早就开门了,你家怎么日上三竿还没开门哪有把食客挡在外面的道理”

    舒甜心道,我又没有非要你来,可她面上依旧甜甜地笑着“对不住几位大人,家父腿脚不好,我们走得慢了些。”

    尹忠玉不由得看了一眼董松,只见他穿了一声褐色长袍,有些微胖,一只手拄了根拐杖,有些忐忑地看着自己。

    尹忠玉面色稍霁,摆摆手,道“罢了,我们是来吃饭的,你动作快些,吃完了我们还有要事要办。”

    舒甜从善如流,连忙应了一声,便立即掏出钥匙打开了无名饭馆的门。

    尹忠玉熟门熟路地坐下,扬手道“付兄,范兄,快坐下,今日我请客”

    付贵狐疑地打量了一圈,道“这么小的饭馆,你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尹忠玉道“昨日和大人来附近办事,突遇大雨,便进来吃了顿包子,顺便避雨。”

    付贵听了,连忙问道“大人也吃了”

    范通通也好奇地凑过来。

    尹忠玉摊手“自然没有。”

    两人松了口气。

    他们三个人曾经打赌,谁先见到夜屿吃东西,另外两人便输了,要给出十两银子来。

    尹忠玉见他们一脸怅然,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大人不吃,咱们吃”他对舒甜道“小厨娘,今日可有包子”

    舒甜刚刚安顿了董松坐下,系上了围裙,便连忙走过来。

    她挽起笑容“大人,今日刚刚开张,包子还没来得及做”她眼见忠玉的面色由晴转阴,立即道“不过今日有豌杂面,大人可有兴趣尝尝”

    她笑意盈盈,态度十分热忱,令人不忍拒绝。

    “豌杂面是什么”付贵疑惑地看了舒甜一眼,他很是挑食,许多东西都不爱吃。

    舒甜道“是一种豌豆杂酱面,麻辣可口,很受欢迎。”

    范通通听了,点点头“行就要这个”他生得肥头大耳,身子浑圆,对美食一向是来者不拒。

    忠玉大手一挥“三碗豌杂面”颇有气势万钧之感。

    舒甜被他吼得头皮发麻,连忙点头去了。

    董松在柜台后面正襟危坐,目光冷冷,看向谈笑风生的三人,手指攥握成拳。

    舒甜进了厨房,她只想快些把这三人送走,于是便立即挽起袖子,开始做面。

    豌杂面最重要的便是肉末杂酱,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便是最好的选择。

    她取出一块五花肉,冲洗了一番,然后刀刃一横,娴熟地取下了皮,然后将肉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状。

    她素手一拢,肉片们便乖乖卧倒,菜刀一抬,开始剁肉。

    五花肉被剁成肉末,舒甜便将肉末盛放到一边备用。

    她将铁锅架到火上,热锅凉油,滚了一道,烧至冒烟了便立即倒出,这一步的目的是暖锅,避免肉末粘在锅底。

    然后,她又重新倒入冷油,看准时机,将剁好的肉末下入锅中“嘶啦”一声,锅里沸腾起来,油香裹着肉香,从锅里溢出来,舒甜娴熟地炒制着肉末,肉末逐渐由红转白,水分被炒干,她便立即喷了点黄酒进去。

    若是放到现代,她定是要用料酒去肉涩味的,但古代没有料酒,她便只能用黄酒替代了。

    接着,她倒入了事先准备好的姜末、豆瓣酱、甜面酱等佐料,白嫩的肉糜,沾染了酱汁,眼色顿时变得红润诱人起来,一锅杂酱“咕咚咕咚”地冒着泡儿,舒甜稍微收了收汁,将酱汁熬得更加浓郁。

    香味循循四散开来,透过小厨房,传到了饭厅之中。

    范通通嗅觉最灵,他吸了吸鼻子,眼前一亮“这是什么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