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2章 宴会风波(续)

作品:《大唐第一暴君

    听到有人敢妄议自己皇兄,琼王当即起身,大声对李柷请命道,“皇兄,此二人,妄议皇兄,其罪当诛。臣弟奏请皇兄,拿下这二人,关至刑部大牢。”

    “陛下,臣附议。”

    “陛下,琼王言之有理,蜀国使臣,目无君上,此罪不可能轻饶。”

    一时间,不少官员纷纷起身上奏。本来的上元夜宴,却成了问罪的场合。

    “陛下,外臣并无妄议”

    见到这个场合,庾传素有些慌张,连忙起身行礼,可还没等他说完,就被王然打断,“庾正使这话是本官在污蔑你不成之前是何人所说我大唐皇帝陛下所作之诗词是旁人所作这难道还不是妄议”

    说到这里,王然一脸严肃地对李柷行礼道,“陛下,伪蜀使臣胆大妄为,必受蜀主之意,臣奏请陛下出兵伐蜀。”

    作为户部尚书的王然居然会奏请出兵伐蜀,这什么情况这个抠抠搜搜的户部尚书不应该是最小气的吗

    一旁的李旻坐不住了,连忙起身回道,“皇帝陛下,外臣李旻有话说。”

    李柷一脸玩味地看着李旻,淡淡说道,“李副使请说。”

    李旻连忙道,“谢皇帝陛下。妄议陛下之事乃庾正使一人所为,并不是我大蜀皇帝授意,还请陛下明鉴。

    我大蜀皇帝对陛下所作之诗词喜爱不已,怎么会授意外臣等人污蔑陛下。外臣等人此来也是为谋求大蜀和大唐的和平共处,还请陛下明鉴。

    我大蜀愿意与大唐结为兄弟之国,吾皇原称呼陛下为兄,愿两国结为永世之好。”

    于是在众人的惊愕中,李旻这位只是翰林学士的使团副使把庾传素给卖了。

    庾传素的脸色有些难看,李旻的话证明他的确有妄议之举,若真的因此坏了大事,他就真的完了。

    “陛下,是外臣失礼,请陛下恕罪。”庾传素深深地鞠了一躬,行了一个大礼,算是承认了。

    李柷听闻却是没说什么,反而一脸笑容,“自古文人相轻,这没什么人。今日这里只有一群人参加这上元夜宴,不谈国事。”

    见李柷没有怪罪之意,庾传素大松一口气,可对方话锋一转,让他的心又悬了起来。

    只听李柷继续说道,“既然庾正使觉得朕所作之诗词不行,不如庾正使现场作一首诗词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是真是假,不可而知,不过今日朕却是想看看。不如庾正使也来试试七步成诗就写今日的上元夜。

    只要你真的作了出来,朕可以不追究你之前的妄议之罪。”

    李柷没说完,但这话却也很明显,那就是你要是七步内做不出来,肯定要追究罪责。会怎么处置,可就不好说了。

    不少人都幸灾乐祸地看着庾传素,没想到蜀国派来的这正使如此胆大包天,言语过于儿戏。

    你非要妄议,不知道找个隐蔽的地方,非得大张旗鼓,还偏偏被人给听到了。

    听到大唐皇帝让自己七步作诗,庾传素顿时冷汗直冒,可抬头看向那小皇帝的眼神,便知道自己若是不能作出诗,有可能过不了这一关。

    可这个时候,庾传素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大唐皇帝只是让自己七步内作出诗,并没要求诗的质量,这也不是完不成。

    于是他便颤颤巍巍地行礼,“陛下,外臣斗胆一试。”

    殿内的人都好奇地看着冷汗直冒的庾传素,都想看看他有没有这本事。

    其实一些人知道庾传素有些才华,但能不能七步成诗,他们就不敢保证了。

    李旻倒没觉得什么不对,自然事情被捅出来了,庾传素作为始作俑者,自然要自己去承担这个责任。

    在众人的注视下,心绪混乱的庾传素颤颤巍巍地迈出第一步。可他此时感觉脑袋里都是浆糊,哪里能这么快想出合适的诗句。

    而且他的每一步很慢,就想多拖延一会儿算一会儿。

    当到了第五步时,他这才念出第一句。

    “十五上元夜。”

    听到这一句,外行人不懂,但内行人一听神色怪异。

    大唐这边的官员听闻露出莫名的笑容,而李旻却是神色凝重。

    很简单,这一句出律了。

    倒不是韵脚的问题,而是前四个字。

    五言绝句分为首句押韵和不押韵,每一种又分平起或者仄起。主要分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种基本句型。

    庾传素却是仿若不知,只是继续念道,

    “东都灯火明蜀臣临此地只为谋和平。”

    当念完最后一句,庾传素却是大松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不过看到众人的反应时,却是有些疑惑。

    他连忙回想了一下刚才的诗,这才意识到问题,押韵是押了,可却不符合格律。

    想到这里,他的脸色微变,而李柷却是笑着道,“都说蜀地乃文人聚集之地,今日总算是见识到了。”

    任谁听,都能听出这话中的嘲讽之一。

    “陛下,外臣对于陛下仰慕已久,不知陛下可否此教一番也让外臣能学习一二”一旁的李旻却是忍不住开口。

    在之前,他还找不到借口请大唐皇帝作诗,如今却是有了上好的借口。

    作出了,虽说会丢人,但丢人的主要还是庾传素,跟他何干

    李柷看了一眼李旻,便大步走下高台,径直走向围栏之处。

    众人知道,圣上这是要作诗了,都有些期待。

    李柷看着皇城外的那些百姓,思索了一会儿这才迈着步子念道,“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当他念完时,却只是走了四步而已。

    或许有人觉得这首诗也出律了,其实这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个格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一种格律属于仄起不押韵式,其中前三句中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可平可仄,第四句第一个字也是可平可仄。

    可能位于出律的字就是第一句的服字,但这个在在古代却是入声,也就是三个仄调之一,因此这首七言绝句是遵守了格律的,并未出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