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0、第 120 章

作品:《慵来妆

    气恼过后, 许融从小子口中得知了更多的细节。

    与白泉的遭遇一样,红榴哥哥小柳也是一进了平凉府治下的平凉县,就被盯上了因有白泉车鉴在前, 且小柳有过逃亡经历,他在这点上倒比白泉还要警醒一些, 就是这警醒坏了事,盯梢的人一见他们有了察觉, 转头就报去了庆王府, 然后庆王府的护卫就来捉人了。

    这小子因此对于平凉风土上的事情说不出多少来, 只能道“确实不大好, 不要说乡下了, 城里的人旱得脸上都是土色, 小人们住进了客栈,那桌面上的尘土随擦随有, 就没干净过。”

    那是他刚到平凉时的事了, 算到现在, 只怕情形更糟。

    这是已经知道的事, 许融也不多问, 转而注意上了另一点“一进府城就有人盯上了你们”

    小子点头,回道“奶奶只怕不知道,那地方跟京里差别很大, 生地方人进去,一看就看出来了, 而且这时节, 眼看着那边不好,也没什么外地行商去,我们住的客栈大半屋舍都是空的。”

    所以, 小柳一行人就更显眼了,就算做了伪装,落在庆王这等地头蛇眼里也没多大用。

    然后,问题就出来了庆王到底是派人盯上了这段时间所有进出平凉的生面孔,还是

    “庆王知道你们的身份了吗”

    “小柳管事开始没说,后来实在与庆王府说不通,而且庆王爷因为小人们去,知道了白泉哥哥派人出去求援”

    许融心中一紧,道“怎么,王爷对白泉不利了吗”

    小子忙摇头“那倒没有,就是小柳管事再想叫人回来告诉奶奶情况,就不能了。而且,”他面上现出一点困惑,“庆王爷好像都不太在乎小人们的来历,庆王府的大管事直接给小柳管事派上了差事,小柳管事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逼不得已,只有告诉了他我们是奶奶的陪嫁。”

    这是小柳临行前许融许他的自主权,她眉目不动,问道“然后呢”

    然后,庆王还是不放人,但是小柳再想叫

    人回来时,他没拦着。

    “庆王爷的意思似乎是,小人就是回来报信也没用,府里府里压不过他,他总之不会放人。”

    许融沉吟。

    要是没有那么多前情裹在里面的话,庆王此举看上去就是一个寻常的骄横王爷,而她要是识相,两个下人而已,就送给庆王也无妨。

    但事情明显没有这样简单。

    不简单在哪里,她一时想不出个头绪。以最坏的情况来揣测,庆王就是想要造反,所以到处搜罗人才,只要看见了就扣下来用,根本不管别的。但是,他还没正式起事,这样见人就拉伙,是唯恐泄不了密吗、朝廷不来镇压他吗

    若说他是愚蠢,一个当年能在宫变前夕放弃的人,这份清醒与狠心,不知胜过多少人;这样的人,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卷土重来,他会反而降智到这种程度

    回完话的小子被带下去休息了。

    留下许融头痛地揉了揉额角,她都怀疑庆王是不是在平凉憋屈了这么多年,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只有疯子的行为,才会这么没有脉络可寻。

    而里面还裹了一层更重要的联系,那就是她派出小柳前,并不知道林信会得了那样一道命令,这一下事情的复杂程度又直线上升。

    紧张地考虑过两天后,许融发现她没有别的选择。

    若再派别的人手去,不论多么得力,恐怕都只会步白泉和小柳的后尘,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而若林信未去,那林定这个家主直接出面应该会更有效,但在林信已出发的前提下,其一林定是带兵将领,没有圣命他不能随便跑动,其二即便请到圣命,武将不太有任职上的回避政策,上阵父子兵常有,文臣是要讲究这个的,他不能和林信有在一地督办一样差事的嫌疑。

    那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她亲自去看一看钦差不能带内眷,但她又不和林信同路,那就无妨。

    之后才能知道平凉与庆王到底是怎么回事。

    决定做好了,许融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之后花费了一点时

    间去说服了韦氏和林定韦氏很容易,林定其实也没什么难的,他地道草根出身,就算发迹之后,也没渠道去接触高门大户的内眷,唯一所见熟悉的只有许融这个儿媳妇,看惯了她做事,以至于给他造成了一个错觉这种贵族出身的女子都是那么厉害的。

    内帷关不住她,也不用关住她。

    接下来又花费了五天左右的时间,许融做好了一应出门前的准备,向平凉出发。

    路途算得遥远,随着时日推转,越往西走,夏日越盛,烘热的烈日日复一日挂在头顶。

    进入陕西境内以后,许融发现缺水的不只是平凉一府,这也正常,没有单独就旱那一府的道理,马车过好几个府的乡间田埂时,农人们的面上都泛着愁容。

    不过许融叫人去打听了一下,得知这些地方情形没平凉长达月余滴雨不落那么严重,多费些力气去河边挑水灌溉,还是能撑过去。

    但减产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这个原因,朝廷无法从周边筹集救灾粮,才只好由京里先带过去一批应急,同时钦差们到了当地以后,也可以督促官府开常平仓放粮。

    因此许融途中下车休憩,听那些百姓们谈起来今年的时气,发愁归发愁,但也并不绝望,千年百年,他们习惯了这种苦难,朝廷肯派人下来赈灾,那就是圣明天子在位了,熬一熬,总能熬过去的。

    如果没有庆王这一个隐形火药包埋在其间的话,那事情确实是这样的。

    那是后话,暂且不提,许融也打听到了前头赈灾队伍的消息,他们的脚程比她预估得要快,按照农人们给的他们之前路过的时间加算起来,此刻应该已经进了平凉府。

    许融也加快了一点脚程。

    越近平凉,气氛也越不同了,途中所遇的行人越来越多,这不是件好事,因为平凉并不是一个人口兴盛的州府,许融来之前做过功课,至今全府所辖三洲七县加起来不过五十余万人而已。

    这些人全是听到钦差携赈灾粮抵达、前来领粮的灾民。

    大路小道,拖家带口,源源不断。

    作

    者有话要说我基本确定要手术了,因为我的位置长得不太好,详细的复查之后医生建议还是开掉。

    如果动的话大概在下个月,那就有希望在之前把融融和小信完结掉,然后安安心心地去做手术养身体。

    但如果不能的话。。就可能会拖延下去,抓头,因为医院和合适的医生不由我控制,也可能这个月就找好了,然后就把我拖去了。

    谢谢大家关心,我有亲戚帮忙,给我找了不错的医院和医生,我现在就是蛮怕疼,没做过手术,要捱一捱,我想捱过去了就没事啦。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