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作品:《靠祖传手艺活在七十年代》 自打把治风湿的狗皮膏药推到人前,除了按时给患者换换膏药贴,后续过程叶桑就没再操心过,切脉记录这些全成了赵水柏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叶桑跟着赵水柏在医院见识到很多以前在乡下从没见到过的病,更从老爷子那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短短两周不到的时间她就感觉受益匪浅。
虽说知识学到不少,不过她头顶任务面板的进度却一直迟迟没有推进。
生命值在减少这事像是一把悬在她头顶的大刀,给了她一种早晚要落到脖子上的错觉。
不止时间不够,没钱也是个问题。
上次她打算拿来翻盘的那罐膏药,因为赵空青领导需要,也没好意思多收钱。
所以目前叶桑的财产少的可怜,浑身上下能够支配的现钱其实只有五十块。
这个数乍一听很多,搁乡下一个普通家庭也不少,但是架不住叶桑不是在乡下,而是在草药不便宜的京市,尤其往后需要买药的地方还很多。
自从研究出c级药方以后,b级药方迟迟没动静。
想了半个月叶桑也只是又想出数个d级药方跟一个c级药方,明明感觉差临门一脚就能把b级药方做出来,但那一脚究竟什么时候落地她是真说不上来。
好在狗皮膏药终于在赵水柏跟李长宏的眼皮子底下,历时一个月圆满完成试验。
两人起先没往外说,多观察了两个星期,见他们没有并发症李长宏才往上面打报告。
打报告前他问过叶桑一个现实问题“桑桑,如果批量生产,成本大概多少你算过么”
如果成本太高估计普及不下去,只能按战功高低往下分,但那些退伍回地方身上又带伤的老兵才是他们最想治疗的对象。
李长宏是李言招的亲叔,算是叶桑的师爷,所以叶桑倒没想对他说谎“这个膏药的药方总共不到九十味药,平常我熬一锅能出两罐,刨掉一朵做主药的天山雪莲,另外八十多味辅药价格大概三十块左右,正常可以治二十人。”
“个人治病成本大概在五块左右。”那边叶桑话一落地,这边李长宏加上天山雪莲的钱也直接把成本算了出来。
乍一算出这数他起初还有点不敢相信,再仔细算过一遍确认无误后他才激动的站起身来。
“好,这个成本不贵。”
跟每年给各现役或退伍老兵看病成本比起来,确实不贵,毕竟这个一劳永逸。
现年月各大医院都隶属国家,那边李长宏报告打上去没多久,各家医院的院长就都收到了零星风声。
风湿病一直是一个困扰各大医院的难题,乍一知道有药方能治这个病大伙第一念头就是不相信,毕竟没听说军区医院最近在做关于风湿病的临床试验。
虽说掌握不了对方的核心技术,但是最近其他医院在研究什么他们其实都有点互通。
在普通医院还在观望时,同样身为军区医院的解放289医院的院长先一步找到了李长宏这里。
“我说老李你不讲究,以前我有事也没说瞒着你偷摸往上递报告啊哪回不是跟你打过招呼再往上说”
“”李长宏静默没做声。
解放289医院好事没发生几件,破事一箩筐,而且一出事他就得被迫听这位老伙计来诉苦,完了还要给出主意,偶尔更是得跟他一起挨训。
解放289医院的院长显然也想起了那些年坑过对方的事,打着哈哈道“虽说我们医院是没出过几件好事,但有的时候我可是没忘了你啊,你忘了三年前我让你们的大夫长见识的时候了”
“”那场见识确实够大,让老大夫开了眼,但也差点把几名年轻大夫折进去。
不过这事也怪不得对方,所以李长宏也没想过要找后账。
此时见老伙计这幅着急忙慌的样他直接道“你着什么急,上面这不是还没确定么,只要一定下来早晚会宣布,我们这边也只是初步有个试验成果,具体还没做过临床,因为方子是人家祖传的,所以目前还有很多东西没定好。”
刚才他刚接到上面电话,问他能不能再协商一下。
解放289医院院长撇嘴道“我这不是怕么,咱这啥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各种资源紧张,不赶紧预定谁知道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而且他们医院因为不够大的缘故,有时候到手的资源都不如普通医院好。
这边俩院长因为狗皮膏药的事嘀咕起来没完。
那边叶桑也因为狗皮膏药的事怀疑起了人生。
上次留家里的一罐狗皮膏药因为分给赵空青的领导了一些,还剩半罐多,正好没事,所以她拿着罐子晃晃悠悠的来到京市的一个暗巷里。
这条巷子是她探了俩月才打探出来的所谓的京市黑市,观察了几天见没危险她才过来。
虽说叫黑市,但看着更像后世那种乡下小夜市。
上百米的巷子,有不少席地摆摊的人,转过几圈她发现这里大多都是卖粮食跟鸡蛋的,少数糕点罐头,还有几个神神秘秘不往外露的,估计是卖老物件之类。
这次来叶桑准备的挺妥当,小板凳旧纸盒,半罐膏药加药托。
说起来虽然平日她看着挺云淡风轻,其实还是有点中二心理,要不然也不能跟叶平湖混到一块。
更不会一到地方,就仿着书里高人的模样,特意寻那种不起眼的墙边。
坐下以后端着架子把硬纸盒往地上一摆,半罐膏药往纸盒跟前一放,一副世外高人云淡风轻的模样一坐就是仨小时,期间来来往往不少人都是看一眼就走,压根没人搭理她。
因为纸盒上写的祖传膏药,专治风湿、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一贴只要五毛钱,不管用不要钱一看就像下乡骗子的专用广告词。
当然这年月大伙还不知道啥叫广告,但是骗子却见的不少。
像黑市这种地方,大多都是一锤子买卖,管不管用的谁还能再找到你咋地。
本来叶桑还在纳闷怎么没人来问,恰好就有个胳膊上跨篮子路过又掉头退回来的中年妇女问“姑娘,你这膏药,贴上保证管好么”
等了仨小时好不容易等来一个,叶桑立马点头道“管好的大娘,您家有病人”
中年妇女看着纸盒跟前半罐乌漆墨黑的膏药道“我妈腿疼,去医院看病医生说是风湿病,以前都没听过这名。”
因为老太太以前一直撑着,医生说现在已经严重到治不好根了,只能靠吃药缓解,要是下雨阴天疼的太厉害还是得吃止疼药。
所以一见这个招牌她才有点心动,五毛钱说多不多,要是能把她妈的病治好其实挺合算。
叶桑诚恳建议道“很多得风湿病的都不知道自己是啥病,您妈具体啥情况您最好还是领她来我给把把脉再给您药,不然您买回去贴上两次不一定能好,要是病重的说不定得需要次才能贴好。”
中年妇女一听,惊讶的抬头问道“啥贴一贴治不好么”
叶桑刚一点头,那句看在您是第一个买我东西的份上,我能给您便宜点噎在喉咙里还没说出口,就见人家起身掉头走的干脆利落。
走前还不忘呸她一口“想坑谁,还一贴不管用,我看把这一罐都贴上也不见得能管用。”
打算赔本卖的叶桑“”
得嘞,本来她还打算看看趁着没事能不能把这半罐卖出去,挣点钱给家里买点东西邮回去,现在一看还真有点悬。
就在叶桑陷入人生自我怀疑,打算收摊回去前,有个二十出头的小伙蹲在了纸盒跟前。
他看着那罐膏药,用闲聊的口吻问“姑娘,你这药膏怎么才能证明它管用”
“这个药膏我口头证明不了啥,不过你肾应该不大好。”
说完叶桑伸手拿起纸盒跟膏药,在对方愣怔下,起身提起小板凳就走。
跟一个男人说对方肾不好,站在大夫的角度是好心提醒,但对普通人来说这应该算一种揭短行为。
所以叶桑才打算赶紧离开,不过显然男人回神比她想象中要快不少。
“还有事”叶桑左手提着小板凳,右手抱着半罐子药膏,问跟上来的小伙子道。
“你是怎么看出我肾肾”跟一个小姑娘谈论自己肾的问题,小伙子明显有些说不出口。
还是叶桑给他接道“肾有问题。看你面色你有点肾阴虚,不过具体还得切脉看看。”
“你是大夫”小伙子有点不敢相信,看着年纪这么小一姑娘咋就能当上大夫,不过对方一见他就说他肾不好,这又是事实。
关于肾不好这事他也刚知道不久,还没怎么从打击中走出来。
“算半个,还没开始正式坐诊。”见小伙子脸色灰暗,叶桑问他道“你去医院看过么”
从古至今无论妇科病还是男科病很多人都挺讳疾忌医,本来不重的病越耽搁越重,到最后甚至能耽搁到治不好的地步。
想到医生的话,小伙子苦笑了下,知道眼前这小姑娘是大夫后也不避讳了“看过,医生说我媳妇怀不上孩子是我的毛病。”
明明他一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
不过他们结婚三年媳妇怀不上也是事实,那边看也看了,药也没少吃,一直就是没孩子。后来他听说怀孩子跟两口子都有关系,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偷摸去医院瞧了瞧,一瞧还真是他有毛病。
这事过去仨月他还没缓过来,药也不敢在家吃,都是偷摸去他娘那,让他娘给熬好再去喝。
既然看过医生那叶桑也不好说啥了,这年月的医生比后世尽职尽责很多。
只能安慰他道“谨遵医嘱,好好吃药,会好的。”
“我最近正吃着药呢,希望能好吧。那个你那膏药还卖不卖”
叶桑狐疑的问“你家有得风湿病的人”
“我师父有这个病,我想给他试试。”
“五毛钱一贴,严重的话用五贴差不多能好,类风湿要七贴。”
对方再怎么可怜,也没让叶桑少要俩钱,毕竟老家秋收在即,既然她人不在,怎么也得买点实质东西邮回去送送温暖。
“来七贴。”师傅病到哪种程度小伙子不知道,不过多买点总没错。
叶桑把药托跟膏药递过去“用前记得用火烤一下再贴,隔一天换一次,给你个优惠,收你三块。”
接过钱小伙子调侃道“怪不得一下午你一点都没卖出去,这个价也够黑。”
现年月五毛钱差不多能买一斤猪肉,让人出个五六毛他们最多心疼一下,但是一下出个两三块,但凡是个过日子的人都不会买这种三无产品。
中午他从这条街走过就见过这小姑娘,整条街上就这一个卖药的,还是个小姑娘,挺显眼的。
隔了仨小时他又路过才见那小姑娘玻璃罐子里那膏药一点都没少。
叶桑耸耸肩,没怎么在意对方这话,反正她不打算来卖第二次了,还不如直接给医院省事。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账早晚要还,最近赶榜
推荐基友年代文幺女的八十年代by柒夫人
一九八三年,宠妻父亲,重男轻女母亲,四朵金花姐姐,俞荣儿被怀以幺儿的希冀诞生了,却让母亲连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随即难产而亡。
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俞家破罐子破摔,公开将其当“儿子”培养,并“重男轻女”。
申城民营企业家代表,指鹿为马的荒唐事,瞬间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说,“以后谁娶了俞家幺女,是不是一个商业帝国到手了”
若干年后,申城人认错。
有些女儿,唯物主义上来讲她是女的,唯心主义上她不仅能当儿子,甚至能当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