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第 36 章

作品:《明宫小食光

    哕鸾宫主殿里, 玉炉炭火香。

    邵贵太妃坐在绣架前,将一根淡牵牛紫的绣线劈成三十二缕,为牡丹绣品的花瓣边缘添上一层颜色。

    郭太妃亦拿着一个绣绷, 只是心神不宁,半天只绣成了一朵花瓣。她放下绣绷, 嘀咕道“眼看都是要用午膳的时候了,中宫娘娘怎么还没到咱们这儿”

    “你想知道, 唤宫人问一问就是了。”邵贵太妃将针穿过牡丹花瓣, 唤来掌事宫女。

    “前头儿是怎么个动静”

    掌事宫女出去问了, 转了一圈回来, 禀告道“中宫娘娘还没出仁寿宫。”

    “还没出来”郭太妃惊讶道,“这都小半个时辰了,王老娘娘是要留她用膳么”

    掌事宫女摇了摇头, 轻声道“听说,吴老娘娘有些激动。”

    郭太妃道“难怪呢,一定是她又作妖。这人也有意思, 从前闹脾气把皇后之位都闹没了,在西苑待了这么些年,还是这脾气。”

    “她被废的时候你我都没进宫,何必说些风言风语。”邵贵太妃将绣花针刺在绣绢空白处, 站起来, 松快松快肩膀。

    隐隐听闻小儿女的笑声, 透过模模糊糊的窗,依稀可见年幼的公主和皇子在庭前游乐场玩闹。

    邵贵太妃走到门前,用家乡话唤道“小囡囡, 过来。”

    “哎我就来。”

    德清公主一溜烟跑过来, 笑道“怎么了皇嫂来了”

    “还没。”邵贵太妃小声叮嘱, “你皇嫂可能不太开心,明天不是腊八了吗你和姐姐们陪着伊,做一做腊八粥好了。”

    德清公主点点头“晓得啦,我和姐姐们去说。”

    邵贵太妃转身向宫人吩咐,要她们准备各种煮粥的材料,又问“奶茶可煮好了我记得中宫娘娘爱喝这个。”

    “煮了,特地加了蜜煮的红豆,现在正在小炉子上温着呢。”

    邵贵太妃确认之后,又坐回到绣架之前,凝神静气开始绣牡丹。

    郭太妃却坐不住,绣两针就抬起头,欲言又止,然后又绣两针。反复两次后,邵贵太妃看她“哪里有你这样绣花的”

    郭太妃忍不住道“你这养气的功夫,我是比不上了。也不知道节礼有多少这可是新帝登基头一年的节礼。”

    “好了。”邵贵太妃笑着说,“王太妃不是在看着孩子玩吗你坐不住,就跟她去聊一聊。”

    郭太妃想了想,去寻王太妃商量节礼的事去了。

    哕鸾宫主殿里一时寂静下来,邵贵太妃望着绣品,淡白的底色,一瓣又一瓣的花瓣,颜色层层叠叠渲染开来,娇艳如真。

    她用指尖抚摸着各色花瓣,微微有些感慨,绣出来的牡丹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永远盛开,青春不老。而宫里的女人,却如同宫后苑的鲜花一样,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上一批花儿落了,又会有最新的一批进来。

    张羡龄从仁寿宫走出来,冬日的寒风迎面扑来,很冷。

    她在红墙之下踱步,听见呜呜咽咽的风声在永巷里左冲右撞,寻不到出路。

    到了哕鸾宫,还没进门,一串笑声就从宫门里飞出来。

    是德清公主的笑声,无忧无虑的。

    张羡龄朝着笑声走去,表情也柔和了一些。

    进了殿,暖意融融,一股淡淡的鹅梨香气自熏笼中飘出,清清甜甜,闻见时令人都静了下来。

    德清公主端着奶茶上来,笑着说“皇嫂你快尝一尝,这里面的红豆是我亲手熬的。”

    “好呀。”张羡龄接过茶盏,顺手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

    温温热的奶茶,氤氲着茉莉花的香气,红豆捣得软软烂烂,口感细腻,多一分太甜,少一分太淡。

    喝完半盏奶茶,张羡龄浑身暖和起来。她让宫人将带来的节礼奉上,分发给众人。

    邵贵太妃吩咐宫人好生收下节礼与珠钗,笑着同张羡龄说“都这个时候了,娘娘在这里用过膳再走罢。”

    德清公主立刻说“皇嫂陪我一起用膳好不好”

    仁和长公主与永康公主也跟着劝。

    被几个小公主包围的张羡龄只好答应下来,众人一起用了午膳。

    饭后,德清公主挨着张羡龄坐下,拉着她的胳膊摇一摇“皇嫂,你有做过腊八粥吗”

    “看过,但没做过。”

    “我也没做过腊八粥”德清公主笑眯眯道,“那我们下午一起做腊八粥好不好母妃都叫人把材料备好了。”

    张羡龄有些犹豫“我倒想回去午睡一下。”

    “睡我这儿就是。皇嫂你来看看我的床账,是按照你用的款式做的。”

    德清公主兴冲冲拉着张羡龄去她的卧室。果然,里面的装潢和张羡龄喜欢的风格很像。

    午睡起来,张羡龄的心情好了许多。人小鬼大德清公主张罗着煮腊八粥的事,跑进来又跑出去。

    宫女内侍搬来一个大锅和蜂窝煤炉子,还端来了许多食材。分量之多,让张羡龄都有些惊讶。

    “要煮这么多粥吗”

    邵贵太妃立在一旁,笑盈盈道“是啊。除了自己吃,送给其他宫里之外,还得供奉佛前,毕竟是腊八嘛。”

    张羡龄后知后觉,好像腊八节本来就是一个佛教节日,最早的腊八粥也是寺庙熬出来分发给施主的。只是后来腊八粥的名气越来越响,原本庆祝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的含义反倒没什么人提了。

    明朝宫里熬煮的腊八粥,大多由红枣、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组成。

    张羡龄俯身看了看装红枣的青花瓷海碗,里面的红枣已经浸泡得又胖又亮,红人。

    她也来了兴趣,和德清公主一起熬煮腊八粥。

    德清公主不肯老老实实按常规熬腊八粥。

    “加点糖罢,甜甜的才好吃。”

    掌司膳的宫女有些为难“这从前似乎没有腊八粥加糖的。”

    “真的不可以吗”

    张羡龄抬首,笑着看了一眼正在据理力争的德清公主一眼“这有什么难的等会儿煮好了腊八粥,专门分成一些来给你吃,想加几勺糖就加几勺糖。”

    “太好了。”德清公主欢呼道。

    人一忙起来,就充实了,没空去钻牛角尖。腊八粥热腾腾冒着香气,在冰冷的冬日里化成一缕缕白烟,连窗户上都蒙了一层细细的小水珠。

    熬粥的间隙,德清公主和永康公主又跑到庭前游乐场玩滑滑梯,仁和长公主说要盯着两个妹妹,挑了一架空秋千坐下,一边轻轻荡秋千,一边看着妹妹们。

    明间的门打开着,摆了一个烧得旺旺的炭盆。张羡龄窝在椅子里烤火,望着小公主们玩耍,眼中带着笑意。

    邵贵太妃陪坐在一旁,递过来一盏热茶“你现在的脸色,可比刚刚进来的脸色好看些了。”

    张羡龄双手接过茶“很明显么”

    邵贵太妃点了点头。

    炉火投在她的鹅蛋脸上,像橙红的胭脂,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温柔。

    张羡龄将十指交叉,静了一会儿,说“感觉老娘娘们都不容易。”

    “活在这世上,谁没有难处呢”邵贵太妃安慰道,“莫着急,慢慢来。”

    她的声音偏柔,说起话来斯斯文文的。

    张羡龄听完,沉吟了一会儿“确实如此,慢慢来吧。”

    这时殿里看炉子的宫女过来通传“腊八粥熬好了。”

    听了这话,张羡龄起身,朝庭前正玩乐的公主们喊“腊八粥熬好了,快过来”

    “就来就来等等我”

    好大一锅腊八粥,盛出来装在碗里,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也许是亲手熬出来的,吃起来都美味一些。张羡龄捧着粥,吃得很香甜。

    一下午的光阴,就在腊八粥的香气里消磨过去了。

    天色渐晚,到了回宫的时候。

    张羡龄特意用砂锅装了一锅腊八粥,打算带回去给万岁爷尝一尝。

    回到坤宁宫,腊八粥已经冷的结了一层皮,张羡龄就把砂锅放往殿里的蜂窝煤炉子一放。过了一会儿,腊八粥渐渐的冒出热气。

    忙碌了一天,朱祐樘离开乾清宫,缓缓往坤宁宫去。

    走在路上,他一心想着笑笑的事,剑眉微蹙。

    午间的时候,有内侍来乾清宫回报,将今日笑笑去拜见老娘娘时的经历说了。

    “娘娘从仁寿宫出来,似乎很不高兴。”

    朱祐樘听完始末,皱了皱眉,这事本就是一本烂账,好不容易过去了,还弄得笑笑心烦。

    也怨他,光想着那珠宝是好东西,忘记了这些首饰背后与万娘娘有关的这一大堆事。但愿笑笑不要太难过才好。

    回到坤宁宫,笑笑正守着炉子坐,手托腮,不知在想什么。

    朱祐樘轻声唤她“笑笑,我回来了。”

    笑笑起身相迎,脸色不算太难看“等你好久了,下午我和皇妹们熬了腊八粥,味道还行,特意带了一锅回来,你等会儿尝一尝。”

    “好。”

    他和笑笑共一张食案坐,热腾腾的腊八粥置于宝案之上,很香。

    两人安静的吃粥,谁也没说话。

    朱祐樘听习惯了笑笑在用膳时谈天说笑,浑然恢复了从前食不言的氛围,他略微有些不习惯。

    他主动找话说“今日去见各位老娘娘,是不是累了”

    笑笑点点头,将今日所见所闻简要地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一下在仁寿宫的见闻。

    “宫斗真是太可怕了。”笑笑感慨了一声。

    宫斗这个词,朱祐樘是第一次听见,但略一琢磨,他便反应过来了,点点头道“确实。”

    笑笑拿一双桃花眼瞅他“樘哥哥以后也会有很多妃子吗”

    朱祐樘捏一捏她的脸,低声笑起来“你一个就够我受得了,还别人”

    “真的”笑笑的神情有些严肃,朱唇紧紧抿着。

    朱祐樘也端正了神色“朕会用一生告诉你答案。”

    笑笑盯着他,没作声,只是笑了笑,夹了一筷子酸萝卜放到他碗里。

    “多吃些。”她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