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6章
作品:《汉武帝长姐种田日常》 不得不说, 在许多时候,“嘴炮”也是一项绝佳的能力金素的这番劝说,若是别人说与她听, 她定然会觉得, 对方那是在胡说八道你这边儿都要提价了, 竟然还觉得这对我们消费者是好事儿世间哪有这样无耻的
但对那些个新来的食客们来说,金素的这番说法,就显得颇有意思又新颖起来。
他们仔细想了好一会儿,在心底倒真的觉得, 是这个理儿不假尤其是那些对金家食铺所出食物, 非常之稀罕的人, 就更加认可金素的这番话语来。
原因无他, 这些日子因为涌来的人实在太多, 金小娘她做饭食的速度再快, 也供应不了这么多人到最后,他们只要来的速度稍微慢了那么一步, 就只能失望而归
若是提高了价格, 能阻拦一部分人的话, 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而且,这提价的幅度并不怎么高,算下来还是非常合算的。
还有非要合算的一点儿就是,若他们在金家食铺坚持用餐饭, 一个月之后, 他们所享受到的价格, 和那些金家食铺的老食客们,便是一样的了,不再有旁的区分
有这么根胡萝卜吊在他们眼前儿他们又如何会拒绝呢
眼瞧着这群人都很是认同自己的话语, 金素心中不由得有些欣慰,看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欣慰的同时,她也实在是有些心虚
认真论来,她这番话语其实也不怎么恰当,好在大家都没有纠结于此,这便是万幸了。
不过,自己在接下来做饭时,还需要更加谨慎,将饭菜做地更完美才是,若是辜负了这些人的期望,那就不妥了。
在有了限流措施之后,金家食铺好歹没有像往常那么拥挤了,不过比起美食大会前,这人流量依然增加了一倍有余。
而随着这疯狂扩大的人流量和知名度,“豆腐”,这一新鲜的食物也开始在温邑城中流行开来。
除却在食铺里叫上一两道豆腐做出来的食物外,那些心有好奇的也会去钱家豆腐坊,买上一两块儿,回家自己尝试着做一做,虽然说味道比不上食铺里所做出来的那般美味,但是,也丰富了大家的餐桌。
尤其是那些个原先因为种种缘故,对豆腐有顾虑之人,更是会早早地去豆腐坊上探访一番。
因而,豆腐坊种的生意,便越发好了起来,比起往常的门可罗雀,现在豆腐坊每日早上一开门儿,就会有那早起的人儿聚集在门前,就为了得到那最新鲜的豆腐,好带回家去做朝食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其实也不过就那么几日的功夫,其转变速度之快,令听到这一消息后的大管家,都有些咋舌。
他在听闻了手下那些仆役的禀报之后,这才惊闻豆腐坊的人手,竟已然不够起来,有时候涌入的人实在太多,还需要让那些人排队,才不会显得太过混乱。
但这人一多,总是会出现些矛盾来,豆腐坊就那几个仆役,其中有几人还需要在坊中做豆腐,哪抽的出人手,去维持访内的秩序
大管家在感慨之余,心中其实也有些不信的,这些人会不会把情况,夸张的太过厉害
就算豆腐坊的生意很是不错,也不会好到这个程度吧会不会是他们为了邀功把一分忙碌说成了十分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就要好好地惩戒他们一番了
对于说谎的仆役,钱府可是万万容不下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而不是仅凭着臆测就去断定他们的回禀,他还专门儿去豆腐坊那边儿,探看了一番。
这么一看不打紧,倒彻底地让他感慨了起来原来这些人并没有说谎,也没有夸张,那人挤人的情景,让大管家看了,都有些心有余悸,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的
这时候的他才终于明白,金小娘她提出的美食大会,究竟有何作用,先前美食大会那般热闹,他也只不过在心中感慨了一二,就将其放了过去,谁料它他的后续竟如此成功呢
在查探过了之后,大管家便再度忙碌了起来,他又指派了几个可靠之人,专门去往豆腐坊,帮忙卖豆腐的同时,顺便维持坊中秩序,免得在豆腐坊里因为拥挤,而发生什么冲突。
之后他更是开始筹谋起,开第二家纺是的计划来
尤其是他已经听闻,这附近几座小城里也有些人,专门赶来温邑城中,就为了求购豆腐回去。
既如此的话,倒不如先在其他城市中开一家试试水看能不能再现温邑城中的成功
眨眼一个月悄然过去,金素这日正忙过了饭点儿,坐在自家食铺中休息,突然间,就看到了钱府的仆役找上门来。
她有些惊讶地看着对方,开口问道“诸位这次前来,可是钱阿翁他又有什么吩咐他那头儿可是又有甚想吃的了么”
一般来说,钱府这些仆役别看人数不少,其都各有自己的事要做,并不会常来金家食铺这边儿,只要他们过来,大多数时候都和钱阿翁有关。
金素转头的功夫,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在这一个月内,仅仅是应付那些汹涌而来的食客,就让自己有些精疲力尽,她最多也只是改良了部分菜肴的口味,对于新菜色,她并没有花太多功夫在上面,也没什么进展可言,那这些人过来,究竟是为了何事呢
待金素的那番问话问出来后,那些仆役便连忙对她摆了摆手,说道“金小娘这次是误会了,郎主他这一两日去了附近的山中别院儿,并不在府中,自不会派我们几个过来,我们这次前来,原是应大管家之命罢了”
这无缘无故的,大管家为什么会派仆役过来找自己呢金素依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她带着几分疑惑的看向对面,试图得到对方的回答,那仆役同她也算是相熟,自不会在那里装腔作势,卖甚么关子,反而直接对金素开口道“金小娘可是忘了,这一日又到了你先前儿,同大管家商定的时间,关于豆腐坊之事”
豆腐坊自己什么时候和大管家商定了豆腐坊的事情呢金素在心中自问到。
不过,她沉下心来略一想,倒突然想起来了些眉目
啊,果然是太过忙碌,导致自己连这等重要之事,都给忙忘了她可是和大管家商定过的,豆腐饭那边儿,某种程度上,自己便是以技术入股,他们每卖出去一块儿豆腐,便会从中抽取出几分,算做给自己的红利。
但她原本以为,这样的红利分红之事,最多也就是一年一结眼下这才刚刚过去一个月,大管家为何就让自己过去,商谈此事了呢
金素对着那几个仆役,询问了几句,结果,他们对此也并不怎么了解,也说不太清楚,只是出言道“我们只是来传个话儿,一切的一切,还需要金小娘随我们过去,同大管家商谈之后,再做定论。”
说完这番话后,那仆役又环顾了金家食铺四周,然后才笑着开口道“金小娘,大管家在我们来之前,也想着说你家食铺每日总在忙碌,故我们没有赶着饭点的时候过来,就怕打扰到你们,影响了食铺的生意但眼下,食铺中也没什么人用饭的,去钱府一趟,应当是不打紧的吧”
这些仆役都如此贴心,又提到了这一点儿,金素又怎么好意思,开口拒绝其呢
她忙去找了自家阿父,和一旁的阿垣,对他们交代了一番后,这才起身同那些仆役们转身离去。
待她坐上钱府过来接人的马车后,金素就在心中,暗暗嘀咕了起来,这些时日她实在是太忙,也未曾去钱府的那豆腐坊看过,但估计其生意应当是不错的
毕竟,上次美食大会的影响力,摆在那里,就算其广告效应不佳,很多人只心中好奇,不会去尝试,但比起最初时的模样,其也应该强上很多才是毕竟,当初的实在太低,增加个几倍,应该不成问题
那样的话,自己的分红应该也少不了的吧当然,也不会太多就是了,毕竟,做豆腐还是需要不小的成本的
不过,金素这头儿的猜测,到底还是有些太过保守了,这也算是她少有的几次预估出错
等她见到大管家,寒暄了几句之后,便看到其拿了数卷竹简,然后递给自己,同时又开口道“这些皆是这一个月内,豆腐坊所出的账目,你且看看有什么问题,若是没什么问题的话,之后我便会让仆役们,把银钱给送过来”
金素看到这么多卷竹简时,都有些愣了,她一直都知道的,这时候记录信息很是不便,因为没有纸张的缘故,这时候的人们,大部分用的只有竹简一途。
钱府虽然说是官宦大族之家,可以被允许使用丝帛,来做记录,但是对于像商铺账目这样的小事儿,用丝帛的话,就显得有些太过大题小做了
最要紧的是,依靠他们那些铺子,所赚取的那些银钱,还不一定能买得起那做账目的丝帛呢不,最要紧的,不是这些,而是就算用那些竹简,记录起来多有麻烦,而且一卷儿竹简,记录不了太多东西;但是,只这一个月的功夫,这些账目竟会有如此之多嘛
仅仅是看完这么多卷竹简,其所耗费的时间都不会短了吧怪不得,大管家会在一个月后,就把她请来,若是等到年底之时,估计这些竹简多的,都需要用小车来装了吧
金素先拿起了,摆在最上面的竹简看了起来,这应当是豆腐坊刚开业时,那几日记录下来的。
竹简上的账目,记录地都很是清晰,虽说其记录的方法,所用的符号都非后世金素所熟悉的那些;但是,金素也能从这些账目中,瞧到非常清晰的数据来。
每一日,坊中所售卖出去的豆腐数目和所收获的银钱,记录地清清爽爽,而仅仅这第一卷竹简,就直接记录了五日的账目,若是都按照这么个份额来的话其应当不会有这一二十卷竹简才是啊
金素心有怀疑地拿起了第二卷儿,逐条开始翻看起来,这卷竹简上所记录的条陈,和第一卷没什么区别,依然很是清晰,不过,唯一起了变化的,就是每一日它所记录的数据更多了
相比较,第一卷记录了五日的,这一卷就只记住了一日,最后面第七日的数据,似乎只记录了一小半儿
这才几日的功夫,数据记录膨胀地,竟如此之快吗金素有所怀疑道。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