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攀龙附凤(23)

作品:《快穿之软饭王

    崔氏一想,倒也是。

    虽说被贬到那千里之外的穷苦地方不是好事,但如果能摆脱郡主这个媳妇那也真是大幸。

    “儿啊,若不然我物色两个能干的丫头陪你一道去边城”

    她倒是想让儿子在那边寻一房正经的妻子,可是那种边远地方,能有什么好姑娘

    在京城这边找吧,那门当户对的姑娘们又不傻,怎么可能乐意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吃苦受罪所以只能先挑出两个丫头来,她身边那几个谁合适来着

    “儿子自有主意,定会找到一位能干的媳妇,母亲就不用多操心了。”

    这连玉鸾都还没摆脱呢,崔氏倒是想得远,吓得宋城赶紧推辞。

    “老夫人,老夫人,不好了,郡主府来人了说是要大公子立写合离书”

    母子俩正说着话,外头就来了慌慌张张报信的。

    崔氏同宋城对视一眼。

    果然不愧是玉鸾郡主

    郡主府里来的是大管家,郡主都没出面。

    玉鸾郡主听到宋城被贬的消息时,正好在过目一些礼品。

    想到这些东西都是送去宋宅的,她一个堂堂郡主,还得讨好那没什么品级的老妇人,她就觉得憋屈得很一听到宋城被贬,玉鸾就愣住了。

    “被贬到哪儿”

    “回郡主,是安海城。”

    “安海城在哪里”

    “安海城就在大概是往东走,一直走海那边吧”

    “离京城有多远的路”

    “听说,要走好几个月呢”

    玉鸾脸上神色变幻,一巴掌把面前的礼品给掀了。呼地就站了起来。

    “哈”

    “我还当他宋守之有多大的能耐,一会儿弄个这,一会儿弄个那的。原来也有会翻车的一天啊”

    哼还敢瞧不上她看这回倒霉,就算是跪下来求她,也是没用的了

    得意一阵的玉鸾,忽然就想起,虽说她跟宋城是分居着的,但在世人眼里,她还是宋城之妻啊

    这要是出个门,碰上那些同宗的小姐妹兄弟的,人家看她,就是个没品级的守门小吏之妻

    这怎么行

    必须得把宋城甩开

    玉鸾都没想够一盏茶的工夫,直接就命大管家上宋家索要合离书来了。

    大管家是玉鸾从王府里带过来的,自打玉鸾闹出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来之后,恪王就下令,只要郡主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就要赶紧报给恪王府这边。

    大管家自然是连忙差人送信给恪王府,恪王想了想,觉得这宋家大郎也的确不是个安分的,太能折腾,恶了圣上,这辈子怕是不能回京城,而自家女儿又不是个省油的灯,绝对不可能老实守活寡的,而且又有自己的郡主府,他也不可能天天过去管着,那岂不是要无法无天,到时候再闹出私生子的乱子来,再找谁来顶锅

    倒不如跟宋城合离了,再找一个家世好点的合玉鸾心意的。

    于是便挥挥手,表示默认了。

    大管家这不是就趾高气扬地上宋家来了。

    上回二管家带着人来“请”宋城回郡主府,结果文的不行来武的,武的没成不说还招来了一顿罚,这个仇他可都记着呢,因此横眉竖目,下巴朝天,一脸老子就是大爷的模样。

    “郡马爷如今要去看城门,与郡主聚少离多,这辈子怕是都回不来京城了,我们郡主好心,怕郡马爷在那边寂寞,因此乐意与郡马爷合离,好让郡马爷在那边再娶一位美娇娘至于说小公子,郡马爷就不用管了,我们郡主自然会将小公子好生养大的。郡马爷,这合离书咱们都拟好了,您就签个名就成”

    所以说这郡马爷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早要是跟郡主和和气气的,也不至于为这么点小事就闹得要发配边城不是

    现在么,后悔也晚了。

    宋城淡定地拿过那一式两份的合离书来,见着上头倒也没过分之处,中规中矩的一份制式合离书,一别两宽,各生喜欢。两份合离书上,都已经有郡主签好的名儿。

    于是拿起来在上头工工整整地签下了大名儿。

    其实他在古代生活了那么多年,书法也练得相当可以,草书行草都不错,不过这可是关系到他后半辈子的幸福的大事,自然马虎出错不得,于是签得极其认真。

    大管家还担心宋城如今落魄,会推托一番呢,没想到这位倒是干脆利索,废话也不多说一句的,再看这位前郡马爷,虽然马上就要被贬出京,也还是气定神闲,不改俊朗风采倒是在心里叹了口气,可惜了这要是个识时务的,未必不是郡主的良配。

    郡主府一干人可以说是气势汹汹而来,又趾高气扬地离开。

    终于又恢复单身了

    宋城居然有一种千斤担子被卸下的轻松解脱感。

    现在他只要努力奋斗,争取到娶公主的机会就好了

    宋城离开京城的那日,本来是悄眯眯走的,也就是自家人给他送到京城十八里铺,略坐了坐,喝了杯水酒就准备动身。

    却没想到碰上了好一拨来送行的。

    首先就是工部的几位同僚。同是技术宅男,不大关心政治内斗的,这几位都觉得宋城这完全是无妄之灾,所以相约一起来送行,不光勉励安慰几句,还都送上程仪。

    就连工部侍郎孔大人,虽然不能亲自过来,也还是托同僚送了一份程仪。

    “宋兄不必气馁,以你的能耐,早晚还有回京的一天,到时咱们还是同僚。”

    “是啊,听说那边风物跟京城这边大不一样,说不准去了那儿还能增广见闻呢”

    与这些同僚们一一作别,宋城坐上马车,才走了不到半里地,从旁边上又来个拦路的。

    却是个宫里的小内侍。

    “宋大人,这是我们殿下的一点心意。”

    十皇子也是有点过意不去。

    若不是他想显摆,也没有宋大人这个祸事。

    宋城没客气,收下了这份程仪。

    这份程仪里头有五两金子,一本范公文集。

    这范公本是前朝名臣,几番大起大落,终成一代贤相。

    貌似他的经历十分励志,当今不少文人若是被贬,就喜读范公文集,权当心灵鸡汤。

    晓行夜宿,到了驿馆,宋城仍然把那本文集炮制一番,可不就露出了原歌传来的讯息

    这次贬官去守安海城的大门,还真是原歌在里头运作的成果。

    宋城这一贬官,不光是跟郡主离了婚,连一直扒着他家的二房三房都搬离了。

    这一手还真是干脆利落。

    宋城一到安海城,压根没摸到城门,就被宁县令给请走了。

    五公主先前出的法子,晒盐法的确是神仙一样的好法子,比煮盐法要省事省力得多了。

    一下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只是中间还有不少小细节要完善。

    宁家虽然是太后娘家,有钱有人,但有这方面天份的却是奇缺。

    如今天上掉下个宋守之,那可不是瞌睡来了枕头

    宋城不光给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小瑕疵,还有将那海盐提纯,去掉杂质和苦涩的好办法。

    没过一月,见海滩上贝壳堆成灾,又教会了当地渔民用贝壳烧制石灰的法子。

    三月后,安海城县令献上新式晒盐法,可节约制盐成本八成以上,登时轰动朝野。

    毕竟,盐业一向由官府控制,关乎千家万户,绝不是普通买卖。

    这种新式晒盐法一出,只要是沿海,但凡有滩地的,都能取海水晒盐,不用伐木,不用力工,实在是利国利民的良法。

    朝廷这边还在斟酌着要给安海县令什么嘉奖呢,八月台风来袭,周边数县损失惨重,平民百姓死伤成百上千,只有安海城因新修了海堤,又加固了城内民房,受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立此大功,安海县令升任知府。

    而守门小官宋城,也因为出力不少升了职,成了知府衙门里的幕僚。

    到了这会儿,朝中精明的才算回过味来。

    敢情贬官只是借口,是太后娘家宁家看中了宋城那个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的脑袋啊

    不过即使宋城不再守门了,地位也有所上升,在一些人眼里看起来,那也还是远远比不上在京城当个小书吏的。

    比如说玉鸾郡主,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改嫁,是梁国公府的嫡幼子。

    虽说那位是个死了媳妇的鳏夫,膝下还有一儿一女,但玉鸾郡主不也带了个儿子吗

    玉鸾郡主倒也狠,不单自己嫁了过去,把儿子也改姓了梁。

    而那宋家却是当个没事人一样。

    不知情的只啧啧称奇,觉得还是郡主的权势大,压得破落户宋家连亲孙子的归属都不敢多说一个字。

    有知道点内情的就微笑不语了。

    宋家又不傻是吧

    宋城和原歌两个人,虽说一个在京城,一个在边疆,相距几千里,但联系其实更加的紧密了。

    三年不到,东海府的大变化,已经令人刮目相看。

    光是税赋收入,就翻了十几倍,已经顶得上整整一个州了。

    任期将满,宁大人带着漂亮的政绩重返京城。

    而今上对宋城的不喜也慢慢消除,下令将宋城调回工部,官复原职。

    但初回京城,宋城就得知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大消息。

    北蛮这两年南下劫掠,一直没占到什么大便宜,反而折损颇多,正好老汗王过世,新汗王即位,借着这个机会,派遣使者入朝,表示愿意永世友好。

    既然敌手示好,那能不打仗尽量不打的好,流血征战,有伤天和嘛

    朝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主和的。

    所以对方的那些个要求,什么公主和亲啊,开放榷场,嫁妆里的工匠啊反正我朝地大物博,那点小要求,跟打仗的消耗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本朝适龄未嫁的就一位玉珂公主。

    而玉婳公主,因为早早地收到消息,已经在一个月前,下嫁于新科探花郎卫岩了。

    所以和亲的人选,没什么悬念地,就落到了玉珂公主的头上。

    “我的儿,那边关如今虽然不打仗了,可还是苦寒之地啊你说这才回来几天啊,你就又被调去飞鹰关,这定然是,定然是奸人所害”

    崔氏本来欢欢喜喜地,要给归来的宋城说上一门合心意的好亲事。

    宋城虽说成过亲,还有一个拖油瓶儿子,但那个传说中的拖油瓶儿子被带进了梁家,跟宋家没什么联系,宋城年纪轻轻,就是工部一把手看重的人才,自然是大有前途的。

    虽说曾经有过被贬两千里的事儿吧,但那不是很快就立功被召回了么

    这说明什么,说明宋城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人物啊

    崔氏放出风去,还是有几家有点意思的。

    这正在忙乎着呢,冷不丁地,儿子跑来跟她说,他又要被调去北方边关了

    宋城当然不能说,这是他托宁大人活动的结果了。

    说实话,现在正是贵妃一系和太后一系斗得激烈的时候。

    宁家眼看着又要风生水起了,贵妃那派的人可不就要狗急跳墙,什么招儿都要使出来。

    其实北蛮国那边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假意议和来捞点好处,什么公主什么嫁妆,都是贵妃一系的人在里头扇风点火使的坏。

    贵妃她们也未必知道,五公主其实就是太后的智囊团,好多太后系起死回生的主意,都是五公主出的。

    但不妨碍她们看着太后对五公主另眼相待,就借除掉五公主来打击太后啊。

    他老婆都要去和亲了,他能坐着等吗

    当然是也要跟去北边了。

    两月后。

    北蛮小镇岶坡位于两国边境处,因为地处两国通商要道,因此时日长了,就自然形成了个小镇,长住着几百户人家。

    北蛮婚俗,要举行两次婚礼。

    头回见面一次,回到夫家一次。

    因此经过协商,这头一次婚礼就在岶坡举行。

    金帐外篝火不熄,歌声鼓乐响彻长夜。

    金帐内,长明铜灯光下,映照出新娘的艳姿丽色。

    “大妃,大妃且慢”

    “那个南边来的小妖精在哪儿呢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狐狸精,能勾得大王想要让本大妃让位”

    一阵暄闹,由远而近,脚步杂沓,朝着这个方向奔来。

    守在新娘身边的侍女脸色都变了。

    北蛮话在临来时,她们都和公主一起学过了。因此大概还是能听懂的。

    本来千山万水地嫁到这蛮地来就已经很委屈了,没想到才进了北蛮没几天,婚礼头一夜,就碰上来闹场子的

    而且还是什么大妃

    别以为她们不知道,这北蛮国的汗王,可娶多妻,其中地位最尊贵的,就是大妃。

    明明当初求亲的时候,北蛮国使说的是求娶正妻来着

    这怎么已经有了大妃了,还来求娶公主

    分明是想着公主一旦嫁到北蛮,就算发现受骗,也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了

    灯下的新娘却是微微一笑,抬起一只手,稍稍下压,示意她们稍安勿噪。

    帐帘刷地被扯开,一位女子冲了进来。

    这女人身材丰满,个头高大,大脸盘子,浓眉大眼,浑身上下都披着挂着各种贵重的宝石链子,稍一走动就叮叮当当的直响

    这人一进来,侍女们就定了神。

    长成这样,估计在后宫,压根不是她们公主的对手了。

    而这女人却是愣了下,上下打量着这位异国公主。

    “你,你就是玉珂公主果然长得勾人”

    “我是王的大妃,你不过是后来的,见到大妃,还不跪下行礼”

    “来人这小妖精敢对我无礼,给我抽上十马鞭让她长长记性”

    帐外传来几声应答,人影瞳瞳,显然说话间就要进来。

    玉珂淡然一笑。

    果然,这位大妃,也是粗中有细,早有谋划

    南边的后宫,讲究的是杀人不见血,日光照不见的阴谋。

    这北边么,就是真刀真枪,现场就要见血的

    “你想要本公主的命”

    在大妃的眼中,那位娴静地坐在那儿,像朵娇花一般的异国公主,突然站起了身,虽然比她还低了半个头,但气势却有点骇人,似乎有点,有点像见到了她的王

    “哼,是又怎么样”

    大妃挺了挺胸,理直气壮。

    在他们这边的后宫,就是强者为尊,她就是来给这位公主一个下马威的,是龙是蛇,到了她们这儿,就得盘着她要这位公主,日后见了她,要打从心里害怕,跪在她的脚边,顺从如奴。

    大王未必不知道她悄悄地跟了来,也未必不知道她的打算下马威嘛,他不舍得,就由她来啊

    两位高壮的侍女钻进了大帐,打眼一瞧,直奔玉珂而来。

    玉珂一抬手,刷刷刷

    三道人影应声倒地。

    玉珂身后两道人影迅如狸猫,飞快地上前,在侍女的脖子上补了一刀。

    两个打手瞬间无声无息地断了气。

    “你,你你敢”

    虽然胸口中箭,却还没死的大妃惊恐地瞪大了双眼,两只手在地上扭曲地抓挠。

    “弱肉强食,这不是你们的信条吗”

    异国公主那张芙蓉面上的笑容更深了,她甚至还走上前来,用镶着明珠宝石的绣鞋,轻轻踢了脚大妃的身体。

    大约一柱香的工夫之后,帐外又响起了急促的脚步。

    “大妃,公主,都不要动武,以后都是姐妹了,要和和气气的相处啊”

    帐帘一掀,钢刀闪亮。

    两柄钢刀架在脖子上,就算喝得再多,也都吓清醒了。

    “公公主,这,这是做什么”

    头回见面,北蛮国的大王胡须满面,体壮腰圆,虽然据说二十八岁,英俊雄伟,但看着跟四十来岁也差不了多少,压根称不上英俊,满身凶悍之气倒是真的。

    而玉珂公主却果然是如消息里说的那样,年轻美艳,气质脱俗。

    在玉珂公主的脚下,躺着的死者,一看就是大妃。

    “你杀了大妃”

    “本王要公主,有话好说先让他们放开本王咱们是夫妻,有什么事不能商量的。”

    玉珂公主仍然面带微笑。

    “大妃想杀本公主,所以本公主就杀了她。大王可是认为我做的不对”

    “莫非想给大妃报仇”

    “公,公主,你太冲动了大妃的母家部落有两万勇士,就是本王,也轻易不敢招惹啊”

    “不过既然事已至此,公主先冷静冷静,咱们就对外说是大妃自杀,正好名正言顺让公主为大妃可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