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1章 变化

作品:《卫家女

    圣后在明堂上直接杖毙了前大理寺少卿刘扈这件事如同卷了雪的风, 将洛阳城里仅剩的那丝年味在上元节前就吹了个干净。

    刘扈的死并没有让圣后怒火渐消,正月十二,一道盖了玉玺和圣后凤印的圣旨从紫微城中传出。

    “皇后有令, 紫微城中设日月堂,堂中设尚书省,下辖六部, 选德才兼备之女子入宫任各处之职。”

    洛阳城中仿佛起了一场大火,人人急急慌慌去寻门路。

    三省六部官吏连政事也顾不上, 聚在一起商议如何让圣后撤回这道旨意。

    圣后并不等他们商议出什么,召了阮细娘入宫。

    “娘娘呀, 还没出正月, 您已经将要做之事做了, 我在家里一听都骇了一跳。”

    圣后将一本圣旨扔到了阮细娘的面前“六部想任何职,自己填。”

    阮细娘腿上一软跌坐在了地上“娘娘啊我这样也就去做个守门的。”

    见她惶恐, 圣后笑了“你不会做的,又有几个人做得无论任了什么职,都得从头来过。”

    说完, 卫薇想起了卫蔷。

    “我看那骆月娘投了北疆才三年, 行事风度胆量气魄已经胜了天下男子, 你灵慧不输她, 如何就做不成。”

    说完, 她将一本名册给了刚站起来的阮细娘。

    “这些女子都是在洛阳城中有些才名的, 你看看可识得几个”

    听圣后拿骆大夫与自己比, 阮细娘心虚得就像泡了水的纸, 小心接过名册,第一个名字她就认识。

    “司马五色司马夫人”

    司马五色,云麾将军李承继之妻, 太卿司马循之女,自幼熟读黄老,亦通读“四书”。

    卫薇走下御座与阮细娘一同看这本名册“据说她女儿李若灵宝才名响彻北疆,阿蔷甚是爱重她,当娘的总不会输给女儿吧这几年世家闹出了多少事,唯有司马五色守着云麾将军府没惹出事端。你可见过她”

    “见过”阮细娘小声说,“去年盂兰盆节的时候我跟着曲老夫人去看法事,司马夫人供奉了五百本自己抄的佛经。”

    阮细娘还记得那位面上什么都浅淡的夫人,走过的时候身上带着浓浓的檀香。

    “这位夫人念经礼佛这么多年,一定极稳重。”她这般评点。

    卫薇差点笑出声“抄经就稳重,那老僧岂不是可以做国相”

    阮细娘笑“我哪有娘娘聪明,抄经这事我可做不来,能做得都比我强些,又抄了这许多年,定是比我强百倍的。”

    “竟然有几分道理。”卫薇翻了下一页。

    “叶拂儿,钱家的叶三夫人,我见过,一看就灵慧,听说学过武,行动极爽利。”

    “嗯,她的族妹现在是封疆大吏,族姐是几州学政,想来她也差不多。”

    听卫薇这么说,阮细娘连连点头

    “我还真见过一位拿剑的叶娘子,当初救我们一家的除了元帅还有她,竟然是叶三夫人的族妹”

    卫薇笑她“你竟然还能记住”

    阮细娘只嘿嘿笑。

    下一页,还姓叶,叶若儿、叶锦儿、叶罗儿一翻十几页竟然都是姓叶。

    “叶家既然出人才,我自然一个都不会放过。”

    卫薇得意洋洋,阿蔷不过得了几个叶氏女,剩下的就全归她了。

    阮细娘觉得娘娘真是太厉害了。

    一个个看过去终于看到一个不姓叶的,阮细娘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的名字“解新罗”,再看后面写的是叶家养女。

    法号守灯。

    “还是个尼姑。”

    “据说出家一年就能辩经了,六根清净,正好为政。”

    将叶家上下女子一网打尽,卫薇真心觉得一个都不能放过。

    阮细娘点头“娘娘怎会寻出这么多人才,换了是我,我实在一个想不到。”

    卫薇只笑不语。

    阮细娘满心崇拜地又翻过一页,只见上面的名字崔扶桑,北疆大学政崔瑶的堂妹。

    道号还素子。

    “先把这些网罗来紫微宫,剩下的再考。”看完了整本名册,卫薇坐回宝座上,“你若认识可用的,也一并告诉我。”

    阮细娘笑“是,娘娘。”

    卫薇点点头,脸上的笑意淡去了。

    她又成了圣后。

    二月开大会,过完了年就要准备起来,白山都护府距离晋州颇远,好在可以坐火车倒成了方便的,白山都护长孙琴憋着劲儿想让其他人都看看白山的好东西,白山的豆,白山的山珍,白山的各色干肉与皮毛。

    白山虽然土极好,开地却实在艰难,想纯靠种粮养活自己在几年内还是痴心妄想,正好有铁路,长孙琴常常亲自带着人长途跋涉到幽州,让幽州港来往的商船里装上白山的皮货山珍。

    换来的粮食运到白山,就能养活白山十三军和他们来随军的家人。

    同光九年的扩军也充实了白山的垦荒军,从前在白山垦荒的大半都是俘虏,扩军之后垦荒军有了白山军的旗号,军饷也是仅次于白山十三军足有六万多人,加上他们的家人有十万之数。

    单论人数已经与繁衍生息多年的幽州相当。

    这么多人在,活儿干的多,事也多。

    郑兰娘将这一年来白山都护府辖地的大事一一抄录下来,抄完,她叹了口气。

    “毋虚”当年她来白山之前,元帅写了两个字给她。

    那时她已经是北疆财部的算官长,是北疆财部里年纪最小的司官,自以为已经明白了如何做实事,来了白山才知道想要将事做好有多难,事做不完,人的心力却有限,有时无力求实,便成了虚。

    虚事多则颓,实事多则兴,为了做不虚之事,有时就是要将自己逼到绝境之中。

    有人敲门,郑兰娘将文书收好,开门就看见了自己的阿娘。

    “兰娘,元帅让我闲散了数月,我也该去元帅处谋个职了。”

    头上只梳了简髻的柳妤笑着对自己女儿说。

    她自称自己是闲散了数月,实则自从到了白山就没停过,白山诸事冗杂,光是理账一事就能将几个算官耗在里面。

    柳妤精于算学并非虚言,她将白山所有收支之事看了一遍,用了半月重新理了账册,让理账一事容易了一半。

    一番劳碌,曾经丰腴白皙的柳大夫人变得黑了些瘦了些,却仍是神采奕奕。

    “好”郑兰娘笑着说道,“我在白山必小心谨慎,阿娘不必担心。”

    她身为白山都护府长史,都护不在之时她要代行其责,轻易是不会离开,想要送阿娘走,也只能送到车站。

    柳妤笑着摸了摸自己女儿的脸庞。

    “既然选定了前路,就往前走,贪嗔痴念,钱财美色,皆是浮云,只有大道是真,知你辛苦,阿娘心疼你,阿娘也为你高兴。阿娘蹉跎了半生才知晓的道理,你这般年纪便已知晓,有志亦有力,阿娘以此为傲。”

    郑兰娘眨了眨眼睛才让自己没哭出来。

    同光六年到同光十三年,整整七年,被抢进上阳宫的时候她还想过为赵梁的圣人做妃子以光宗耀祖,现在去看,不过是寄命于他人的虚妄罢了。

    见女儿要哭不哭,柳妤握住她的手“咱们母女俩到今日也可说祝各自前程似锦。”

    说完她就笑了,郑兰娘也笑了。

    有些地方一想到开会便要想尽办法寻商机,有的地方则是各种依依不舍。

    站在幽州州造船坞,诸葛弘唉声叹气“一日日看着他长大,只怕我还没回来,它就走了,我就是那知道娘子有孕还要出去公干的郎君。”

    他身侧幽州长史谢尽之看完了手上的文书抬起头“昇歌号是船坞的师傅们造的,你是爹,他们是谁”

    看了一眼老师傅为造船而炼出的如铁柱般的手臂,诸葛弘往后退了一步“舅爷爷,你就不能让我多难过会儿你可是马上要大半个月见不着我了。”

    谢尽之无动于衷“昇歌号下海的那一日我会写你的名字放在前面。”

    诸葛弘几乎要哭了。

    “昇歌号”是幽州州造船坞建起四年以来造出的最大的船,长二十七丈,比现如今海上最大的“蔷薇号”只小一点。

    “昇歌”这个名字是从一开始就写在图纸上的。

    据说图纸是顾师留下来的。

    定的是三月初三下海试水,偏偏今年的大会提前到了二月,三月初三诸葛弘最快也在回程路上。

    “舅爷爷,要不我把刺史给你,你去太原开会吧”

    他抓着谢尽之的袖子小声问道。

    谢尽之没说话,一把将自己的袖子拽了回来。

    见他转身走了,诸葛弘哭丧着脸跟在后面嘟嘟囔囔,等到了人前,他又是一派沉稳的幽州刺史了。

    如今统管数州的京兆尹元妇德准备带去太原的是文书。

    堆在一起足够丈高的文书,是她抽空与各司同僚一同整理的,南下治理这些州遇到的问题和发现,以及所感,已经都在上面了。

    陈伯横第一次见这些文书堆起来,忍不住想等元妇德回来就得下次过年了。

    这次大会他是被元帅特指了要去的,顾念他的年纪,还专门准备了马车和护卫,比元妇德提前七天走,慢慢到太原,也不必那么辛苦。

    被这样优待,陈伯横摸了一把长须,看了看天。

    “妇德啊,这次开完会,恐怕咱们就不能叫元帅是元帅了。”

    元妇德一边整理文书一边说

    “立军、立学、立法、立政该立国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