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8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品:《农门好日子:小福妞,发发发

    第308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天秦三郎学馆里沐休,又因为科举制度的变革,学馆里的先生干脆放了十天的长假,让大家回自己家里学习。

    而他们这些老师们,就开始各方走动,打听京城里朝廷的动向了。

    但凡朝廷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很多人,尤其是这次科举变革。

    他们这些老师们,也得领会领导们的精神,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教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学子们。

    不但秦三郎和严正回来了,沈淼也跟着一起来了。

    刚入秋,天气有些变凉,柳一一便给他们准备了砂锅,一个人一个,里面用鸡汤做底料,放了蘑菇,豆腐,豆腐皮,炸好的小酥肉,鱼丸,鹌鹑蛋,粉条,青菜等。

    食材很多,配料也不少,除了常用的八角,香叶,还有柳一一专门种出来的野山椒,味道真是香辣美味。

    不过,严正不能吃辣,所有他的那锅里面就没有放辣椒。

    砂锅是用熬药的小火炉,一锅一锅的做出来了,除此之外,柳一一还做了四个菜,两荤两素,外加一份玉米鸡蛋羹。

    菜往桌子上一摆,其他人不说,沈淼顺着香味儿就跑来了。

    “哎呀,还是嫂子的手艺好,你瞧瞧这味道,醉香楼的大厨都比不过呀。”

    醉香楼是聊城最大的一座酒楼,不是沈家的买卖,沈家的酒楼在淮阳县排第一,在府城聊城也就排个第三第四。

    “听说醉香楼的大厨来自御膳房,我可比不过。”沈淼的称赞有点夸张,柳一一倒是有自知之明。

    招呼大家入座,严正也是第一次见柳一一的这种做法,用熬药的砂锅来做菜,也就她能想得出。

    聊着吃着,大家不自觉的就把话题转移到最新的科考制度上来。

    严正吃了两口,放下筷子,一脸犹豫的问秦三郎“三郎,这次你下场不听说以后每年都有机会参加考试,今年不行,明年再考,一直考到考过为止,朝廷对学子们这一块,可真的是开明多了。”

    秦三郎还没说话,沈淼倒是开口了“考呀,肯定参加,今年不行就明年,什么时候考上什么时候完。”

    秦三郎也是这个意思。

    严正依然犹豫不觉,他其实还没有准备好,担心今年考不过,回家的时候丢人。

    听着他们说话,柳一一有些吃惊“什么你们的科举制度变了变成什么样了说来我听听。”

    沈淼就像是背书一样,把官府贴出来的告示给柳一一说了一遍。

    柳一一听完咬着筷子头愣住了。

    “全民普及教育,听着话怎么这么耳熟呢”

    朝廷要求每个县镇至少有三所官府办的学馆,更是鼓励个人开办学馆,但是童生以下,读书是免费的,考中童生之后才开始收费,费用也不高,跟从前是一样的。

    柳一一听完,称赞道“这个好啊,那些想读书,又读不起书的孩子,这下有了机会了,不管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都不允许对他们收费,只要家长有这个觉悟,就等于扫盲了呀。”

    这跟现代的基础教育普及很想象,柳一一有些佩服制定这个科举制度的人了。

    但是,私立学馆的费用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但是给学子们教育和生活环境也要适当的要标准要求。

    不过,学馆里可以设立奖学金制度,对于学习好的学子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个是从来都有的,公办的学馆没有竞争性,私立学馆打出名号之后,他们会集中更优质的资源,就可以靠这些学子来赚钱了。

    朝廷对科举制度最重要的一条,是取消了推举制,只要是有功名的,都可以参加考试,按照名次录取,不再需要老师或者衙门的推荐了。

    这个制度更好,变相的替学子们省了一笔钱。

    接着沈淼又说“等我们考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去京城的学馆上学,听说京城成立了新的学馆,说是根据个人专长不同,可以根据名次,自愿进入自己喜欢的学馆。不过,必须学够两年,才能参加进士的考试。”

    说着沈淼从怀里拿出几张纸,上面有京城学馆的名字,只看名字就知道他们的专业。

    “京城工部学馆,京城吏部学馆,京城礼部学馆,京城兵部学馆,京城司法学馆”

    柳一一笑了“怎么是按照朝廷的六部来分,这是专门为他们培养人才啊,这个好,简直不能太好。”

    这是谁制定的制度,怕不是跟她一样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吧,估计八成是个理工男,只怕用不了几年,飞机大炮都给造出来了。

    “三郎,等考中举人,你打算去那个学馆”严正问。

    秦三郎虽然是读书人,对朝廷的六部功能知道的很少。

    古代不像现代,有资料可以查,古代官员的资料只有入仕之后,皇宫里的文渊阁,也就是皇宫里读书馆可以查到,但是这些资料都是属于机密,只准看不准抄,更不准带走的。

    秦三郎和沈淼他们没有当官的朋友们,所以这些东西是不教的,学馆里偶尔会提一提,只是那些老师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柳一一整天看小说看电视剧,对这些官职倒是知道一些,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点,给出建议“严正,你们家出了个阁老,我觉得你还是进这个吏部学馆比较好,吏部是管理和考核这些官员们合格不合格的地方,将来也是六部之首,进中书省的,你当最合适。”

    严阁老虽然告老还乡了,在原来的单位也有一些老部下,严正去了,都能帮衬帮衬,这就是传说中的人脉。

    至于秦三郎,柳一一想了想“你学礼部和司法都行,你看你总是把规矩挂在口中,礼部就是最讲规矩的地方,而司法学馆则是最讲律法的地方,我看你都合适。”

    “沈淼呢,去户部吧,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你本来就聪明,数数一学就会,钱袋子要是管好了,一辈子不愁钱花。”

    柳一一这么一讲,大家还都觉得很有道理。

    只是还有一句话,柳一一没说,现代的大学生学的专业都是当初按分数选的,但是毕业之后,真正能按专业找到工作的,就很少了。

    所以朝廷招揽人才的初衷是好的,至于能不能学以致用,就看制定这个制度的人是怎么用人了。

    不过,柳一一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

    像当初柳碧莲是个重生的,柳一一是个穿越的,这个时代就很奇妙了,难不成还有一个穿越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