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晋江独家

作品:《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托儿所到了。

    田小苗摆摆小手, 跟孙梅英和柳进军道了声再见,就蹦蹦跳跳地进了栅栏门。

    “小苗”冬子和梅子正等着呢。

    见小苗来了就一甩头,往屋山头那边走。那里是据点, 开小会、吃东西都在那里。

    到了地方, 冬子瞅瞅周围没人,就从小书包里掏出一块桂花糕, 乐颠颠地递过来。

    “小苗,这是我爹从金陵城捎回来的, 可好吃了”

    冬子说着,舔了舔嘴唇。

    梅子瞅着桂花糕, 说“小苗姐姐,我哥和我都吃过了, 你快吃吧”

    田小苗接过来,打开油纸包。桂花糕两寸来长, 酥酥的, 香喷喷的, 很诱人。可她不能吃独食, 就用油纸垫着,一分三块儿。

    “冬子,梅子,咱们一起吃。”

    三个娃娃咬着桂花糕,嘴唇上沾了糖霜,就伸出舌头舔舔。

    孙梅英隔着栅栏看了一会儿,才跟着柳进军往后勤部走。

    柳进军夸道“大姐,小苗可真懂事啊”

    “是啊,这娃娃可省心了”孙梅英乐呵呵的。

    到了军需后勤处,柳进军跟一位管事的同志说“冯科长, 这是孙梅英,我表姐。”

    孙梅英赶紧冲着人家点点头。

    进军跟她说过,后勤上是按照部队家属安排工作,就给她安了一个表姐的身份。反正都是老乡,跟亲戚也差不多。

    冯科长拿着申请表,询问了几句。

    孙梅英不卑不亢,应答自如。

    问到文化程度,孙梅英说“我念过识字班,认了一千多个字儿了,会算术,还报了夜校补习,这两天灯火管制学校停课了,就自个儿在家学习”

    冯科长很满意,说“走,去机关食堂。”

    柳进军要值勤,就先走了。

    孙梅英跟着冯科长来到食堂。

    “张班长”冯科长喊了一嗓子。

    “到。”

    炊事班的张班长跑步出来,冲着冯科长敬了一个军礼。

    “张班长,这是来帮忙的家属,叫孙梅英,你给安排一些活儿,有啥问题就来找我。”

    “好。”

    张班长早就接到通知了。看到来帮忙的家属说话爽利,带着家乡口音,很有好感。可同着冯科长不好表现出来,就指着那堆萝卜,说“大妹子,来这边洗菜”

    “好咧”孙梅英答应一声,就系上围裙过去了。

    两位大嫂正在洗萝卜,看到孙梅英就好奇地瞅瞅。

    这是谁家的没见过啊

    孙梅英冲着人家笑笑,就坐下来洗萝卜。她拿着刷子,三下两下就把萝卜洗干净了,搁在大盆里。

    张班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个妹子不光模样好看,干活也很麻利啊

    一筐子萝卜洗干净了,就站在案前切萝卜丝。

    中午蒸包子,光萝卜和粉条要切五大盆,工作量可不小。孙梅英很有劲儿,“刷刷刷”切得很快,刀工也很好,切出来的萝卜丝细细的。

    “妹子,你这手艺可不赖啊”旁边的大嫂主动搭话。

    孙梅英谦虚地说“在家里做习惯了,熟能生巧,就练出来了。”

    另一位大嫂也笑道“妹子啊,你来了,咱们就多一个说话的。”

    孙梅英适应得很快,半天下来就摸熟了。

    炊事班有七位战士,要做一千多人的饭菜,工作量可想而知。来帮忙的都是家属,属于编外人员,战士们亲切地喊着嫂子,可碰到孙梅英却改了称呼。

    “梅英姐,来,吃包子。”

    食堂开过饭,炊事员们才端起饭碗。孙梅英捧着大海碗,一边吃包子,一边喝米粥。部队食堂吃得不赖,比机关食堂要好一些。

    吃罢饭,休息一会儿。

    两位大嫂回家去了,她们在院里住,离得很近。孙梅英没地方去,就在大厅里坐着。她想去托儿所,可这会儿该午休了,赶过去也见不到小苗。

    到了两点,炊事班上工了。

    孙梅英忙着淘米、洗菜、切菜,跟战士们有说有笑。看到大笼上蒸着米饭,也不惊讶了。这么大的锅灶和蒸笼,还是第一次见,蒸笼盖子要拉着绳子吊起来,蒸笼需要两个战士喊着“一二三”抬下来。

    伙房很大,洗菜的池子、盆子都是大号的。炒菜的铁铲子跟刨地的差不多,可掌勺的战士翻飞自如,就像耍把式的。

    第一天帮工,孙梅英表现得很好。

    张班长痛快地把人留下了。

    “大妹子,去冯科长那里,把手续办一下。明儿八点过来,还赶得上吃早饭。”

    孙梅英喜滋滋的,虽然累得腰酸腿疼,可特别高兴。

    冯科长签了字,办了手续。

    通知孙梅英拿着单子,去隔壁领一套军服。孙梅英更高兴了,虽然是帮忙的,也要穿戴整齐,不能给炊事班丢脸啊。

    这还不算完,冯科长安排了宿舍,八人间,高低铺,住的都是女同志,可以临时休息一下。

    管吃管住,一个月五万块津贴合五块,还发衣服。

    孙梅英乐颠颠的,心都快飞起来了。

    她对军服很向往,上次借了小孙的军装,就念念不忘。现在不用等大旺发新衣服了,自个儿就领了一套。虽然是淘汰下来的旧款式,可崭新崭新的,还没下过水呢。

    田大旺赶来接人,就看到孙梅英抱着军服,喜滋滋地站在大门口。

    “大旺,俺通过了”

    孙梅英笑得合不拢嘴,田大旺也嘿嘿笑了起来。

    打今天开始,梅英要挣津贴了。

    田大旺怕路上不安全,就跟梅英商量着“喂,咱们一起上下班。若是赶上加班,就住宿舍”

    “好。”孙梅英点着头。

    她忽然想起了余教员说的话,自个儿挣钱就是硬气。

    第二天中午,田小苗看到孙梅英穿着一身军服,站在栅栏门外,英姿飒爽。

    “娘,恭喜恭喜”

    田小苗隔着栅栏,拱了拱小手。

    冬子很兴奋,嗷嗷着“姑姑,你住我们家吧,我们家有好几个房间,让我爹给您单独留一个”

    梅子也抿着嘴,眼里带着渴望。

    孙梅英呵呵笑着。

    老乡归老乡,哪能住家里啊

    孙梅英跟三个娃娃约好了,中午来托儿所探望。她把送餐的活儿接下来,正好过来瞧瞧。田小苗咧着小嘴,来这边上班就是好啊,一举两得。

    可这么一来,田大旺吃起了食堂。

    相比起来,食堂的饭菜不如自家做的。下午接了梅英回来,就熬一锅大米粥,改善一下生活。孙梅英收工早,赶不上在伙房吃饭就回家吃。

    在后勤上帮忙,孙梅英觉得很带劲儿。

    这是南下的部队,说的是北方话,听着格外亲切。看报纸也方便,报刊栏就在食堂前面,抽空就能看到。听张班长说,部队也有补习班,可惜是在晚上授课,不然,也跟着听听。

    到了星期六,小苗邀请冬子和梅子来家里玩。

    说小苗苗长高了,快来看看啊

    柳进原不方便出门,就把护送任务交给了柳进军。

    最近,配合防空部队的建设,在金陵城和沪上来回跑。好在终于见到成效了,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个星期,徐科长那边有很大进展。

    从警署放出来的帮派分子,果然跟人家暗里接头。循着这条线索,接头人的上线被挖出来了,设在闸北的老窝也被端掉了。

    一下抓住了四个特务,有一部电台,还有武器装备。

    审讯下来,三个家伙开了口,剩下的那个组长也不得吐口。

    他们是从沿海一带空降过来的,随身带了一部电台和一大笔经费。为了掩护身份,就开了一间杂货铺,有扮掌柜的,有扮伙计的,对外说是老乡,雇佣关系。

    那一批武器装备是解放前藏匿下来的,用来搞武装暴动。

    据组长交代,跟帮派分子的接触早在解放前就开始了,大大小小有十多个组织,号称几万人马,虽然有些夸张,可几个头目都派发了委任状,自称先遣司令,想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一部分武器装备,已经发到了游勇散兵手中,具体数量,他也不清楚。

    这个消息很重要,徐科长立马向上级做了汇报。

    拉网似排查,势在必行。

    可藏匿的武器分散了,想清缴出来很难。光靠保卫部门远远不够,还要警备部队的配合,更要发动群众,积极举报。

    至于老k,组长摇摇头,说他们直接受海外领导,跟潜伏下来的特务没有联系。还说,潜伏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反水的不少,稍有不慎就被盯上了。

    徐科长立马想到了湖州丝绸店。

    这一段日子,暗码呼叫不管用了,对方没有任何应答,说明敌人已经觉察到了,继续蹲守下去意义不大。

    许美玉那边也有了消息。

    那日的逮捕是秘密的,许美玉愿意协助,就回到公寓,等着对方来接头。

    那间公寓装了一部电话,专门用来联络的,有时会莫名响几声。

    许美玉说“这是暗号,响三声,就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等着,会有电话打进来。”

    守了三天。

    果然,有人来接头,约好了游乐场碰面。

    许美玉带着名单,赶到接头地点。

    她捏着坤包,在指定的连椅上坐下,装着看风景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一位中年富商出现了。

    他戴着礼帽,遮住了半张脸。走到连椅上附近,看了看周围。

    没有异常,才靠过来。

    “小姐,借个火。”

    许美玉瞅瞅来人,不动声色。

    中年富商坐下来,掏出了一包骆驼牌香烟。

    “小姐,我这里有骆驼牌香烟,要不要来一支”

    说着,弹出一支香烟,在烟盒上磕了两下。

    “先生,我不抽骆驼牌,我只抽大前门”

    对上了暗号,中年富商不动声色。

    许美玉从坤包里掏出一盒火柴,丢过去。中年富商接过来,拿出一根火柴,擦得一声点燃,就叼着香烟,大摇大摆地走了。

    中年富商立马被盯上了。

    保卫人员随着他来到下榻的饭店,一下抓了个正着。除了许美玉给的假名单,中年富商手里还握着另一份名单,囊括了沪上工商界的知名人士,白奕雄也在其间。

    徐科长看着那份名单,沉思良久。

    随着沪上经济的恢复,企业界和商界回归的人士不少。以前都在观望,看到内陆平稳了,就跑回来赚钱。可刮民党反动派哪肯甘心,想法设法搞破坏。

    这位特派员假冒富商潜回沪上,就是为了拉拢说和。想从沪上拉走几个知名人士,在海外造成影响。

    一连破了几个案子,保卫部门欢欣鼓舞。

    田大旺也受到了嘉奖。

    虽然是口头通知,未在工商处宣扬,可田大旺喜滋滋的。在保卫部门挂上了号,这是无上的荣誉,比什么都光荣。

    巡逻队的赵国江,也受到了表扬。

    可他心绪复杂。

    蒋如云还在学习班,他去探望过。看得出来,蒋如云一直念着他。他呢还能把眼前的如云跟过去联系在一起吗

    赵国江很矛盾。

    他弄不清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有一种利用蒋如云的感觉。虽然是为了工作,可工作之外呢,他和蒋如云的感情还剩下多少

    理智告诉他,应该再拉一把。

    蒋如云把他当成了救命稻草,挣扎着从泥潭里爬出来。她怀着希望,那个希望里有她的父母双亲,有她的哥哥和妹妹,还有最重要的他。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