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一个世界

作品:《我在三千世界当保姆[快穿]

    易欣在石桌前坐下,冯掌柜在相隔不远的另一张石桌打开盒子。

    这个位置应该是静心设计的,因为在易欣坐的这个石桌,恰好能看清楚冯掌柜的动作,可能也是为了让人放心。

    冯仔细观摩,背脊不自觉的挺直,手轻轻的摸拭着水晶球。

    冯掌柜的夫人娘家姓王,原是隔壁清原县人。

    “我听郎君说起过娘子,”王氏浅笑着给易欣添茶,“听说娘子口才了得。”

    “都是为生活所迫。”易欣佯装叹了一口气,“孩子们要吃饭要读书,哪一样都需要钱,所以也只能费尽心思多挣一点了。”

    “令子在学堂上学啊。”

    易欣注意到王氏语气里有些许羡慕,他们商贾之家,按照朝律,不得进学。

    易欣以前很腹黑的想过,这说不定就是那些名门望族搞出来维持自己威信的,毕竟平民百姓读不起,读得起的不让读。

    “还没有呢,我想请位西席先生,可是还没找到。”

    一来没人引荐,二来不知水平高低,想找一个好的西席挺不容易。

    “我倒是认识一位,”王氏说道,“就住在隔壁街上,是位秀才公,十五六岁就中了秀才,只是这些年运道不足”

    听王氏的口气里,应该还是认同那位的真才实学的,只是不知道人品如何了。

    “我们住在村里,不知道那先生愿不愿意去了。”

    “自然是愿意的,他这些年一直进学,家里颇为紧张,去年学生考上了秀才,他就失了馆,前段时间说是要去镇上访亲,结果后来不知怎么的又回来了。”

    “他们租的屋子,两个孩子的衣食,这些都是开销,有人请他去当西席,他怎么会不愿意。”

    王氏看易欣颇感兴趣,继续道“这人虽没中举,但学识是一等一的厉害,他统共教过三个学子,都是秀才公了,有一位更是已经中了举。”

    “所以他的价格会比其他秀才高一些,一年十两银子,只是笔墨纸砚赶考费都费钱,这些钱也剩不了多少”

    听王氏的口气,应该和这户人家颇为熟悉,易欣也就动了意“那不如麻烦夫人帮我问问”

    王氏立即应下了“那等郎君这儿看完了,我就陪你去。”

    易欣自己都没想到这个方面,微微有些脸红。

    “掌柜的,这个摇一下感觉更好。”

    易欣见冯掌柜只看,也不上手,就过去拿起一个翻转了一下,恰好拿的是春天,粉色的花瓣飘舞着,洋洋洒洒的落下。

    “三千两,我要了”

    冯掌柜突然拍了一下石桌道。

    最初他只觉得看着精细,三千两虽然不贵,可感觉也不低,被易欣这么一晃,那感觉就出来了。

    王氏被他吓了一跳,嗔怪的看了冯掌柜一眼,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反应有些激烈了。

    “那行,您可收好了,这大概再没有第二套了。”

    易欣意味深长的道。

    掌柜的当即去把自己准备的三千两银票取了出来“娘子以后若是还想兑东西,只管来找我”

    易欣看了看手上的银票,意思不言而喻三千两,只怕我家一辈子都够用了。

    王氏见冯掌柜收了这东西也开心,更开心的是易欣并没有坐地起价,于是就更热情了几分。

    “易娘子,那我现在带你去那姚秀才家,找那姚娘子问问。”

    王氏也是个话多的,和她温婉浅笑的模样有些不符,一路上都在给易欣介绍姚秀才家的情况。

    “姚娘子,姚娘子,你可在家”

    为了避嫌,王氏在门外喊了几声,喊完又颇不好意思的道“早知道叫个伙计跟我们一起来了。”

    那姚娘子很快应了一声,开了门,看见王氏眼里有些疑惑,眼神又落在易欣身上,惊讶的叫了一声。

    说来实在太巧,这妇人就是易欣上次来县城回去时遇到的。

    “怎么,看着样子是认识的”

    王氏察言观色厉害,立即就看出不对来。

    “上次回镇上的时候坐遇到过。”不等姚娘子说话,易欣已经开口了。

    “那可真是巧。”王氏很快将易欣的来意说了一遍。

    “西席是在镇上吗”

    姚娘子回头看了一眼,多问了一句,似乎有些不舍。

    “不是,是在村子里,若是你不嫌弃,就带着孩子一起去,住的地方我来找。”

    四个人自然不可能住在家里的,那房子刚刚好也就只够他们几个住,而且她还是个寡妇,俗话易欣也是听过的,村子里找空着的宅子租下来就好了。

    “这样真的可以吗”

    姚娘子喜出望外,以前姚秀才做西席,人家是不许带家眷的,所以一直以来姚秀才都只在县城里做。

    “可以的,村子里人少地多,多几个人也没事,只是我家住的地方不大,最开始只能租住别人家的房子了,租金由我来付。”

    “只是我家里有三个孩子,有两个是女子,我也想让她们跟着学习一段时间,识得几个字也好。”

    说了一会儿,姚娘子才从惊喜中回过神来,急忙请两人进去坐“我太欢喜了,让二位站了这么长时间,真是”

    把大门打开,挪了椅子让易欣二人在院子里坐下,姚娘子就去里屋喊姚秀才,同时说了西席这事。

    “是那位好心的娘子”姚秀才也没想到请西席的竟然是易欣,“如果是那位娘子的话,费用少收一些也可以,毕竟乡里人家,来钱的地方不多。”

    “对,而且还为我们准备住所,我们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少一点也无所谓。”

    两人三言两语商量好,姚秀才就出了屋,老老实实的对易欣道“如果是娘子的话,我每年收六两银子。”

    王氏惊异的看了易欣一眼,知道几人不仅仅是见过面而已,只是不知道两家有什么渊源了。

    易欣注意到王氏的打量,笑道“两个包子可不值这些钱,我听说姚公子一年的束脩是十两银子,我们就按这个来吧。”

    几句话商量好,姚秀才一家决定今天就跟易欣过去,免得日后还要接来接去的。

    因为人比较多,易欣直接包了一辆马车,虽说是包车,也不过一钱银子罢了。

    终于辗转回去后,易欣先去了找了蒋婆子。蒋婆子家以前有钱,房子修得大,加上现在家里没什么人,空出来的房子有两间。

    说明了来意,租两间房,每个月一钱银子,饭菜各吃各的,柴火什么的蒋家出,这个价格不算低了,蒋婆子立即欢喜得应了。

    安顿好姚秀才家后,易欣又去了乔婆子那儿,三个孩子乖乖的坐着,也没去玩泥巴,着实让易欣惊讶了一下。

    “我们穿着干净衣服,不能去玩泥巴,娘挣钱很辛苦的。”

    有些心酸这些孩子的懂事程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日子就这么过着,易欣重新请人扩修了宅子,前后院都移栽了榆树,铺了石板路,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具都换了一遍,还有各种棉絮被窝

    易欣还在旁边也修了一座宅子,只有一个院子,左右两边有厢房,是给姚秀才他们住的。

    因为前段时间,蒋婆子的儿子突然被放回来了,易欣打听了这个朝代的律法,除非罪大恶极的人,一般来说关押不会超过两年。

    所以蒋婆子的儿子也进去一年多了,时间上也合得来,可是蒋婆子非认为这是易欣的功劳,逢人就说,导致于易欣的声望又涨了一成。

    只是蒋婆子儿子回来了,她家的宅子就租不成了,所以易欣就请了人帮忙,一个人一天八十文钱,不仅村子里的人来了,隔壁村的都有来的,才一个多月房子就修好了。

    而现在易欣种的南瓜土豆红薯都长出藤蔓枝叶来了,看着状态还不错。

    为了防止出什么差错,林德福直接在地里搭了个棚子,天天睡在地里,易欣劝了不听,她只得天天变着花样给林家送菜。

    对了,这时候他们家做饭的人已经变成了姚娘子比起易欣的手艺来自然是好了许多。

    县城,县衙里。

    “最近县里没什么大事,倒是有一个传言挺有意思的”

    穿着深色直缀的师爷把关于易欣的事说了一些“说是种了神仙给的种子,现在专门找了人守着”

    “有些意思。”

    穿官服的中年男人笑了笑,明显不相信的样子,从笔架上拿了支笔,准备写信“是什么种子打听清楚了吗”

    “是粮种,说是亩产十五石呢,但我想着应该是假的吧,哪儿来那么高产量的粮食。”

    男人顿了顿,笔尖的墨落在纸上,形成一点污迹“哦粮食么万事不可绝对,你去打听打听,看看什么时候成熟,咱们找个机会去看看。”

    “哎。”

    师爷应了一声,然后慢慢的退了出去。

    男人一直低头看着信纸上的墨迹,轻轻的勾勒两笔成了一块太湖石,写给好友的话则是从旁边继续。

    许久,才听见男人低声道“若是真的亩产十五石,称神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