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两道圣旨
作品:《穿越后我教皇帝宫斗》 齐周国近来有两件大事。
其一, 经过与朝臣商议以及得到各宫嫔妃同意后,当今圣上决定废六宫,此后不再纳妃;其二, 萧家二小姐因对齐周江山有功, 不日将母仪天下,成后宫之主。
对多数人而言,这两件事儿皆宛若玩笑话, 若非告示的是真正的明黄圣旨, 他们还以为是何人吃了雄心豹子胆,竟如此不要命。
提及前者,众多百姓认为嫔妃根本是被迫无奈, 不得不同意, 而那些朝臣也只是碍于不敢违背皇命, 才并未阻止皇帝这般胡闹,毕竟手中的荣华富贵,哪个傻子会愿意突然放弃
而当提及后者时,他们更是诧异不已,甚至一度怀疑皇帝被下了蛊,或是疯了。
萧二小姐是谁
京城百姓中,虽鲜少有人亲自与其接触交谈,但他们大多曾从出嫁前的萧大小姐及余夫人口中得知其品性, 无非是时常以下犯上,不尊嫡长、成天好吃懒做, 不学无术、自大狂妄, 还到处与不三不四的男子纠缠不清。
总归是没有一项符合皇后的必备要素。
而说实在,他们也不大相信这般庸才无能的萧二小姐会对齐周有功,别给齐周带来乱象便是他们有福了, 想必这“有功”也不过是为了说服一些不经思考的傻子,才编造的理由吧。
由于这种种猜忌,那几日的京城街上总能听到一些“齐周要完”的风言风语。
萧千儿的绣坊早随大伙儿的步调一同启板,在招待客人之际,也多多少少会从那些喜好议论他人的三姑六婆嘴中知晓一二。听到自家二姐姐竟要成为他们齐周国的皇后时,她半是惊诧,半是忧虑,然而还来不及多想,又直接闻言那些批评与不看好的言论,相当喜爱自家二姐姐的她登时气不打一处来。
眉头紧锁,双手插腰,气呼呼地朝着他们,吼道“我家二姐姐才不是那样的人”
因为这句话,那些人才恍然想起,绣坊的当家是萧三小姐,正是萧二小姐的亲妹妹,一时间,他们生起一丝尴尬与满心恼怒,匆匆放下手中拎着的布匹后,便嘀嘀咕咕地离开了。
他们声量极小,即便听不清对话内容,萧千儿也能猜出个大概,总不会是什么好言好语。缓了许久,还是气不过,于是当日午后,便于绣坊外头贴上一张布告
瞧不起萧二小姐者莫入
有不知情者路过,好奇地看了一眼,刹那间觉得这当家可真是小题大作,说说怎么了无伤大雅罢了,又不是说当家本人的坏话,何况这萧二小姐都快占尽天下女子的便宜了,被人说几句闲言闲语又怎么了
这绣坊当家如此小心眼,铺子里的玩意儿定然也不咋地,他日绝对不会再来光顾。
而萧千儿从伙记那儿得知后,自然不甘示弱,气扑扑地又复张贴一则
不来就不来,本当家乃当今太尉府少夫人,岂会缺这点银两俗话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太尉府最是厌烦不知缘由便胡言乱语之人,本当家的绣坊也不欢迎你们
嘴碎之人永远是难以察觉自己惹人厌,其中又有人好管闲事,喜好看戏,便将此事告知太尉夫人,未成想对方听闻后,不仅没教训自家儿媳妇,反倒明里暗里讽刺起那些人来。
也是因为这样,被迫勤奋处理政务的宋卿朝才明白自己夫人为何这几日火气如此大,无论是出于对自己夫人的偏爱,亦或是为了给自己谋“福利”,他当即就让人放些话出去。
主旨甚是简单明了。
即太尉府全力支持少夫人的意思。
这样的流言蜚语直到五日后才有所停滞。
只因北望王这个急性子等不及了,不声不响地就派了使臣前来,说是要与皇帝商议萧百婳当初“欠下”的议和条件。
褚瑜丝毫不意外,毕竟小姑娘回来之后,便老实交待所有经过了,包括这些细节。
而这时,齐周百姓才知道,原来那个萧二小姐是真立下了大功劳
但也无人为自己先前无礼的言论道歉。
说来讽刺,却不妨碍与萧百婳交好而受气多日的人痛快一回,为了一吐为快,他们更甚派人时不时在街上状作压不住音量,实则就是为了公然讥讽某些人,不留口德,恐有口臭。
那些人理亏在先,不甘之余,却也不敢上前反驳一二,只得讪讪待于家中暂时不出。
又过了几日。
使臣终是抵达了京城。
真心想维持两国交好,褚瑜并未像诸位先皇那样总爱摆出高架子,以彰显齐周比他人来得高贵许多。他不仅好生命人招待那使臣,还特意让宋卿朝夫妇领着在京城快活一番,简直叫那使臣宾至如归。
释出诚意后,双方才正式进入议谈过程。
既然北望国要条件,那褚瑜也并无不可留个情面,他主动表示,两国百姓来日应当构筑友好的桥梁,意指北望人得以进京,而齐周人亦能入北望;而当来往频繁后,百姓们便煞是需要精通齐周与北望两国语言,故倘若可以,于文史之上,两国或许能互相交流,彼此了解,如此得以增进包容,促进良好关系。
这主意,其实是出自萧百婳的家乡分享。
小姑娘曾说过,在后世,虽有无数个国家,但多亏交通发达、渠道广泛,所有人皆有法子去了解他国不同的文化,其中不乏美食、文学、思想、生活习惯,以及更多特色。
虽免不了有些人仍对他人的文化嗤之以鼻,不屑于交流,可也不妨大多数人带着友善与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异国之人。
当时他便觉得这样极为美好。
无论是己国,抑或他国,皆有好有坏,他们也许可以借此学习他国优点,益于进步。
不知是褚小皇帝受嘴炮达人萧百婳熏陶太久,口才进步了不少,抑或使臣自个儿也同样觉得此主意甚好,两人皆不过意思意思地讨价还价几回,很快便谈拢了。
出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使臣此番前来的真正目的,并非谈这些条件,而是想将北望小王子送来齐周国“学习”。
从萧百婳口中,褚瑜进而对这个小王子的事情一清二楚,所以一下子就估摸出北望王为何会下此决定。小王子虽也是北望王族,但身子骨太过脆弱,便受到其他王族成员轻视,更甚惨遭欺凌,相比之下,齐周国倒不至于会有人敢不顾两国关系,擅自对小王子动手,更遑论在这儿还有一个与小王子交好的萧百婳。
基于善良,他并无异议,甚至相当欢迎。
唯独对使臣要求的时间点有些为难。
他试图商量可否延迟几个月,但顾及小王子安危的北望王自是希望尽快,使臣拒绝了几个月的提议,话音一转,又表明可以延迟一阵子,为了能够交差,还问了原因。
“萧二小姐大婚在即,前前后后需耗时几月。”觉得是喜事,褚瑜从没打算隐瞒。
闻言,使臣顿然拧眉,不解地问道“怎样的婚礼需筹划如此久”总不会比皇后还麻烦吧,人家毕竟是国母,需要好生为日后进宫做准备,才会花那么多时间,寻常百姓们哪里需要这么多事儿,算好吉日就得了。
未料才刚如此想,就听齐周皇帝语气幽幽道出三个字“皇后的。”
使臣“”
“萧二小姐实乃朕的未婚妻,齐周国日后的皇后。”褚瑜弯唇,补充道。
使臣“”
最终他还是不得不同意,但仍事先声明,此决定需再与北望王确认,他终究是个听人命令的使臣,做不得主。褚瑜相当谅解,还不忘安慰一句“小王子要早些来也无妨,就是得委屈他先与陌生之人相处一阵子了。”
这话一出,使臣哪里还敢多言,寻思还是早早回去询问小王子意见为好。
荷月初。
后宫嫔妃全体出宫。
德妃回到宋府后没多久,就接到了赐婚的圣旨,听闻是睿王以前些日子特意保留之功赏求来的,也不知是谁先传出来,德妃当年进宫之前便有欲嫁的心上人,经此一事,众人旋即将那位心上人与睿王联想在一块。
瞬间不觉两人关系古怪,皇帝惨遭背叛,反而感慨他们之间的艰辛坎坷。
白怜华与惠清玉则是各回各家,前者开始想尽办法追求武状元,后者试图接触更多人。
总是还抱持着想嫁人的意思。
在那之后,郭妙只是象征性地踏出宫门,回家探望几日多年未见的亲人,便又回到皇宫,只不过这回不再是前往后宫,而是踏进御膳房。因皇帝允诺的歉礼与回报,前阵子才刚过及笄的萧乐瑶也跟着进了御膳房当差。
至于金巧,则是直接前去寻萧千儿,洽谈来日合作开绣坊的鸿图。
纵使她们出宫都过得顺遂合意,仍有不少人三不五时凑到她们面前借讨好之意惋惜几句;安慰之后,还不忘啐萧百婳几口,将她们不得不离开后宫的错全怪罪于她。
她们所不知的是,德妃面无表情地听完之后,转身便与当事人萧百婳告状。
萧百婳当然不可能没想过这个局面,可预料与亲耳听见又是不同一回事,详闻她们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辞,仍是不免有些气愤。
她本就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遂连日连夜赶笔,杜撰全新的话本子。
几日之后。
许久未闻的桃禄霓寐再次出了新话本子。
这回的故事是说,某个国度的君王为了让自己江山的女子更加优秀,便征招几名高门贵女住进后宫,表面为了那些女子的名声而说是自己的嫔妃,实则却只是借住皇宫受训罢了。
君王之所以会如此作为,是因幼时便预知自己此生注定与一位历劫而下凡的仙女相爱,那仙女虽无前世记忆,却是生来凤命,且之后创下的丰功伟业,确实为君王壮大了国势。
不敢折煞仙女,只好废了后宫。
桃先生的声望一直以来皆是非同小可,许多爱好者读完以后,便不可思议地改变了先前的念头,转而崇拜起可能是仙女的萧二小姐。
而德妃捧场买来看了几页之后,倒是没好气地给萧百婳三个字“不要脸”
“皇后需保持谦逊的德性,我也只剩这些日子能如此臭不要脸地自卖自夸,我这是好好把握最后的时光,宋姑娘体谅一下。”
萧百婳如是回应道。
作者有话要说 有一天,有个人,她因为吃了炸鸡和披萨,下午懒得躺在那里,所以晚上才码字。
最后因为迟到,而差点跪地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