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贾琏的政治生涯正式开启
作品:《红楼老太太》 石梅之后越发注意朝廷邸报。
吩咐金山收集各方消息,没有皇孙的任何消息。
大家都猜测,嘉和帝一直住在行宫,是为了皇孙疗养。
嘉和帝做的机密。
整件事,瞒的滴水不漏。
之后,石梅不再跟贾敏打听任何有关皇孙的消息。
林如海并不认得燕候府的三公子。
且林如海这些年压力也很大,没必要再给他一份心力压力。
石梅觉得她现在能做的,就是看着嘉和帝下棋,看他如何把这一盘起给下活了。
贾琏却跟白锦堂暗地里开始通传消息。
贾琏手里很快就有了京都所有皇子的的详细情况。
然后,他发现,如今唯有三个不定的因素。
第一个是五皇子没有中毒。
五皇子虽因四方当的事情被嘉和帝厌恶。
却不妨碍他生孩子。
再有四爷的两个亲弟弟,十三皇子与十四皇子,只是轻微中毒。
他们眼下虽没有儿子,难保以后没有。
不过,这要看他们是在立太子之前生,还是立太子之后生。
若是四爷凭借着水阳立了太子,嘉和帝活着的时候,水阳的地位应该没有任何的威胁。
若是十三十四生了小皇孙之后,四爷还没取得太子之位。
那么他们就要亲兄弟相争,手足相残。
水阳对于四爷尤其重要,更加会没事。
怕就怕四爷上位了,嘉和帝噶崩了,十三十四这时候有了儿子。
四爷会不会心思浮动,想让自己血脉更亲的嫡亲侄儿继位。
这时候,水阳才会危险。
然而,这么多年,四爷会布置,难道燕候不会准备?
如此一想,贾琏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了。
是故,贾琏第二次回家来取挂件,整个人神采飞扬,再没有半点郁结之气。
倒把石梅闹糊涂了。
难道她猜错了?
反正无论才对猜错猜对,她也无能为力,从此搁置不管了。
然后,贾琏开始慢慢透露一些皇孙的消息给家里。
皇孙而今还有点身子虚弱啦。
故而,陛下会让贾琏带着他练习一些养生功能。
之所以选中了贾琏,因为荣府的弟弟妹妹多啦。
皇孙为什么一定躲着不出来呢?
贾琏也有说辞,陛下害怕了。
这个皇孙是陛下膝下唯一第三代,独根苗苗。
若是再被什么人给弄没了,老皇帝肯定会立马嘎嘣升天了。
贾琏这一说开,石梅满腹的疑惑竟然冰消了。
实在是燕候夫人悲痛欲绝的样子,不像是装出来。
难道真是四皇子之子命大?
然后,石梅很快就顾不得猜测这个了。
过了八月十五之后,京都办婚事的人家逐渐多起来。
白锦堂跟贾燮之女的婚事,马上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事儿是石梅牵头,故而毓秀首先找到石梅商议。
石梅便把贾燮的媳妇招来说了毓秀的意思,想要早点迎娶媳妇。
贾燮这边便请了贾斋夫妻与贾珣夫妻媳妇做媒。
贾赦张氏是白锦堂的媒人,婚事便由张氏与她们商谈了。
两家商议,冬月初六成亲。
之前家俱都是悄悄的打好了。
这婚事办起来十分简单。
然后,开始磋商白家下多少聘礼,还有贾燮家出多少嫁妆。
毓秀就说他这些年没有攒下多少钱,只能下五千银子的聘礼。
贾燮家里这些年有所改善。
但是,上万的银子却是拿不出来。
贾燮媳妇就说,大家都是亲戚,有话先说分明。
家里还有三个小子,女儿嫁妆不可能很多。
最多只能出一千银子的嫁妆,让毓秀也下聘一千两。
到时候,姑娘带着两千银子的嫁妆出嫁,保证一两银子都不会少。
然后,毓秀还是坚持下了五千银子。
她跟张氏与贾珣媳妇解释说“不瞒嫂子说,这些年来,我沾了娘家的福气,也开了几家铺子,之前五千银子翻本了,积攒下了一万多银子,堂儿跟雅娟一人一半。
雅娟虽然是女儿,吴家是官宦人家。不能让她到婆家底气不足。
说句实话,我这身子骨不大好,最近总是头晕眼花。
这媳妇一进门,我也想学母亲您,我就撒手不管了,偷个懒享享福。
堂儿三山五岳的交朋友,花钱大手大脚,银子交给他我不放心。
这聘礼呢,权当是我给小两口的私房钱,有媳妇掌管,堂儿花费起来也要思忖一二。
贾燮大哥回来多少聘礼,只要不低于五千,我都没话。”
毓秀这话让石梅对她刮目相看。
多少人说寡母养儿,如何把这家财,把着儿子。
毓秀看来真是通透了。
张氏与贾珣媳妇听她说的情真意切,又去跟贾燮媳妇商议。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贾燮媳妇也只有应了。
且男方聘礼多,是看重女方。
冬月初八,白锦堂成婚。
毓秀这般看重族人,她的名声越发好了。
贾燮媳妇嫁女当日当着亲友告诫女儿“你姑姑不容易,我儿过门了要敬重夫君,好好孝顺婆婆。”
吴家这边参加了婚礼,马上出动找到石梅,商议雅娟的婚事。
当初,石梅让贾政牵线。
但是,王淑华不能出面,王子腾当初都说死了,她不能代表二房。
这个媒人就请了贾珠两口子。
再有白锦堂请了自己一个同僚出面做媒。
吴家笑得的合不拢嘴。
这时文曲星做媒,再好不过了。
雅娟的婚事就定在了隔年的五月十六。
然后雅娟这边跟吴家商议。
吴夫人闻听女家有五千银子的嫁妆,想着白家的锦缎布匹肯定不能少。
再者,这是长子媳妇,今后要靠着长子养老,不能让他儿子没面子,媳妇不舒服。
很大方的下了八千八百两的聘礼。
毓秀牙齿疼了。
白锦堂一出手就搞定了。
他跑去内务府卖了两个罪官家的门脸房,虽然在南城,贵在面积大。
可以租赁给人做生意。
然后给雅娟卖了一个三百亩的田庄。
田庄在昌平,距离皇家汤泉很近。
最近几年,因为嘉和帝常驻汤泉,周边的庄子一直在升值。
雅娟的庄子,可以自行开饭庄,做大车店的生意。
这一折腾,等到明年出嫁,这庄子已经有出息了。
五千两银子的东西立马就升值。
雅娟的婚事敲定之后,腊月又到了。
嘉和帝早在十月份就进驻汤泉。
林如海与贾琏又有两月没回家了。
荣府这边倒是好说,不仅迎春惜春越发能干了。
还有叶筠元春胡嫣然三个帮手。
二房的事情都是王淑华在张罗。
胡嫣然是个机灵鬼。
她根本不插手二房的事情,只在这边帮着张氏。
因为她的新房安排在王氏的跨院里,她若是在王氏院子里办年货,贾政王淑华岂不是尴尬?
她不如不管。
王淑华顺带给这边办一份儿,她都给王氏。
她在这边帮助张氏,张氏也顺便给小两口一份年货。
这就差不离了,不足的她自己再添补一些。
省钱又省力,何乐不为!
她若是当家,王氏肯定找她这样那样的毛病。
小姨娘当家,王氏反而不敢闹事。
不过,胡嫣然对于贾珠的吃穿住行,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顺便还会给宝玉做针线,王氏都没话好说。
但是,她只做该做的事情,公公的事情,二房的事情,她一概不管。
石梅张氏都很能理解胡嫣然。
二房这个复杂的环境,她却是不好插手。
也就随着她去了。
她愿意到荣府帮忙,石梅张氏都乐意接受她。
这一年荣府过年很轻松。
嘉和帝在汤泉过年。
家里男人都去汤泉朝贺,没石梅这些诰命夫人什么事儿。
而且,这一年京都的年节依然很低调。
嘉和帝都不好好过年了,别人还敢瞎咋呼呢。
不请客也不唱戏,就是自家人关着门亲亲热热。
石梅觉得没有哪一年有今年的春节舒服。
因为林如海春节期间也被嘉和帝抓差,林家祭祖事宜由十六岁的青玉主持。
贾敏有点意兴阑珊。
春节的团圆饭也不能团员,心里有点难受。
好在青玉的恐水的心疾,经十几年的努力基本痊愈。
贾敏初二归宁,就跟石梅吐苦水“真是的,不知道神神秘秘搞什么,也不是卖给他们了,过年祭祖都不能回家主持。”
石梅也不知道如何评价,只能劝她“你两个哥哥哪个着家了?
你两个侄子还搭进去了。”
张氏也道“琮儿今年也要回金陵参加童生试,若非前年闹得那么凶,去年就该返乡了,唉!”
后年又是大比之年。
贾琮读书,不及贾珠与贾琏努力。
贾珠那样宵衣旰食,还落第一次。贾琏有内力,也二十岁才金榜题名。
贾琮如今还没有练气入体。
读书又不是很认真,秀才很容易考,乡试有点难。
贾琮的两任塾师,都这么评价贾琮这孩子不是不聪明,不知道怎么就是读书使不上劲儿。
东府的贾蓉也是这么个德行。
石梅在想,估计贾琮这一辈子能够中举就不错了。
反正也考不上,这才没着急让他返乡。
故而,如今贾琮贾蓉连秀才也不是。
不过,今年贾敬前来商议,希望贾琮能够跟贾蓉搭伴返乡参加童生试。
贾蓉十五了。
贾敬不奢望他能够考上,只是让他警醒警醒,知道自己的斤两。
希望他今后能够发奋努力。
毕竟,宁府的爵位与他无关了,他需要自己挣前程。
贾琮贾蓉这一波还不考试,贾璋就赶上来了。
贾璋今年十三了。
贾璋的特点是,练武不大喜欢,很喜欢读书。
四月童生试,科试却在八月。
这一走基本就是一年时间。
张氏这才舍不得。
但是,想到叶筠是县主,也只有让贾琮先去考个秀才。
这样等贾琏娶亲,就可以给贾琮订婚,后年就可以成亲了。
这一年正月十五。
贾赦、贾政、贾珠、贾琏、贾琮、贾璋,叶筝,宝玉,都跟街上扎鳌山。
蓦然间,远处出来一阵鸣锣开道。
白锦堂一马当先跑来报喜“拜见大舅,二舅,见过表哥,您几位快些回去沐浴更衣,宫里戴权来了,特特从昌回来,专门给二表哥赐婚来了。”
一行人都有官爵,忙着一溜烟的回房更衣去了。
这边赖大林之孝忙着铺设羊毛毡,一直从大门口铺荣禧堂。
荣府这边接了赐婚旨,将戴权好生的送出府。
贾琏忙着骑马去了燕候府。
燕候府这边接到了天使赐婚。却是戴权先到了燕候府,后到了荣府。
燕候府的待遇却不同,不仅有赐婚旨,还有两抬嫁妆一对尺余长的和田玉如意。
一对半人高大红色的珊瑚树。
这些都是有钱难买的礼物。
贾琏前来主要是跟燕候禀告一声,原本父母准备马上过府商议婚事,无奈族人得了喜讯都来恭贺。
因为是长辈,不能不顾,一时走不开。
燕候便道“去给老太太与你岳母磕个头就回去招待客人,其余的事情明儿再说。”
贾琏这边看见了陈老太君与岳母,磕了头,又颠颠回家来了。
荣府这边宾客盈门,多是荣府的姻亲故旧得了消息前来恭贺。
兄弟侄子今日不怕贾琏发火,讨喜钱沾喜气。
特别是那些没讨媳妇的小子,围着贾琏闹腾。
怕贾琏跑了,都把贾琏抱起,身上的玉佩荷包扳指都被人抢跑了。
贾琏回到荣庆堂,头发都散了。
白玉冠被贾蓉拔去了。
荣禧堂里的笑声能把屋顶掀了。
正月十五足足闹了一天,吃了整天的流水席。
因为思虑皇子皇孙都没出三年的孝期。
故而,荣宁街上没敢大肆跑鞭炮。
否则,只怕荣宁街一天不得停下鞭炮声。
傍晚,贾琏抽空说了岳父家的情况,岳母的精神好多了。
陛下赐了两抬嫁妆。
当晚,石梅梦见了贾代善。
他丢出一块五彩石,正中石梅的泥丸宫。
石梅脑袋轰隆一声巨响,顿时惊醒,识海里竟然多了一座青云缠绕的荣府。
她无需特特开天眼,已经能够看清荣府的气运!
翌日。
石梅与张氏坐轿。
贾赦贾政带着几个儿子护送,拜访燕候府。
燕候府中门大开,张灯结彩迎接贵宾。
燕候带着儿子们在大门口等待亲家公一家人。
然后,贾赦贾政贾珠贾琏这些有官爵的去前院书斋。
贾琮一群小子就由燕候府的两位公子,水澈,水清接待。
石梅张氏婆媳就去了后院。
陈老太君带着媳妇迎接到了垂花门。
陈老太君就跟石梅手拉手,张氏就跟燕候夫人亲厚。
到了老夫人萱堂,水灵正在门口迎接。
因为今日要商议请媒下聘之事。
陈老太君就吩咐水灵“你去看看席面,一定不能出错。”
今日其实不需要水灵照应,不过是怕她害羞,把她支出去。
这边刚坐下了,陈老夫人婆媳的轿子就到了。
陈老夫人见了石梅拉住就笑“老姐姐,这谢媒酒不能少了我的哟。”
石梅就睨着她说“这得看看你的功劳有多大,功劳大,就有大大的白玉杯,功劳小就是黄杨木……”
两人拉手哈哈大笑。
陈老夫人是燕候的舅母,为人豪爽,跟石梅非常熟悉,才能这般说笑。
大家寒暄一阵,这才坐下。
石梅张氏是求娶,就首先提起话题“我们这边的媒人还是他大伯与姑父,您们看看成不?”
燕国公府量婆媳自然应承,当初都是说好的人选,没得变卦的道理。
然后,就剩下何时下聘,何时迎娶的事情。
两边议定,还是荣府请期,再由燕候府挑选日子。
这都是之前商议好了的事情,不过是为了慎重,再行过一遍。
毕竟这中间间隔了两年。
燕候府制酒摆宴,殷勤留客。
荣府众人在燕候家吃了午餐方才回转。
这边贾赦张氏带着贾琏忙叨叨上了宁府,请贾敬杨氏做媒。
贾敬杨氏无不答应。
然后,贾赦张氏又带着贾琏到了林家,亲自请托林如海。
林如海既跟贾赦又交情,又跟贾琏这个侄子成了同僚,岂能不应承。
然后,这边贾政跟贾珠就去了钦天监,请人排算日期。
两成吉日分别是二月十二,五月初十六、六月初八、六月二十九、八月十五、八月十六、十月初十,冬月初八。
排好了日期就由贾敬如海去燕候家商议。
燕候家依然选择八月十六下聘。
成婚的日子则选择在冬月初八。
据说这两个日期是水灵选择,她的意思要多陪母亲一段时间。
再者,水灵的哥哥将在六月初八娶亲。
故而,她身为妹妹,只有退后。
荣府这边也只有依从。
不过,二月十二,燕候家会遣媒人亲自上门丈量。
这个新房就大有讲究。
原本贾琏自己有侯府。
但是,张氏希望水灵在荣府生了长子再离开荣府。
毕竟侯府那么大,水灵一旦怀孕,不方便照顾。
荣府的葳蕤轩已经修葺一新。
却这居所之前是贾敏居住。
贾敏可是生了两子一女。
这葳蕤轩就跟开了光了的送子摇篮一样。
张氏把这话说给燕候家的媒人。
媒人回去转告陈老太君与燕候夫人。
并且说了葳蕤轩的格局,左右跨院,院墙上有隔门,开了槅门,就进去荣府的花园子。
花园子有路直通后山翠微山。
荣府老太太太太,每日清晨带着府里的姑娘奶奶,登山远眺,锻炼身体。
这婆媳两人居然同意了。
姑娘出嫁就当家做主自然好。
但是,一些侯门的规矩,人情练达就无处学习。
再者,嫁给荣府做媳妇,也该伺候几天婆婆。
荣府的婆媳关系融洽,是满京都知道的事情,也不担心姑娘受挫磨。
再有,贾琏今后要分散精力照顾小六,水灵一个人住着诺达的侯府有什么意思。
不如住荣府,有婆婆太婆婆照料,又有妯娌小姑子作伴,也不寂寞。
等到小六成年,大事落定,那时候小两口娃儿也有了,再分出去居住。
石梅张氏得知燕候府婆媳应了,十分高兴,不免带着礼物上门探望燕候夫人。
转眼就是二月十二。
林如海便跟陛下告假回京。
一为替黛玉庆祝生日,二来陪着燕候府的媒人,到荣府丈量房屋,设计家俱。
燕候家里请了工部的匠人,一边丈量一边画图纸。
然后两家再商议,不妥再修改。
随后,贾琮叶筝贾蓉回乡。
贾璋跟着见识去了。
三月是联谊的好时机。
今日这家说是棠棣花开得好,邀请大家赏析。
明儿那一家说新荷出水,请大家去赏析。
后日又有人请客赏牡丹。
总之就是借着各种名头请客联谊。
为的就是替家里闺女小子说亲,都耽搁两年了。
而今皇上罢免了选秀,姑娘再不说亲就要老在家里了。
石梅跟张氏杨氏四处做客,张氏有贾璋。
杨氏也要替贾蓉说亲。
大家应酬的时候,说的最多就是燕候府的事情。
石梅心里有病,就格外注意,一般都是眼观四方耳听八方。
然而,大家议论的跟石梅担心的事情并不相干。
大家议论的是燕候如今改邪归正了。
这话打哪儿说起呢?
却是风流倜傥半辈子的燕候,忽然把家里的莺莺燕燕都打发了。
人家问他为何这般。
燕候解释说,儿子马上娶亲,姑娘要出嫁。
他马上要做祖父外祖父,不好意思再干那些声色犬马的事情。
有人就嗤之以鼻“你们这都是打哪儿来的消息?
什么要做祖父外祖父,其实是燕候被他夫人闹得没法子,精力不济。
这才不得不把府里的美人打发了。”
贵妇人生活乏味,难得有这样狗血的故事刺激耳朵,忙着追根究底。
却是燕候打发的那些莺莺燕燕传出来的话。
据说燕候夫人自从幼子夭折,整天以泪洗面,几乎不吃不喝。
除非燕候亲自陪伴,亲自伺候羹汤,她才能吃上那么几口。
燕候为了夫人康复,几乎变成夫人的贴身丫头了。
燕候一离开,她夫人就陷入悲伤不能自拔。
燕候白日要上衙门,晚上贴身伺候夫人,实在精神不济,这才把这些美人都打发了。
如今就剩下两个人老珠黄的姨娘。
却是燕候夫人亲自开脸的陪房丫头。
石梅张氏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