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第章 33 章
作品:《我在古代种棉花(系统)》 atu csstentua
周炎的贴身小厮闻言有些犹豫, “少爷,若是老爷知道了您又得挨家法。”周炎不在乎摆摆手,“反正爹现在不在, 等他快回来再换回去好了。”
“炎儿,又趁你爹不在调皮。”这时走进一个美艳少妇, 只见她穿一件简单的月牙色对襟裙, 外间罩一件淡青色纱衣,更显肤色白皙, 淡淡蛾眉下一双眼眸顾盼生辉, 嘴角噙一抹温柔笑意。
“且不说棉布是咱家的生意, 更是百姓制衣的主要布料, 怎能随意浪费”
“娘,可是棉布实在不好看,颜色又不鲜亮,我在上面打个滚就皱皱巴巴的,而且还粗糙, 每次爹给我套棉衣穿都痒死了。”周炎嫌弃的不行。
赵倩无语, 自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也一直请的名师教导, 谁知养成了这么个挑剔性子,见不得衣物不洁、物品不齐、食物不精致。老爷为此没少板着他的毛病,在周恒面前还有所收敛,等他一出门就故态复萌。
赵倩带些严厉口吻道, “再这么浪费棉布, 看你爹回来怎么收拾你,”到底看不了儿子失落的小脸,又嘱咐下人, “把他屋里的小物件换成丝帛的,剩下的就不要换了。”周炎这才高兴起来。
赵倩有些忧虑,“你爹这一走有些日子了,也没见报个信回来了,不知道小弟是不是又惹了什么麻烦。”
赵旗为了一直赖在老宋家,把府兵所一应修建事务交代给朱副官做主,他在老宋家呆着乐不思蜀,原来姐夫见他还总要说教几句,现在因为要纺织新棉也顾不上他。他见宋大郎两个儿子虎头虎脑又皮实抗造,便天天领着他俩上蹿下跳,还似模似样的教些适合小儿的拳脚功夫。
后来又看到宋大郎挪动一大缸的染料跟玩似的,得知他天生奇力不禁起了爱才之心,见天的忽悠他进府兵所,并许诺进来就是他的亲卫,有好处自然少不了他,以后还能加官进爵一顿吹嘘。
还不等宋大郎回话,锦丫就不干了,开什么玩笑,现在可是冷兵器时代刀剑无眼,真上了战场,就算力气再大也怕有命下来。生怕宋大郎被说动,她急急忙忙开始赶人,“干什么干什么,别想忽悠我爹,在我家呆这么久,再不回去你的兵都忘了你是谁了。”
“嘿嘿,给他们十个胆也不敢。”赵旗想到自己府上的一堆女娃娃就头疼,被养的娇娇弱弱的,哪有眼前这个小丫头有意思,便逗着锦丫玩。
锦丫见他不走,计上心来,都说当兵的都怕读书,今天就试试。她从爷爷书房拿出三字经、百家姓,赵旗走到哪,她就读到哪,搞的赵旗跟文县令嘟囔,“这小女娃娃还跟我玩起了诡计,知道我不耐烦你们文人这套,这是要逼我走呢,我偏不”
文县令冷笑,“别忘了,说好一个月要完成开荒,结果你却在这边混日子。”
赵旗脸一红,嘴硬道,“还不是为了保护你们,瞅瞅你们一个个文弱书生,万一出了事圣上那边如何交代。”
文县令不理他,小心将新棉布放入匣子,叫来贴身小厮快马加鞭送回春明城。赵旗又咋咋呼呼的道,“不成,这可是太后生辰寿礼,你就派几个小厮护送可不行,等着,我回府兵所调几个护卫一起护送。”
他暗暗庆幸,“还好自己厚着脸皮赖着不走,要不献寿礼这小子又把自己踢一边,啧,典型的过河拆桥,文思远果真不是个好东西。”
文县令见赵旗匆忙离去的背影直摇头,正色对周恒道,“多谢平清兄前来援助,易绍感激不尽。但新棉纺布一事,圣上交代要私下进行,还请平清兄千万保密。”
周恒知文县令谨小慎微惯了,开玩笑口吻道,“易绍兄请放心,暮云村之行愚兄得益颇深,对于染布、纺织技艺有了更深见解,相信暮云村很快会大规模种植棉花,为兄打算在宁安县再停留一段时日,准备开间织造行,到时还请县令老爷多加照顾。”
文思远心下妥帖极了,周恒还是那个周恒,一点就透,便暗暗决定,如圣上肯让宁安县自己经营新棉花一事,定要请周兄一道打理。
柳父听周恒要在宁安镇开织造行,有些忐忑,周恒安抚柳父,“柳老爷请放心,我这织造行只做棉布客商生意,不会与其他布行争零星散售客源。”
柳父大赞周恒会做人,这样一来,棉帛这类可以直接在周老爷织造行进货,省了不少路费不说,光看染布成品可比府城进的货好上不少。
春明城,皎洁月色笼罩大地,宫殿更是一片灯火通明。
太后知现下国库空虚,生辰之宴不欲大操大办,只请了宫妃与重臣家的女眷。她含笑坐在主位上,一一看过各宫嫔妃与各府夫人的献礼,不论是华美首饰,或是奇珍异玩,太后笑容丝毫未变,让献礼之人不知这寿礼送的是否合胃口。
待众人献礼结束后,太后嗔怪对霄帝道,“圣上自打昨儿起就一直卖关子,若是送的礼物不合哀家心意,看我不饶你。”
霄帝大笑,喊人献上寿礼,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从盒中取出披帛,金黄色的披帛在烛火映照之下缓缓展开,衬着印染的朵朵祥云气纹更具灵动。
太后笑眯眯道,“这个丝帛的颜色不错,看着就庄重大气,上面的秀的祥云纹也别致的很,可是圣上,光这块披帛给当哀家的寿礼还是单薄了些。”
霄帝但笑不语,只叫太监呈上殿前,“母后,请您上手摸摸看。”
太后见霄帝仍然卖关子,不禁好笑,伸手去触碰披帛,心中一动,“这是棉布”又直接接过来放在案上细细抚摸,“果真是棉布祥云也不是绣上去的。”
又问霄帝,“这棉布可是经过什么处理,怎如此厚重,手感比之其他棉布要细腻不少,还有这祥云图样,哀家记得素儿小时突发奇想,要在布上染画,整整费了一个月的功夫,染料跟布匹浪费不少,可没有一件成功的。”
静阳公主怀素坐在下首不依的喊,“母后,怎还提起这个来了,那都是女儿小时候瞎胡闹的事。”
太后开怀大笑,“好好好,不提,素儿已经是当娘的人了,可要给留些面子。圣上,快与我说说,是如何办到的”
霄帝用眼扫了一下殿中之人,挑些不紧要的道,“母后有所不知,这是当初献上肥料方子的暮云村,偶得几株特异的棉花所织的布,纺织后见确时与众不同,便匆忙上报,当地县令也不知打哪找来的能工巧匠,竟能在新棉布上单独印染。朕知母后素来喜爱布帛,便当做寿礼献于母后,只可惜太少了,那些棉花只够织成一块披帛。暮云村也已将种子尽数交给朝廷,希望明年能培育出新棉花。”
太后与霄帝母子情深,又一同相互扶持,镇压住内外战乱成为最大赢家,见霄帝顾左右而言他便知此事有内情,特意拿出作为寿礼应是有别的想法,大殿之上怕是不好说,便不再追问,只双手抚摸披帛表示喜爱之情。
等到宴会结束,霄帝果然一同回到太后寝宫,不待歇息,便急忙将棉花一事从头到尾跟太后道清缘由,太后见霄帝一脸求赞扬的神色,不禁好笑,仿若还是当年的孩童一般。
“哦,那这么说来上次圣上送的棉花就是暮云村所出”
“是的,母后,不仅如此,暮云村还留三分之二棉种,只待明年继续培育,如皆如新棉这般,便可大面积种植。”
“所以圣上是想借此提前抬高棉价,鼓励棉农多种棉。”
霄帝难得不好意思,“母后说的没错,边疆苦寒,战士们一到冬日便吃不住寒冷,冻病不少,我境内只有几地种植棉花,确实太少了。但印染一事确实是意外惊喜,周家棉商新研制出技法,试过多次,也只在新棉布上印染成功,这新棉花着实让人惊喜,不过利用母后生辰是儿子的不是。”
太后慈爱一笑,“傻孩子,这份生辰之礼哀家可是满意的很。我儿为国为民这分心可比先帝强上百倍。”
大霄国最尊贵的二人,这会也如寻常百姓家庭一样,母慈子孝,亲密无间。
新棉布献上之后,老宋家日子也步入正轨,前段时间忙坏了,后来家里又一直有外人在,自家好多事耽搁了不少。
“老大,家里新收的粮食还没打,这几日拉到南林村磨坊去。老二,你明日去找上回给村里打井的杨家兄弟,再不打井天冷该挖不动了。”
宋二郎应了一声,宋大郎有点犹豫但也应下了。
晚上,宋大郎跟沈氏琢磨,“虽说爹娘对咱家银钱上向来宽松,但二弟有一手木工活,闲暇也能挣点家用,三弟更是进了衙门,只有我空得一身力气却不知如何使,往年跟着进山打猎还能有点营收,这回府兵所一来,那山头的猎物怕是都进了他们的肚子。咱家又是大房,长久下去不是办法。要不是这回是靠着锦丫得了不少赏赐,我恐怕真有心进那府兵所。”
沈氏使劲捶了宋大郎一下,“净瞎想,别看赵统领吹嘘的天花乱坠的,万一真调你去打仗你让我们娘几个可怎么办。”
宋大郎嘿嘿一笑,“这不就是想想吗不过今天爹倒是给我提了醒,咱们村里只有小磨盘,每到秋收就得走上几个时辰到南林村打粮,实在是不方便,现在家里得了些钱,不如咱们开个小磨坊,我力气大,每天推磨轻松的很,一举两得。”
沈氏无语,这个憨货把自己形容成拉磨的驴还美滋滋的,但自家男人难得想找点事干,必须要支持,她起来把装银钱的匣子拿出来,“爹分了十两赏银,还有咱家办暖屋宴时,我娘家送过来的三两银子,娘没要让咱们自己存着,再加上这几年零零散散攒了一些,现在手上有近十五两银子,开个小磨坊足够了。”
宋大郎第二日忐忑不安的跟老宋头提了这事,老宋头半天没言语,然后进了屋,从老宋氏那里取来五两递给大儿子,
“这几年你们大房确实受累了,本来有心想扶你们大房干点什么,但是咱家这突然得了好些地,也只得你在家我心里才踏实,在家里开磨坊这主意不错,这钱拿着,不是公中的钱,算我们老俩口给你的,别拿自己身体不当回事,开磨坊得买头驴才是正事。”
宋大郎眼眶一红,自家爹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明白。老宋头暗叹,大儿子现在压力不小,家里头的事是时候放手,该让老大当家了。
锦丫托着腮,见宋大郎咧个大嘴笑的跟朵花一样,偏又忙的团团转,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不过就是睡了一觉,咋突然又要盖磨坊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