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7、第二十七章(修)

作品:《红楼之重过礽生

    “怎么哭了”

    黛玉揉了揉眼睛, 心里却有些难过,哥哥之前没说, 她也能猜到, 哥哥的家世必然是极好的, 现下, 却因为要认识一些人,做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好了, 哥哥以后不去了,都在屋里看书。”

    黛玉有时候和贾府的几个姐妹一起出去扑蝶、采花、玩捉迷藏,有时候呆在屋里和胤礽一块看书,亦或是胤礽看书,她刺绣。日子过的倒也不错。

    二月, 县试胤礽也去参加了, 身份证明是之前勾搭的狐朋狗友帮他解决的,详细真实,而且几个人还联合起来替他担了保,纸墨纸砚和吃穿都是黛玉提前一天帮他收拾好的。

    “你怎么比哥哥还紧张,现在今天还没亮,你先过去睡会吧。”

    黛玉披着大衣,看着他走远, 自己才回了房。

    “姑娘,你别担心了,以公子的水平,定然是案首的。”

    黛玉虽对胤礽有信心, 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打鼓的,外祖母家这么多人,也只有贾珠大哥考了个秀才。

    县试共有五场,第一场考四书,写两篇文章,写试贴诗一首。胤礽在家复习了多遍,几乎看见题目就下了笔,连草稿都没用打,唰唰唰,一下笔就没再停过。

    等写完,他发现时间才过去一半,他收拾收拾东西,交了卷就直接回家了。

    “伏公子今个喝茶去了”

    胤礽摇了摇头,笑了笑直接回了屋。

    “哥哥”黛玉看见他先是一喜,接着脸色又瞬间沉了下来,“你怎么这么早回来了是不是提前交了卷”

    胤礽走到她跟前,“我已经写完检查过了,也没有什么好再加的,再写反倒是画蛇添足,坐在那发呆,不若早些回来了。”

    黛玉听后也不再此多纠结了,她手指拂过琴弦,眼睛闪亮亮的,“我今个新练了一首曲子,弹与你听听”

    “好。”

    胤礽听后,看着琴,手也有点痒痒的,“我之前可会弹琴”

    “自是会的,我还是你教的,之前你还说,有机会弹钢琴给我听,当时我还问你钢琴是什么的。”

    胤礽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来试试”

    胤礽依言坐下,他本有些无措,可在黛

    玉的眼神鼓励下,他手指来回拂了拂,接着,手指轻挑,来回拨动,琴音高亢却又不失柔美,内里似乎隐藏了本人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情绪。

    “弹的好啊”

    胤礽皱了皱眉,也不弹了,看向这个不请自来的家伙。

    贾宝玉并没有自己不受欢迎的自觉性,时隔多日,他已经忘记了上一次的阴影,“伏越大哥,没想到,你琴也弹的这么好”

    “你有事”

    “没没什么事。”

    “那要不跟我一起看会书”

    贾宝玉脸色变了,看向林黛玉,却发现黛玉自顾自地看琴谱,连个眼色都没给他。

    “我想起来,我还有事,林妹妹,伏越大哥,你们接着练,我先走了。”

    等贾宝玉一走,黛玉便“噗嗤”一声,笑了。她想不明白,明明二舅舅和大哥都是爱学习的,怎么到了贾宝玉这,就变了,仿佛都不是一家人。

    县试考完,贾府里头都没人发觉胤礽也去参加了,只当他这几天,又开始出去玩了。倒是胤礽的狐朋狗友们,因为替他担保,都知道他去考了,县试一结束,就有人作东请了客。

    “伏大哥,要是得了案首,你可要请客。”

    “哈哈哈,伏大哥那定然是案首,你不就是想要敲伏大哥一顿。”

    胤礽看着他们嬉笑,嘴角也不自觉地有了笑意。

    “伏兄,你为何还住在贾府,你别看这贾府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其实内里早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乱得很”

    胤礽怕回去黛玉担心,便没有跟着喝酒,只是倒了一杯茶,“没办法,妹妹还在贾府里头,我一人倒是无所谓。”

    到了县试放榜的时间,胤礽早早就去等着了,榜一张开,他就瞧见了自己的名字,果真是高挂榜首。

    “案首是伏越。”

    “这伏越是谁之前可没听说过。”

    胤礽看完后,深藏功与名,刚刚准备回去,就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狐朋狗友们。

    “走啊伏兄,今个说好你请客的。”

    “明天,明天”

    回去发现黛玉果真眼巴巴地等着自己,“案首。”

    黛玉眼睛一亮,连忙让紫鹃雪雁等人把菜端上来,“我不好让人去厨房说加菜,就去酒楼买了些回来,一直裹在被子里

    温着,如今还是热的。”

    胤礽瞧了瞧菜,品种繁多,桌上摆了一堆,而且竟然还有酒,“这要是我没中着案首,你这些钱,可不是白花了”

    黛玉为他斟了一小杯酒,“你准能考上,如今不就是了再说,我林家这点钱还是浪费得起的。”

    胤礽抿嘴笑了,也不说什么,只是开始吃饭。

    原本胤礽以为他中案首的消息,贾府该会知道的,哪知他高看了自己,也高看了贾府,他们竟然对县试毫不关心。胤礽后来想了想也对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好笑,贾府没有人参加,不关心也是正常的。

    二月十二当天,胤礽起来个大早,黛玉并没有告诉他,今个是他的生日,但是他早早就问过雪雁了。

    胤礽看着仍在梳妆打扮的黛玉,手里捧着蛋糕,轻声道,“生辰快乐。”

    黛玉转过头,很是高兴,看见他端着的东西,更是感觉好奇,“这个糕点哪买的,上面竟然还插了这么多小蜡烛,我怎么没见过”

    紫鹃捂着嘴笑了,“这是公子自己做的,费了好大的劲呢,先是去农家挤了牛奶,回来后用小火慢煮这就制成了乳酪,接着,把乳酪至于太阳底下,一天后加水制成酥”

    胤礽拦下了仍在滔滔不绝讲个不停的紫鹃,把蛋糕放到了台前,“吹蜡烛吧,吹之前先闭上眼睛许个愿。”

    黛玉眼睛都红了,也不问他为什么,只依言做了。

    “哥哥,谢谢。”

    胤礽发觉黛玉的声音不对劲,只是揉了揉她的头发。

    “哥哥,都乱了”

    蛋糕虽不小,黛玉却给每个人都分了一块,她吃的时候,哪怕极力忍着,却还是掉了眼泪。

    “怎么了”

    “没怎么。哥哥,你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的,好好吃。”

    胤礽只是抿唇笑了笑,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提到生日,就想起了一个糕点-奶油蛋糕,他按照脑海里突然蹦出来的印象,试着做了做,没想到还真做出了个类似的。原本他是想晚上拿出来的,只是担心贾府有计划,便提前拿出了这个惊喜。

    “林姑娘,老太太派人来催了。”

    黛玉抿唇拉了拉胤礽,胤礽却是摇了摇头,催着紫鹃和雪雁带着她一道走了。他到底不是宝玉,

    不能与女眷一同吃宴,真要这么干了,黛玉在贾府的名声也别想要了。

    黛玉到的时候,戏台子已经搭起来了,吃的宴席也已经摆好了。

    “来,黛玉,快来老祖宗这边坐着,今个可是你来府里头的第一个生日。”

    黛玉在家过生日与这不同,如今边看戏边吃宴,却也很是不错,只是想到哥哥一个人在屋,心里又不大痛快。

    “史大姑娘来了。”

    贾母又坐直了,“快,快把人接进来。”

    史湘云瞧见园子里这般热闹,不免有些好奇,“老祖宗,今个是什么好日子。”

    贾母笑的眯起了眼睛,“今个是你林姐姐的生日。”

    “林姐姐,哪个林姐姐”

    “去年刚从扬州来的,你还未见过。”

    史湘云仔细看了看黛玉,“林姐姐。”

    黛玉不知她名字,看向了贾母,“这是史湘云,云丫头。”

    “云妹妹。”

    贾宝玉原本就爱和姐妹们玩闹,对姑妈家的这个妹妹更是喜欢,只是平常怕找黛玉的时候遇见胤礽,才不太敢去,如今胤礽不在,他更是感觉难得,于是一直凑在黛玉跟前问东问西。

    “林妹妹,你喜欢这出戏吗”

    “喜欢。”林黛玉只感觉贾宝玉脑子不太好,他问这种问题,自己难不成还能回不喜欢不成这不是惹外祖母等人不悦吗

    “林妹妹,你看这道菜。”

    “这个也不错。”

    史湘云瞧见这一幕,哼了一声,“爱哥哥,没瞧见人家不待见你吗,你还凑上去献殷勤做什么。”

    “爱哥哥”

    贾宝玉笑了,“湘云他喊二便是爱,一二三四五,只会发么爱三四五。”

    “哼,就你会说。”

    黛玉皱了皱眉,这才仔细打量两眼史湘云,她不待见贾宝玉归不待见,可不能挑明,更不能在这样的场合挑明,如今这人不过是张了张嘴,就叫她不好做人。

    “老祖宗,宫里来了人,说是有皇上的口谕。”

    突如其来的口谕,让所有人都是一惊,贾母一脸严肃,满脸愁容,王熙凤和王夫人更是在院子里头来回转悠,贾府如今已不知多少年不曾有过皇上的口谕了。

    “门吏可说是什么事”

    “不曾。”

    不知道消息,贾母等人

    更是慌乱,可皇上的口谕,耽误不得,一府的人,不论男女,也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通通都忙活了起来,最后急急慌慌地集合在了正大门门口。

    胤礽也出来了,他躲在人群后头。

    黛玉瞧见他,眼睛一亮,不顾贾宝玉的拉扯,直接也闪到了最后头,“哥哥。”

    “嗯。”

    胤礽刚刚准备和黛玉说两句话,只听见前面的太监,高声喊道,“钦差大臣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可在”

    作者有话要说科举制度我不知道的地方,就自己这么写了,不用太在意哈

    明天更新暂停,后天晚上十一点补回来,七千字起大后天补之前欠下的加更,嘿嘿嘿,作者真的有好好码字

    有读者就能不能提前交卷,和当天回来发出了疑虑

    县试是五场,一天一场,第一场过了才能参加第二场哒

    以下来源百度孤清说史

    县考共考五场,约十天时间、第一场取录者再考第二场,为复试;逐场筛选,每考完一场后就发榜。发榜时放铳三响,第五场又叫终场,终场取录第一名者为县案首。凡终场榜上有名的考生,由公家招待吃一餐饭。这些考生自当引以为荣。

    先做好文章的考生可以提前交卷出场。县考第一场的题目分已冠成年人和未冠未成年人两种,第二场考题就不再分了。因题目出得太深奥,很多考生无从下笔。按规定,案首以后虽要参加府试和院试,但都是“当然秀才”。府试与县试的报名、保结担保、考法相同,至末场取录第一名者为府案首。

    清廷虽制定了严厉的刑律,以防止科场弊端,但实际上,私人托情、贿买、夹带、顶名、冒籍、暗通关节等舞弊,仍在隐蔽中巧妙地进行。这场县考后不久,乙巳年八月,清廷即下令废除科举,县科考也就寿终正寝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