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白丽雅讲了两天课, 就受不了了。

    她跟白奕雄抱怨做教员太辛苦,嗓子都快哑了,唱不了歌了。白奕雄赶紧吩咐厨房炖一锅冰糖百合银耳粥, 给大小姐润一润。

    还哄着白丽雅,说“丽雅,要想进步就不能怕辛苦, 看看素雅教了五年多了,嗓子不还好好的”

    “哥,我哪能跟素雅比啊”

    白丽雅噘着嘴, 不高兴。

    她是天生的好嗓子, 唱歌、演话剧样样在行,素雅哪里比得上她再说, 素雅家里穷, 就指望着教书吃饭呢, 她不过是玩票而已。

    小火慢炖, 银耳粥熬好了。

    白奕雄为了哄丽雅开心, 亲自端了一碗, 摆上调羹, 送到白丽雅的面前。

    “丽雅,看在大哥的面子上,再坚持一下”

    “好吧。”

    白丽雅勉为其难。若不是为了田同志,说啥也不干。

    补习班来了新教员, 面容十分姣好, 嗓音悦耳动听。

    可讲课水平, 实在不敢恭维。

    田大旺皱了皱眉头。亏得是语文,若是算术这么讲,只怕越讲越糊涂。

    论讲课, 白丽雅跟白素雅差了一大截子。

    可夜校补习是义务的,只有进步人士才会放弃业余时间给大家补习,没人计较那么多。再说,换个教员也新鲜。

    看到白小姐来上课,孙梅英忽然开窍了。她一下课就过来,瞅瞅大旺的笔记,跟大旺说几句,反正不给白小姐钻空子。

    白丽雅想表现一下,就在课堂上教学员们唱歌,活跃一下气氛。白素雅私下里跟她说“丽雅,同志们是来补习的,不是来唱歌的。”

    白丽雅不以为然。

    白素雅耐着性子说“丽雅,同志们的时间很宝贵,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白丽雅这才所有收敛。还装着很谦虚的样子,跟白素雅请教。白素雅是真心想帮忙,恨不得手把手教她,还把她遗漏的内容给重新讲解一遍,让学员们做好笔记。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学员们适应了白丽雅的讲课风格。

    白丽雅成了进步青年,暗自得意。

    这一进步不当紧,真惹来了关注。

    上夜校的同志,跟李干事很熟,顺口说了新来的女教员,知书达理有文化,嗓音悦耳,样貌很出众,思想也很进步。

    李干事留了意,专门到夜校瞅了瞅。

    这一瞅,惊为天人。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正为首长介绍对象的事情发愁呢,人选就出现了。可一调查,白小姐家庭出身不大好。不过,本人刚大学毕业,很单纯,很有可塑性。

    李干事犹豫了一下,还是推荐过去。

    成不成就看那边的意思了。若是政治上通不过,他再想别的办法。要说,有知识有文化的女同志,哪个家庭出身没问题若是讲究这个,只怕都不合适,那同志们也甭找对象了。

    那边的同志很快回话了,说白女士不错,可以考察一下。不过,先别声张,以免引起误会。

    任务有了起色,李干事心里舒坦了一些。

    可对孙玉华还是看不惯,无组织无纪律,不知道体谅同志,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得好好改造锻炼

    这时候,秋季开学了。

    白丽雅被思源中学聘用,教英语,试用期三个月。白素雅对她很关照,哪里不对就指出来。白丽雅一点就透,进步很快,学校还算满意。

    白素雅松了口气。人是她推荐的,担着责任,不能影响口碑。

    夜校那边,白丽雅依然去讲课。

    不过,她想了个偷懒办法,不用天天过去,隔三差五讲一回就成。大哥跟她说要获得好名声,不能太招摇,不能坐小汽车回家,就改成了黄包车。穿着打扮也变了,以朴素为主,头上的蝴蝶结摘了,脚下的牛皮鞋也变成了方口布鞋。

    白丽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白素雅也不计较。本来是她担的课,丽雅是来帮忙的。虽然会帮倒忙,可看到丽雅进步还是蛮高兴的。

    这天,白丽雅刚下课。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同志找到她,递上一份请柬,客气地说“白女士,外贸部门有一个茶话会,想邀请您参加。”

    白丽雅接过请柬,看了来人的证件。

    给白奕雄打了一个电话,就兴高采烈地去了。

    茶话会上,坐满了同志,很热闹。

    白丽雅唱了一首歌,嗓音清亮,婉转动听。

    台下掌声雷动。

    有一位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同志很激动,冲着那位同志点点头。

    茶话会结束了,中年同志跟白丽雅说了几句话。

    “小白同志,听说你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我们外贸部门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

    白丽雅微微一笑,很得意。

    后来,她才晓得那位中年同志是分管外贸工作的负责人,正在挖掘人才。看了她的简历很感兴趣,说小白同志很适合,可以听听小白同志的意见。

    开学前,田小苗从托儿所搬回了家。

    冬子和梅子也改成了日托,柳进原亲自接送,尽可能地跟娃娃们多相处。

    冬子掀着日历,算着日子。

    “爹,明天就开学了。”

    “爹,我也想去。”

    梅子也想上学。可她只有五岁,不够上学年龄。

    柳进原也觉得太小,舍不得梅子。

    报到那天,冬子和小苗背着小书包去学校,托儿所里只剩下梅子。跟半年前相比,梅子开朗多了,还跟小苗拉勾。

    “小苗,星期天我们一起玩。”

    “好。”田小苗答应着。

    她也舍不得梅子,这是童年时代最好的伙伴。

    冬子和小苗上学去了,梅子不哭不闹,自己翻着小画书。

    柳进原很欣慰。

    这是小苗带动的,让梅子适应了沪上生活,还变成了一个开朗乐观的小姑娘。他见了孙梅英就夸,把孙梅英乐得合不拢嘴。

    “柳大哥,您甭客气,要说感谢,还得谢谢您呢”

    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是柳大哥帮忙。不然,大旺的定额早就吃光了,光去粮店买米就花费不少。

    田小苗一上学,自由多了。

    班里有三十多个同学,从部队托儿所来的有六个,其余都是住在附近的。从穿着打扮上看,女同学扎着蝴蝶结、穿着公主裙、蹬着小皮鞋,男同学穿着白短袖衬衣、西式短裤、白袜子、运动鞋或牛皮鞋,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而他们六个,穿着手工缝制的粗布褂子和粗布裤子,手工黑布鞋,土渣渣的,特别显眼。

    排座位时,一个头发抹得溜光的小少爷撇着嘴,嘀咕着。

    “一群乡下来的”

    田小苗听见了,翻了个白眼。

    如果不是就近入学,真不想跟这些阔小姐、少爷羔子打交道。可这附近的小学就这一所,从家里走过去二十分钟,换成别的离得太远,也跟孙梅英上班不顺路。

    班主任很有眼力劲儿,把他们六个排在一起,分为一个小组。

    冬子和小苗同桌,坐在第三排。

    六个娃娃挺着小胸脯,把小手背在后面,跟那些少爷小姐的懒散样子截然不同。

    这跟家庭教育有关,也跟托儿所的训练有关。

    以冬子为例,柳进原对冬子要求很严。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教育,都是按照部队上的标准来加以引导。虽然,他也想宠爱孩子,可军人的天性使然,宠爱就变成了另一层意思。先是跑操锻炼意志,接着是打拳强健体格,只要适合娃娃练习,就教给冬子。

    冬子很聪明,一招一式,像模像样。

    还骄傲地说“爹,等我长大了要当指挥官,像爹那样作战指挥”

    进入夏季之后,天很热,稍一活动就汗流浃背。

    可冬子一声不吭,很能吃苦。

    柳进原很满意,觉得冬子是块好材料,还给梅子做了一个榜样。对男娃娃,他能硬下心来,对女娃娃就舍不得了。

    冬子喜欢显摆,到了托儿所就跟小苗说“小苗,我爹教我打拳了”

    “是嘛”田小苗很感兴趣。

    冬子握着小拳头比划一下,说“这叫长拳,锻炼身体的。”

    田小苗也握着小拳头,跟着比划。

    心说,艺不压身,真学会了是不是能撂倒几个后世,她是练过的,不然,咋晓得腿弯子那里有麻穴,一点就倒。

    在托儿所,娃娃们练拳,排成一排。

    冬子穿着粗布坎肩、过膝短裤,虎头虎脑的。梅子穿着花褂子、花裤子,小辫子扭在一起,绑着红皮筋。小苗也扎了两个小揪揪,挥着拳头,虎虎生风。

    托儿所生活就这么结束了。

    田小苗恋恋不舍。

    如果再给她一次选择,她还会进托儿所,过这种万事无忧的悠闲日子。

    这时候,孙梅英传来了好消息。

    她怀上了,小孙安排她去医院检查,有两个月了。

    田大旺很高兴,抱着孙梅英不肯撒手。田小苗躲在布帘子后面,咧着小嘴。机会是创造出来的,终于结出了果实。

    孙梅英想等稳定下来了,就给老家写信。田小苗也悄悄关注着孙梅英的胃口,是喜欢吃酸的还是喜欢吃辣的想猜猜是弟弟还是妹妹。

    日子很平和,就想这么过下去。

    可和平的日子终将被打破。

    到了九月中旬,米帝在仁川登陆成功,局势发生逆转。国内气氛紧张起来,我东北边防军已做好准备,各地的后勤支援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注1

    工商处这边,赵科长做出了成绩。几家国营公司抓住战略物资,外贸额实现了突破。何处长去市里开会,带回的指示是继续采购。

    田大旺有些紧张。

    战争一触即发,再次印证了小苗的猜测。他不敢往深里想,就当作童言无忌好了。田小苗握紧了小拳头,抗美援朝战争即将拉开帷幕,希望能减少一些伤亡。

    部队那边,柳进原翻着简报。

    提前两个多月准备了不少物资,随时都能运往东北前线。我方对米帝已发出严重警告,只要越过三八线,就入朝作战。注2

    他有一种预感,米帝狼子野心,不会安分的。

    东北是重工业基地,一旦朝鲜北部失守,敌人的战机随时都能飞过边境线,制空权将不复存在。这是致命的危险,拒敌于国门之外,方是上策。另外,东南沿海一带,局势紧张,米帝的军舰来回巡逻,还有高空侦察机频繁侵入内陆,收集情报。

    果然,到了十月初,以米帝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我东北边境城市遭到米国飞机轰炸,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形势逼人,我方决定参战。注2

    十月下旬,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深入人心,就连娃娃们踢毽子、跳盒子时,都有节奏的喊着。注3

    打仗打得就是装备和后勤。

    这时候的北方,天气寒冷,前期储备的物资派上了用场。而在大后方,军需物资采购提上了日程。沪上以私营公司为主体,为了扩大采购规模,成了军需采购委员会。工商处的何处长、赵科长和田大旺都是小组成员,负责招标审核。

    前期广泰商行囤了一批药品,白奕雄很快倒了手,赚了一大笔。

    田大旺听到这个情况,皱了皱眉头。

    那些倒腾物资的商行唯利是图,发战争财,广泰商行果然不可靠。这是田小苗列出的不可靠清单,把记忆中那些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供应商都列了出来。

    就在这时,军需采购委员会接到了广泰商行的申请,想拿下食品和药品采购订单。审核小组讨论后,划掉了广泰商行的名字。可商会一再推荐,说白奕雄路子广,要跟国营公司一视同仁。

    田大旺顶住压力,不予通过。

    紧接着,有同志打电话过来,说要实事求是,挑选最有实力的供应商,不能带着偏见。何处长差点扛不住,说广泰商行捐过款,表现还行,可田大旺楞是没让广泰商行通过。

    这么多人说请,是为了什么

    原来,白丽雅假装进步,教了一个月书,就调到了市外贸处做翻译工作。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一位领导,对她很关心。白奕雄投机成功,攀上了那位领导,关系好得不得了。

    田小苗探听到了,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大旺同志一定要顶住压力,不能犯错误啊。尤其是涉及到白家兄妹的,不能有任何妥协。

    事后,何处长找到田大旺透露了一点。

    “白奕雄可不得了,跟上面的领导搭上了线”

    田大旺可不管什么领导,对前线志愿军战士不利,就是不行。

    这件事被白奕雄晓得了,对田大旺怀恨在心。

    “敬酒不吃吃罚酒,看谁能硬得过谁”

    白奕雄找人写了一封举报信,污蔑田大旺不分青红皂白,打击报复。上面来人调查,何处长扛住压力,保住了田大旺。

    田大旺认识到斗争的复杂性,对资产阶级的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一打响,全国发起了动员令。

    部队停止精简员额,一部分转业军人又征召入伍。机关里的同志很积极,纷纷写了决心书,希望去前线参加战斗。

    工商处的何处长、田大旺都写了请战书,就连赵科长都表了决心。可打仗经济更重要,上面指示好好筹备物资,就是对前线最大的支持。

    医务室那边的孙玉华也写了申请。

    她是卫生员,护理方面是能手,在战场上用得着。单位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提交了申请书,可别人的都未批准,说后方也需要人手,唯独孙玉华批准了,说即刻待命,准备出发。

    孙玉华加入战地医疗队,成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她接到通知,激动不已。

    “进军,我要上前线了”

    柳进军听到消息,简直不敢相信。他也提交了申请,可他是警卫连的,负责保卫首长安全,并未批准。

    分别在即,柳进军心绪复杂。

    他宁可自己上战场,也舍不得小孙去冒险。孙玉华也舍不得,可上前线是很光荣的,就收拾了行囊,准备出发。

    这是一场考验,考验着他们的爱情。

    临走那天,柳进军和孙玉华告别,彼此道着珍重。

    “进军,我走了。”

    孙玉华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行李中有一件鸭绒马甲,是柳进军送给她的,让她一到地方就换上。

    柳进原考虑问题很细致。

    小孙只是一名普通医护人员,怎么被批准了

    他觉得有些微妙,就派人调查了一下。

    原来,孙玉华是被推荐的,推荐人是李干事,说她很积极,迫切希望加入战地医疗队,就从众多候选者挑中了她。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修改

    注1参考了百科知识中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注2参考了百科知识中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主3引用了百科知识中关于抗美援朝的宣传口号

    小天使们

    快到时间了,先放上草稿,一会儿修改。很抱歉哈

    也请原谅

    不睡觉也要写好

    s

    今天赶稿子,急得发疯

    向看草稿的小天使们道歉

    向引起误导的小天使道歉

    作者君一定要把拖延症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