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二个世界(完)

作品:《我在三千世界当保姆[快穿]

    大概过了半个月左右, 易欣就带着青铜鼎去找了安老爷。

    “我大概看得差不多了, 多谢您。”

    易欣将青铜鼎还给安老爷的时候, 安老爷愣是半天没眨眼。

    看看鼎又看看易欣, 看看易欣又看看鼎, 然后就咧开一个极大的笑,易欣都能看见他的牙龈了。

    “嘿嘿嘿。”安老爷傻笑几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下了那青铜鼎, 紧紧的抱在怀里, 好像生怕易欣抢一样。

    在易欣拿走鼎那天他就后悔的要死,脑子里怕是想了好几十种去要鼎的方法,但是又听人说一般太监都很小气,万一哪句话说得不对

    这两天心痛的感觉刚刚才淡了一点, 没想到这小鼎就回来了。

    易欣看着安老爷的动作有些脸红, 夺人所好,不应该啊不应该

    安老爷开心着, 嘴里说着客气的话“你怎么不多把玩几天”

    易欣也客气着“已经半个月了,花纹我都誊画一遍了。”

    易欣用这半个月的时间, 把小鼎里的气运一点一点分散出来。

    然后当药材里的气运比小鼎里多时, 她就把药材放在小鼎里, 就这样, 现在已经将小鼎里的气运收集得差不多了。

    那药材几乎都变成了紫色,易欣觉得每天带着那药材自己的运气好像都变好了。

    “我这人啊, 也就这么个癖好, 喜欢看这些东西, 研究研究花纹啊,看看上面的图案啊”

    安老爷边听边点头,眼睛发亮,好像找到了知己一般“我也是有这么个习惯,说实话我收藏东西都不是看价格,而是看有没有什么来历。”

    “我家里还有一些东西,你要是喜欢也可以借你看,以后你要是有类似的也借我看看”

    因易欣把小鼎送回来,她在安老爷心中的形象拔高了好几个等级,于是安老爷给她安上了一个标签不贪财的人。

    “那敢情好”易欣想着那天安老爷肉疼的表情,本以为之后再无望见到他的那些藏品了,没想到安老爷竟然还愿意借她。

    “你等着,我把这鼎放回去。”

    看得出来安老爷很是喜欢这个小鼎,现在失而复得,都不愿意假手于人,只是出来的时候,手上又拿了个小小的珠串。

    这个是安老爷精心挑选出来的库房里最不值钱的东西,真要不还也不心疼。

    安老爷喜滋滋的递给易欣。

    易欣看见那上面的气运已经不惊讶了,难怪其后世子孙能成为送快递的,这东西不多都没法送。

    “咱们最近都没去找药材呢,要是父皇知道了”

    自易欣收集的气运越来越多,她就极少去深山野林里找东西了,打算先在京城把所有送快递的都认识一遍。

    可是临樾就很担心啊,出宫的时候说得好好的,要找到延年益寿的药材。

    可是这都呆在京城近三个月了,还没出去过,万一啥时候被他父皇发现,感觉心慌慌的

    “药材和炼药缺一不可,我最近在炼药上有了突破,需要尽心钻研一番,所以得过段时间才能去其他地方了。”

    京城可是所有地方气运最足的,要是出去,指不定走十座城都不如京城一处来的气运多。

    临樾恍然大悟,难怪每天都在屋子里闻到一股极浓的药材味。

    就这么待了好几个月,安老爷和他朋友的存货都用完了。

    易欣也凭借着医术在京城闯出了一番名号。

    这年头谁还没有个大病小痛的,在多次药到病除之后,易欣获得了新称号易神医。

    “这易家出人才啊,之前的易先生,现在的易神医”

    街头巷尾议论易欣的人不少,一些本来只是很普通的病,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疑难杂症,然后易神医出手

    “这俩人又不是一家出来的。”有人追崇易先生,却不信奉易神医,“先生那才是千年一出的神仙人物,什么神医啊鬼医的,都是传出来的。”

    “我倒觉得易神医更厉害,易先生那些个传说谁知道是真是假啊”

    街上因为这个争执起来的不在少数。

    易欣某天上街的时候还听见有人在茶楼里说有关神医的故事,听着听着她就感慨,那哪里还是大夫,分明就是仙人。

    不仅能治好各种奇怪的病症,而且还能延阳寿赶小鬼的。

    临樾听得起劲,易欣就买了一碗茶,还想听听这是哪位神医的传说。

    后来再一听人家说那神医姓易,易欣赶紧拉着临樾扭头就走,实在是丢不起这人啊。

    有神医这称号也好办事,富贵人家来请的次数多了,易欣自然就跟人家混熟了,看几场戏打几圈牌九之后就说上话了。

    说上话之后你来我往的就称兄道弟,既然称兄道弟了,那偶尔一起鉴赏一下藏品什么的。

    而且有不少人家知道易欣有鉴赏藏品这个爱好,为了和易欣交好关系,主动就来请他去鉴赏。

    安老爷再经常举办点小小的聚会,邀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互相将藏品拿出来

    时间长了,这种聚会越来越多,易欣也经常混迹其中,面带笑容的坐着,心底感慨京城里送快递的可真多啊。

    转眼又过去了几个月,易欣找机会带临樾回了一趟宫里,将这几个月炼的几种药各拿了一瓶给承帝。

    本想送些去慈宁宫,可听说太后自去避暑山庄后就没回宫。

    至于孙才人那儿,也不知临樾和她说了什么,出宫的时候临樾给了易欣几本书,以及一个木盒。

    书里是各种医门的药方,以及易欣所需要的解药配置之法,木盒里是一枚扳指,据说是医门的信物,希望她帮临樾保管。

    易欣在京城大概待了近两年才离开,而后大抵一两年才回宫一次,渐渐地走得远了,承帝派了暗卫跟着取药,易欣就不用回去了。

    临樾一直跟着他,后来渐渐的承帝都快忘了还有这个儿子,朝堂之上也几乎都没人记得承帝还有个三皇子。

    易欣离宫第十年,承帝将四皇子封为齐王,封地在东边,据说还给配备了不少暗卫。

    二皇子被封为淮安王,虽也有封地,但却被留置京中。

    临樾被封了赵王,是和四皇子平级的亲王,封地在南方,还让人给临樾建了一座亲王府。

    得到消息时,易欣和临樾都挺惊讶,想来承帝应该也是记得临樾是为了给他找药才出宫的,于是在这些方面补偿了临樾。

    那些药还算有点作用,承帝活了六十三岁,比资料里多活了岁。

    驾崩的时候无病无痛,睡梦中安安静静的就走了。

    太子这会儿已经三十五了,继位后做得比承帝好多了,连续颁布了好几条新令,减免了税赋。

    承帝死后,皇后本还担心齐王趁机反叛,没想到那边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至于临樾那边,就一直没回去过。

    赵贵妃是在第二年薨的,同年孙才人也病重。

    临樾刚得到消息,孙才人就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的站在两人面前,笑得狡黠“等了这么多年,可算是能出宫了。”

    而后易欣选择了一个人游历,临樾则是打算跟孙才人回医门一趟。

    太子五十七岁驾崩的时候,仍旧没有留下子孙,礼部官员吵翻了天,翻遍了各种礼制,最后只能让二皇子继位。

    这时候二皇子已经五十五岁了,易欣听系统说他的寿数是六十。

    二皇子五十八岁的那一年九月二十三,天地异变,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突然翻卷着云雾。

    但是云雾蔓延到一半就停住了,好像两边不同的势力在拼命的斗争着。

    易欣站在京城租住的宅子,拿出一些所含气运很少的药草,药草中的气运慢慢的涌到了空中,满满的云雾所弥漫的地方扩大了一些。

    而这时,地面上一丝丝的气运飘出,皇宫里飘出的最多,越到后面速度越快,几乎是争先抢后的涌入了云雾之中。

    在云雾遮掩了整片天地时,天色顿时暗了很多。

    易欣听见各处传来哭叫的声音,许多人说太阳和月亮打架打输了,以后再也见不到太阳了。

    有些人家嚷着要把养得鸡宰来吃了,有些人家打算去买匹绸缎享受一下

    还没等他们付诸行动,天中的云雾突然散开了,然后天地间骤然恢复明亮。

    易欣看见星星点点的气运落下,几乎是平均的落在每个人身上。

    或许在很多年以后,又会有积攒了气运的人慢慢崛起,慢慢的气运的分配也会有了偏差,不再是像现在平均的模样

    不过这件事传了好几年都还有人说,不少说是神仙打架,因为太阳和月亮都好好的挂在天上。

    也有人说是因二皇子做得不好,所以才引起了天地震怒,到后来,二皇子这个只当了五年的皇帝,竟然比承帝和太子都有名。

    史官将当时的盛况记录成册,从最初云雾的聚集到后来骤然的散开全都记下,还记录了百姓惶恐不安的话。

    后来有人读史,笑称古人胆小,一个小小的天地异象就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