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
作品:《带着空间快穿》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改了设定,将傀儡改为5个人。增加了舅妈和表哥,表妹三个角色。
得了白沉音命令, 有着飞天之能的傀儡们飞往外地,神不知觉不觉地做了户籍。
然后买了两辆马车,一些物资, 并买了一个小丫鬟, 又买了一个年纪大嘴巴严实会赶车的中年男仆。
根据白沉音的提示,傀儡中以王大娘为尊,王大舅为一家之主。背景设定为王家逃荒后定居在隔壁省的安南县,王老爹早年去世, 王大哥娶了掌柜的独生女儿发家。
最近得罪了小人,没办法只能放弃家产搬走。于是便提起了寻亲的念头,来到了白沉音在的祁县。
王大舅出面, 和两新人一顿叮嘱, 让两人背熟了来历背景,这才启程慢悠悠地往白沉音在的祁县赶。
梨花村, 白沉音这段日子过的还不错,白家的伙食差还吃不饱,但是白沉音空间里有的是吃的, 花样繁多。
年幼的白沉音暂时只要喂喂鸡,哄着一岁的弟弟就行。
就是偏心的白父, 还有争宠且陷害白沉音的黑心棉白春妮有些碍眼。
不过白春妮是重生的, 那也玩不过白沉音,经过白沉音的提醒, 如今白母盯白春妮盯得很紧, 还故意多安排了事情给白春妮。
白春妮告状,可白母一句其他孩子都在忙,就她那会儿没事,她不干谁干, 就将白父的话憋了回去。
白春妮是个聪明人,知道白父每天要出去干活,她和二娘在一起的时间多。
白母的身份不同于白沉音,如今白母真针对白春妮,白父也不可能每次都为她一个孩子呵斥妻子。
因此白春妮很快改变了策略,改为讨好二娘,顺便哄白沉音和她和好。
白沉音又不是真的小孩子,岂会被她三言两语哄住,睬都不睬她。
另一边,王大舅一家风吹日晒走了一周,终于到了祁县。
王大舅先在县城里买了一套家具齐全的小院安置下来,又买了一个厨娘一个丫鬟。打听清楚本地的私塾哪家好后,便安排儿子进祁县的书院读书。
之后才是带着买来的老奴下乡寻亲。
虽然知道白沉音在地,王大舅仍旧装模作样寻摸了一周左右,才找到白家在的梨花村。
这天白父照旧一早出门了,白母在家纺布,孩子们各分其职将家务干了。
到中午时,忽的有个陌生人来到了白家门口,站在大门外,大声叫道“有人在家吗”
白母闻声停下手中的活,忙走出屋看向外面,问道“谁呀”
来人正是王大舅,见有人,他走进院内,继续问道“请问这是不是王月娘的家”
“我是王月娘”白母疑惑的回应道,感觉有些奇怪。自从成亲生子,很久没人叫自己月娘了,基本都是二柱家的。
听到回答,王大舅神情有些激动地走上,语气热切地问道“你还记得你爹娘是谁吗”
白母心里咯噔一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大舅的脸,这张脸让她有些亲切,又有些陌生。
白母怔住了,王大舅可没,他忙语气催促地重新问了一遍“你还记得你爹娘姓谁名谁吗”
“我只记得我爹叫王木匠,娘亲忘记叫啥了,有个哥哥还活着,还有个弟弟死在逃荒的路上了”白母回忆起当年,声音渐渐哽咽,神情同样渐渐激动起来。
“当初你爹给你打了张竹床对不对”王大舅双目渐渐发红,热泪蕴蕴,语气激动地问道。
白母点头,眼睛死死的盯着王大舅,心底某种预感叫她不禁落泪,眼神中饱含期望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我就是你的哥哥呀”王大舅眼角滴泪,脸上却展现出快乐的笑容,激动地上抱住了王月娘,道“我是哥哥呀,我回来找你了”
心底的猜测成真,王月娘呆住了,十六年了,她等了十六年了
呜呜呜,王月娘放声大哭,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能发出声音,激动到说不出话来。
四个孩子站在边上,一脸茫然地看着这兄妹相认的感人场景。
白春妮有些懵逼,上辈子可没听说二娘的家人寻亲来,还是说没找到就走了
一种事情发展不受掌控的不安感从白春妮的心底袭来。
边上的邻居张大娘听到隔壁白家有哭声,忙过来瞧瞧,一眼就看到二柱媳妇和一个陌生的男人抱在一起哭。
张大娘叫道“哎呦喂,二柱媳妇,你在干什么”
正好王月娘和王大舅抱头哭了好一些,听到有人惊讶,忙分开了。
王月娘听声音就知道这事张大娘,知道她是个碎嘴地人,擦了擦眼泪,忙解释道“张大娘,这是我亲哥哥来找我了,刚刚太激动了。”
张大娘看了看王月娘,又看了看王大舅,拍手笑道“你们长的还挺像的,肯定是亲兄妹,那可真是好事。”
这话听着没问题,只是感觉怎么不对味
王大舅面无表情道“我们本来就是亲兄妹,自然长的像。”
他看向王月娘,说道“娘也很想你,一直念叨着你,你和我去见见娘吧”
王月娘一听,再次落泪道“我也好想娘,爹呢”
王大舅神情悲痛道“当初我们逃荒到安南县,爹就因病去世了,我和娘只能留在安南县求生。”
只要顺着他的话深想,就该知道孤儿寡母的日子定然难过,难怪这么多年都没来找自己。
王月娘悲从心来,放声大哭道“爹呀,你怎么去的这么早”
王大舅又安慰了一会妹妹,等她止住了眼泪,这才提及边上的四个孩子,神情柔和地问道“这都是你的孩子吗”
王月娘哽咽道“两个男孩,和稍小一点的女娃都是我的孩子,大点的女娃我大伯留下的孩子。”
王大舅提议道“我来找人,也不方便带东西。如今你先和我去见娘吧,顺便准备份礼送给你公婆,感谢他们的大恩大德。”
“行”王月娘也迫不及待的去见自己的母亲,当下让孩子在家看家,自己出去一趟,马上回来。
王大舅的马车就停在村口,赶车的是之买的车夫,姑且称之刘老头。
王月娘见了马车,不由惊讶,这时代牛马都是很贵的牲畜,尤其是马车,随随便便都是五六十两。她才注意到哥哥一身细棉衣裳毫无补丁,就连赶车的老仆也是一身无补丁的半旧半新衣裳。
可见王家是发达了。
王月娘心中的喜悦再次增了许多。
兄妹上了车,往县城去,路上不免谈及各自的生活。
王大舅将逃荒后的生活略微说了,只道自己因为淳朴,做事认真,娶了掌柜的女儿,如今小有身家。
随后细细地问了王月娘做童养媳的日子,每每听到她受苦受难就自责不已,义愤填胸,显得更心疼在乎这个妹妹。
到了王家见了王母,免不得母女相认抱头痛哭一场。
哭过之后,王母再次询问关心一番王月娘,嘴里不停地念叨“苦了你了”
接着又将家庭成员介绍给王月娘认识,并说道“你哥哥的长子英哥儿去上学了,等晚上再介绍给你认识。”
适逢中午,王月娘还没吃饭,又哭到现在,当下肚子饿的呱呱叫,不由脸红起来。
细心体贴地王嫂子,忙道“饿了吧府里正好做好了饭菜,我们一边用餐一边说话。”
两个丫鬟忙去端菜盛饭,六菜一汤,有荤有素,很是丰富。
王月娘拘谨地坐在王母身边,一开始有些紧张,不敢去夹菜,可在王母和兄嫂的热情关怀下,很快熟悉起来,放开了吃。
因着惦记梨花村里的孩子,王母忙让王大舅去买礼物,待会把孩子一起带来。
王大舅道“我一回来就让老刘去买东西了,等我们吃完也该买好了。”
按照吩咐,老刘买了活鸡一对,猪肉二十斤,米面各自一包,油一缸,白青红三匹上好的细棉布,放在板车上拉着。
回梨花村时,马车里堆满了东西,王月娘里面还能挤挤,却容不下第二人,于是王大舅便和老刘坐在马车面赶车。
就王月娘去见王母顺便吃个饭的功夫,她的亲人找上门的消息经过张大娘的宣传,已经满村皆知。
白爷爷白奶奶自然也知道了,还亲自去问了孙子孙女,得知是真的后,心里不免有些嘀咕。
因此王家人上门时,白爷爷奶奶并不惊讶,十分客气的将王家人迎进门。
白爷爷奶奶对王月娘这个童养媳并不好,甚至有些苛待,因此王家对他只有面子情,并不热络。
白爷爷白奶奶心中有数,如今看王家似乎是发达了,对视一眼,心道以后得对这个儿媳好些,免得她哪天改嫁。
这个世道虽然对女子苛刻,可底层人民生活艰难,改嫁不能说常见,但也不少见,本地甚至有些典当妻子的买卖。
王白两家相互间客气的问候一顿后,王大舅就告辞了,转头去接孩子们去县城。
王月娘知道孩子们第一次去王家,王家必定会准备些红包给孩子,却不想让白春妮也占到这个便宜。
只能怪王春妮总想欺负她女儿,还经常吃独食,就算得了好处,估计也不会交给王月娘,那王月娘又为何要让白春妮占到她娘家的便宜。
于是王月娘招呼孩子跟她去见外婆时,她对跟上来的白春妮说道“春妮,你去爷爷奶奶家吧,我们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不仅白春妮愣住了,就连白沉音都怔住了。
好家伙,原来王月娘一直不拿白春妮当自己人啊
白春妮眼巴巴道“二娘,我也想去见见外婆”
白沉音笑了笑,毫不留面子道“你外婆在李家沟呢,这是我外婆”
王月娘笑道“你妹妹说的没错,你在家好好呆着等我们回来吧。”
最后白春妮眼巴巴地望着王春妮一家走了,自己气的直跺脚,不高兴地去了白奶奶那儿。
到了王家,王家已经准备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新的饭菜,王母招呼道“孩子们肯定饿了,来吃饭”
白大哥一点也不怕生,当即一屁股做到了饭桌起,伸手就想抓猪蹄。
王月娘啪的一下打在白大哥的手背上,板着脸道“你有没有规矩见了外婆也不叫。”
王母道“孩子饿了,你先让他们吃饭吧,边吃边认也不迟。”
白大哥为了口吃的很听话,当下跪倒在王母的面磕了个头,叫道“外婆”
“哎,好孩子”王母说着给了他一个红色的锦囊。
“这是舅妈”
“舅妈”
又得了个红包。
三个孩子一人两个红包,最后王月娘得了六个红包,捧在手里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