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168
作品:《权臣之妻(重生)》 顾临一回到刑部, 杨若就来找他了。
“顾大人,我父亲的事情圣上怎么说”
顾临摇摇头,据实相告。
杨若面上不动声色, 长袖下的双手却紧握成拳。他想起杨家别院里的那对母子,桃花眸暗炙一片。
下午酉时,张居龄从衙门出来,却在午门口遇到了杨若。
“月溪。”
张居龄走到他面前“你这是要去哪里”一贯坐马车的杨若却牵着马。
“回家。”杨若拍了拍马背, 问他“你呢”
“我也回家。”
树鸣插嘴道“少爷,咱们赶紧吧我早上从府里出来时,少夫人还在生气呢。”
“她怎么了”
明知道不该多嘴, 杨若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没事。”
张居龄瞅了他一眼。
杨若“嗯”了一声,和张居龄对视了一眼。飞身上马,扬长而去。
“少爷”
树鸣走了几步, 回头看张居龄还在原地,说道“少爷,杨大人已经走远了”
张居龄没吭声,看着还很淡定,眼眸却沉沉如夜。他总感觉杨若对待妻子的态度有些奇怪, 隐约地藏着小心翼翼的关心。
这让他心里不舒服
但杨若又确实没有做过什么,甚至和妻子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或许是他太敏感了。
夕阳西下, 晚霞布满了天空。
顾晗正在给张居龄做布靴, 已经做好一只了。
张居龄一进西次间就看到妻子坐在香妃长塌上, 一针一线缝的极其认真。好像并没有察觉到他。
“晗儿。”
张居龄取下三梁朝冠放到长几上, 和她说话“我回来了。”
顾晗“嗯”了一声, 头也没抬,斓边再有两针就完成了。
看来树鸣所言不虚,妻子还真是生气了以前听见他的脚步声就会出来迎了。张居龄坐在顾晗的身边,轻柔道“天色暗了,歇一会吧。仔细眼睛难受。”
顾晗麻利地打了结,拿剪刀把棉绳剪断,把笸箩里做好的一只布靴递给张居龄“你试一下,看穿上合不合适。”
“活计真好。”
张居龄脱了朝靴,套上布靴,还走了两步,夸道“不大不小的,很舒适。布料和暗纹选的也好看。晗儿的手真巧。”他是真心地夸妻子,也是讨好。
张居龄不大知道怎样才能哄的妻子不生气,但讨好些总是没错的。
顾晗笑起来“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张居龄见妻子笑了,弯腰亲亲她的额头“在我眼里,你无论做什么都好。”
顾晗脸一红,伸手搂住他的脖颈,依恋十足地蹭了蹭。没有说话。
张居龄顺势把她搂在怀里“怎么了”
“想你了。”
顾晗委屈地“你昨晚都没有回来我都睡不着。”嗓音软嚅娇气,带着不知名的撒娇。
张居龄心软的一塌糊涂,捧着她的脸亲了又亲“乖,是我不好,对不起。”
“那你以后”
顾晗的话才说了一半。
张居龄便机警地接上了“这样的事情,再不会有下一次了。”
“夫君真好。”
顾晗奖励似的,在他唇上亲了一口。
“不生气了吧”
张居龄逗她。
“我没有。”
顾晗抬头,杏眸睁大了。她为什么要生气
张居龄笑了笑,也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拿了家常穿的月牙白直缀去了净房换上。
西次间有些暗了,而靠近槅窗的香妃长榻,却被晚霞染成了粉红色。开着的槅窗形状直射在庑廊的走道上,像凭空多造了两扇门。还镶着金边似的,金光灿烂,格外的耀眼。
巧玲进来点了蜡烛,晚膳也在西次间吃的。香妃长榻上摆个炕桌,夫妻俩相对而坐。
“夫君,今儿白天潘家来提亲了,武定侯夫人亲自来的,母亲十分高兴”顾晗舀了半碗蛋羹,自己端着吃,“四妹妹求仁得仁,也算是有福气。”
张居龄把剥好的龙虾喂给顾晗吃,说道“缘分天定,是她的,不用求。不是她的,再怎样也没有用。”
顾晗点点头,觉得张居龄说的也有道理。
张居龄胃口不错,就着菜肴吃了两碗米饭才停下,一抬头就看见妻子慢吞吞地吹凉蛋羹一小勺,竟然咽了几次才吃完。
他问她“你是不是不喜欢吃蛋羹”
顾晗看了他一眼,“还好吧。”
张居龄笑道“不想吃就别吃了,不用勉强。”
顾晗杏眸一弯,立即放下碗。蛋羹是不难吃,但也架不住月月天天顿顿地吃吧她觉得要是再吃一段日子,一觉醒来,说不定自己就变成了鸡蛋。
桃红站在一旁,连忙说道“少夫人,宋大夫嘱咐了,蛋羹是最有营养最容易吸收的您得多吃。”
顾晗小嘴一瘪,“夫君”
拉长的音调竟然意外的可爱。张居龄咳嗽一声,妻子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他,求助的意味实在太明显。让人没办法拒绝。
他其实也赞同宋大夫的说法,但妻子的表情又实在可怜心中默默权衡了一会,还是开口道“今晚的暂时别吃了。”
怀着身孕辛苦,他应该多体谅一些。
桃红笑着应“是”。
顾晗得到俩个人的允许,顿时喜上眉梢,整个人都精神起来“夫君,我要吃糖醋里脊。”
张居龄看了看摆在自己面前的菜肴,给她夹了一筷,“喜欢吃”
顾晗重重的点头“又酸又甜的,最合我的口味。”
“那就多吃些。”
这时候,王氏房里的喜儿过来了,说是王氏请他们过去。
顾晗愣了愣,王氏叫他们做什么就算是为了张居思的事,也要明日吧。外面的天都黑了。
顾晗起身去净手,和张居龄一起往桂花苑去。
桂花苑灯火通明。顾晗一走进去,发现张修、张居安、宁氏也在。
夫妻俩屈身行了礼,坐在空着的圈椅上。
张修例行公事地问了张居龄一些话。又训斥他和张居安自作主张,一夜未回,怒气冲冲的
王氏喝着热茶,脸上淡淡的,也不开口打断。
“父亲教训的对,儿子再也不敢了。”
张居安笑着拱手。
“不是父亲非要说,你们还是太年轻,做什么单靠脑子一热,考虑都不考虑。昨夜的事情你们也是劳心劳力的,又有什么结果圣上圣明他的心思岂是你们能猜测的。咱们家族,到你们这辈,才算出了两个进士。你们争气,父亲也晓得,光宗耀祖的,我也有脸面。”
张修说的太急,被口水呛了一下,端起盏碗喝了茶水,接着又说“做官靠什么,靠的是政治敏锐,靠的是沉住气。就算别人家天塌地陷了,和咱们也没有关系。咱们老老实实的,保住张家的百年兴旺也就好了。”
张修的话,字字句句都在怪张居安兄弟俩多管闲事顾晗都听明白张修的意思了。她看了眼薄唇紧抿的张居龄,心里叹口气。
张居龄本质上是十分傲气,专恣的。他讨厌任何人干预他的决定,前世时,张修就因为总是对他指手划脚到她死的时候,几乎被张居龄架空了,在衙门任个闲职。家里的大事也不让他管。
张居安也觉得父亲说的太直白,笑着给张修满了盏热茶,赔罪道“父亲,您深谋远虑,儿子自愧不如,以后一定以您为榜样事事同您商量后,再定夺。”说着话,还象征性地喊了张居龄“三弟,父亲都发话了,你也说两句。”
张居龄抬眼看了张修一眼,过了会才说“我的想法和二哥一样。”
张修这才心满意足了,端起盏碗抿茶,顺着儿子们给的梯子就下来了。
王氏见丈夫不说话,才开口“今晚叫你们过来,是有事情要说”她顿了顿“你们的祖父近期病了,在荆州一直医不好,想来京都住一段时间养养身子。”
张居龄俊眉一皱,问王氏“祖父怎么了”
“信上没有写。”
王氏说道“我和你们父亲想了想,准备让你们祖父留在京都不回去了。他毕竟年纪大了,来来回回的车马折腾也受不了长乐阁一直空闲着,他来了后还住在那里。”
“这倒是好。”
张居安笑道“我久不见祖父,都想他了。”
“祖父什么时候能过来”张居龄又问。
“就算今天出发,估计也得三天或四天吧。”张修知道三儿子和父亲的感情好,“龄哥儿,你先别急,要是路上走的顺当,最多也就三天。”
“嗯。”
张居龄低头不吭声了,和祖父几年未见,不知道他对自己的成见放下了没有。
说到父亲,张修不免又多说了几句,大致是让张居安他们要孝顺,体贴老人的心。然后才让他们回去。
出了桂花苑,张居安和张居龄边走边说,“原绍鸿的案子已经批下来了,我们史部的李尚书下午还去见了顾尚书,你听说了没有”
张居龄点点头,这样大的事情,京都的官员们都在关注他想不听说都难。
“原绍鸿他知法犯法,判流放是应该的。但杨大人无端被牵扯,到现在却还是被关押,模棱两可的,也是冤枉。”他叹一口气“我看杨若都急的起了一嘴泡。”
顾晗和宁氏跟在张居龄他们身边,张居安的话也听到了几句杨若他找蒋磊了没有
张居龄没说话,到东跨院和西跨院的拐弯路口时,和张居安、宁氏拱手告辞。领着顾晗回了秋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