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第 31 章

作品:《明宫小食光

    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赶科举。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宫门边,下来一个青年女子,薄妆桃脸, 人淡如菊。

    马车旁边有一绿袍内侍随行,到了宫门, 他便熟门熟路掏出牙牌来,以供宫门守卫勘验。

    所谓牙牌, 乃是进出宫闱的唯一凭证。宫中牙牌规格不同, 寻常内侍以及小火者只能用乌木牌, 唯有奉御或长随方能佩戴象牙牌。

    宫门守卫一见那牙牌是象牙做的, 脸上的不耐烦尽数退去。等看清了牙牌上所刻之字,竟然是“坤宁宫长随”之后,宫门守卫立刻换了一副笑脸, 点头哈腰道“公公这是公差还是私假”

    坤宁宫长随将牙牌收起“公差,娘娘差我去接江南女医。”

    他向身后一指“这位便是了。”

    “劳烦娘子说一下姓名籍贯,我等好做登记。”

    青年女子上前来, 声音清冷“无锡,谈允贤。”

    进了宫门,便只能步行。

    谈允贤跟在坤宁宫长随之后,一步步向红墙深处走去。京城的冬天, 比其江南的冬天而言更加肃杀。风呼呼地吹, 刮在她脸上, 刺刺的疼。

    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穿过了一重宫门,来到了六尚局。

    坤宁宫长随领着谈允贤径直往尚食局去。因谈允贤穿的袄裙, 梳的头发都非宫中样式, 她走动的时候, 有不少来来往往的女官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谈允贤不大习惯被人这样诸事,行走间略有局促。

    行至尚食局小院,往西廊庑去,瞧见门上挂了一块牌子“司药间”。坤宁宫长随见谈允贤打量着那块牌子,解释道“这是皇后娘娘让挂上的,从前没有,谈娘子是赶上好时候了,如今司药间可兴旺多了。”

    两人还未进去,先嗅见一股苦涩的药味。等跨进门槛,便瞧见几个女医正趁着好天气晒药材,谈允贤的祖母茹女医也在其中。

    “茹女医,我也算不辱使命,将谈娘子接来了。”坤宁宫长随朗声道。

    茹女医闻言,放下竹篮的药材,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谈允贤朝她走过去,请了一个安“孙女允贤给祖母请安。”

    茹女医点点头,问“一路上辛苦了吧”

    “还好,劳烦长随照顾。”谈允贤说这话时,向那个护送她进京的坤宁宫长随点头示意。

    坤宁宫长随笑道“都是给娘娘办差事,不敢不尽心。那就请茹女医带着谈娘子安顿安顿,我这就回坤宁宫去了。”

    “多谢公公。”

    茹女医将坤宁宫长随送到尚食局门口,转身回来时,司药已经得了消息,拉着谈允贤的手上下打量,旁边还围着两三个女医。

    见茹女医回来,司药笑道“也难怪你整日念着这个孙女,确实是个齐整的好孩子。”

    茹女医走到谈允贤身边,拉起她的手,笑道“要是不好,我也不敢在皇后娘娘面前自卖自夸不是。这孩子灰头土脸的,我带她回房梳洗一下,换身衣裳,再向司药和尚食大人请安。”

    谈允贤紧跟着茹女医,来到宫墙之下的一排直房。这里是宫人所居之地,屋子不大,但也干净整洁。作为资历深的女医,茹女医是一人住一间的。屋里没什么装饰,门前悬着茹女医做的药囊,有一张塌、一个衣橱、一个镜台,两把椅子、铜炊炉,还有一个一张方桌,桌面有一半都堆着书,谈允贤拿起最上面一本,对着光瞧蓝色封皮,是一本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茹女医见她拿起那本医书,便有意拿医书里的句子来考她“阳明犹京师,故心腹皆居其地。这一句之后是什么”

    “邪在心为虚烦,在腹为实热,以心为阳而属无形,腹为阴而属有形也。”谈允贤对答如流。

    茹女医笑着坐下“不错,好歹没把童子功给忘了。”

    谈允贤笑一笑,不接话,在她对首坐下。

    “孩子们安顿好了吗”茹女医问。

    “有夫君和婆婆照顾着。”谈允贤说,“毕竟,皇后娘娘亲自来信,我也不敢不来。”

    茹女医听了这话,站起来,将衣橱打开。

    “允贤,自你成婚生子之后,已经有十年没碰过医药之事了吧人生有几个十年呢”

    茹女医一边在衣柜里翻找着,一边说“皇后娘娘竟然愿意写信,这实在出乎我所料。原本我想着,也许只有我死之前留下遗言,你才能出山呢。”

    一套浆洗好的崭新宫装被轻轻放在塌上,谈允贤一看便知是自己的尺寸,祖母生得有些圆润,这样长短的衣裳穿着不妥帖。

    她沉默着换上宫装,嗅见衣裳上有熟悉的香气,是祖母用惯的熏香。这香气唤醒了她久违的记忆,未出阁的时候,她常常在冬日的暖阳下,和祖母一起学习医理,几乎无时无刻都能嗅见这香气和药香。

    后来她嫁人生子,祖父去世,祖母被召入宫中做女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谈允贤几乎忘了这香气。

    茹女医拿着木梳,替谈允贤将长发梳起,用狄髻拢住。

    谈允贤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像在看另外一个人。

    “我的孙女这样打扮起来,也好看的很。”

    茹女医笑着说。

    祖孙二人梳妆打扮的时候,坤宁宫长随也回到了坤宁宫。看门内侍瞧见他,道“怎么去了那么久”

    “别提了。”长随一边签字一边说“那谈娘子的婆婆倒是个厉害人物,拖了好久的时间才放人出来。”

    长随登记完,问“文爷爷在哪儿我得找他回事去。”

    “你换身衣裳也不急。”看门内侍道,“今个儿三位公主来坤宁宫请安,正在玩呢,这一时半会儿娘娘怕没空见你。”

    坤宁宫的月台上,张羡龄正领着三位公主熏腊肉。

    这可是年关必备之项目,这时候熏制晒干,到过年时正好吃。虽然说宫里过年不像在民间过年,肉铺子菜铺子老板要关门歇业,只能吃腊肉。但张羡龄还是觉得,很有必要保留这一项活动,也可以借此缓解一下她的思乡之情。

    德清公主是第一次见人熏腊肉,特别兴奋。她把两只小手戳进盐缸里,用雪白的盐将手埋住,然后抖掉手上的盐,乐此不疲。

    在她第七次重复这个动作的时候,仁和公主再也忍不了了,柳眉倒竖,叱咤一声“皇三妹你在干吗呀别玩了。”

    见姐姐真的发怒了,德清公主眼珠子溜溜一转,跑到张羡龄身边,给她递上一截粗棉绳“皇嫂,咱们什么时候熏腊肉啊”

    “还要几天。”张羡龄将粗棉绳从腌渍好的猪腿肉的顶部穿过去,打了一个蝴蝶结。

    张羡龄将猪腿肉拎起来,一晃一晃的,逗得德清公主哈哈直笑“喏,拿过去放在膳房屋檐底下晒,等上五六天,肉风干了,再用炉子熏。”

    忙活了一上午,最后的成果是膳房的屋檐下一排排腊肉,风吹肉动,很有过年的氛围。

    用过午膳,三位公主回宫休息去了。

    趁着张羡龄还没午睡的空档,文瑞康向她禀报了谈允贤进宫的事。

    “她终于来了。”张羡龄惊喜道,“我还以为要开春之后才来呢。午睡后让她来见我。”

    她还蛮好奇的,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名医如今到底是何模样。

    午睡起来,张羡龄特意梳妆了一番,戴上燕居冠,穿了大袖衫,很隆重的单独接见谈允贤。

    “妾谈允贤拜见皇后娘娘,愿娘娘万福金安。”

    “快起来。”张羡龄忙说,“梅香,给她赐座。”

    二十六岁的谈允贤瞧着有些单薄,她的美是淡淡的,像是从写意山水画里走出来人物。

    “我听闻茹女医说,你自幼于医道上颇有天赋。不知你是擅于哪一部分。”

    “回娘娘的话。”谈允贤回道,“妾身已经很久没有行医了,从前读难经、脉诀等书较多。”

    “原来如此。”张羡龄看她穿着寻常宫装,转头问梅香“宫中女医的装束,都是这样么瞧着和其他宫女女官没什么不同。”

    梅香回道“确实如此。”

    张羡龄点点头“那么,之后女医的装束要改一改,命尚功局的针线宫女用白布赶制一批衣服出来,做成白大衫,每个女医一人三件,当值的时候必须穿着。”

    医生穿白衣,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多的是出于消毒防菌的考虑。白色的衣裳容易发现污渍,污渍里头又包含着多种细菌,很容易造成感染。在历史上,医生穿白大褂的习惯出现之前,许多病人正是因为医生的脏衣服而遭受感染。

    张羡龄不是学医的,只是看过一两部医学历史的纪录片,她对里面的一些观点记忆犹新。现代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外科医学的进步。而外科医学的发展历程里,有三个方面的提升尤为重要一是无菌环境,二是手术器械,三是缝合。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开药治病之法,但张羡龄觉得按照这三个方面去推动医学发展,应该不会错到哪里去,毕竟大方向是对的。

    她把握大体方向,谈允贤这个天才女医负责具体落实,想一想就觉得激动人心。

    张羡龄眼里温柔的笑意愈发浓重,她起身,握住谈允贤的双手,低声道“允贤,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我会是你的坚强后盾。假以时日,你一定会像张仲景孙思邈他们一样,名留青史。”

    谈允贤愣住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娘娘,我如此重托我”

    她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和张仲景孙思邈齐名这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直到离开坤宁宫,谈允贤的心情仍久久未能平复。她立在坤宁宫的月台上,抬起眼帘,瞧见一轮落日像热烈的炬火一般,将整个西边的天空烧得火红火红的。

    望着那灿烂如火的落日,谈允贤心想,也许进宫当女医并不是一件坏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