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 流动人口

作品:《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段珍娘道“最好是楼上好些, 底楼潮湿,若是遇到梅雨天,那才叫要命。”

    秦大娘“自然得是木楼好, 那东西也不重, 若是流转得快,楼下也无妨。”

    秦宛如招呼同行而来的众人,“都别光顾着说话,先帮忙把中子挑拣了先,西市那边都还有一堆呢。”

    众人七手八脚一麻袋一麻袋挑拣, 人多手快,数百斤耽搁了一个多时辰左右完事。

    他们先由商铺的秤过了一遍,再拿自己带来的秤过一遍, 双方的数量都是吻合的才记数。

    家奴把麻袋捆扎好,陆续抬上拉货的板车。

    段珍娘和商铺签订第二笔货款契约, 秦大娘把契约过了一遍才点头。

    事情办妥后, 贺府的仆人将中子护送回去, 她们接着去西市那边继续提取。

    把东西市的中子提取回去已经折腾了一天, 晚上两人在贺府歇了一宿,第二天秦宛如回秦家,段珍娘则回张家胡同收拾一些春装衣物带到闵县。

    见她回来, 秦老夫人高兴不已,秦宛如兴致勃勃提起闵县作坊的事, 眼里全是光。

    瞧她这般兴奋,方氏打趣道“秦老板以后不得了, 照你这速度,以后咱们得靠你当家了。”

    秦宛如拍胸脯道“好啊,方娘子就做账房好了。”

    方氏乐呵道“那你爹呢”

    秦宛如“看门的”

    秦老夫人和方氏同时笑了起来。

    秦宛如握住秦老夫人的手, 说道“之前爹还嫌我写的字没有二姐写得好,人家姻伯母都没说什么,直接做了棉匠的招牌挂上了,正红色的底,烫金字,挂铺子门口可气派了。”

    秦老夫人笑道“可把你美得。”

    秦宛如“以后西市的商铺也要挂棉匠的招牌,全都是我写的”

    看她生机勃勃的样子,方氏心里头生出一股子骄傲来。

    秦老夫人掐她的脸儿,说道“昨日你大姐也去提中子了”

    秦宛如点头,“她去过一趟,看契约协议,多一个人看看也稳妥些。”

    方氏“你可问过她这些日上手得如何”

    秦宛如道“她说还好,目前并没有大问题。”

    秦老夫人“能上手就好,怕就怕她吃不消。”又问,“珍娘还好吗”

    秦宛如“都好,现在我们选定了作坊地址,是一处废弃的染坊改装的,接下来表姐和姻伯母要盯着做作坊改装,我则负责月初的中子下地,咱们仨分工合作。”

    方氏赞道“看你们目前的样子,相处得还挺和睦。”

    秦宛如得意道“那是自然,没有我周旋不了的人。”又道,“我们租的作坊一年才四十六贯钱,有好几亩的面积。”

    方氏“哟”了一声,“那挺大的。”

    秦宛如“还是官府牵的头,像闵县那中小地方,客流也不大,在当地开铺子不好做,上不上下不下的,我们过去,势必要把当地的商贸往来带动起来。”

    秦老夫人“等以后稳当了,也可以把那块地买下来。”

    秦宛如点头,“姻伯母是有这个打算,这回贺家调派了好些人过去帮衬,府里养着数百名家奴,现在有用处了,我和表姐占了不少便宜。”

    秦老夫人“那也得是你姻伯母让得了人。”

    秦宛如回道“我们仨都让得,以后做出来的被褥子直接走水路发往魏州,让姨母的绸缎庄带着销。”

    方氏好奇问“那你们可有定价”

    秦宛如“有,我们算了一笔账,除掉成本把价位定在一斤上乘的白叠子要二百二十文,次品还是保留一百三十文,被褥子以五斤重为主,一床定价八百文,三斤的定价五百文。”

    方氏撇嘴道“我傻了才去买三斤重的,三斤都要五百文,五斤却只要八百文,何不再添些”

    秦老夫人知道这里头的门道儿,指了指她道“就是要套你这中人。”

    秦宛如咧嘴笑,“姻伯母也是这个意思,五斤重才是主打,其他都是幌子。”又道,“因散装的用途多,价格则要高昂些,也容易脱手,不会像被褥那样容易捂手里。”

    秦老夫人问“只做零售吗”

    秦宛如“目前只做零售,防止其他商贾批量订购哄抬价格,主要是因为原材料稀少,倘若把市价打乱了,以后我们筹谋起来就比较麻烦。”

    方氏赞同道“这想法挺好的,做独门生意,一文钱都不能让外商赚了去。”

    秦宛如“嗯”了一声,“目前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就算有其他商贾想做白叠子的生意,也得过一两年才能起来,初期我们得把运作模式摸熟。”

    秦老夫人“光中白叠子这事就已经把多数人拦在门外了,一来中子价高昂,二来极少人中过,都缺乏经验,稍不留神就会栽到里头,都会掂量掂量。”

    秦宛如“祖母说得不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咱们初期要做独门生意,不能让外商把价格搞乱了,影响后续筹谋。”又道,“京里这么多人,今年主要目的就是赚京城人的钱,附带魏州那边,如果那边的市场打开了也是好的。”

    方氏欣慰道“没想你还挺有见解。”

    秦宛如忽悠道“都是跟着珍娘表姐和姻伯母学的,她们老练,见识也比我多,跟在她们屁股后头我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三人就闵县的事唠了许久,稍后秦宛如去后宅跟秦二娘说悄悄话。

    马上就到二月了,初九那天就要考第一场,是驴是马上了考场就见真知。

    秦二娘也跟着有些小紧张,偷偷跟秦宛如说道“这两日我都睡不好,好似自己要上考场一样。”

    秦宛如戳她的额头道“我看你一颗心都扑在他身上的。”

    秦二娘伸手打她,“若是这回不成,就还得再等三年,他先前已经耽搁了,又有多少个三年够得等呢”

    秦宛如小声道“咱们爹考中进士好像也是二十七八才中的,你当这么容易哪。”

    秦二娘单手托腮,“以他的才华,考中进士是不成问题的,我想要的是头三甲,若他背着头三甲的名头来提亲,你猜爹娘会是何中表情”

    提到这茬,秦宛如掩嘴笑道“爹一定会笑得睡不着觉,他一直都惦记着范谨,扼腕没把他弄来做秦家的女婿,他若遣官媒娘子上门提亲,他必定乐得跟什么似的。”

    秦二娘也笑道“到时候一定要端着,端着知道吗”

    秦宛如打了她一下,“你可别捉弄爹。”顿了顿,“这些时日你可去看过他”

    秦二娘道“没有,怕他分心。”

    秦宛如问“我们明天就要去闵县,等会儿我去张家胡同,你有没有什么要带给他的,我顺手带去”

    秦二娘认真地想了想,取来纸笔,点了三点,再写下一个“取”字。

    秦宛如看不明白,皱眉问“这是何意”

    秦二娘“你不用管,只把这个带给他便是。”顿了顿,“不要让他阿娘知道了。”

    秦宛如点头,待字迹干透后,她才取下折叠放进袖袋里。

    下午她去张家胡同,路过范家时看门半掩着,在门口喊了一声。

    孔氏在里头刺绣,出来探情形,瞧见她,笑眯眯道“原是秦小娘子,可难得见你一回。”

    秦宛如道“我路过顺便来看看,不知我们的招牌绣得如何了”

    孔氏“已经完成一幅,第二幅才开始。”说罢请她进去看。

    屋里头的范谨听到动静,好奇探头看她,秦宛如趁着孔氏不注意时把折叠的纸塞给了他。

    范谨麻利地接过,偷偷打开来看。

    秦宛如同孔氏聊了阵儿,孔氏把绣好的那幅取来她看,她赞道“孔大娘的绣工我是服气的。”

    孔氏笑道“你这夸得我心花怒放。”

    秦宛如“现在我们已经把闵县的铺子做好了,招牌也挂上了,我索性把这幅先拿去裱上。”

    孔氏“也可。”

    秦宛如让彩英收好,两人坐着唠了阵儿家常。

    屋里头的范谨看着纸上的字迹,三道点,意味着头三甲,取,则盼着他取头三甲。

    他取来毛笔,在取字下添了一个女字,变成了娶。

    秦宛如在这里小坐了会儿,好奇问道“眼见马上就到初九了,范郎君可紧张”

    屋里的范谨回道“伸头缩头都是一刀,早就盼着走这一遭了。”

    秦宛如打趣道“如此说来,范郎君已是胸有成竹了”

    范谨不答反问“秦小娘子的白叠子也该下地了吧”

    秦宛如“嗯”了一声,“明日就过去做准备了。”

    范谨“可紧张”

    秦宛如乐道“我紧张作甚,又不是头一回下地。”

    范谨“我也跟你差不多,又不是头一回考。”

    秦宛如“”

    这人还真是够淡定。

    同母子闲聊了会儿,她才离去了,走时又趁孔氏不注意时偷偷把那张纸取了回去。

    到了段家,秦宛如把孔氏绣的招牌拿给段珍娘,她安排仆人送去裱装。

    秦宛如偷偷看那张纸,看到上面的“娶”字,她咧嘴笑道“这两人还真有点意思。”

    段珍娘也凑过来看,好奇问“谁给你的”

    秦宛如“范谨,先前二姐写的是取字,他添了一个女。”

    段珍娘指着三点问“这又是何意”

    秦宛如后知后觉道“应是头三甲的意思,她写下一个取,就是告诉范谨取头三甲。”

    段珍娘戏谑道“取了头三甲,再娶女,这两人还真会玩眉目传情。”

    秦宛如将其折叠起来,“文化人。”

    段珍娘“这回过去得耽搁些时日了,你最好带上春装。”

    秦宛如“阿娘已经替我收拾好了。”又道,“明日大姐他们也要过去一趟,有他们护送中子,我们也省事些。”

    段珍娘问“做基坯需要给你增添些人手吗,若是要添人,可提早跟大娘说,她好做安排。”

    秦宛如摆手,“不需要,移栽的时候多添些人过去要快些。”

    段珍娘“你心里头有数就好。”

    晚些时候秦宛如回去,把范谨添了字的纸拿给了秦二娘,她看着那个“娶”字一个劲儿笑。

    秦宛如蹭了蹭她,说道“你二人倒是有趣,眉来眼去的。”

    秦二娘看向她,“你什么时候也去找个眉来眼去的”

    秦宛如撇嘴,“我欠了一屁股债,谁敢蹚我这个坑”

    秦二娘道“王三郎敢啊。”

    秦宛如立马捂住她的嘴,警告道“勿要瞎说。”

    秦二娘掰开她的手,“不瞎说。”顿了顿,“明日大姐他们也要去闵县”

    秦宛如点头,“这么多白叠子,得要人护送才行,我们两个女郎怕出岔子。”

    秦二娘道“也是,粒粒都是钱。”

    晚上秦致坤下值回来,听到她明日又要走了,不由得发牢骚道“三丫头跟日理万机的大忙人似的,见两回都难了。”

    秦宛如挽着他的胳膊,“这不为了大宅子么”

    秦致坤斜睨她,“得,秦老板志气比你老子高,将来的前程也比我厉害。”

    秦宛如笑,“你可是官呢,士农工商,商贾是最不入眼的,我以后还得劳秦寺正多多指点提携。”

    秦致坤捏她的鼻子,“小不正经。”

    饭桌上说起明日秦大娘夫妇也会一并护送,秦老夫人道“有他们一起过去,我也要放心些。”

    方氏“是啊,那么多中子,每一粒都是钱,不能出任何岔子。”

    秦宛如道“光我和珍娘表姐护送他们也不放心的。”

    秦致坤问“这次过去得耽搁到移苗才回来吧”

    秦宛如点头,“差不多要那个时候了。”顿了顿,“等我们把那边的作坊弄好了爹娘就可以去瞧瞧,现在还比较乱,姻伯母说顶多一个多月就能弄好。”

    方氏问“这么快”

    秦宛如“木石结构的屋子只需要盖房盖就可,其他的统一做木结构的弹制屋,只要结实牢靠即可,不像大宅子那样讲究门面,要省事许多。”

    秦老夫人“得砌围墙防护。”

    秦宛如“要砌。”

    一家人就作坊讨论一番。

    第二天秦宛如起了个早,用完早饭就去秦老夫人房里同她道别,再跟方氏唠了几句就出门了,她和段珍娘跟往常那样在城门口同秦大娘他们汇合。

    数辆马车陆续抵达城门,押送中子的人还不少。

    贺亦岚见她们到了,冲秦宛如说道“三妹你不是要骑马吗,让你大姐教你。”

    秦宛如高兴道“那敢情好”

    于是路上秦宛如尝试骑马而行,秦大娘给她挑的是一匹上了年纪的马,性情也温顺,容易驾驭。

    府里的两名侍卫跟随她们,一路上秦大娘耐心跟她讲解骑马的技巧和要点,秦宛如皆认真记下了。

    后面的马车跟得慢,她们走走停停,折腾到下午才抵达闵县。

    家奴们把中子搬进苏宅存放,贺亦岚觉得疲乏,在正房里睡了会儿。

    另一边的窦氏听到他们过来了,回来看中子情况。

    秦宛如嘚瑟不已,跟她说她是骑马过来的,窦氏被逗乐了,调侃她道“估计也是骑的老马。”

    秦宛如“老马也是马。”

    晚上秦大娘做了红油暖锅给他们解馋,秦宛如高兴不已,一家子围在厢房里涮着羊肉热络笑谈。

    秦大娘给窦氏布菜,婆媳相处得也算融洽。

    贺亦岚抿了一口酸梅饮子,说道“三妹什么时候下地,我也来跟你学中地算了。”

    秦宛如笑道“姐夫莫要打趣我。”

    窦氏“明儿就是初一,中子也可下地了”

    秦宛如点头,“现下天气好,可做基坯了,明日把中子晒一下,叫董蔡两家安排佃农做底肥。”

    窦氏又问“可忙得过来”

    秦宛如“能,移栽的时候速度才慢些。”

    秦大娘“那到时候再调派些家奴过来帮衬着些,勿要把事情耽搁了。”

    窦氏“你安排便是。”

    鉴于今日折腾了一天,人也疲乏,饭后人们就散去歇着了。

    秦大娘到窦氏房里同她说了一阵话。

    窦氏问她近些日府里的情况,她一一作答,又把不太明白的事情提出来请教,窦氏耐心解答,解了她不少惑。

    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相处得倒也和睦。

    窦氏颇有几分感慨,说道“起初府里头原本是不允这桩婚事的,也幸亏二郎犯了倔,胳膊非得跟大腿扭,如今看来,这桩婚事是结对了的,你阿娘倒给我培养了这么好一个帮手来,要不然我必定会应付得焦头烂额。”

    秦大娘谦虚道“阿娘夸赞了,许多事情我都还不懂,需得慢慢学。”

    窦氏拍了拍她的手,“你比老大家的理得起事些,一来她性子软,没什么主见,二来则是大郎身子弱,她也没法分心出来兼顾其他。由你来打理贺家,是最适宜的。”

    秦大娘“我听三妹说这边的作坊还得耽搁一个多月才能完”

    窦氏“应是要的,前几日定了图纸,现在才动工。”顿了顿,“这边弄好了还得去西市寻商铺,又要折腾一番了。”

    秦大娘“阿娘辛苦了。”

    窦氏摆手,“我倒无妨,你三妹折腾地才更累些,一千多亩的地,我是一窍不通的,她那小身板却厉害,有时候我都觉得她能耐。”

    秦大娘掩嘴笑道“说来阿娘可能不信,以前三妹是我们五姐妹中最懒的那个,成日里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且还贪吃。”

    窦氏颇有些意外,“是吗,我看她挺勤快的。”

    秦大娘“也是上京这两年才变的,前年珍娘表姐来京带着她出去跑了几趟,开始勤快些了,若是往日啊,全家公认的懒,不过人缘却是家里头最好的那个,上上下下都护着,嘴也甜,听她说话心里头就暖。”

    窦氏赞道“她那张嘴是挺会哄人的,我也吃那套。”

    秦大娘“三妹到底年幼,若是有不周全或不妥的地方,还请阿娘多多指点着些,她有时候胆子大,我就害怕她闯了祸。”

    窦氏不以为意,“她那小丫头片子能闯出什么祸来我看她脑袋瓜子可机灵了,名堂也多,不过这样的女郎,一般的郎君可镇不住。”

    秦大娘闭嘴不语,可不就担心这茬吗

    窦氏“事情要做,但也不能耽误了婚嫁,若是有合适的,我倒是愿意替她做媒。”

    秦大娘默默地想着,还是别了吧,要不然把王三郎逼急了,指不定会生出什么事来。

    这些话她终归不敢说。

    婆媳二人唠了许久秦大娘才回房去了,贺亦岚见她回来得这般晚,问“你俩唠啥呢”

    秦大娘答道“我俩说你平日里的开销太大了,得削减些。”

    此话一出,贺亦岚急了,一骨碌从床上翻身坐起,“那哪行啊媳妇儿,我都已经够穷了,跟爹比起来差远了”

    秦大娘瞧着他,忍不住伸手去捏他的脸,“你这货,也只有这张脸拿得出手了。”顿了顿,“你可要养仔细了,莫要像你爹那样发了福。”

    贺亦岚憋了憋,“合着我若是发了福,连你也嫌了”

    秦大娘“你又不怀孩子,发福走样你像话吗”

    贺亦岚“”

    秦大娘“你若连自个儿的身段儿都打理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贺亦岚“”

    合着他成了以色侍人的玩意儿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

    次日太阳好,秦宛如命人把中子稍稍晒一晒,又叫董蔡两家过来一趟,安排他们招呼佃农们制作基坯,准备下中子了。

    把两家人安排妥当后,她们又去了一趟作坊,现在已经开始动工,先把石屋的房盖做好。

    那石屋有六七间,里头面积宽敞,用来做仓库储存也不错。

    几位当地的木工师傅忙碌纷纷,秦宛如和段珍娘好奇地看图纸,她看得不是很懂,段珍娘却看得明白,同她解说一番。

    “这里是庖厨,这里是茅厕,这边宽敞的地方则是做纺线用的场地。”

    秦宛如指着一排构图问“这又是干什么用的”

    段珍娘“应是住宿用的房屋,作坊总需要人照看的。”

    秦宛如点头表示明白,“那还挺齐全的,吃喝拉撒都有。”

    段珍娘“自然要备齐全了,以后仓库这边还要做一道大门,闲杂人等不得随意入内,以防私盗。”顿了顿,“并且作坊里还要立规矩,跟管理家一样,上值的人各司其职,方能井然有序。”

    秦宛如竖起大拇指道“表姐了不起,我看作坊这块得由你来打理了,售卖这块就由姻伯母操控。”

    段珍娘问“那你呢”

    秦宛如“我啊,流动人口”

    作者有话要说  啊,今天作话偷个懒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