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宜
作品:《孰能不朽》 史册上这段精彩的杠精与神棍的对话给了迷惘者答案若自诩神的侍奉者却干着违背神意的事, 心中必定无神,即无神, 又何谈侍神者
这一派的巫被称之为复古派, 宗旨是让巫恢复曾经的简朴踏实的风气作风。
复古派内部又分两个重要派别。
一种是严守清规戒律,同时努力向上爬,想要通过变革干掉脑满肠肥者来肃清风气的激进派, 另一种是做好当下之事, 同时引导同伴走回正途的实干派。
在激进派与保守派思想争斗厉害的时候,巫宗的各项职能还没瘫痪, 实干派居功至伟。
唔, 最近几年开始瘫痪了。
原因无它钱。
不论后人怎么诟病历代巫女花样百出的奇葩, 甚至残暴, 都必须承认一点奇葩也罢, 残暴也罢, 巫女们都保证了各地神庙维持社会功能所需的基本开销。
哪怕是巫女望舒闭死关那些年,玉宫对各地的控制力开始下降,但巫女终究是巫女, 各地每年的钱还是会按时上缴, 最多克扣少许, 不会做得太明显。
做得太明显将巫女当傻子也不能怪巫女杀人。
巫女被邪灵食掉后, 因无继承人, 首巫代掌权力。
代君终究不是君。
首巫终究不是巫女, 控制力进一步下降, 而因为首巫本身是十巫之一,别的十巫也不会对这个前不久还和自己平级的家伙多听话。
而且,吃公攒私享受生活同样存在于十巫身上。
哪怕十巫在掌权后意识到问题, 一来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二来即便他们自己浪子回头捡起清规戒律以身作则,他们身边支持他们的人呢
没了巫女以后,十巫就等于首领。
可以想象一个国家的国君带头吃公攒私的风景有多美
这也就罢了,巫宗的奢靡风气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都忍这么久了,继续忍也没难度。
压死骡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这些年帝国局势越来越乱,王侯贵族们开始宰肥羊。
非常的优雅的宰肥羊,吃相比辛侯好看多了。
王侯贵族们扶持自己家族出身的巫,然后将敌对家族的巫乱七八糟的事给揭穿出来,以此将人给砍了,至于死者的财产,那自然是王侯贵族的。
与他们合作的巫虽然更进一步了,却没捞到多少钱,自然要从别的方面捞回来。
贪污也是有规矩的,一层层的拿,但上面如果拿得少,下面的人也不好意思拿得太多。上面拿得多了,下面自然鼓起勇气拿更多。
一连串事情发酵出的最终结果便是实干派们发现自己要维持神庙的社会职能运行却发现没钱了。
失去了巫女神力的神迹。
社会职能运行也开始出问题。
宜光是听南来北往的商旅们传播的消息都能判断出巫宗内部如今掐得不要太凶。
宜很想说你要想找我的麻烦,尽管来,但理智终究还在,她这里就是一块飞地,而云梦泽是巫真殿的核心地盘,真掐起来她准输。
虽然辛侯一定会为她报仇,但能活着为什么找麻烦
宜对气得不行的使者道“在下并非挑事,着实是巫女为邪灵所食,如此耻辱,至今都没结果,着实渎神呐。”
“那是巫谢殿越来越无能了。”使者无奈道。
清剿邪灵一直都是巫谢殿的职司。
“但那也并非擅自处置巫们的理由。”
“我的理由就是辛律,我若不照着它做,大君会杀我的。”
“那你便不怕十巫杀了你”
“都是死,我更愿意被十巫杀死。”宜回答。
使者气结。
宜安慰道“虽然我迫于无奈对神庙做了一些事,但我也给予了神庙帮助。”
搬空库房的帮助
使者以眼神问。
宜邀请使者多留几日,城邑聚落刚刚解封,很多东西要等几日才能看到。
使者拧眉。
宜道“大人难道不想看到神庙恢复平时的运转”
如果情报没问题的话,这位使者在巫宗中属于复古派。
宜将神庙的财富给搜刮了,巫宗全都火大,但最火大的不是那些兔死狐悲的家伙,而是这些希望巫宗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职能运转的复古派。
他们愤怒于袍泽们暗中攒的财富,用膝盖想都知道钱哪来的,但也愤怒宜将钱粮都给抄了。
天灾人祸,战火绵延,王侯贵族才不会管底层死活,不征尽最后一粒粮食就已经很仁慈了。
神庙的社会职能虽然救不了所有人,至少能给人们一点希望。
而要恢复各地神庙的社会职能需要很多很多的钱粮。
使者目露迟疑之色,虽然怀疑宜在驴自己,但他也是真的很需要宜从神庙里搜刮出来的财富。
辛国没收奴隶土地,搜刮财富,废除十一税的律法使得巫宗在兖州的收入如瀑布般飞流直下。
有了出头鸟挡在最前面,早就给予巫宗财富的王侯贵族观望了一段时间发现辛侯仍旧活着,纷纷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颐。
巫宗内部不止一方势力派出刺客去问候辛侯,可惜辛侯大抵也很清楚自己多遭人恨,能不出门绝不出门,一定要出门身边也一定跟着一大堆精锐甲士保护,严实让人怀疑会不会一轮箭雨下去,箭矢都会被护卫们给用身体全部挡住,一根都落不到辛筝身上。
甚至美人刺客都行不通。
辛侯清心寡欲得身边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她睡觉时靠近的都会无差别攻击。莫说上辛侯的床,在她睡觉时离她近点就会被她干掉。
睡觉时床上放着剑和弩,辛侯你就不觉得咯吗
罢了,瞅瞅自家巫女那防御比盔甲还好,看似单薄,实际分量甚于盔甲,并且每代巫女都会全天穿着的巫女服,辛侯往床上放剑和弩的做法似乎也不算什么。
辛侯的生活作息规律无比,完全不需要长期踩点,但也完全没有机会。
每天固定干活四个时辰,习武两个时辰,吃饭沐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读书和给龙伯崽崽开小灶,四个时辰睡觉。
风吹雨打,从年头到年尾,除了过年需要守岁会通宵,其它的三百七十一天每天都这个作息。
环肥燕瘦各色美男美女跑到她面前勾引她,她也抽不出时间搭理。
当然,实际上美男美女除非通过官考成为她的下属,否则人都见不到,但通过了官考每天工作超过十个时辰,谁还有精力勾引上级
美人计跳过,投毒呢
水果没法投毒,辛侯吃之前都会清洗,并且吃之前寺人会反复检查,辛侯吃的时候自己也会仔细检查一番,水果有一点破皮和孔洞就不吃。
要往水果里注毒,哪怕是用最细的针也没法不留孔洞。
水果不行也还有别的食物,辛侯总不可能只食用水果。
辛侯的确不会只食用水果,但
辛侯食用的蔬菜和肉食都是外头采购的,因为台城里会为官吏们一餐到两餐,因而台城里每天采购的食材量很大,每一种食材,卖家以及采购的官吏都要生啃一份证明食材没问题。
卖家和官吏都没出问题证明食材没毒,辛侯的心腹会从中随机挑选一部分送去辛侯的小厨房。
庖人将食材做成食物后第一件事不是让人送给辛侯,而是带着全家人在寺人的监视下每一道食物都品尝一口,若是有毒,庖人正好全家一并上路。
辛侯食用的羊乳是台城里自己养的羊,当天挤当天饮用,同样有人试食。
不过辛侯最喜欢的饮品还是熟水,不同于别的贵族喜欢掺蜂蜜、盐或糖之类的佐料,辛侯饮的熟水什么都不能加,她自己会在之后加薄荷叶或是艾草,但到她手里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加也不能有任何味道,有一点味道都会问罪准备熟水的人。
帝国贵族们为了政治而研制出来的毒并不少,颜色味道浅的也有,但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没有。
不管什么毒兑在熟水里都会有味道。
辛侯在饮食方面简直是宁愿吃得差点也要杜绝被人投毒的可能。
衣食住行,食不行也还有别的可以做手脚,比如熏香,比如衣物。
仍是不行,辛侯熏香只熏艾,不同于别人将艾草制成香丸香片之类再燃熏,辛侯烧的就是纯粹的艾草叶子。
至于衣物,辛侯的衣服每天都要清洗暴晒。
什么丝衣这么禁洗
丝衣过水之后便很难再穿了,看辛侯的生活习惯也不像是会奢侈到丝衣穿过一次后就不穿第二次的。
难道简朴是演的
自然不是假的。
辛侯做不出一件衣服穿一天后就不再穿的事,所以她的衣服除了衮服这种重要场合必须穿的礼服,全是非常耐洗耐磨的葛麻。
面对这么一个全方位堵死刺客机会,堪称刺客天敌的家伙,没有刺客能不绝望。
想杀辛侯只剩下一个选择光明正大杀过重重护卫杀到她面前。
诚然,帝国礼崩乐坏以来死于非命的君王很多,刺客政治也一度主宰了帝国的政治,但没有一位刺客是光明正大杀到一位实权国君面前再干掉国君的。
刺客天敌的同时也变相诠释了究竟有多少人希望辛侯去死。
没有足够的动力正常人不会在能够享受极致奢靡生活的时候将自己的生活给搞成这样。
挽留了使者,宜转身继续投入工作。
封城隔离结束只是开始,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
没有人不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因为秩序代表生命和安全有保障。
没保障
秩序如果不能保证生命这一基本的东西,那就不是秩序。
但诸国很难做到这一点,诸国征伐,军费开销太大了,财政问题可以说每个国家都发愁的问题。除非根本没有权力的傀儡君侯,否则军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砍的,维持公族奢靡生活的用度也同样不能砍,最后就只能增加税赋以及砍那些旁枝末节的开销。
增加税赋,拿走氓隶生产的大部分粮食,让氓隶保持在吃不饱饿不死的生活水平。
仁君与暴君的区别便是吃不饱饿不死的标准,前者会让氓隶吃不饱,但离饿死也有很大的距离,暴君则是会让氓隶与饿死保持着暧昧的距离。
前者没有任何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一旦遇到风险就会化为盗匪,后者,本身就兼职盗匪,也可能主业盗匪副业种地。
而为了节省开销,诸国要么是用非常少的胥吏去维持秩序,比如一座几万人的城邑可能只有几个胥吏;要么就是将维持地方秩序的权力交给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换取对方无偿为自己干活。
大部分国家选择的是后者,代价便是王侯们的权力不下乡,下了乡,乡老说的话比王侯更有分量。
乡老一般是士担任,在当地除了封地,还有大量的私田,比较直白点说就是当地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乡老的家族财产。
氓隶要么没空开垦私田,要么就是开垦了,但生地开垦为熟地后很快就会易主。
习惯了辛国对治安的高度控制,宜非常不适应这种野蛮生长的治安。
趁着这回封城,需要清理的东西都清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重建治安班子,总不能一直让军队当治安吏。
但手头上的胥吏需要省着用,宜最终选择效仿虞。
人手极度短缺,辛侯又对治安控制要求高,虞无奈之下折腾出了一个不要钱的半治安组织民徙卒。
没有足够的胥吏,便让庶人自己抓治安,上头派一名退伍的军卒组织乡里的青壮进行训练,平时轮流巡逻,维持秩序。
因着是保护自己的家,辛国的青壮们倒也配合,积极性也高。
计划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虞对民新徙卒的要求并不高,普通人也很容易能做到。
可是,虞面对是被官序和夜序蹂躏多年的辛人,宜面对的是大半辈子面朝土地背朝天,除非征伐徭役兵役逃荒否则不会离开方圆二十里范围,这个世代最常见的氓隶。
只两天虞便差点被气死。
快被气死时收到了从辛国来的嘉奖诏书。
说服众人吃下青阳国一部分土地逼穷桑国早点出兵时她也给辛侯去了信。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有讲究的,情况比较急来不及等上头指示自己拍板做决定是必须的,但你尘埃落定了才告诉上头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想不开了。
当然,若碰上个对兵权的控制欲格外浓烈,到了不允许有任何违逆自己意志的程度,这种做法同样是想不开。
正常君王都是后者,没办法,兵权关系生死。
别看很多王侯贵族口口声声觉得汲汲于名利,为名利不择手段的小人庸俗不堪,但真让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势地位,他们会比小人跳得更厉害。
人死如灯灭,死了,权力财富地位统统都没了。
不会有任何君王做这种赌博。
诏书的篇幅很长,一半是在褒奖宜,并且给她的爵位升了一级,同时将她负责的军队编为第七军,等级为中军。
等于加官又进爵。
上中下三军原为不同军队的称呼,当然,因为传统与惯例等缘故,中军的军将会是三军军将中地位最高的。
到辛侯这里就变了,因为有钱,别人的常备军最多三军,她能维持更多的常备军,上中下三军便不够用了。加之她嫌麻烦,每支军队都是一二三四一路排下去,顺序先后不代表地位,只代表正式成军的时间顺序。
不同军队之间也没有从属关系,军将直接受命于辛侯。
上中下代表的军队的规模。
下军为正常的一军规模,一万余人。
中军为正常的两军规模,两万余人。
上军为正常的三军规模,控制三万多人。
迄今为止辛侯建的军队还没有上军,只有一支中军,还是前不久建立的第六军,第六军被辛侯给按在了兖州与沃西接壤的地方,或者说,辛侯就是为了第二道防线才设的第六军。
奖励不仅仅给了宜,别的人也都给了奖励,或进爵或加官,或者加官进爵,还有财帛上的奖励,着实是将每个人都给考虑到了。
细致周到得简直像是在跟每一个官吏军卒昭示存在感。
宜心里有点不安。
这时传诏官吏对表示了恭喜,神情间带着几分艳羡,告诉了宜一件事。
宜的奏章传回辛国后辛侯召开了朝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褒奖了宜临机应变的能力。
她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很严苛,但也不是让底下人完全不知变通,在不挑战原则底线时,只要达到目的,灵活一些她也没意见。
宜听了知道自己赌赢了。
辛侯过于严苛的制度律法令令官吏们无法鱼肉氓隶,但也令官吏们在做不少事时过于束手束脚,平时也就罢了,但遇到比较急的事情时还如此就有些问题了。
如何解决还得看辛侯究竟是更在意目的还是手段
事实证明是前者,只要不踩过底线,那么她达到了辛侯在兖西南这边的战略目的,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人逢喜事精神爽,宜再去看当地氓隶徙卒都不生气了,不论民徙卒表现得多差,她都能保持心平气和并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最终通过学得最快的队伍奖励半只羊的方式深度挖掘了民徙卒们的学习天分。
同样精神爽的还有下面的军卒官吏们,精神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七城的事物很快便走上了正轨。
宜心情很好的去拜访巫真殿使者,询问对方辛国新政下的神庙风貌如何。
神庙已完全恢复了正常的运行,除了教育的对像被迫降到了四岁以下,四岁以上的所有稚童在官吏们清查完了人口统统扔进了用贵族宅邸改造的官序为辛国的未来努力学习。
使者看得不可思异。
财富被抄干净了。
十一税也没了。
理论上神庙是没法重新运行起来的。
看到宜的时候使者的神情很复杂,问宜“那些父母哪里来的钱”
让神庙重新运行起来的钱一半来自官府对教育事业的补贴。
官序因为包揽了学生所有的开销,让学生可以心无旁骛的投入学习,这么做的代价是金山银山投下去连个响都听不到,开源开得再快也追不上花钱的速度。辛侯只能节流,将及格线拉高,提高官序的淘汰率。
那些淘汰出来的学生不好吗
挺好的,在切实的被辛侯捆绑加经济教育了读书能改变命运后,除非出生优渥,一生混吃等死也不愁吃穿,否则每个孩子都会或主动或被父母拿鞭子抽着主动努力学习。
很多人甚至离及格线只有一点点距离。
回家种地总有些浪费,辛侯最终的选择是鼓励私学。
被官序给淘汰了,就去私学继续读。
当然,私学是私人的,要盈利的,因而不可能包了学生的开销,不仅不包开销,学生还要缴束脩。
既是为了鼓励私学发展也为了降低学生读私学的压力,辛侯会给符合教学标准的私学补贴,补贴有两种,一种是基础补贴,很少,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一种是人头补贴,根据私学的学生数量按人头发补贴,学生如果多,那么拿到的补贴也就多。
辛侯掏钱也是有条件的私学的束脩被她设了限制,你可以比这条线低,但不能高,高了就是犯罪。并且教学只能用司学编纂的教材,对教材你可以去投稿,不能自己写然后拿来当教材。
这条规矩仅束缚受司学管辖,被司学发了教育资格证明的私学,如果不受司学管束的话,爱教什么就教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无司学发的教育资格证明而办私学属于犯罪。
毫无疑问,这条规则下最大的受益者会是巫宗。
百家学派对着辛国那集百家思想于一卷的大杂烩教材大概率会掐起来,推崇道法自然的巫宗就豁达多了,你爱信不信,只要教材里的思想不挑战公序良俗,巫宗并不介意用什么教材。
不过支撑神庙重新运行的钱财并非来源于补贴,因为是新占领的地盘,为了收买人心,宜将四岁以上,十岁以下全部投进了官序。
神庙想招生也得有生源。
神庙重新运行起来的钱来自于满一个月,四岁以下的稚童。
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给神庙照顾,两岁以下的学怎么走路,怎么说话,玩一些玩具,两岁以上会说话了的,玩半天学半天看图识字。
使者不明白的是,那些父母哪来的钱,又怎么舍得花这个钱
巫宗免费教育,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让幼崽学,何况这回还是收费的。
“做工啊。”宜回道。“修路修水利修工事纸坊织坊,到处都缺人,工钱给得很足。”
“就算有钱,他们又怎么舍得花钱”
“为何不舍教育的回报很可观的。”
“愚民看不到。”
宜心说辛侯看到了,那么别人哪怕是瞎子也必须看得到。“但工钱给得太多了,家里成年劳力都出去做工了,稚童总不能一天都关在屋里不吃不喝。”
“那也会让老人照顾孩子。”使者道,他对愚民的斤斤计较非常有体会。
宜委婉道“氓隶很少有能活过三十五岁的。”
动不动活六七十岁的那是贵族。
使者愣了下,想问大孩子呢,但很快想起官序。
七城所有四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都给送进去了,不送的是犯罪,在胥吏们用辛律教育了一些不配合的刺头后所有人都很配合。
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于贵族而言还是孩子,但于寿命很短的氓隶而言已是大人。
那些父母不是突然目光长远,变得大方或是舍得投资了,而是不得不大方。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