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 56 章

作品:《在年代文里暴富

    之前,张王二位约好,两人给未来的新邻居送个招牌时,问过沈鱼,他那店子,准备起个什么名儿。

    这一问把沈鱼给问愣住了,让他动手干活还行,取名真不擅长。

    听听沈桥那名儿,桥洞子下面捡回来的,所以叫沈桥。

    得亏不是路边捡的,不然得叫沈路。

    张老板见他拿不定主意,笑道“不然就叫沈记呗,人有名气的老店子都这么叫,老王那面馆还叫王记呢。”

    “去你的,提我干嘛,你那小卖店连招牌都没得。”王老板啐他一口,跟沈鱼说“别听他胡咧咧。”

    沈鱼笑了笑,隐隐心动。

    可以啊,后世那有名的麻辣烫连锁店,什么杨x福麻辣烫,x亮麻辣烫,不都是用的人名吗

    虽然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招牌上,好像有点点羞耻,可他弄个沈记,就也还好吧

    于是沈鱼第一家店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此时张王二位老板,还不知道他们送出去的这块招牌意味着什么,只是本着一番诚心,特意找相熟的匠人,选了好木料给沈鱼送了这么个招牌。

    沈鱼不太懂木料,但好坏还是能看个大概的,知道两位老哥确实费了番心思,很是诚心地向他们道谢。

    张老板笑着摆摆手“我还要谢你,你送的那个啥底料,真是好啊,过年我们家搞了个涮锅,都说好吃得很。”

    当初沈鱼提过一嘴,他和老王都没当回事,没想到沈鱼年前真给他们送来了。

    一家一大包,厚厚的一层牛油,看着就不便宜。

    可味道也真的好,兑点儿水烧着就能涮锅子吃,随便弄点儿啥蔬菜肉的,放进去煮着都香。

    家里亲戚都说味道好,爱吃得很,过年人多的时候,端上去就能当个大菜,新鲜好吃受欢迎。到最后下点儿手擀面,他家小崽子呼噜呼噜扒拉了两碗。

    王老板跟着点头“是好,烧菜的时候也能用。”

    他媳妇做饭手艺很一般,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总是放不开手脚,怕烧的菜不好吃,让亲戚笑话。

    可是有了沈鱼送那火锅底料,烧重口味菜的时候放一点儿,特别提味儿。

    想

    想也是,里面又是油又是各种调味料,都是配好了的,比自己掌控调味简单多了。

    今年他媳妇烧的几道菜受到欢迎,高兴坏了,一个劲儿跟他说,这个底料好用。

    沈鱼听着听着就笑了,他没想到王老板家还开发出这个用法。

    后世确实有些家常做菜,用火锅底料当调料的,也确实方便。

    比如煮个毛血旺,放一小块火锅底料,肯定比自己调料方便,也好吃。

    倒不是说火锅底料真有那么万能,而是相对于大部分人普通的烹饪水平来说,火锅底料不一定能把菜的味道提升太高,但最起码不会太难吃。

    简单点说,上限没那么高,但下限不会太低,能保持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准,这对大部分人而言就够用了。

    “还能炒菜”张老板叹了口气“可惜我家的吃完了,不然也能试试。”

    涮火锅好吃啊,媳妇儿子都喜欢,家里老人碗里兑点儿白水,涮一涮也爱吃,说煮的软乎还有味儿。

    所以过年这段时间老吃,就给吃光了。

    王老板“我家也吃完了。”

    他媳妇自从发现火锅底料的妙用,如获至宝,下厨的兴趣空前高涨,就给用光了。

    张老板看了看沈鱼,有些犹豫。

    沈鱼失笑“张老哥,您想说什么,直说就是。”

    张老板搓了搓手,不好意思道“我是想问,小沈啊,你要不然再做点儿那个啥底料,卖点儿给我们。”

    王老板抢在沈鱼张嘴之前,说“知道你要说送我们,没这个必要,我和老张都觉得这东西好,家里常备一点儿怪好用的,涮锅子炒菜都方便,你要是送我们,还能送一辈子不成你愿意送,我们哥俩也没那个脸收。”

    张老板煞有介事地点头“老王说的有道理。”

    沈鱼心里升起个念头,他麻辣烫店都开了,再开个火锅店又怎么样玩基建类游戏,建筑还能升级呢,他开店也可以啊,麻辣烫升级火锅店。

    不过现在也只能当成个不成熟的想法,最朴素的一点理由,没钱。

    开这个店已经把他积蓄掏得所剩无几,得回点儿血才能琢磨下一步路怎么走。

    至于张王二位的要求,他觉得可以搞

    ,以后开火锅店,也能顺带着卖火锅底料,客人吃了觉得味道好,肯定有愿意买的。

    盘算清楚后,沈鱼开口道“回头我再做一批,两位老哥先拿回去吃。”

    他抬手止住二位将要出口的话“就这一回,以后再买,我肯定要收钱的。”

    这两位老哥没少帮他,之前买房子,帮着打听张罗,还白吃了人家一顿饭。

    沈鱼送点儿火锅底料,算是感谢,结果人家转头送了个大招牌。

    所以真不好意思拿火锅底料卖他们钱,这次多给送点,下回下回再说吧,说不定到时候火锅店都开起来了。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只说现在。

    定的正月初七开业,开业之前,沈鱼忙忙碌碌,到开业前一天,不经意地就发现,沈桥的腿,不知不觉好了。

    这是好事啊沈鱼心中大喜,非常迷信的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兆头。

    开业那天,一大早,沈桥和一众员工就到了店里。

    新装修过的店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亮,路人从外面一看,到处干净亮堂,很容易就心生好感。

    员工们也都收拾得干净整齐,暂时没发员工制服发不起,一套棉袄几十块,四个人就是两百多,沈鱼没钱了

    但沈鱼给定了帽子、围裙和袖套,一人两套,用来换洗,提前跟她们说过,必须保证这些装备看着是干净的。

    三件套用的都是米黄色细格子布,暖色调,不太受脏,但也不容易藏污纳垢。

    围裙上有个比较大的花体“沈记”,裙摆、帽檐、袖套收口的地方,沈鱼让人给缝了一条甩尾巴的小鱼。

    看起来好像很多余,最起码余婶子刚听听说,要给她们员工订这些装备的时候,就私底下跟他说过,不用多花这个钱,浪费。

    余婶子是替他打算,没这些装备,她们弄脏了衣服,回家自己洗。

    有这些装备,是她们方便,对沈鱼这个老板能有什么好处。

    可沈鱼坚持,余婶子就不多说什么了。

    结果等这些东西都做好了,大家一齐穿戴上,看着立刻就不一样了。

    余婶子也形容不出来,就是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特别得劲儿。

    她想到那些工

    人,穿着工作服出来,个个挺胸抬头的,她这也算工作服吧

    其他几人也都很高兴,杨婶子小心翼翼摸了摸身上的围裙,这么好的布料,做围裙了,她都生怕给弄脏了,舍不得啊

    新店开业,张老板之前还问沈鱼,要不要放两挂鞭炮,被沈鱼给拒绝了。

    就开一麻辣烫店,太大张旗鼓了,而且开在人家厂子对面,机械厂正上工的时候,他在外面放鞭炮,影响不好。

    所以沈鱼只在店子旁边的墙上,贴了个开业大吉,前三天全场九折的大红纸。

    一九八六年阴历正月初七,早上八点,沈鱼的第一家店铺,沈记麻辣烫,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业了。

    四个员工按照之前培训好的,各自到各自的岗位上待着。

    然而食材早就准备好了,底汤也在大灶上热着,除了看着锅的周婶子,其他人都无事可做。

    杨婶子心里发慌,怎么一个客人都没有,没有客人,老板赚不到钱,她这工作能干多久啊

    其他人倒还好,早就跟沈鱼合作过,知道他之前摆摊的时候生意就好。

    现在开了店,环境更好了,菜品价格没有涨,没道理突然就没生意了。

    沈鱼也不急,卖吃食,一般情况下,都是饭点儿的时候生意好,这会儿机械厂已经开工了,八点多,路人没几个,没生意很正常。

    “大家都吃过饭了吗”沈鱼问。

    其他人都点头,要上工哩,怎么能饿着肚子过来,哪家都是这样,要出去干活挣钱的人,家里得优先让他吃饱了。

    沈鱼揉了揉肚子,笑着说“我和沈桥还没吃,我去隔壁买点儿面条,先吃点儿。”

    正说着,王老板推门进来“嘿,我还想着,你说今个儿开店,怎么早上不见人,现在人都上工去了,没客人吧得,我给你开个张。”

    沈鱼笑道“谁家早上吃麻辣烫啊,我开那么早做什么。”

    王老板一想也是,早上赶得急,哪有时间慢慢选串子等着烫。

    “我刚看你那外头写着,开业三天九折”王老板问。

    “对,给您五折。”沈鱼笑道。

    “可别,九折就行了,我这脸皮不够厚,不好意思老占你便宜,说不定老张能行。”王

    老板促狭道。

    “一进来就听见你提我,说我啥坏话呢”张老板紧跟着进来了。

    不意外,也是来给沈鱼捧场的,两人在沈鱼的指点下,先拿一个找赵老爷子订制小竹托盘,把想要的串串放在里头。

    选好了,一起拿去窗口算账。

    余婶子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常年算计家庭生活开支,对这种几毛几块的,尤其敏感。

    她还私底下做过功课,努力记忆各种食材的价格,避免算错价。

    唯有开业打九折,这个有点儿难为她,沈鱼说总价乘以零点九,她就没学过乘法。

    余婶子慌了一瞬,但她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很快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她不会乘,就不乘,总价算十分之一出来,这个她会,然后用总价再减去十分之一就行了。

    多了个步骤,但能算清楚就行。

    余婶子飞快地算好了价格,谨记沈鱼的话,拿钱的手不能碰到食材,算好之后,竹托盘就转到一边等着的周婶子手里。

    周婶子立刻去掉签子,将食材按照耐煮程度,依次下锅,放在大长漏勺里煮着。

    杨婶子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过去“您可以先去坐着,好了会给您端过去。”

    两人对视一眼,挑了张桌子坐下。

    张老板朝沈鱼竖起大拇指“小兄弟,你这店弄得”

    他纠结了一下,似乎想找个合适的形容词,没想出来。

    王老板接道“正规,排面。”

    看着就跟一般的店不一样,反正他作为客人,体验相当不错。

    沈鱼笑了笑,没什么好得意的,都学的前人经验,这才哪到哪啊。

    话说如果这个时代有个x底捞,客人能给吓走,太热情了。

    或许是两人真聚拢了人气,刚把这二位的麻辣烫端上来,店里又来其他客人了。

    这是个光顾过沈鱼小摊的,路过的时候闻见想了一个年的香气,循着香味儿看过来,发现这里开了家新店。

    也是卖麻辣烫,过来一看,还真是那小老板。

    这个客人已经吃过早饭了,可是十多天没吃麻辣烫,怪想这个味儿的。

    而且门口的红纸上还写着,开业三天九折。

    这便宜,不占白不占,难得打折,错过了

    多亏。

    他本来想只买几根过过嘴瘾,可是拿着那个小托盘,里头几根串,空荡荡的差点儿连底儿都铺不满,他就想再拿几根,不知不觉就点了十几根。

    结账的时候,稍微心痛了一下,但是再一想,九折

    四舍五入,多吃就是多赚,吃到就是赚到于是一下子心里就平衡了。

    被客客气气地请去坐下,然后他点的食物,被直接端到面前,简直不能更贴心。

    客人心里满意极了,那些店员,身上干干净净的,还戴着帽子,袖套,跟别家店一下就区别出来了。

    而且弄那么个托盘,自己拿着自己选,多好啊,方便得很,还干净。

    桌子上有筷筒,有辣椒油,有醋,他问了一下,免费加。

    这么好的环境,价格竟然没涨,开业还打折,太划算了。

    客人吃得满意,花了钱还赞不绝口,回去了就把麻辣烫开店了,还开业打折的消息告诉了亲朋好友。

    这是后话,且说现在。

    有了第一个客人,就有了第二第三个,开始煮食材之后,香气就慢慢漂出去了,渐渐不停有客人进来。

    几个员工一点儿不嫌人多,反而高兴得很。

    人多好啊,生意好,老板才能赚钱,老板赚钱了,她们的工作才能长长久久的做下去。

    可是店里突然来了这么多客人,沈鱼这帮一下,那忙一下,说好的去吃面,都没时间了。

    沈桥皱了皱眉,去后厨拿了个干净的大托盘,去隔壁买了一大盘扯面回来。

    周婶子顺手就给放骨汤里煮上了,加点儿青菜和肉,煮好了先盛两碗,沈桥沈鱼一人一碗。

    沈鱼给自己加点儿辣椒油,一海碗热面下肚,饱了。

    沈桥在吃第二碗,沈鱼坐他对面,吃饱喝足,笑眯眯问“你花压岁钱了”

    沈桥的压岁钱,当然是他给的,给了十块呢。

    他是想着,沈桥手里得有点儿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了。

    沈桥点了点头,他当时不想收的,因为他没有钱给沈鱼压岁。

    “这几天要是店里忙不过来,帮我算账吧,给你结工资。”沈鱼说。

    “不要。”沈桥放下筷子,担心他误会,补充了一句“不要工资。”

    他要赚钱

    ,另想法子,不能赚沈鱼的钱。

    他神色坚定,沈鱼摸了摸下巴“行吧,那给我打白工,可别后悔。”

    沈桥微微笑道“不会后悔。”

    他为沈鱼做任何事,都不会后悔。

    吃饱了得干活,半上午的时候,客人来的不多,三三两两,有时候店里一个客人都没有。

    但是到了中午下工的时候,突然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了。

    沈鱼在外面摆摊摆了一个多月,名声都打出去了,附近有不少他的忠实顾客,尤其是机械厂里面的工人。

    过年歇业十多天,好多人都惦记着,等沈鱼出来摆摊了再去吃麻辣烫,没想到竟然出现了一家店。

    闻着味儿,像

    进来一个,同一个老板。

    那没得说了,赶紧看菜单,环境变好了,可千万别涨价。

    没涨开业还打折呢,那还等什么,这便宜不占,那不是傻子

    之前还担心没客人的几个店员,一下子忙疯了。

    余婶子算账算得焦头烂额,沈桥和沈鱼去帮忙,他们两个算账,余婶子去帮周婶子,杨婶子和大龙招呼客人,端碗收桌子,跑得脚不得停。

    沈鱼买这个房子就是单单为了开店,一共五十平米左右的面积,最后面当仓库,储存食材和其他杂物,大约有十来平的样子。

    厨房和外面大堂是连在一起的,中间用一个平台分割开,一边收银,另一头是锅灶,煮好的麻辣烫放平台上,由杨婶子和大龙端去给客人。

    大堂占用面积最多,有三十多平,两边靠墙,一边能摆六张桌子,加起来就是十二张。

    因为是长凳,一张桌子挤一挤,能坐六个人,坐满了就是七十二个。

    看起来不少了,可最忙的时候,有客人端着碗没地儿坐,只能站在一边,跟人拼桌子。

    或许是十多天没出摊,老顾客们想念这一口,购买欲旺盛。

    又或者是九折的魅力太大了,客人们走了一波又一波,不知道到底有多少。

    沈鱼发现,沈桥太好用了,比计算器还好用,计算器还得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摁,不小心摁错了,完蛋,都不一定发现。

    沈桥就不一样了,算得比计算器快,甚至扫一眼就能得出价钱,心算速度快

    得让人嫉妒。

    有他在,沈桥这边反而没那么忙乱,他还能抽身去帮帮别的。

    中午这一波,直到快两点了,客人才慢慢减少一些。

    沈鱼让员工们,轮流吃了饭。

    开卖吃食的店,有锅有灶有食材,没必要在这种小地方苛刻。

    所以他提前跟她们说过,包两餐,中午和晚上,可以自己煮饭,自己炒菜也行,每一餐可以有个荤菜。

    想吃麻辣烫也可以,自己下食材煮,或者去隔壁面店吃面,可以报销。

    另一边的家常菜馆不行,在那吃不报销,就是这么小气,记仇。

    几个员工都选了吃麻辣烫,一是现在还有客人,炒菜比较费时间。

    二是闻着这个儿味儿,客人们又吃得那么香,她们也馋了。

    大龙跟着沈鱼摆摊,没少吃,可吃不够,还是觉得好吃。

    余婶子跟周婶子尝过,也觉得滋味好,比她们炒菜好吃多了。

    杨婶子都没吃过,特别想尝一尝味儿。

    沈鱼随她们,不过也就这一段时间吧,天天吃顿顿吃麻辣烫,谁受得了,以后她们自然会选择别的餐食。

    然后就每人选了一些串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沈鱼这个老板在这,没太敢拿肉,都拿的便宜的。

    还是沈鱼主动说,让她们吃点儿肉,才一人拿了几串肉。

    等麻辣烫吃到嘴,几人都加快了进食速度。

    一口气吃完,杨婶子偷偷跟周婶子说“难怪生意这么好,可真是好吃,咱小老板真有本事。”

    周婶子点了点头,可不是,小老板是她见过顶顶有本事的人,心眼还好。

    她是撞了大运了,跟着小老板做事,可得尽心一些。

    有了中午汹涌的客流,员工们再也不担心没客人了。

    下午陆陆续续一直有人来,比上午多一些,都是听了打折的消息过来的。

    就这三天,错过了就亏了

    到了晚上饭点儿,生意比中午还好,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来的。

    之前沈鱼只中午摆摊,时间还短,除了有空闲时间,特意找过来的,大部分客人其实都是机械厂的工人。

    可现在有店子了,晚上也开着,就有别的厂的工人,听到消息下工了带着家人一起过来吃麻辣烫。

    附近

    一些住户也有过来的,有的之前嫌贵,偶尔才吃一两回。

    现在一想,打折横竖以后还要吃,不如这三天吃,能便宜好多呢

    所以生意真的格外的好,一直忙到八点多,客人才渐渐稀少,中间沈鱼让大家轮着吃了晚饭。

    店员们上的都是整天班,现在还没有倒班的,也就是说相当于加班到了这个时候。

    人家倒是没什么怨言,可沈鱼怪不好意思的,虽然等一等,或许还有人,但依旧让大家收拾收拾,下班回家。

    结果她们还不乐意,余婶子说“肯定还有人来。”

    其他人都点头。

    沈鱼好笑道“有人来也不开了,走走,好晚了,明天还上班呢。”

    老板发话了,大家只好简单收拾收拾,就走了。

    也多亏大家住的近,回去顺路,天黑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沈鱼还怀揣着巨款,今天一天的收入,全在他的大包里装着,装了一大包。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12223:52:372021012401:02: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王二小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墨萧千凤49瓶;红烧排骨39瓶;葡萄桃子、落日的优伤、是小王啊、子鹤期梅、奇迹10瓶;狸子不掉牙2瓶;杨梅树下摘苹果、jikkei、45323113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