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上山

作品:《师叔下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伏牛山不高,名动天下一在于它的奇秀,秀甲西北天南,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里整座伏牛山若隐若现藏于云雾之中,一眼望去立马给人一种“此山有仙”的即视感,用孙重癸的话说相当有卖相。

    其二在于伏牛山地处西北偏南,自古以来无论是西北或西南,烽烟不断,伏牛山方圆百里却一直免于战火,百姓安居乐业,以致伏牛山所在的青锋县人口稠密,不断有外地人挤破脑袋想要搬迁过来。

    三则是有仙则名,伏牛山流云观作为道家弈天宗祖庭,虽说不是人才辈出,但绝对是道家一股不可轻忽的势力。南龙虎、北伏牛,中间一座齐云山,号称中土道家三大名山。七十年前,弈天宗曾出了一剑搬山的牛人柯白猿,至今在山上仍被当做亚祖般供奉。

    只是时间太久远了,杨临安不敢相信有那么牛逼的存在。

    因为弈天宗,伏牛山大小六峰共有道观十余座,常年香火鼎盛。这十余座道观中真正属于弈天宗不过三座而已。其余都是数十年来陆续建起来,沾染弈天宗香火的。

    弈天宗相当佛性,对此不闻不问,只要那些道观不作伤天害理、坑蒙拐骗的勾当就成,乐得他们在此安营扎寨,开荒受供。

    懂事以来,杨临安几乎在象州长大,对伏牛山不可能不知道,传闻也听了不少,可终究是传闻。

    他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上伏牛山,不是烧香抽签,而是修道。

    两匹瘦马跟在两人身后上山,上山之路不算太平,也不算太难走。风景确实不赖,因为天色近黄昏,一路上只碰到几拨下山的游客香客,一个个满脸的疲累和满足。

    杨临安抬头看了眼前面不远若隐若现的道观飞檐,d说好的女香客呢掌教真人回山了,漂亮的徒子徒孙怎么不来迎接

    流云观在伏牛山主峰公主坟上,哪朝谁家的公主葬这么远这么高风水景色倒不错,就是孤独了些。终于登“顶”了,看着眼前一大片建筑,杨临安发出感慨。

    流云观实则并不建在公主坟的最顶峰,是接近峰顶的一块开阔平地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照耀下,古朴端庄、飞檐流瀑的流云观跃入眼帘,首先是观前一座长宽阔达数十丈的青石广场。

    广场空旷幽静,不见半个人影。颇具规模的主殿太清宫大门双开,隐约透出人声。

    杨临安很失望,掌教回山居然悄摸无声,连个接驾的人都没有。这掌教混的有点栽啊。道长,你的徒子徒孙呢

    跨过太清宫尺余高的门槛,终于有人发现掌教回来了。

    两个正在打扫的小道童看到孙重癸,停下手中的活,单手作揖道“掌教太师公回来啦”

    孙重癸笑着颔首,“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清心清松可曾偷懒”

    左首的清心摇头道“可不敢,冲虚师叔每天都敦促我们呢。”说时眼睛偷偷打量起站在一旁的杨临安。

    杨临安也在看他们,清心清松年龄都在十四五岁的样子,面对孙重癸恬淡自然,完全没有见到“大领导”的局促不森严,也没有半点拍马逢迎的神情和举动。

    作为他们太师公的掌教大老板,孙重癸居然一口叫出两名小“员工”的名字,难道人少的缘故哈太师公,那他们以后不是要叫我小师公

    孙重癸没有给他体验一把被人喊小师公的机会,径直穿过太清宫,往后面走去。

    杨临安老老实实跟在后面,“道长”

    孙重癸鼻音吐出一个字;“嗯”

    杨临安突然发现有些话心里想想可以,不太方便说出来。

    “何事”

    “流云观真大啊”

    孙重癸叹道“六百多年了,穷尽十数代弈天宗人心血,才有了今日的规模。”

    一路上除了清心清松,也没见几个人呐。“他们道友、师兄师弟们呢弈天宗人丁不旺啊。”

    孙重癸失笑道“山不在高人不在多,无论佛教还是道家,都不宜人丁过于兴旺,都跑去当和尚道士,人伦香火谁来继承”

    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杨临安无法辩驳,观宇寺院一旦形成火候和规模往往是一个社会走向衰败的象征。都想着受人供奉坐享其成,谁还去种田打仗看来无论在哪个时间空间,游手好闲吃干饭都不受人待见了。

    穿过祖师殿和天师涧,两人到达一座幽静的小院,院子不大,前后两进,五六间房舍的样子。

    踏足院子,杨临安有种神清气足的安逸感,说不上来的放松。

    他跟在孙重癸身后,一只脚刚迈进就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

    只见正对着院门的房门打开,两男两女四个人涌了出来。神马情况竟有女的香客还是徒弟

    杨临安虽然震惊,还是很相信老挂逼的人品,是我想多了这应该是他的徒子徒孙。四人全作道士打扮,两名男的年纪不小了,一个须发皆白,看上去怕有七八十岁了,但精神奕奕,毫无龙钟老态。

    另一个恰恰相反,三十来岁,相貌平平,一副邻家少年大叔的老成样子。

    两位道姑让杨临安眼前一亮,大有不虚此行的感觉。站在最前面一身玄色道袍的看不出年龄,猛地一看貌似已经徐娘半老,再看又仿佛三十如许。驻颜有术

    另一个年纪更轻,幸亏是在流云观遇上,要在象州街头撞见,还以为是哪家青楼新茶到。以她的容貌争个头牌花魁也不是个事儿。

    “掌教师兄辛苦了”说话的是邻家大叔。

    辈分不低啊,年纪轻轻就是掌教师弟。

    孙重癸笑道“每趟出门回来你都是这套说辞,小王师弟就不能换个花样吗”

    孙重癸最小的师弟王牵机还没说话,年纪最长的张涤尘接道“你让他说什么师兄这一趟玩得可开心”

    “张师兄把我要说的话给说了。”

    莺声响起,正在打量“花魁”的杨临安目光转到“半老徐娘”身上,她是道长的师妹

    玄色道袍掩藏不住的妙曼身材,发髻高挽,一根黑玉簪子看似随意的穿过发髻。目如秋水,眉如远山,樱桃嘴杨柳腰,该大的地方大该小的地方小,鹅蛋脸,颈部肌肤欺霜赛雪,胸脯非礼勿视,波涛汹涌啊真是壮观要是到了昭华楼,脱了我呸换身衣裳就能营业。那些有钱的暴发户、凯子们还不把楼门挤爆这么漂亮的女人居然献身道门,暴殄天物啊

    道长果然没有骗我山上有师妹,风景壮阔,可惜是师叔不能畅谈人生嗯,稍微冷淡了些,杨临安思维发散,脑补出东京好热、善良小姨子的画面

    一道冷峻的目光犹如实质的射来,杨临安瞬间回魂,接着听到“徐娘半老”师叔冷冷道“掌教师兄,这就是你带回来的逗比”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