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0章 一石二鸟

作品:《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两人说着说着就不正经起来。

    下午秦大娘夫妻过来了一趟, 同行而来的还有秦老夫人。

    秦宛如正在睡午觉,听到彩英说家里人来了,连忙出去看情形。

    见到秦老夫人,秦宛如高兴不已, 呼道“祖母”

    秦老夫人应了一声, 秦宛如咋咋呼呼地冲上去抱住她, 亲热得很。

    窦氏受到惊动, 也出来探情形,一行人去前厅唠家常。

    之前窦氏就听说过秦二娘议亲的事,又问了一遍,秦老夫人道“婚期已经定了, 八月初三。”

    窦氏艳羡道“状元好啊,肚子里有真本事, 往后何愁没前程。”

    秦老夫人“这事也真是一波三折, 最开始范谨原本是落第的,后来经过复试, 哪知又起来了。”

    窦氏道“这便是他命里有贵人, 注定的状元命”

    几人就秦二娘的婚事热议了一番, 秦大娘提起牙人来找之事,说已经在西市等到了三家适合她们需求的商铺, 现在要脱手,催促早些去看看。

    窦氏说道“既是如此,我便先同你们回趟京,三娘和珍娘在这边盯着,可行”

    秦宛如道“没问题。”

    窦氏看向秦老夫人道“太亲家好不容易过来一趟,就在这边多呆阵子再回京,反正这会儿这边也忙得差不多了, 三娘可以带你到附近转转。”

    段珍娘也道“祖母既然过来了,就多住阵子。”

    秦老夫人说好,笑眯眯道“那就有劳少亲家了。”

    一路车马劳顿,秦宛如把秦老夫人扶到东厢房去休息。

    祖孙二人唠了阵儿家常,秦宛如问“家里头可还顺遂”

    秦老夫人回道“顺遂,你父亲天天都笑呵呵的,你阿娘也舒坦,说可以安逸两年。现在小的两个还没及笄,你又只能捂手里,暂且不用操心闺女们的婚事了。”

    秦宛如掩嘴笑道“爹指不定天天乐呵呢,他欣赏范谨许久,如今算是讨到手了。”顿了顿,“大姐夫到底是含着金汤匙的人,跟他多半也说不上什么话,现在好了,范谨知根知底的,又曾接触过,同朝为官,在京里遇到事情也算有个可以商量的。”

    秦老夫人点头道“他也是这般说的,结了姻亲,便是一条船上的,有什么事相互间也好商量商量。”

    秦宛如好奇问“外祖母他们可曾回信来”

    秦老夫人“还没,入秋时应会来的,又要劳他们跑一趟。”

    秦宛如暗搓搓道“外祖巴不得呢,状元郎,够得他回去吹牛了。”

    秦老夫人被逗乐了,拍了拍她的手道“眼下老大和老二都有着落了,就你还孤家寡人,也不知往后你要嫁到何处。”

    秦宛如亲昵地搂着她的肩膀,“我哪也不去,就守着你们。”

    秦老夫人嫌弃道“还守着呢,有一回我们在饭桌上说起,都觉得家里头清净了。你如今忙着白叠子,一月没回来两回,二娘也要嫁出去了,以后家里头就只有四娘和五娘。你爹说就当你嫁出去这样想,以后多半也要留一个下来的,但留不了你。”

    秦宛如撇嘴,“我以后就在京周转。”

    秦老夫人“我不信你,你翅膀硬了,比大娘二娘都能飞。”又道,“庆幸的是两个姑娘都离得近,往来也要方便些。”

    秦宛如好奇问“那范谨娘俩现在还在张家胡同吗”

    秦老夫人摆手,“你阿娘他们在玉泉坊租了一座宅子,方便范谨上值,现在母子俩先搬过去了。”

    秦宛如“哦”了一声,秦老夫人笑道“你爹倒是想得开,说就当娶媳妇儿一样,只要以后他们和和睦睦,就不怕倒贴。”

    秦宛如“范谨这人还挺实诚,二姐是把他吃得死死的,不怕他乱来。”

    秦老夫人“那日我听你阿娘说,娘俩搬走后,他们之前住的那小破屋子一下子就涨了不少租子,说那地方风水好出了状元。”

    秦宛如哭笑不得。

    秦老夫人也觉得好笑,“你别说,还真有冤大头上门去宰,信这个。”

    秦宛如“但愿以后范谨能做个为民谋福的好官,这样也不辜负张家胡同对他母子的照料。”

    秦老夫人“你阿娘也想他们继续在宝华坊换个住处,但离他上值不比你父亲方便。”

    “那玉泉坊那边的宅子祖母可去看过”

    “看过,比较紧凑,住他们几人也合适了,待二娘嫁过去,家里头分三个家奴过去伺候,我们也放心些。”

    “这样的话那咱们家里不是缺人手了吗”

    “再添两个进来便罢。”

    “嗯,阿娘安排得周全。”

    车马劳顿秦老夫人也有些乏了,秦宛如伺候她小憩了阵儿。

    次日窦氏和秦大娘夫妇骑马回京,把他们送走后,秦宛如带着秦老夫人去看她们的铺子。

    秦老夫人连声赞好,秦宛如道“最初阿娘他们过来时,还说这铺子偏僻了些呢。”

    秦老夫人却道“偏也没关系,你们弄了这么大的场子,周边谁还不知道白叠子”

    秦宛如“我也这么想的。”

    秦老夫人仰头看着那棉匠招牌,颇有几分感慨,“当初瞧你在花盆里种白叠子,我还当你好玩儿,哪知短短两三年,就做成了这般,回头想想,是挺吃惊。”

    秦宛如也看着那招牌,“祖母再想想,咱们初初进京到至今,变化不也挺大吗”

    听她这一说,秦老夫人不由得愣了愣。

    是的了,才进京时秦致坤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方氏更是为了秦大娘的婚事操碎了心。

    而现在呢,老大嫁高门,顺利得子,并且还掌了家;秦致坤也升了官,在朝中开始渐渐有了根基;老二也混得不错,得大长公主青睐,还嫁了状元郎,未来前程似锦;老三则更突飞猛进了,创起了业。

    不过仅仅两三年,秦家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

    秦老夫人一时感慨不已,自言自语道“咱们家一定是祖坟冒了青烟,喜事才会一茬又一茬的来。”

    秦宛如笑而不语。

    以后的秦家啊,还会更好,更茁壮。

    老爹在朝中的根基会一步步扎牢,而她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正如窦氏所说,贪心一点又何妨,钱与权,她都要

    王三郎,也要

    看完铺子,她们又去了作坊。

    秦老夫人坐在马车上,握住秦宛如的手,轻声道“就盼着你们顺顺利利,越过越好。”

    秦宛如“以后给祖母买大宅子。”

    秦老夫人知道她是认真的,笑道“好,我等着”

    段珍娘一早就到作坊那边盯着最后收尾,秦宛如她们过去时已是巳时。

    见祖孙过来了,柳婆子上前接迎,搀扶秦老夫人下马车。

    看到作坊的面积巨大,秦老夫人咂舌道“之前你阿娘说宽敞,没想竟这么敞亮。”

    秦宛如叉腰道“好几亩地呢。”说罢指着空地道,“以后那些地方都要摆上木架,用来晒白叠子。”

    秦老夫人好奇问“库存呢,搁哪儿”

    秦宛如指着几间石屋道“搁那里头,咱们过去瞧瞧。”

    不一会儿段珍娘也出来了,领秦老夫人进去参观,并一一跟她介绍每个构造的作用,秦老夫人赞道“你们姻伯母了不得,亲自盯下来的作坊,是挺实用。”

    段珍娘“我也学得不少,等西市那边的商铺定下来后,就能空闲些了。”

    秦宛如“什么时候该问问程木匠,咱们的弹棉工具有没有做好,还得在西市采买牛筋弦。”

    段珍娘拍脑门,“我早忘了这茬儿。”

    秦老夫人“事情多了总容易遗漏,可以一件件一桩桩写下来,这样更有条理一些。”

    秦宛如“祖母说得有道理,再好的记性也架不住事多。”顿了顿,“表姐请人编织的箩筐那些呢,如今是何情形了”

    段珍娘道“前两日我差人去问过,现在已经有上百只了。”

    秦宛如“五个村子的白叠子,加上佃农自家的,应是够了”

    秦老夫人点头道“应是够了的。”又问,“那些路好走吗”

    秦宛如“好走,采摘来了只需走一小段田埂就到大路上来了,拖板车都能行。”

    秦老夫人“方便就好,怕就怕路不好走。”

    秦宛如“祖母放心,若是不方便,早就提前修缮了。”停顿片刻,“也正是因为这个地方四通八达,也不缺水源,各方面都适合,姻伯母才选定在这里的。”

    她们在作坊里转了阵儿,看着那一间间小小的弹制房,这边过来就是几间宽敞的大屋子,用于纺线和轧棉机去籽用。

    提到轧棉机去籽,秦宛如想了想道“箩筐还得多备些,到时候轧棉机需要用它装去籽的白叠子。”

    段珍娘“那就再备数十只。”顿了顿又问,“轧棉机定做了多少台”

    秦宛如“五十台”

    段珍娘“够用吗”

    秦宛如答道“够用了,一台得三人操作呢。”

    两人就筹备事项一笔笔过了一遍,还得请木匠做高凳用于放弹棉用的架子,这些都需要提前备好,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

    窦氏是不会管这块儿的,因为她不熟悉。

    在种植和生产制作这方面她只笼统的知道一个大概,去年秦宛如姐妹俩做过,主要靠她们掌控,至于售卖和打理商铺,则是窦氏的擅长。

    晚上两人在纸上将欠缺的东西一一写下,秦老夫人也在一旁提问,杂七杂八的列了好些出来。

    之后秦老夫人在这里小住了好些日,她还和秦宛如去看过那些棉花地,佃农们正在给棉花锄草。

    秦宛如说道“待到二姐大婚时,我们给她做几床喜被送去。”

    秦老夫人点头道“极好。”顿了顿,“那时候能采摘了吗”

    秦宛如“可以挑成熟的摘。”

    陶二娘看到她们,特地过来打招呼,秦老夫人客气道“陶娘子们辛苦了。”

    陶二娘咧嘴笑道“不辛苦,老夫人好不容易过来一趟,可要多住些日子才走。”

    秦老夫人笑眯眯道“有你们操心,我就放心三娘多了。”

    陶二娘子看向秦宛如道“秦小娘子心善,若是今年的收成好,我们年底也有奖赏拿呢,大伙都盼着好收成。”

    秦宛如道“若是明年周边其他农户自主种白叠子,到时候咱们专门成立一个合作社,你们两家还要涨酬劳。”

    听到这话,陶二娘来了兴致,“真的假的”

    秦宛如“忽悠你作甚”顿了顿,精明道,“你们经常在村子里走动,也可以跟村民们唠唠,我们种子和种植指导,成熟之后再收购,肯定要比他们种庄稼划算。”

    陶二娘“白叠子的种这么贵,没几家买得起的。”

    秦宛如摆手,“可以先种子,收了之后再扣取种子费用都行。”

    陶二娘乐了,“这法子好,若是种白叠子挣钱,自然愿意种它了。”

    秦宛如“现在自然是挣钱的,因为稀缺,什么都是赶个急,若到后头数量多饱和了,就不挣钱了。”

    陶二娘是个耿直人,调侃道“秦小娘子这是要大家一起发财呢。”

    秦宛如笑道“对,大伙儿一起发财。”

    陶二娘同她们唠了许久。

    现在秦宛如就要怂恿村民们对种白叠子生出兴趣,这样一来他们会省去很多劳动成本,如果靠自己租地种白叠子,耗费成本和精力不说,还不利于扩张与推广。

    村民们自主就不一样了,他们自愿劳力获得利益,而棉匠只需要重视加工做销售市场这块就行了,双方都得利。

    望着那片绿油油的棉田,秦宛如背着手,默默地打着她的小算盘。

    就从闵县这片热土开始好了,它将是她进行白叠子种植的第一个基地,完成合作模式后,将会寻第二个,第三个把整个纺织业大改革,用棉匠覆盖大燕的所有地方,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织女任务的大师级别。

    这些畅想被系统006窥探到了,忍不住跳了出来,在脑海里提醒她还有好多个盲盒没开。

    秦宛如嫌弃道“你的那些个金手指,已经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系统006“”

    秦宛如无比狂妄道“我是一个需要依靠金手指来搞事业的女人么”

    系统006痛心疾首,它还是第一次遇到开金手指都还要求人的宿主,“206你这样让我没法做人了。”

    秦宛如“”

    系统006“你开盲盒我也是有提成的。”

    秦宛如想了想,问“是不是宿主开出来坏的金手指,你的提成就会更高”

    系统006“”

    它忍了许久,才道“我其实觉得这项任务对你来说太容易了,你应该挑战高难度的。”

    “”

    “比如末世种地”

    “呵,你这是想我去吃灰。”

    “206你考虑一下,真的,我们最近新开发出来一个位面,日常温度六十摄氏度,寸草不生的那种。”

    “”

    这哪是去吃灰,是吃肉干。

    秦宛如毫不留情的把系统屏蔽了,脑海里还残留着006的声音,让她考虑一下。

    我考虑你祖宗

    虽然这里没有空调西瓜,但比末世好太多了,姐妹们不错,父母也好,男人也很甜呐,至少目前看来是不错的。

    见她直勾勾地盯着某个地方没有反应,秦老夫人好奇地喊了一声。

    秦宛如回过神儿,秦老夫人问道“你方才在想什么,偷偷笑呢。”

    秦宛如忽悠道“孙女在想,这么多白叠子,我今年要发财了。”

    秦老夫人“”

    有时候觉得她俗气得可爱。

    在这边小住了将近十日后,秦宛如才把秦老夫人送回京。

    那天正值秦致坤休沐,京里下了一场雨,她们刚回来,就听到不少传言,说京中出了大事。

    回到秦家后,秦致坤也是忧心忡忡,他到房里同秦老夫人说了会儿话,母子俩先是提起闵县那边的情形,继而又说起近两日京中发出的变故。

    景仁府那位被毒杀了,凶手是亲兄弟端王。

    有时候秦致坤也会同秦老夫人提起朝廷里的事,秦家千里迢迢而来,在朝廷里没有可信之人,只能自家人私底下议一议。

    听到这个消息,秦老夫人也是吃了一惊,诧异道“那废太子不是有免死金牌吗,端王怎么还去杀他”

    秦致坤发愁道“幸亏是端王不是瑞王,若是瑞王干了这事,我指不定也得受牵连遭殃。”

    秦老夫人觉得这事透着蹊跷,“那废太子被软禁在景仁府,端王怎么去毒杀他了”

    秦致坤摇头,“这事我也瞅不明白,就只是觉得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上头的党派相争,一个不慎就会牵连到我们这些小人物来。”

    秦老夫人也觉得这几年的京官日子不大好过,站谁都容易出岔子,“朝廷怎么说”

    秦致坤“天子震怒,下令彻查。”顿了顿,“依我之见,端王摊上了这么一件祸事,多半是不易翻身的了。”

    秦老夫人精明道“一石二鸟啊,都知道景仁府那位身份敏感,且有先帝的免死金牌,没人敢作死招惹,端王却撞了去,一下子就除了俩。”

    秦致坤庆幸道“幸亏不是瑞王,要不然他们清理下来,我多半会受到牵连。”

    秦老夫人沉吟半晌才道“你这说得我提心吊胆。”停顿片刻,“范谨在翰林院离天子近,多半也清楚些情形。”

    秦致坤摆手,“这个时候莫要有接触,得避讳着些好,也是自保。”

    秦老夫人后知后觉道“我疏忽了。”

    这不,范谨母子也在说这茬。

    虽然经过科场舞弊案后,他也知道朝廷黑暗腐朽,但一下子来这么大的雷爆了出来,着实把他吓着了,到底是新人,心里头也有些惶恐。

    孔氏胆子更小,范谨怕吓着她,也没多说其他。

    别看孔氏平日里不说好歹,却很会观局势,对范谨说道“儿啊,你这次能翻身,多亏了王简,以后就死死地抱住他的大腿好了,他与天子亲近,必不会为难你。”

    范谨“”

    他沉默了阵儿,才意味深长道“阿娘啊,你莫要忘了,秦家当年还是瑞王举荐入京来的呢。”

    孔氏愣了愣,当即便道“那你以后就好好跟你岳丈说说,让他莫要与瑞王亲近,换一条大腿抱。”

    范谨忍不住笑,“为何要换大腿抱”

    孔氏理所当然道“其一,天子名正言顺;其二,这次的科场舞弊案是谁翻的,不就是天子吗,难不成是瑞王”

    范谨“”

    孔氏“你可莫要踩翻了船,我觉得王家的世子极好,还不忘给我烧鸡和猪肘呢,可见是个孝顺的。”

    范谨哭笑不得,“合着一只烧鸡和猪肘就把你给收买了。”

    提到这茬,孔氏暗搓搓问“你什么时候有俸禄下来,买点肉来打打牙祭。”

    范谨默默地算了算,“兴许快了”

    孔氏忍不住咽了咽唾沫,“你听我的,抱天子的大腿,有烧鸡吃。”

    范谨“”

    废太子被毒杀一案闹得委实有点大,梁王义愤填膺跪到殿外请求彻查。

    当时是朝会,梁王老儿硬是让王简开了眼,演技堪称炉火纯青,悲恸欲绝,可见对废太子失望又难以割舍的情分。

    赵章不知情,立马命刑部彻查,并下令将端王府内一干人等起来。

    端王入了狱,一个劲儿说不是他干的,却没有人信他的话。

    因为平时除了皇叔梁王会对废太子多加照料外,几乎没有人会去探望亲近。

    端王和瑞王都会避讳,近来端王去过两回,结果废太子被毒杀了。

    刑部尚书温兆是国公府的人,巴不得他们狗咬狗,如今一下子咬死咬伤了两只,不知道有多高兴。

    温兆挺着大肚子,背着手站在牢门前,鄙夷道“你平时都不曾去过景仁府,怎么忽然想着去了”

    端王常年体弱多病,一张脸煞是苍白,恨声道“我与废太子兄弟一场,去瞧一眼又怎么了”

    温兆“啧”了一声,“你若说皇叔梁王惦念着侄子情分我还信,毕竟自从废太子入了景仁府后他一直多加照看,可若说你掂量兄弟一场,我是怎么都不信的。”

    提到梁王,端王情绪激动道“是他就是他那老儿杀的废太子栽赃嫁祸与我的”

    此话一出,温兆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般,指着他道“死鸭子嘴硬。”

    端王爬到牢门前,高声道“我冤枉我冤枉啊”

    温兆冷哼一声,“死到临头了,还不知好歹,今日就算你叫破了喉咙都没有人来救你。”

    作者有话要说  梁王论演技,没有人比得过我。

    废太子我只活在你们的嘴里,连下线都没有一个镜头。

    王简撇开他的脸因为那些小妖精不喜欢看政斗。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