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7章 新的编制
作品:《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散会时,科涅夫特意拉住周逸龙,热情表态道
“如果组建新军需要骨干,我可以一批。”
周逸龙笑着表示感谢,两人紧紧握了个手。
这位将军不愧也是政委出身,粗中有细,知道自己组建的是试点单位,主动送了个人情,不但交好了自己,日后试点成功后,米哈依尔战斗群肯定会作为装甲兵的种子单位,返回一部分到科涅夫的坦克军中,他也能分享到极大的好处。
告别了科涅夫,因为只有三个月准备,深知时间紧迫的周逸龙三人,连夜聚在一起,商议组建新军的具体事项。
办公室是坦克部长巴甫洛夫的,作为地主,他一边让勤务兵准备茶水,一边清空办公桌上的文件,招手向周逸龙询问道
“关于装甲军的具体编制,你有规划吗”
周逸龙从随身公文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资料,说道
“早就准备好了,这几天我可是哪儿都没去”
朱可夫早就按耐不住,抬手就想抢过文件观看,却被周逸龙笑着挡住道
“先别急,这份文件是按照陆军标准制定的,现在改成内卫军,会有些许不同,容我先修改一翻。”
说完,周逸龙抽出钢笔,伏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起来。
大约不到十分钟,在巴甫洛夫和朱可夫的迫切注视中,周逸龙终于完成修改,他端起一旁的茶水,将文件递了过来。
两位中将同时伸出手,一左一右,肩并肩挨在一起,拿起文件,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文件中,周逸龙设想的“米哈依尔战斗群”结构非常简单高效,编制从战斗群依次往下,直接到旅,到营。
两位中将一寻思,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省略掉师和团级两个编制后,旅营级单位显得更加灵活,更容易适应快节奏战场的调动。
两人接着往下看,只见战斗群具体编制上写着如下单位
内卫装甲第一旅,指挥官维克多。原装甲11旅营长
该编制包含两个坦克营和两个机步营,共拥有120多辆中型战车预定为t34,以及大量后勤,侦查编有坦克,通信,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防空和卫生单位等,总兵力6000。
内卫装甲第二旅,指挥官卢特考斯基。原摩步24团营长
该编制同上。
内卫机步第一旅,指挥官安德烈。原边防军军官
该编制包含一个坦克营和五个机步营,以大量机械化步兵为主,配属60多辆坦克,拥有包括战斗工兵在内的,丰富齐全的各类兵种支援,总兵力8000。
内卫机步第二旅,指挥官彼得。原步兵82师团长
该编制同上。
内卫重炮第一旅,指挥官马克西姆。原远东独立炮团团长
该编制拥有120多门各型火炮,以及30多门反坦克炮,是战斗群直属的强大支援火力单位,总兵力7000。
内卫摩步第一团,指挥官谢苗。原步兵82师营长
该团为独立单位,直属战斗群领导,类似小旅,装备以重型轮式车辆为主。在周逸龙构想中,他们类似于轻装快速反应部队,可以凭借道路和铁路,在战时进行高速机动,兵力3000。
组建该团的意义之一,也是给苏军摩托化部队的样板。
内卫重装坦克第一团,指挥官索科洛夫。原装甲9旅营长
该单位装备54辆重型坦克预定为kv85,直属战斗群领导,是战斗群加强主要作战方向的重要王牌,兵力2500。
内卫防空第一团,指挥官鲍里斯。原马克西姆副团长
该单位装备70多门各式防空炮,是战斗群直属领导的重要防空力量。
内卫伞兵第一旅,指挥官科利亚。原伞兵212旅旅长
该单位加强了轻型火炮等支援武器,并增设一个空降战车营比陆军装甲营小,计划装备40辆空降战车,兵力5000。
米哈依尔战斗群警卫营,指挥官列昂尼得。原周逸龙警卫排排长
该单位是兵源优质,装备精良的忠诚卫士,兵力500。
最后,是战斗群后勤队,指挥官库谢夫。原内卫军营长
该单位是战斗群直属领导的大型后勤保障部队,包含大量运输、维修等技术兵种,兵力高达15000。
值得一提的是,战斗群后勤队中,还包含一支3000人队伍的内卫警备第一团,指挥官苏米诺夫。原内卫军副营级军官
看着这份详细庞大的计划书,巴甫洛夫是拍手直呼道
“我的乖乖,胃口真大啊之前我说战斗群的编制,都能塞下个集团军,还真的被我说中了”
整个战斗群一共包含两个装甲旅,两个机步旅,一个重炮旅,一个重型坦克团,一个摩步团,一个防空团,一个伞兵旅,再加庞大的后勤队和警卫营。
巴甫洛夫只是初步估计,战斗群的兵力就高达六万人以上,直逼七万大关,远超普通军级单位,更是拥有性能强大的各式坦克近五百辆。
要是再算上战斗群中,预定配置的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走防空炮、和装甲运兵车等支援武器,整只部队简直是豪华的光芒四射,无论放到哪个军区,都是让人眼红心痒的心头宝贝啊
难怪斯大林同志提出,要将新军先放在内务部组建,果真是有先见之明。
只是,如此奢华的配置,所有装备要是真落实下来,巴甫洛夫觉得3个月都是远远不够的,他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这是不是太多了些,t34和kv坦克,我们都还没来得及量产,如何能在三个月内满足部队需求”
周逸龙丝毫不让步的说道
“能产多少就装备多少,不够就用t26和bt坦克顶上,我们不是还有一万多辆老式坦克吗数量一定要管够,你这个坦克部长,可要发挥大作用,多想想办法”
朱可夫也从旁支持道
“对这支单位我们一定要做好。将来,它会成为装甲军的种子部队,抽调到其他新组建的机械化军中。所以,就算现在数量多点,从长远看,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不得不说,朱可夫是有深谋远虑的,这也正是周逸龙的考虑之一。
要么不搞,要搞,就连后续操作也一起想好
豁然开朗的巴甫洛夫,狠狠拍了拍自己的光头,咬牙保证道
“啥也不说,就是干一定给你尽快凑齐”
三人相视一笑,朱可夫又指着手中的文件发问道
“为什么将重型坦克,集中在一个独立团里,而不是加强给各个装甲旅”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这是二战当中,苏德两国不断摸索总结后,才做出的调整。
比如德军就搞起了独立重装坦克营,著名的有502,506坦克营等等,全部都是装备虎式和虎王坦克,而苏军搞的,是独立重坦克大队或团。
周逸龙当即解释道
“将重型坦克分离出来,有两个明显的好处。其一,是不会拖累装甲旅的行军速度。其二,重型坦克成本较高,数量较少,将其安置在战斗群直属下,可以方便最高指挥官,对需要加强的战役方向,进行集中使用,避免因为分散,影响战斗发挥。”
朱可夫听后思索片刻,当即点头表示肯定,随即却又指着另一处发问道
“那伞兵呢装甲军里面,为何要配置一个伞兵旅”
这个问题,就牵扯更大了,周逸龙摊开纸笔,一一详细解释开来。
归根结底,军队的建设工作,跟使用的战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简单点讲,你希望使用什么战术,就要组建什么单位。
周逸龙对装甲兵的建设思路,正是来源于苏军此时还未成型的,“大纵深战术”。
在大纵深战术中,进攻方需要掌握一支强大的“合成集群”,用协同战术突破敌军阵地;同时还需要掌握一支强大的“突击集群”,用以对敌军后方,实施快速猛烈的插穿打击。
在周逸龙构想的编制中,内卫军机步旅兵力雄厚,混成兵种齐全,正适合担任“合成集群”的突破任务;而内卫军装甲旅坦克众多,编制相对较小,突击力一流,更适合担任“突击集群”的穿插任务,对敌军后方实施纵深打击。
至于独立出来的重坦克团和重炮旅等单位,就是供指挥官机动调派的加强兵力了。
与此同时,除去将坦克集中成大兵团使用,还需要使用到空军和空降兵的实时配合。
而空降兵的作用,就类似于长了翅膀的“突击集群”,他们会先行一步,从天而降,卡住敌军后方的各个战略要点。
明白了这个问题,自然就明白周逸龙伸手要空降兵的原因。
他就是打算借着这次机会,将大纵深战术的雏形,一举展现在苏军高层面前。
当然,还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单位,周逸龙没有列举在这份文件上。
因为这个单位,不能从属于战斗群,它拥有更广阔的使用前景,需要直接建立在内务部之下,它就是周逸龙早已心动的苏军特种兵部队。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