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第 34 章

作品:《明宫小食光

    梅与雪与灯交相辉映。有了夜的黑作底色, 雪愈白,梅愈红,灯愈暖, 美得很纯粹。

    张羡龄倚在阑干上看花,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她心里乱糟糟的, 莫名其妙算起时间来。朱祐樘清晨在西角门视朝,上午在乾清宫处理奏本、题本, 午后去听经筵, 那些饱读诗书的侍讲官们随便丢一个出来, 都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一个时辰。那他到底是怎么挤出时间来, 特意布置了这一切

    张羡龄侧首问“樘哥哥,你用过晚膳没有”

    “还没”

    “那午膳呢”张羡龄追问。

    朱祐樘破有些不自在,将脸转过去, 盯着覆雪梅花“随便吃了一些东西。”

    张羡龄心下明了,他说的“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几乎可以等同于不吃。

    她有些生气, 但对着他,又生不起气来。

    好一会儿,张羡龄才气鼓鼓地说“我饿了。”

    朱祐樘也不看她,转身吩咐李广“把准备好的酒饭拿上来。”

    内侍们摆桌安盏, 将四面窗关了三面, 只留下一面正对膳桌的窗儿以供赏雪赏梅。

    金丝熏笼架在炭盆上, 偶尔噼啪一声,闪过一个小小的火星子。

    坐在熏笼旁,只觉脸上暖烘烘的。

    吃得是火锅, 紫铜锅子, 火锅盖上刻着龙纹, 中间耸着一个高高的下炭口。炭火正旺,烫得锅里的清汤也咕噜噜翻起白泡来。

    张羡龄将了好几块薄羊肉下去,又放了几片大白菜,汤汁方才不翻滚了。

    她将煮熟的羊肉夹到朱祐樘碗里“要吃完。”

    朱祐樘看一看碗中肉,又瞧一瞧锅里的大白菜,拿起了筷子。

    见他吃完三片肉,张羡龄这才夹了好些大白菜放到他碗里“要荤素搭配着吃才好,从今天起,我会盯着樘哥哥吃饭的。”

    “好。”朱祐樘给她夹了一筷子羊肉。

    有肉,有酒,有梅,有雪,这个冬夜,倒也痛快。

    浮生偷得半日闲之后,张羡龄便忙碌起来了。

    年节将至,不管是民间还是后宫,过年都是大日子。赐福、掸尘、祭灶、安灯、备年菜宫里的大大小小的事纷至沓来。

    头一件大事是放赏钱。后宫的宫女内侍,忙忙碌碌一整年,总得得些赏钱,也叫压岁银子。按照祖宗旧制,宫人、内官都有一两银子以上的赏例,赏赐的数额与众人的月例大致相等。

    银作局掌印太监亲自捧了一盘压岁银子,到坤宁宫禀事。这压岁银子与往日随手给的赏银有所不同,那些多半是金银豆叶,一粒重约一钱银子。而压岁银呢,则是筑成小方块,有一两的,有三两的,有五两的,最大的是十两的。

    张羡龄拿起一个三两的票儿银,对着光看了看,这银子的成色并不太好,有些暗淡。

    “这不是纯银吧”

    “不是,按照惯例,大概有六七成。”银作局掌印太监道。

    “用得出去吗”

    “当然能用。”银作局掌印太监连忙解释道,原来此时流通的银子,很少有白花花的纯色银锭,大多数都是用剪子从整块银上剪下来的碎银,灰扑扑的不说,模样还千奇百怪,说不定上头还有牙印。像票儿银的模样和成色,拿到民间用,人人都欢喜。

    看过例银,张羡龄粗略算了算账,光压岁银子这一项,就有七千两银子的支出。更不用说给老娘娘们的年节赏赐。

    这笔钱是宫里的内库统一支出的,直接由万岁爷签字放银,倒与张羡龄没什么干系。可是按旧例,私底下她需从坤宁宫的账上拨出一笔赏银,加赏给坤宁宫的宫人内侍,数额与宫中给的赏赐相等。

    张羡龄算完账,有些发愁,她被封为太子妃时,收到的赏赐有金二百两,花银一千两,合计三千两白银。

    宫中嫔妃是没有月俸,一切吃穿用度,都限于分例之内。除去年节时得到的赏赐之外,嫔妃们倘若有额外要花钱的地方,就报到尚宫局,尚宫先行奏知皇后,得到允准,才知会内官监,开内库取银子。倘若数额较大的开销,则需要报到万岁爷那里去。不过一般来说,得宠的嫔妃靠赏赐就能过得舒舒坦坦,不太得宠的按照分例取用也能过。

    张羡龄入宫以来,衣食住行的花费基本没有超出分例。只有一样,她在小厨房和茶水间上烧掉的银子少说也有六百两。还有制作彩印月历之类的开销,加在一起,竟然也不秀气。

    虽说除了金银这等硬通货之外,坤宁宫私库里还有宝钞、珍珠、古玩之类的东西。但一来大明宝钞的象征价值多于实际价值,二来珠宝头面古玩肯定不能卖 ,所以算下来,坤宁宫私库的存银还剩下三分之二。

    皇后家也没有余粮啊,张羡龄手握账本,叹了一口气。等过了年,得好好做个计划,看一看怎么开源节流。

    周姑姑见她对着账本一脸忧愁,也猜到了几分,劝说道“娘娘莫忧,再过两日,坤宁宫的子粒银也该送到了。”

    “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还有这子粒银。”张羡龄恍然大悟。

    所谓子粒银,即皇庄每年的收获,由户部统一折算成银两,在每年的十二月进奉。

    周姑姑道“去年三宫子粒银统共有六万余两,今年应该也差不多,就是不知道坤宁宫的子粒银能有多少。”

    没过两日,坤宁宫的子粒银果然送来了,很多,足足有一万八千两白银,顿时将坤宁宫的库房填得满满当当。

    张羡龄站在库房存银处门外,看着女史忙忙碌碌地清点银两,如坠梦中。

    一万八千两白银啊她头一次知道,原来银子这玩意儿还能用万做单位的

    装银子的箱子打开,把昏暗的库房都照得熠熠生辉。

    张羡龄走过去,一手抓起一锭白银,顿时有了一种暴发户的乐趣。

    好久好久,等银子清点完,重新封存,张羡龄的心情才平复下来。

    她连喝了三杯水,才捂着胸口,问押着银子过来的文瑞康“这个数目不对吧未免也太多了,多的离谱了。”

    就她所收到那几百顷宫庄,那得是亩产万吨大放卫星才能达到一万两银子的收入吧张羡龄私心觉得,她能有这个数目的零头就不错了。

    文瑞康道“本来娘娘分到的没有那么多,但万岁爷将他与娘娘大婚以来,东宫所收到的子粒银都合在一起,全送到坤宁宫来了。这才有如此数目。”

    “万岁爷的意思,他如今吃住都在坤宁宫,便索性将子粒银都送过来了。”

    张羡龄半晌没说出一句话来。

    夜里,朱祐樘回到坤宁宫,衣裳还没换,就见笑笑一头扑向他。朱祐樘连忙将她拥住“怎么啦”

    张羡龄仰起脸看他,竟然微微蹙着眉“你把东宫的子粒银都送来做什么”

    原来是为了这事。

    朱祐樘轻声道“到年底了,我怕你没钱用。”

    “那你也该给自己留一些呀”张羡龄的语速不自觉地快起来,“我作为皇后用钱不少,那你还是皇帝呢,要花钱的地方不是更多”

    她瞥了瞥左右,见宫人内侍都知趣的走开,这才悄悄说“我听说父皇将内库的七窖金都花得差不多了,你不得多积攒一些银子呀”

    朱祐樘被她的语气逗笑了“那一万两也不够啊。”

    他拉着她坐下,说“你放心,朕不缺银子花。”

    笑笑还是一脸“我不信,你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神情。

    朱祐樘想了想,还是和她说了实话“万安梁芳等一众党羽致仕之前,自愿将家产献给朕。”

    他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放心。”

    “真的吗”

    “真的。”

    笑笑这才放心了。

    其实除了万安等人所献之财,还有一个进项,朱祐樘没说,怕影响到自己在笑笑眼里的谦谦君子形象。

    当年父皇的七窖金,有一大半用作修庙修道建宫殿和赏赐传奉官之用,还有一小半,是花在了万娘娘身上。

    万娘娘喜欢珠宝,父皇便投其所好,搜罗了全天下珍贵的珠宝,用内帑银买进宫中,整整送了她二十年的珠宝。

    京城富人知道这件事之后,不知是哪里来的熊心豹子胆,纷纷借此机会联合宫中太监一起哄抬珠宝的价格,哄得父皇以高价买下一批又一批珠宝。

    他登基之后,查明此事,特意寻了一批人将内库封存的珠宝重新估价。每一件珠宝应有的市价与当初的售价全写在一张纸上,由内侍带着,悄无声息地送到了诸位富商的府上。

    只过了一夜,富商们便纷纷将差价退了回来,不少人甚至将全部的钱都退了回来。

    这笔数目可不小。

    朱祐樘想到这里,勾了勾嘴角,道“对了,内库还藏着许多珠宝,你去好好挑一挑,一半作为给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诸位太妃的年节礼,剩下的都归你。”

    第二天,张羡龄去内库里看了看。

    宝箱一只只打开,张羡龄低声骂了句脏话。

    她瞬时理解了,为什么西方童话里巨龙都爱收集珠宝。当你看见绿得苍翠欲滴的翡翠,仿佛浸着水的美玉,还有大的有鹌鹑蛋那么大,小的也有珍珠大的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这谁顶得住啊

    大多数宝石都镶嵌在金制成的头面上,也有金镶绿猫眼石指环、手镯一类的。让张羡龄叹为观止的,是一只金手镯,上面雕出了一座立体的宫殿和两只凤凰还镶嵌着五粒玉珠和九颗红宝石

    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

    于是莫名巧妙的,坤宁宫的库房又收入了许多珠宝。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