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6章 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抵达沪上,已是第一天上午。
跟上次回来不同,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摆摊的、设点的,倒腾香烟、外汇的,热闹得很。报纸上说,数十万知青相继返沪,回城风潮越来越热。
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柳冬生摇了摇头。
他跟小苗担着心,市区本就拥挤,一下多出来这么多人,社会秩序恐怕会受影响。可担心并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发展经济才有出路。
一路感慨着,一路打听着。
田小苗和柳冬生找到了新家。一栋红砖楼房,七层高,簇新簇新的。
这是外贸局家属院,田大旺一家刚搬来不久。
“春节”过后,田大旺调到了外贸局。他在工商局干了多年,基本上没动过窝,内心深处并不想换地方。可组织上让干啥就干啥,还是去外贸局报了到。他担着副书记,跟赵景坤搭班子,赶着单位分房子,给分了一套三居室,一百多平米,宽敞多了。
“大旺,咱运气咋这么好啊”
孙梅英很开心,买了一套家具,把房间布置得舒舒服服。
小苗和冬子一进门,就忙不迭地介绍着。
“小苗,来看看,你跟冬子住这一间”
按照以往的习惯,孙梅英给小苗留了房间,朝阳,冬暖夏凉,光线特别好。不过,单人床变成了双人床,甜甜和茂茂躺在上面直打滚。五一和三子一间,不用睡高低铺了,都是带床头的木板床。
说到五一,孙梅英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五一谈对象了,是单位的同事,春节跟着人家去见家长”
田小苗这才晓得,五一的对象叫徐建华,老家京城的。到了人家家里,才发现人家父母都是高级干部,家世很不一般。五一有压力,可女方家里很满意,说“找个吃技术饭的,比什么都好”
由于时间关系,五一和徐建华未赶回沪上,只寄来了一张照片。
“瞧,这姑娘文文静静的,看着很不错”
孙梅英拿着照片,喜滋滋的。
田小苗接过来瞅瞅,徐建华穿着军服,戴着无檐军帽,端庄秀丽,很面善。她也觉得不错,跟五一挺般配的。
“娘,快准备准备,见了家长就离办事儿不远了”
“喔,已经定了,五一打算“劳动节”领证,说要参加集体婚礼,不用咱操心”
孙梅英乐呵呵的,甚至考虑着去大西南,给五一看孩子。
说到孩子,孙梅英一拍大腿。
“到点了,去接茂茂”
托儿所就在家属院里,是单位办的,都是三岁以下的小娃娃,由保育员照看着。茂茂搬过来后,就入了托,孙梅英没事就过去帮忙。甜甜上了市幼儿园,中午不回来,早晚接送的任务交给了田大旺。
田小苗和柳冬生顾不上洗脸,就赶到了托儿所。
一个小院子,用篱笆圈着。
大大小小的娃娃,有十多个。两岁的茂茂穿着小罩衣,肩膀上缀着一块小手绢,在院子里疯跑。
他看到孙梅英,就张着小手喊“外婆”
“茂茂”孙梅英哈哈笑着,准备接人。
田小苗和柳冬生赶紧摆摆手,生怕茂茂认不出来。
茂茂瞅瞅一人,一脸陌生。
果然,不认得他们了。
“茂茂,喊爸爸,喊妈妈”
孙梅英弯着腰,哄着。
茂茂睁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很好奇的样子。
田小苗赶紧掏出一块巧克力,晃了晃。
“茂茂,喊妈妈”
“妈妈”
看在巧克力的份上,茂茂总算开了口。
柳冬生也赶紧掏口袋,可掏了半天什么都没掏出来。田小苗塞给他一块巧克力,这才哄着茂茂喊了一声“爸爸”
“哎”
柳冬生一把抱起来,想把儿子驮在肩上。
可他个子太高了,怕吓着娃娃,还是抱在了怀里,一溜小跑。
茂茂很高兴,搂着爸爸的脖子,嗷嗷直叫。
柳冬生咧着大嘴,笑成了一朵花儿,心都快融化了。
田小苗也意识到,不能再跟娃娃们分开了。
下午,甜甜背着小书包,从幼儿园回来了。
她倒是认得爸爸妈妈,可噘着小嘴,不怎么高兴。
“妈妈,我想回京城”
到了一个陌生地方,甜甜不大适应。小朋友们都不认得,也没人喊她上海娃娃了。
田小苗一把搂住闺女,使劲儿揉了揉。是她疏忽了,小娃娃不能频繁得倒腾地方,对成长不利,甜甜五岁半,有自己的意识了。
当天晚上,田小苗跟家里商量着,把娃娃带回去。
孙梅英和田大旺舍不得,说“就留在沪上吧”
田小苗摇了摇头。
大旺和梅英喜欢娃娃,难免会溺爱。娃娃离不开父母,长辈再疼爱,也无法替代。
“小苗,让你娘跟着”
田大旺晓得梅英,一天都离不开娃娃。
“爹,您自己在家哪行啊”
“没关系,爹早就习惯了”
田大旺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哪舍得他跟梅英生活了半辈子,早就融为一体了。
孙梅英有些为难。
她舍不得娃娃,也舍不得大旺。
“娘,甜甜明年就上学了,茂茂也长大了,您好好休息,多陪陪我爹”
“小苗”
孙梅英考虑了半天,到底舍不得娃娃。
她说“大旺,我先跟着过去,等到甜甜上学了,我就回来”
“好,那咱们在京城过年”
田大旺想起那年,跟三子去京城过年,下着大雪,可热闹了。三子星期天回来,暑假、寒假在家,能呆一两个月。他工作那么忙,没觉得多冷清。
今年开始,“五七干校”停办了,不用再参加劳动了。对五十三岁的田大旺来说,压力稍减。
在沪上呆了三天。
田小苗和柳冬生即将返程。临行前,柳进原提了调动之事。
“冬子,若是有机会,就回来吧”
“好。”
柳冬生答应下来。
跟父母在一起,就不用饱尝分离之苦。可目前阶段,作战部需要他,他也离不开作战部。他要把赴米期间想到的、看到的,整理成书面报告,并付诸行动。这一过程会很漫长,可这件事不做,距离就会越拉越大,大到追赶起来都困难。
小苗说“趁着国际形势缓和,抓紧时间采购”
只要买到了武器装备,分拆开来,就能仿制出来。这是最快的办法,效果也最明显,可花费很大,怎么筹集经费是个大问题。
田小苗也有很多想法。
马上就要进入八十年代了,全国上下大干快上,一片欢腾。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方面的,包括渗透、泄密、叛逃等等。如果是民间人士也就罢了,若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危害极大。
在米国期间,田小苗想起了一系列事件。
虽然是几年后才发生的,可不能不警惕。
她想发出预警,这要冒很大风险,甚至违背了自己划出的底线。可她不能不做,否则心里不踏实。她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责任、信念铭记在心。
两年后,叛逃事件果然发生了。
先是赴米国参赛的网球运动员,独自离队滞留不归。接着是沪上京剧团赴米国演出,集体叛逃。为了留在米国,他们申请所谓的“避难”,给国家脸上抹黑。
这些是民间行为,影响有限。
而飞行员驾机投敌,性质就恶劣得多。接下来,驾机出逃发生了多起,甚至还有驾驶着最新型歼击机飞到海峡对岸的。
田小苗发出了预警,可并未改变结果。
她有一种无力感,却从未放弃。
这时候,信息研究所划到了外事办公室,接触面多了起来。
这天,田小苗看到了一份任职名单,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几年后会出一件大事。可贸然说出来,除了陷入危险之中,又能改变什么
田小苗的内心焦灼不安,以致于失眠了。
柳冬生察觉到了,不禁搂住了小苗。
“小苗,你怎么了”
“冬子”
田小苗一直很谨慎,不想流露什么。可这一回,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儿。她斟酌再三,还是把猜测说了出来。
“小苗”柳冬生也吓了一跳。
这怎么可能任谁听到都不会相信吧可小苗的分析一向有道理,不会轻易做出结论。
柳冬生冷静下来。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不是没有可能。
“小苗,这个得预防”
“冬子”田小苗很感动。
柳冬生信任她,就像她信任柳冬生那样。
“小苗,这事儿我来办”
柳冬生不想小苗出面。从他这边提出来,能规避的尽量规避。即便规避不了,也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慎重考虑,柳冬生采取了迂回战术。
他秘密拜访了某个机要部门,对安全问题做了全面分析。不同于以往,改开之后对外交流密切,意识形态方面不再提起,而思想上的放松,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涉及到内部的核查,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果然,发现了漏洞,涉及到了一些人,一些事儿。顺藤摸瓜,揪出了几条隐秘线索,并做了相应处理。
对结果,柳冬生并不了解。
田小苗倒是猜到了一一。
她注意到外事部门做了调整,一些任职做了改变。
她松了口气,到底规避了。
可这件事并不算完。
几个月后,柳冬生接到了调令。他将离开总参作战部,去沪上军分区任职。与此同时,田小苗也调离了信息研究所,将随着柳冬生一同前往。她被安排在外事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一职。
名义是照顾他们,可实际上呢
田小苗觉得非同寻常。
可这个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他们俩不管谁出面,都会留下痕迹。即便问题化解了,可这种越级行为是违规的,是不提倡的。
柳冬生也意识到了。
他攥着小苗的手,说“小苗,咱娘以后不用发愁了,天天都能见到甜甜和茂茂了”
“是啊,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田小苗不再纠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回到沪上不正是家人渴求的吗再说,不管去哪里都是工作,都一样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