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偷偷搞事

作品:《当汉武帝穿成康熙(清穿)

    爱新觉罗家的老祖宗又找他汗阿玛聊天了?!

    胤禛捂着嘴巴, 险些咳出肺来。

    有经验的太子忍着笑, 一手扶着他,一手给他拍拍背, “这么大的人了, 吃个饭也能呛着。”

    “咳咳, 咳咳咳……”胤禛不敢置信地瞪大眼, 你咋也变了?

    太子看懂他的眼神,露出老父亲般的慈祥笑容, “瞎看什么,喝点水润润喉。”

    你不愧是咱爹最疼的儿子,瞧瞧这说话的口吻,脸上的表情,简直和他一模一样。

    胤禛手里被塞个杯子,下意识喝一口, 陡然清醒,“我不用喝。”

    “不喝就吃菜。”刘彻接道。

    胤禛手一抖,太子慌忙攥住他的杯子, 随即夺走放桌上, 用胳膊肘子戳一下胤禛,明知故问, “怎么了?”

    “没, 没什么。”胤禛慌忙道。

    刘彻不懂, “那你咳嗽什么?朕说中了。”

    “不是!”胤禛脱口道。

    刘彻“那是什么?”

    “是你太反常。”康熙在旁边说, “朕给保成挑侧福晋的时候, 可没问过胤禔。”

    因为这点事?刘彻不信,老四的胆子不可能这么小。

    “正用着膳和他聊女人,还怪别人太惊讶?”康熙忍住给他一记白眼的冲动,“这个话题打住。”

    刘彻开口问,“胤禛,你想不想要?”

    “什么?”胤禛反应过来,忙说,“不用。儿臣家小业小,现在那些就够了。”

    刘彻一挑眉,“你这是怪朕,还是怪自己是个光头阿哥?”

    胤禛脸色骤变,想也没想,“儿臣谁也没怪,儿臣喜欢光头阿哥。”

    “咳!”太子险些笑喷,慌忙转过头。

    胤禛意识到自个说什么,脸色又一变,刚才急红了脸,现在是吓白了脸,“汗,汗阿玛,儿臣,儿臣——”

    “逗你呢。”刘彻笑笑,“你不觉得朕偏心就好。”

    胤禛“不觉得,不觉得。”他可是听说,这次秀女没几个像样的,长得丑,身材干瘪,都不如他府上的婢女。别说给他兄弟指俩侧福晋,十个八个他也不羡慕。

    “那就用膳。”刘彻道。

    胤禛和太子没敢大口吃。

    过了好一会儿,确定他不会再“语不惊人死不休”,胤禛和太子才敢放开胆吃。

    饭毕,胤禛带着银子回府,太子去礼部,刘彻批阅奏章。

    如此过了几天,畅春园迎来第一场小雪,京城进入寒冬。

    普通百姓猫冬,刘彻却和往常一样忙碌。因为天冷,不能出去,整天呆在屋里又闷,没几天刘彻就要和康熙换回来。

    康熙变成人也怕冷,不为刘彻的灵魂着想,康熙也不想换回来。于是刘彻每每提到这茬,康熙就往梁九功身边去。

    有人的地方,刘彻甭说吼他踢他,都不敢动他一下。以至于刘彻又好些天没给他好脸。

    雪化了,地干了,刘彻去火器营了。

    刘彻只认识火铳,打猎的时候用过。其他的不认识,也不能问别人,只能拉下脸在心里问康熙。

    康熙躲着他,导致刘彻不搭理他,错也不全在刘彻。现在刘彻跟他说话,康熙也没装矜持,毕竟明年出征要用到。

    康熙便跟刘彻讲,大部分炮是南怀仁制造的。刘彻一听是个洋人,就想问哪些是大清的人做的。只是没等他问出口,康熙提到戴梓。刘彻立刻在心里问,“戴梓人呢?”

    康熙脸色微变。

    “死了?”刘彻脸上肉眼可见的失望。

    康熙不禁说“没有。在盛京。”

    “你老家?去那儿干什么?”刘彻好奇道。

    康熙“朕也不知道。你别问了。朕还没说完。”

    刘彻眼神闪烁,看了看他,“行啊。”就往里面走。看到有些炮上生锈了,刘彻眉头皱一下,瞬间恢复正常,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随后直接回紫禁城。

    翌日,张英把明年秋闱的试题呈上来,刘彻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留中不发。

    张英做一辈子官,自认为把皇帝的心思琢磨透了,“留中不发”却张英糊涂了,因为他从未遇到过。过三四天,张英急了,撺掇太子探探皇帝的口风。

    放在以往,太子不介意帮帮他。如今,太子直接回张英一句,汗阿玛自有圣断。

    张英被堵回去,想亲自去找皇帝,又担心皇帝让他们重新拟题,犹豫半天,干脆装没这回事。

    康熙也想知道,“这次的试题还不行?”

    “还行。”刘彻道。

    康熙“你为何不把奏折还给张英?”

    “还给他干什么?”刘彻反问,“好把试题泄露出去?”

    康熙摇头,肯定道“不会的。”

    “他是不会。奏章给张英,他能瞒得过礼部和兵部的人?不能。他们会不会泄题?”刘彻又问。

    人多嘴杂,即便他们有心隐瞒,可是遇到有心算计的人,不见得能瞒得过。康熙便问,“打算何时给他们?”

    “不给。这么惊讶干什么?明年秋闱的题由我定,然后让武英殿印。”刘彻道,“除了你我和武英殿的人,没人能提前知道题。试题会在开考当天早上送达各地。”

    康熙不禁眨了眨眼睛,“当天?”

    “对。提前到也不入城。”刘彻道,“不行吗?”

    康熙“行是行。万一遇到下雨天,来不及怎么办?”

    “晚一两天又没事。反正贡院管吃管住。这是你说的,难道你骗我?”刘彻问。

    康熙摇摇头,“没有。”

    “那就行了。”刘彻道,“考好之后由押送试卷的人盯着阅卷官员批阅试卷,再把考生的试卷带回京城。”

    康熙“你再看一遍?”

    “当然不是。”

    “带回来干什么?”

    刘彻笑道“让太子看。”

    “什么?”康熙惊呼道。

    刘彻“这批人二十年后都是国之栋梁,也是太子能用的人,他提前熟悉一下有何不可?”

    很可以。

    康熙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却又想不出哪儿不对,“你真这样想的?”

    “当然。”刘彻站起来,“这几天忙得我头昏脑涨,腰酸背痛,下午去跟弘阳和小十五踢蹴鞠,你去不去?”

    刘彻晚睡早起,康熙作息和他一样,他身体累,康熙也累,而康熙又实在不喜欢蹴鞠,就说,“不去。你们也别玩太久,天冷,弘阳身子骨弱。”

    “知道了。”午膳后,刘彻歇一会儿就让王以诚去找小十五和弘阳。

    康熙听到他的话,飘回寝室睡觉。

    刘彻见他走了,立刻起身去东宫。

    太子正在屋里看户部送来的账簿,一听他爹来了,险些从椅子上摔下来。稳住身体就往外跑,到门口看到他爹在和弘阳聊天,松了口气,“汗阿玛来找弘阳?”

    “也找你。”刘彻道。

    太子惊讶道“找儿臣?”

    “对!”刘彻弯腰抱起他大孙子,“弘阳,等一下再去踢蹴鞠,朕和你阿玛说点事。”

    弘阳点一下头“好的。”

    “真乖。”刘彻笑着进屋,“早两天我在火器营看到很多炮都生锈了。朕担心不能用,回头你亲自盯着他们挨个试一遍,务必确保每个都能用。”

    太子“儿臣遵命。”

    “还有戴梓,”刘彻故意停顿一下,观察太子的表情。

    太子愣了愣,“戴梓?”

    “你不知道?”刘彻问道。

    太子“那个会做炮的戴梓?”

    “对,是他。你还记得?”刘彻问。

    太子点点头,“儿臣记得。他怎么了?”

    “朕想把他召回来。”刘彻试探着说。

    太子惊讶道“现在?”

    “有何不可?”刘彻心中很是好奇,面上有些不快。

    太子误认为他的态度让他爹恼火,连忙解释,“汗阿玛不担心他私通东洋?”

    东洋?

    一个通敌的人会为清廷做炮?刘彻不信,又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康熙明显不愿多谈,“朕召他回来是对付西北,跟东洋没关系,就算私通也无需担心。”

    “汗阿玛说得对。只是——”

    刘彻“担心他恨朕,还是担心他会联系东洋人?”

    “都有。”太子并没说实话。因为戴梓没通敌,他只是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南怀仁污蔑他“私通东洋”。而太子知道,康熙是不会承认他错的,于是就顺着他汗阿玛的话说。

    刘彻不知真相,笑道“这点你无需担心。现在你去把戴梓的档案调出来,送去乾清宫,朕想想该用什么理由把他召回来。”

    “儿臣遵命。”太子道,“现在就去?”

    刘彻“去吧。”颠一下怀里的大孙子,“我们去踢蹴鞠。”

    “我和玛法?”小孩儿问。

    刘彻微微摇头,“还有你十五叔。咱们去乾清宫,你俩和我踢。”

    到乾清宫放下弘阳,小十五也到了。刘彻一个踢俩,踢两刻身体就热了。歇一会儿喝口水,又踢一会儿,发现两小孩要冒汗,刘彻喊停,担心他们受凉。

    刘彻到西暖阁,一杯奶茶没喝完,太子就回来了。

    康熙做人的时候,午膳后最多睡半个时辰,灵魂出窍后依然这样。

    太子把戴梓的卷宗放在御案上,转身出去,康熙飘到刘彻身后,“戴梓?他的档案怎么在这儿?”

    刘彻没有回答,而是拆开拿在手里,目视前方,看似发呆,心里在问,“再给你一次坦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