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第 97 章
作品:《大宋第一衙内》 第97章
花荣见高铭离开了, 苦笑着叹气, 唉, 他总是有新借口。
每次他主动靠近他,他都有理由, 不知道下一次又会是什么。
他等了一会,有丫鬟过来替高铭传话, 他累了,今天想早点歇息, 叫花荣不要等了。
第二天,花荣再见他时候, 他跟没事人似,朝他笑道“昨天晚上太困了, 实在熬不住了, 就没回去见你,对不住了。”
花荣还能说什么,当然是表示没关系,“昨天确实聊得太晚了, 其实我也困了。”
“是是, 太晚了, 大家都困了, 困到我连给你准备礼物都没送出去。”高铭一只眼睛眨了下, 有几分调皮道“其实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
“真”对花荣来说, 完全是意外惊喜, 他没想到高铭也给他准备了礼物。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这倒是, 高铭骗谁也没骗过他,,花荣笑道“那用不用我也把眼睛闭上”
高铭道“不用,一点不神秘。”说罢,一摆手叫丫鬟抱着一个长方形盒子走了进来。
等丫鬟放下盒子,他盯着看了看,猜道“是弓箭”
“你打开不就知道了,不过,确实不是弓箭,我对弓弦一窍不通,就不送你这么专业东西了。”
花荣打开盒子,见里面是一个棕色皮质箭袋,做工精致,箭袋边缘装饰着银色花纹,仔细一看,还能看到箭袋最低端缝了他名字。
花荣爱不释手,笑看高铭,“我一定好好保管起来。”
“别放起来啊,这就是给你用。”高铭道“我叫侯健缝制,这用坏了,再做其他就是了。”
花荣苦笑着朝高铭摇头,你真是不知道这个箭袋对我意义,“不是这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箭袋最大价值不就是使用价值,你若是搁置起来,可能过了几个月都忘了有这么个东西了,除非你不喜欢它。”
一语点醒花荣,“有道理,每天看着它,就能想起你。”
高铭顺嘴打道“嘁,难道你不用它,就想不起我”说完,就见花荣眼神一怔,他马上意识到这句话实在不太好,赶紧道“总之不要纠结这些细节,你用就是了。”
花荣发现这个箭袋设计既能背着也能挂在腰侧,很实用,“好看也好用。”
高铭见花荣没继续刚才话题,悄悄松了一口气。
花荣将箭袋挂在腰侧,因为手边没有弓箭,就空手做个抽箭,然后搭弓射出去动作测试箭袋悬挂位置是否合适。
这时,他余光就见高铭盯着他看,便微微侧身迎上他目光。
谁知,高铭发现了,迅速移开了目光,去瞅墙角,逃避态度非常明显,就是不想让他发现他在看他。
花荣嘴角浮起一丝笑意,他越发确定,高铭对他感觉肯定也是不一样,否则也不用躲着他。
他现在要做就是维护好这份不一样星星之火,一点点地将火势吹得越来越旺,千万不能心急,以免将这微弱火苗给吓得熄灭了。
过完年,朱勔起程回江南之前,进宫跟赵佶辞行,并许下了今年目标为官家寻觅更多怪石奇石,甚至如果有可能,也会为官家物色绝色江南美人。
别管能不能办到,先叫皇帝对他有个期待。
高铭静静在一旁听着,听朱勔赞美江南美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女子性子也像那里气候一样柔情怡人,听得赵佶心向往之,送给朱勔一句话,“你只管去做,朕等你好消息。”
有了皇帝允许,朱勔就天不怕地不怕,磕头谢恩带着皇帝满腔期望离开了。走之前,还不望瞅高铭一眼,似乎在说,我又回去做我东南王了,你耐我何
高铭微微耸肩,来日方长,咱们急什么。
朱勔临行前一番话,成功勾起了赵佶对江南向往。
他何尝不想游历一番自己国家,可惜啊,自打隋炀帝之后,没有哪个皇帝再敢提南巡,就怕被天下人辱骂。
不敢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真正目是什么,但文人骂他是为了自己享乐,天下人也是这么认为,已成共识,赵佶不敢挑战。
这日,赵佶在御书房内提笔作画,身边一干太监和宠臣在旁边陪侍。
“唉”赵佶没去过江南,他认识基本来自书本,和进京述职官员表述,所以他也不知道笔下画面对不对,“可惜啊”
像高铭这么会察言观色,哪能看不出官家所想。
他敏锐意识到,“奸臣”进“谗言”机会来了。
“官家,臣有个想法,既然官家出不了宫,那就让它们来到宫里。”高铭道。
杨戬抓住他说话错处,“他们是谁皇宫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地方”
“杨公公,我这话还没说完,你别打岔啊,我说它们不是指普通人,而是指各地风景古迹。”高铭不慌不忙道“官家,咱们办一个万博会馆,挑选各州府人文景观按照比例缩小,置于艮岳中。各州府风土人情汇聚一堂,比如江南会馆,便是断桥古塔,西域会馆内置千佛洞,除了典型人造景点,还可以修建有当地特殊风味民居,臣听说有地方民居白墙黑瓦,天然像一副画卷。官家虽然没有出行,但已经体验了全国风土人情,每个馆内确保原汁原味还原当地生活。”
杨戬吃惊看着高铭,“你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
“规模是可以控制,一个核桃上都能雕刻许多人物,全看怎么布置。有馆可以大一点,有则不需要那么大,比如佛窟,按照比例缩小。”高铭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建成了不光是官家,就连太子和亲王们也能进来观摩。”
赵佶心动了,他儿女们多了解全国风土人情不是坏事,毕竟纸上来得终觉浅。
杨戬挑刺,“想得容易,就怕做起来难。”
“风土人情不是一天形成,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化,挑选典型景观,建造一个缩小版,一劳永逸。”
这个年代,别说看到缩小版景观了,根本是连关于它们图画都没见过,只能靠想象。
有看,就烧高香吧。
就比如西湖边雷峰塔,这个年代已经有了,但就连赵佶恐怕都只能靠想象,如果有工匠给他按照一百比一比例还原一个,再挖个小池子做西湖,修个小石桥,他看了,创作灵感也能爆发一波。
至于石窟大佛,按照比例,在一个房间内弄个小型,还是能承担得起。
赵佶对这辈子身临其境游览当地名声风光是不抱希望了,对高铭提议十分心动,“如果真能做出来,让朕看一看,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期待看高铭,他还原唐代名画做得就很好,想必还原名胜景观也能做得不错。
但高铭偏在赵佶期待中,给他泼冷水,“唉,其实想想,就算缩得再小,也得叫工匠制作,难免花费许多银钱,是我冲动了,就当我没说过吧,官家恕罪。”
赵佶使劲花钱,早就快赤字了,近臣都知道。
赵佶胃口被吊起来了,岂能罢休,他是差钱就不办事人么。
表面上当做事情过去了,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过了几天,就剩他和高铭时候,她又提起了这件事。
赵佶意思是下旨叫当地官员置办好了,运送到东京。
他作为皇帝不用花一厘钱,就像花石纲,设立一个江南应奉局,派一个大臣过去,之后全看朱勔自己能力,赵佶等着收好石头就行了。
高铭赶紧摇头,“官家,只在江南运送花石纲就已经有百姓因为朱勔粗暴手段,不满了。”
不就是因为朱勔横征暴敛,当地怨声载道,给方腊送去了造反生力军,你心里没数么
赵佶沉默不语。
“这个万博会馆可不能再这样办了。臣觉得还是用钱财老老实实置办。”
赵佶爱好广泛,折腾去钱可不在少数。
不行话,他只能花国库里钱了。
但花国库钱,肯定会被没眼力见个别文臣上折子教育,终究不美。
远不如自己小金库花着舒坦方便。
高铭也做出替皇帝惋惜样子,“唉,就差那么一点。”
赵佶也是这么想,缺钱,但还想买买买。
“官家,臣看杨公公就很有钱,不如朝他借点”
赵佶一愣,朝太监借钱
高铭道“官家,慕容彦泽接受了延福宫修建工程,他闲着没事查了下账,发现杨公公花费可比他呈现出效果所需要钱多得多,按照他报账,延福宫规模至少是现在两倍。剩下那些钱,去了哪里,还不是他自己揣起来了,您看他给您买几百万物件,眼睛都不眨一下,太有钱了。”
相比之下,他高铭就穷了,买点东西扣扣索索,就送点核桃什么。
赵佶表情一沉,“真”
“不信话,您可以问慕容彦泽。”高铭道“这还是他跟我说。”
他跟慕容彦泽早就商量好了,等到时机一成熟就彻底把杨戬给抖落出来。
于高铭来说,国家少了个蛀虫,于慕容彦泽来说,杨戬彻底出局,修建工程以后都是他。
但是杨戬毕竟跟了赵佶许多年,是个好用老奴才,不到万不得已,真把他惹生气了,赵佶是不会对他出手。
尤其,在赵佶眼里,杨戬能替他捞钱,帮助他享乐,什么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睛,毕竟杨戬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获利,就算是对他奖赏了。
但现在听高铭意思,杨戬捞得钱可太多了。
捞还是他钱。
高铭见火烧起来了,煽风点火道“官家,咱们方才谈修建万博会馆事,杨公公是怎么说费钱。唉,想想也是,如果他之前能省着点,咱们就有修建万博会馆钱了。”
他就是让皇帝以为,万博会馆修建不起来,是因为杨戬贪了您钱,导致您小金库亏空。
高铭见今日佞臣谗言目标已经达成,剩下就里给皇帝自己思考吧,“这些真不是我信口开河,您可以问慕容彦泽。”
慕容彦泽是慕容贵妃弟弟,虽然不算名正言顺小舅子,但也算是自家人。
由他作证,不愁皇帝不信。
正巧此时蔡京求见,高铭见时机正好,“臣告退。”
他出去前,赵佶道“万博会馆事,你回去好好想想,钱事,朕早晚会调拨与你。”
高铭躬身,退了出去。
杨戬对赵佶最大用处,就是协助赵佶享乐,比如引荐李师师,比如宫廷里御花园。
但现在高铭完全能代替他,甚至杨戬还有贪墨嫌疑,赵佶就不怎么待见他了。
杨戬贪墨是明目张胆,但之前为什么没人指出来
原因很简单,杨戬是皇帝跟前红人,皇帝被他伺候得舒坦着呢,一状告下去,杨戬可能没事,但告状人,十有九成要凉快。
再者,如果不是和杨戬一样从事营造工作,手里也没探子机构,能够进行调查,谁也没法掌握他具体贪墨证据,只知道他不干净,但不干净到何种程度,却没有真凭实据。
可不是当着皇帝面,大声斥责杨戬贪墨,杨戬就能倒台。
皇帝对杨戬信任度变低,杨戬贪墨证据确凿,控诉人自己在皇帝跟前话语权权重,缺一不可。
但现在,这些因素都具备了。
高铭顶头上司是郓王,没有他首肯,高铭自己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杨戬不是普通人,如果不能将他拉下马,被他反扑了,以后会很麻烦。
高铭在正式提交杨戬罪证之前,找到了郓王。
郓王正在临摹他父亲瘦金体,听到高铭汇报,只是淡淡道“如果你觉得合适,你就去做。”
“臣觉得时机正好。”
郓王微笑道“你是大忠似奸啊。”
高铭可不敢标榜自己是忠臣或者奸臣,“殿下说臣是什么臣就是什么。”
“好了,去吧。”郓王淡笑道“就算失败,本王也会力保你。”
高铭心里道,殿下你够义气,“臣告退。”
赵佶找过慕容彦泽核对,又看了高铭呈递上来皇城司所调查杨戬圈地横征暴敛证据。
就一个感觉这奴才不光胆子肥,钱包也真是肥。
太可气了,这些钱原本都应该他。
贪了这么多钱,就在他身上花了那么一点,他之前竟然还挺高兴。
高铭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站着,不时瞄赵佶一眼,见他嘴角紧绷,就知道火气上来了。
赵佶恨杨戬捞钱不假,但更恨他中饱私囊,没把钱花在他这个皇帝身上。
这才是无法容忍大罪。
高铭火上浇油,“他之前给您购置礼物钱,真是九牛一毛,他每年养他外宅里小妾都不止这个数。”
赵佶毕竟是艺术家,还有涵养,这个程度也没爆粗口,只是道“传朕旨意,叫杨戬卸去一切职务,回家听用。”
梁师成在一旁赶紧领旨,“是。”
杨戬听到官家旨意,差点没昏过去,因为这绝对不是个好兆头,如果是以前,他可能还对起复报点希望,但如今来了个高铭,他持悲观态度。
冷静下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李师师。
他对李师师有引荐之恩,没有他话,李师师如何认得皇帝
“姑娘,你得救救我。”杨戬平日待李师师这个贵人也是极好,皇帝给她赏赐,他也没少给她送礼。
巴结了这么久,为就是今日替他说情。
李师师见杨戬焦急万分模样,知道官家这次是动了真格,“你且稍安勿躁。”
“我如何能稍安勿躁官家已经不许我进宫,在家听用了,怕是过不了几天,还会有更坏消息传来。”
李师师见杨戬焦急,她脸色也不好看。
不帮吧,杨戬确算是对她有恩。
但如果帮吧,她只是个烟花女子,向来不掺和政事。
这懂得分寸,官家来她这里,可不是来听她议政。
他们填词唱曲,从不问政事。
历史上掺和政事女子,有几个有好下场
她思忖着,到底帮不帮杨戬说情。
要么就应承下来,全力去办,要么就一口回绝,不要给杨戬希望。
最终,她选择了后者,“杨公公,小女子真爱莫能助,这里是一些微薄盘缠,如果不嫌弃,你就拿着,希望能解决你一些燃眉之急。”
一挥手,叫丫鬟给他呈上一盘珠宝金银。
杨戬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姑娘是不打算帮我了”
李师师苦涩摇头,她知道,官家在烟月街这里,还有另一个常常眷顾女子崔念奴,她并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反将皇帝推向崔念奴那里。
再说,她何尝不知道杨戬做那些事,既然官家要惩罚他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报应到了。
杨戬咬齿跺脚,连桌上盘缠也没拿,转身就走。
李师师给他那点盘缠,不值得一拿,杯水车薪。
杨戬求见蔡京,可蔡京身为太师,是文官之首,而文官普遍反感太监,对杨戬倒台这件事乐见其成。
蔡京作为他们领袖,为了自己威信,自然不能出来帮助杨戬。
再说,长眼睛都看出来了,官家是真打算对杨戬下手。
蔡京本人都几起几落,环海沉浮,没道理杨戬能一直顺风顺水吧。
蔡京都没露面,叫门馆先生把杨戬打发了。
杨戬只能去找童贯。
可童贯是蔡京亲信,蔡京那个态度,叫他怎么帮
倒是亲自见了杨戬,只说了一点安慰话,就没下文了。
而梁师成,更是连杨戬面都不见。
杨戬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受宠信时候,各个追捧他,如今他落难了,都袖手旁观。
他意识到雷霆悬在头顶,就差劈下来了,至于是什么时候,全看官家意思。
但他等啊等啊,仍不见雷霆降下,不禁看到了一丝生机。
果然,官家还是狠不下心,他伺候他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么。
高铭也看出赵佶犹豫了,不禁心中叹气,真是名副其实优柔寡断。
就差临门一脚了,你又犹豫了。
行啊,就让我再谗言一番,叫你下决心吧。
这日,高铭觐见,找准机会,对赵佶道“官家,臣想给您讲一个我之前在梁山时听到故事。
有一户人家,辛勤耕种,年年丰收,一家人过得丰衣足食,偶尔会觉得家里粮食好像少了一碗半碗,但也没在意,毕竟不缺吃嘛。
可惜,好年景持续了没几年,饥馑来了,庄稼地颗粒无收,坐吃山空。
到了冬季,米缸见底,家里什么吃都没有,眼瞧着就要全家饿死。
这时候老母亲不忍心自己儿子媳妇和孙子饿死,就偷偷拿了绳子去仓房上吊。
就在她把绳子都挂上了,准备一脚蹬掉椅子时候,忽然看到墙角有个还老鼠洞,洞口竟然有粮食颗粒。
她过去一看,可不是真就是粮食,她伸手掏了一把,竟然掏出来满满一手谷粒,她叫来儿子和媳妇,敲碎了墙面。
您猜怎么样,登时像小浪似谷粒涌了出来,湮没了他们脚面。
而老鼠们见来人了,呲溜呲溜都跑了。
这些粮食都是老鼠这些年从他们家米缸偷出来积攒起来。
这家人就靠着这些粮食,度过了寒冬,村里别人家饿死了许多人,只有他们家都活了下来。
官家,您看,这老鼠辛辛苦苦攒了这么多米,还是给主人家攒。
主人家粮食没丢,只是换个地方,暂时让老鼠帮忙照管罢了。”
赵佶岂能听不懂高铭暗指。
硕鼠是杨戬,而他就是需要钱粮度日主人家。
捣了老鼠洞,收获一波粮食。
高铭继续献言,“那老鼠不事生产,老鼠洞内所有东西都只是它搬来,早晚要物归原主。真是老鼠跌倒,主人家吃饱。”
赵佶当然能听懂高铭话,杨戬不过是个太监,何德何能积攒了这些财富,还不都是盗窃他赵家财物。
他现在连个办万博会馆钱都没有。
说一千道一万,他需要钱,是时候把杨戬这个储钱罐砸碎了。
赵佶已经拿定了主意,沉声道“杨戬欺君罔上,贪墨宫中财物,罪无可恕,责令皇城司即刻逮捕下狱,抄没家产。”
高铭脸上波澜不惊领命,然后低声道“官家放心,杨戬家一分一厘都是官家您。”
赵佶心道,高铭识时务,也有眼力见,满意微颔首。
高铭小步退了出去,只要杨戬倒台,那么地方上便没人再买他账,他制定那些个租赁滩涂地政策便也会停止了。
抄家一事,胜在速度,高铭领了口谕,便即刻回到皇城司,点齐人马,直奔杨戬外宅。,,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