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作品:《渣夫改造手册

    却说郑元自打年前被薛陆收买的人在花楼打断腿,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能起来走路后整个人精神都不好了。

    书也不愿意读了,学堂也不去了,整日在家无所事事。

    郑大嫂和郑元爹很是着急,每日催促他读书,反倒将郑元晚来的叛逆心里激了出来,直接住到花楼干脆不回家了。

    郑大嫂怕事情被薛家人知道,那可没少跟在郑元后面擦屁股,可郑元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事了。

    在花楼里与人争新任花魁的初夜时被人又打断了腿,好巧不巧的又断在去年断过的地方。

    郑家请了不少大夫,但这些大夫也对郑元的腿束手无策了,所以又躺了五个月后郑元的腿瘸了。

    本朝有规定,身体有残疾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郑元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眼看着要下场考乡试了,却断了腿,没了资格。

    郑元索性破罐子破摔,更加无法无天,吃喝嫖赌那没有他不会的。

    好在婚期将至,郑大嫂是左捂又捂终于熬到了婚期,只要郑元和薛函成了亲,到时候小两口到薛陆跟前哭一哭,薛陆还能真不管自己的侄女她可是听说了,薛陆私下里做的买卖可不小呢。郑元不能科考了,跟着薛陆做买卖不还可以吗

    殊不知郑元的情况薛陆一清二楚,但是他却没有干涉,对于不听话的侄女就该得到教训,薛陆是这么认为的也这么做了。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个慈悲的人,他之所以对几个兄长家里照顾,无非是因为前些年他们对他的付出。

    但兄嫂的恩情是恩情,侄女们那里他却是不亏欠的。

    常如欢在薛函嫁人这日带着俩孩子过来的,待看到郑元一瘸一拐的过来的时候不着痕迹的往院子里瞥了一眼。

    此时薛函坐在床上,低着头看着郑元一瘸一拐的走过来要牵她的手时,顿时将盖头掀下来,惊讶道:“你的腿怎么瘸了”

    自从腿瘸了不能参加考试之后,郑元的脾气逐渐变得怪异,怪异之中说白了就是自卑。这种自卑让他不管看谁,都觉得对方看不起他,尤其听不得瘸这个字。

    现在薛函当众说了出来,他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周围过来看热闹的人静了静,郑元却觉得众人这是嘲笑他呢。

    可他也知道这门亲事不能坏了,他僵硬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一抹笑意,抬头看向薛函:“你嫌弃我了”

    薛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能说她后悔了吗她为什么想要嫁给他不就是因为他长的还不错,家里有点银子,而郑元又是个读书还不错的秀才吗有她五婶儿在那比着,她觉得嫁个读书不错的秀才是个很好的出路。

    当然她并不知道有残疾的人不能参加科考这件事,她只是觉得那条瘸了的腿难看极了。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容不得她后悔了。她摇摇头,“不嫌弃。”

    郑元脸上的笑渐渐扩大,变为狂笑,然后上前重新给她盖上盖头牵着她的手往外走去。

    薛函嫁人了,吴氏夫妻将薛东送到薛陆那边便打算回清河县了。在京城住了这半年多吴氏和薛老三算是明白了,京城虽好却居不易,这半年多薛老三虽然也出去做工,但挣的工钱却远远不够一家人开销,要不是常如欢他们补贴,估计日子都过不下去。

    现在薛函嫁人了,薛东已经十七岁了,他们可以放心的回清河县了。

    送走吴氏和薛老三,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没过多久薛博回来了,这次同时也将两年前薛陆投资海船分得的利润,薛陆现在手里的银子可真是不少了。

    薛博这两年肤色变黑了,人却更加精神了,他提议道:“五叔,咱们是时候开铺子了。”

    他的眼神过于明亮,薛陆一怔,然后点头:“好,年前章管家就出去打听了,然后就盘下一间铺子,虽然位置不是顶好,但也不差了,现在一直空着呢。”

    薛博笑道:“看来五叔早就有计划了,这样更好。”

    之前他们就商量过这事,薛陆自然早早准备,现在薛博和薛老四对外面的生意逐渐上手,开铺子那么就刻不容缓了。

    此时薛老四也在,薛陆便问道:“你们可商量好了谁留在京城若是人手不够让薛照过来帮忙也可以,或者二哥三哥,他们在家只守着果园也不是个事。”

    薛博听见提起他大哥,眼睛一亮,但又想到薛照的性子便道:“就我大哥那性子估计更想留在清河守果园呢。我和四叔商议了,我还年轻,以后由我往外跑,四叔在京里帮你打点事务。”

    薛陆闻言点头笑了,和薛博的开朗相比,薛照是个闷葫芦,干活的时候更是闷声干,让他做生意还真难为他了。</p>

    <strong></strong>    可他们也明白薛老二和薛老三也不是做生意的料,薛老四便道:“倒不如从族里挑几个年轻的后生培养起来。”

    薛陆其实早就有这想法,没有率先提出来就是担心自家兄弟觉得他照顾外人不照顾他们罢了。

    而且他已经考上进士,他想让更多的薛家人有书读,在十年后能有更多的读书人考上进士入朝为官。

    这些都是他的想法,等薛老四提出这样的建议后他便道:“四哥,不如你回家一趟,看看从族里挑几个后生,顺便拿些银子买些族田办个小学堂,让薛家族人有书念,你看如何”

    “这太费银子了吧”薛老四虽然也是薛家人,可却觉得那些人毕竟不是自己家人,有些舍不得辛苦赚来的银子。

    薛陆笑道:“四哥,在朝为官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的是大家守望互助,若是薛家能有更多的读书人出来,不管是我还是薛家都有好处。像那些高官,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地方,都有许多自己族里的人为官,我不行有其他人顶上来,他不行,我来帮忙。这就是家族的力量,独木难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薛东不正读书吗....”薛老四反驳。

    薛陆道:“薛陆和薛鸿源毕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好比我现在为官,尚且需要你们过来帮忙,等他们有朝一日为官,也是需要兄弟亲人的帮忙,薛东和鸿源就差了十几岁,其他的几个小的更别说,培养人才势在必行。”

    薛老四说不过他便答应吓了,毕竟银子是薛陆的,他只是帮忙,然后年底的时候薛陆分给他们几个兄弟一点分红。

    叔侄三人商议定了,薛老四便往清河县赶了,薛陆选择让他回乡不是没有道理的,薛老四辈分稍微高一些,而且小钱氏也快到产期了,他回去能好些。

    对薛博薛陆则让薛老四将薛博的妻儿直接接到京城来住,好过薛博南方京城跑的时候没空回去看他们。至于小钱氏他们,孩子还太小,带出来也不放心,薛老四也说等孩子大些便带到京城来。

    似乎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了,薛函嫁人后常如欢身边清静不少,每日有薛菊和薛竹陪着,还有小美丽需要养,生活变得有趣多了。

    但薛菊毕竟年纪小,爱玩,这日缠着薛竹出门逛街去。常如欢笑着一人给了她们几两银子便放行了,但姐妹二人出去没多久便回来了,而且薛竹满脸通红一副羞臊的模样,着实让常如欢惊讶了一把。

    常如欢偷偷将薛菊叫来,八卦的问道:“你二姐怎么了”

    薛菊眨眨眼,老道道:“二姐的春天来了。”

    尾音还拉着长调,常如欢忍不住笑了出来,“小菊以后要嫁什么样的人”她知道薛菊很有天分,就来京城的这几个月,常如欢试着教她读书,发现薛菊读书很快,甚至比薛陆当年也不遑多让,只可惜是个女娃不能参加考试,否则常如欢真想培养个女状元出来。

    薛菊皱眉摇头道:“我要招赘!”

    常如欢突然想起来当初钱氏嘲讽周氏生不出儿子来这件事,当初年纪更小的薛菊便说要招赘,那时候她只当是个玩笑,可现在十多岁的薛菊居然还是这样的坚持。

    兴许薛家真的能有个赘婿也不可知。

    而常如欢关注的薛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不过几日便有人上门提亲了。

    对方居然是二品大员崔尚书之嫡长子崔荣!

    但这来提亲的却是崔荣私下里请来的媒人,并不是崔家请来的。

    常如欢觉得莫名其妙,但联想到那日薛竹满脸羞臊的回来时候的情景,便有了了然。她让下人先招待着,自己却去找薛竹问个清楚。

    薛竹一听之下,慌乱中带着恼怒:“这人可真不知羞,我都拒绝了,他居然还敢来。”

    一听这话,常如欢便放下心来,看来这事只是崔公子的一头热了,她点点头道:“你能拒绝就好,你五叔现在只是从五品官员,与二品大员之间的差距过大,崔大人一定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况且我听说过这崔家内院复杂,也不适合你。”

    “五婶儿,我又给您惹麻烦了....”薛竹很是惭愧。

    常如欢拍拍她,安慰道:“都说好事多磨,五婶一定给你找门合适的婚事,别急。”在他们现代十七岁的姑娘还不成年呢,这里都成老姑娘了。

    薛竹红着脸应了,常如欢这才出去打发上门的媒人。

    这媒人也不傻,当先便把双方的情况说了清楚,才将崔荣的意图说出来。

    常如欢忍着怒气道:“我薛家不是那等随便之人,回去告诉你们少爷,我们不嫁!”

    媒人虽然是被崔荣私下请来的,却也知道这不合规矩,但还是劝道:“对方好歹是尚书家,太太还是考虑考虑,崔公子说了,只要薛家同意了,他想办法让崔大人同意这门婚事。”

    在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崔荣私下庆媒人,就已经很不合规矩了。

    常如欢直接叫章管家送客,将媒人半催半请的送走了。

    常如欢不由得扶额:为啥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侄女婚事就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