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3、第173章

作品:《汉武帝长姐种田日常

    金素提到这一点儿后, 钱讯直接笑了笑,对她开口说道“这一点儿啊,金小娘你就想错了, 谁告诉你说, 那些豆腐我要卖成低价了呢”

    “再怎么说,一块豆腐卖上个十几文, 那也是可以的。”

    当钱讯刚刚开口,说出十几文一块儿的价格之后, 金素的面色不由得变了又变。

    只见她颤着声音出口, 反问道“钱阿翁,这这十几文一块儿豆腐,会不会有些太贵了啊城中的庶民百姓哪里能买的起呢一般来说,不都是薄利才能多销的吗”

    金素提到“薄利多销”这几个字时, 钱讯还愣了以愣, 他对商贾之事, 本来就不如何精通,在忽然听到“薄利多销”时,自然会觉得很是新奇, 不过, 其也就只是新奇罢了。

    他其实并不怎么认同,金素的这个说法,只听他出声对金素说道“金小娘,你想错了, 我哪怕不懂商贾之事,也能猜得到,这刚开始从豆腐坊里,花钱买豆腐的不会是庶民黔首, 他们对银钱看得很重,不会轻易去尝试,这些新奇之物,会来购买的定然是那些食铺和酒楼,在其买这些食材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太在意银钱的。”

    “刚开始的时候,你若是定价定的太低,吸引了太多庶民和贫民,来取用的话,这些好吃的豆腐,你只能越来越卖不上价钱,也吸引不了住在东坊的那些大户去品尝,他们只会将豆腐看轻,当做只有庶民才喜欢吃的劣等食材,你的路子便会越走越窄。”

    钱讯提到的这一点,确实提醒了金素,她之前锁想的,好像确实没像钱阿翁那么有深度。

    她原先是按照,自己在现代时,所知道的经济学知识,来进行思考的,这才提到了“薄利多销”

    只有让更多普通的民众,能消费的起某样事物,其产量才会扩大,只靠顶尖那群人,是带动不起来的。

    但是,她却忘了一点儿那些现代经济学理论,所针对的社会,和现代的她所处的这个时代,完全不同。

    在这么个时代,是有着很浓厚的阶级区隔的,对那些贵族们来说,让他们去吃普普通通的平民食物,他们定然是不乐意的。

    自己将价格定得太低,确实对将来的发展不好。

    若是她没有记错的话,豆腐最开始的发明者,还是淮南王刘安发明出来的,从一开始,豆腐所走的路线,就是高端路线,后面,逐渐地传入平常百姓家后,才没有被那些王公贵族们所排斥。

    若是它本身就是平民百姓家,所发明出来的食物,那迎接它的结果,自然会不一样,其会不会走向,完全不同的路子谁都不敢确定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金素便直接出声,朝钱阿翁作了一揖道“对于定价之事,钱阿翁您也知道,我并不太精通,而且,哪怕我来了温邑城这么久了,对温邑城中的城民,还是不够熟悉,所以说,这一切都还要指望,您出手帮忙了。”

    对金素的这番话,钱讯直接摆了摆手说道“金小娘勿需这么客气,既然您已经将定价,交予了我,那先前我同你讲的,每一块儿豆腐给你抽一文钱,你可是要应下了”

    到了这个时候,金素就算有不同的想法,却也别无选择,只能点头,答应了下来。

    确定了豆腐之后,金素又开始向钱讯,提起了酱油之事。

    不过,同豆腐有所不同的是,她只需要自己将方法写出来,告知钱阿翁,钱阿翁在找到合适的人手后,开始试做,等做得差不多,铺子的人手也齐备之后,豆腐坊便自然而然能开起来。

    其从谋划到开店,最慢,最慢半个月的时间,也已经足够了。

    但是,酱油反就有些不太一样。

    做酱油最主要的一点儿就是,其需要发酵,晾晒等种种复杂的工艺,金素先前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就足足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得到了味道鲜美的酱油。

    是以这酱油工坊刚开始,是看不到什么成效的,完全要依靠耐心和时间,慢慢等着才好。

    是以她刚刚开口,提出这一建议时,就不由得有些犹豫,其总有些担心,钱阿翁他会否决自己的提议

    不过,金素她显然忘记了,自己在钱阿翁面前,面子有多大钱讯只听她提了那么两句之后,便直接应声,答应了下来。

    他甚至还先发制人,对金素开口问她,这一次要不要也按照先前的方法,每卖出去一罐酱油

    的话,就给她抽取多少文钱

    钱阿翁如此“上道”,金素实在不知说什么好,更有些哭笑不得。

    等他们确定好了,这两件事情的细节之后,金素这才打算着,将那些方子给写出来,赠予钱讯。

    只是,她出行时,定然不会携带着竹简和刻刀,所以说,眼下她便只能麻烦钱阿翁了。

    钱讯听完了金素的请求之后,直接便唤来了身旁的仆人,让他们为金素准备,书写所需之物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金素就看到了一群仆人,从外面依次而入,手里捧着的有丝帛,朱砂笔,竹简,刻刀等物件儿。

    很显然,对方准备的很是齐全。

    无论金素是想拿笔,在丝帛上写字儿,还是想用刻刀,将字刻在竹简上,再捆绑成卷,都完全不成问题。

    仆役们来到了眼前后,金素她便抬起眼眸,看了看那托盘上的丝帛,其不由得吞了吞口水。

    穿越到西汉之后,她很快就开始,跟随着宋娘子,认字读书。

    在她离开青山村之前,她早已经把该认的字儿,都认的差不多,同时开始跟随着宋娘子,学习一些简单的文章。

    而现在,几年过去,她早已经能在竹简上,刻出一手漂亮而不失风骨的字儿来。

    不过,金素一想到自己当初,学字时的艰难,就不由得有些唏嘘。

    当时,哪有那么多竹简,可供她克的青山村附近确实有竹林不假,但那片不大的竹林,都是村里大家樵采。做器具的。

    若是为了让她和阿垣,在竹简上书写,就算把那一大片竹林,都给砍光了,估计也是不够用。

    而且,用竹简的话,其可不是从竹子上劈下来,劈成竹片儿,就可以使用了。

    它们必须得经过晾晒,阴干,让上面的水分全部去除,然后才能用刻刀,在上面刻字儿,也只有这样的的竹简,才能保存下来。

    而不经过处理的竹简,刻好字以后,随着受潮受热,竹简很容易就会崩裂,使得大家的努力,逐渐化为乌有。

    最要紧的是,对她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用竹简刻字,实在是太浪费了些,不仅仅浪费竹简,而且也浪费时间

    竹简的使用,对她们来说,都算得上难上加难来,丝帛更是金

    素从未奢望过的“奇迹”不可能存在的。

    各种原因交织之下,她们当时学习写字的方法,也就只是在那再普通不过的沙地上,拿木枝在其上划拉着,学习比划。

    等好不容易学会了之后,金素才试着找了些竹片儿,在上面刻着玩儿日积月累之下,她的那一手好字,也是如此练熟的。

    等到其习惯使用竹简之后,金素这才发现了,用竹简来写字的方便之处虽然说下笔时,其需要用到非常大的手劲儿,要不然,就很难在竹简上,刻下刻痕来,更别说流利地写字了。

    但是,你若是写错了的话,直接用刀削去一层,便可以继续使用,比现代时,用纸写字还要轻松些。

    毕竟,现代若是写错了的话,想要擦去字迹,还可能会将字给擦破了,或者说努力擦了很久,结果却擦得不够干净,满是污迹等等。

    但是,用刀削去竹简,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烦恼了。

    想了这么一大通,有的没的之后,金素方才回过神儿来,只见其利落地从那些仆役手中,接过了刻刀和竹简,然后低下头来,趴在桌子上,认真地刻起方子来。

    钱讯也适时地从靠椅上,站起了身来,踱着步,来到了金素身旁,看着她在桌子上,奋笔疾书的认真模样

    他自家的大孙女比这金小娘,还要略大上两岁呢,结果却是个不爱学习的,整日只想着出府,和城中相熟的其他女娘,到处嬉戏

    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前,他实在很想开口,去劝劝自家孙女,让她向金小娘学一学

    说起来,金素来到河内郡之后,在她不经意间,却也改变了周围许多。

    就比如说,钱讯的这座书房吧,之前哪怕是在书房里,他准备的都是坐席和矮小的案几,这其实也算是许多人家,都会有的装潢。

    而对钱讯来说,其虽然身体很是不错,不过年纪毕竟到了,再怎么说,也比不得自己,年轻时候的康健。

    其每次来到书房,意图翻找些书籍的时候,总会有些不便

    因为书简繁多,占地又颇大,一卷书起码要有一车的书简,想看完这么一卷书,更是起码就要花上一两个时辰

    这一两个时辰里

    ,就这么一直跪坐着,让他的身子骨儿,实在有些吃不消。

    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原因在,所以说这么些年来,钱讯已经甚少会踏足书房里来。

    这倒不是说他不爱看书了,他依然会在闲暇之余,想翻一翻书简,只可惜,他真的不想因为,看那么几卷书,就让自己累出个好歹来,再怎么说,这都有些不合算,对不对

    不过,面对着这一状况,最终其还是有了改变。

    钱讯去西市多了以后,在看到金家食铺,那常用的那些桌椅时,他心中便有了些想法来。

    他只开口对金小娘,提了那么一句,金素便让自家阿父动手,在她的指导和图纸下,帮钱阿翁打造了一把,后世才会出现的太师椅出来。

    有了太师椅,案几自然也显得不那么相称起来,总不能人坐在太师椅上,然后弓着背,趴在案几上书写阅读吧那画面实在太美,金素连看都不愿看

    这太师椅所能对应的,自然就是书桌了,为了配得上钱阿翁的身份,这书桌的选料自然很重要

    不同于食铺里的那些桌子,其选用的是槐木,枣木等,这些不怎么贵的木料它们所追求的,就完全是木料的耐用性,以及价格等因素,更多的就不再考虑了,

    只是,这究竟该选什么木料,会比较好呢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