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53,五四运动
作品:《中华世纪谈》 1918年1919年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要求废除中日新约遭拒,引发“五四运动”。
新政府成立后作出姿态跟南方和谈。你看国会恢复了,冯国璋、段祺瑞都辞职了,你们的条件都满足了,咱们可以统一了吧
南方同意和谈,但要求北洋军在陕西停战。陕西部分军队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加入护法运动。陕西督军陈树藩组织军队围剿护法军。护法军节节败退,只剩下渭北一隅之地。南方要求陈树藩撤兵,以此作为和谈的先提条件。北京政府要求陈树藩停战。但陈树藩是皖系军阀,听段祺瑞的,不听徐世昌的,对徐世昌签署的停战令不予理睬。徐世昌对此也无可奈何。
直系出面调停,一方面督促陈树藩停战,一方面督促南方开始和谈。
和谈终于正式开始了。
南方提出一系列议题,最让北京政府棘手的是国会问题。
南方要求恢复国会,也就是恢复旧国会。但是新国会已经产生,恢复旧国会就等于废黜新国会。新国会要被废黜了,北京新政府也就失去了合法性。这是北方绝不可能答应的事。
但是不恢复旧国会,广州政府就失去合法性,失去了跟北京政府谈判的资格。
广州非常国会和北京新国会留哪个废哪个,这牵扯着南北两个政府谁是合法政府,谁是非法政府问题。南北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有人提议全民公决,让国民决定新旧国会的取舍。北京新国会不同意。
有人建议新旧两个国会合并。南方非常国会不同意。
有人建议干脆把两个国会都解散,重新选举新国会。结果新旧国会都不同意。
和谈因此陷入僵局。
段祺瑞就等着南方宣布和谈破裂,然后就开打。但就在这时,“五四运动”爆发了。
1918年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接受德国投降,结束了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怎么处置德奥等战败国以及战后怎么维持和平等问题。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受邀参加了会议。
当时国内一派喜气洋洋,总算扬眉吐气一回。民国政府也对巴黎和会抱有极大期望,希望借机取消列强在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帮了你们忙了,你们得给我们些回报不是
但中国代表一到那就先被泼了一盆冷水。人家说这次会议主要是谈德奥问题,其他问题回头再说。
那也行,咱就先说德奥。德奥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就无效了吧德国霸占的中国胶东青岛应该归还我们了吧
日本马上跳出来反对,说胶州早已经答应给我们了,哪里还有归还不归还的问题。
中国代表说中日新约是你们以武力相威胁逼我们签的,是无效的。
美国人也帮腔就是就是。你们以战争威胁逼人家签约的确是有失公平。我们也事先声明过不承认二十一条。
没想到日本人又拿出一个借款合同,说你们段祺瑞政府也确认过此事,这不能说也无效吧
大家一看,借款合同上写着日本借给中国2000万日元大概折合中国银元2000万。作为交换条件,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借款条件被称为中日密约。
美国人问中国代表,这是怎么回事你说二十一条是日本人逼你们签的,这中日密约可没人逼你吧
中国代表无言以对。
这个借款合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段祺瑞为了应付政府开支,尤其是对南方开战的军费,向日本借了数笔贷款。前后借了上亿日元的钱。这张借款合同只是其中一张。
中国政府一直靠借贷度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各省军阀割据不肯向中央交税,政府穷得叮当响。指望关税吧,关税在外国人手里控制着,作为庚子赔款等款项的抵押。指望盐税吧,只够给政府职员开工资的。所以但凡有什么开销都得向外国借款。但并不是谁都乐意借给中国的,怕你还不上。日本同意借款,条件是你得承认我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刚提到的这份借款合同,条件就是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换句话说,段祺瑞拿青岛换了2000万。
这下中国代表被动了。西方本来就偏向日本,美国人也撒手不管了,大家合起伙劝中国代表放弃山东问题赶紧签了和约散会吧。
中国代表赶紧请示北京政府。徐世昌等人也很头疼,召集内阁开会讨论。
5月2日,国民外交协会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人,曝光胶东半岛的事,文章开篇就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国民外交协会是类似一个以外交为关注目标的政治沙龙,成员里最著名的人物要数梁启超和蔡元培。蔡元培当时是北京大学校长。
各大学的学生们被这篇刺激得热血沸腾,决定删去四字“誓死图之”。原本学生商定5月7日国耻日民间以5月7日为国耻日,官方以5月9日为国耻日删去四字,但激动的学生们已经等不及了,改为5月4日。之所以选择那一天是因为那天是礼拜天,学生没课,容易召集更多的人。另外市民也休息,街上人多,宣传的效果好。
到了5月4日这一天,来自北京十几个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聚集到天安门前。这里在清朝时期属于皇家禁地,现在已经开放了。
学生们在删去16字,抗议列强出卖中国领土,要求政府拒签和约。
政府和警局被惊动赶来劝阻,担心学生们去使馆会搞出什么乱子。但游行组织者保证和平绝不做出格的事。当局于是作罢,放学生们去。
当时各国使馆都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离天安门不远。学生很快游行到使馆区。
使馆区按照外国跟中国签的条约属于外国领土,不能随便进。把守使馆区的中国警察不允许游行队伍进入。学生好说歹说才得到一点通融,允许派代表去送。
学生代表到了美英使馆。使馆的门房出来接待,说大使没在,请愿书他们可以代收转交。那天是礼拜天,大使馆不办公。学生们不乐意了,认为美英大使不肯出来见学生,给他们闭门羹吃。
学生们进而要求去日本使馆删去四字。使馆区警察说什么也不答应,怕学生们一旦失控砸了日本使馆。
学生们烈日下晒了几个钟头结果一事无成,肝火开始旺盛。这时有人提议去赵家楼游行。大家轰然同意。
这赵家楼是哪啊是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家。他做外交次长、总长的时候跟日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对日借款合同。虽然他是奉命行事,但跟李鸿章一样被大家认为是卖国贼。
警察得知学生们要去赵家楼,急忙派人守在曹家门口维持秩序。
刚巧曹汝霖在家。更巧的是,当年和他一起谈二十一条的驻日公使章宗祥也在他家做客。他们已经知道学生们要来这游行,但不以为意,认为警察已经出动了,不会出什么乱子,无非喊两声骂两声罢了。
学生到了以后堵住门口大骂卖国贼曹汝霖出来见我
警察们拦在门前,不让学生进去。这时有几个学生绕墙而走,避开警察翻墙而入,从里面打开了大门。学生们一拥而上推开警察冲进曹家。
曹汝霖、章宗祥急忙躲了起来。学生们没找到,砸了些瓷器、门窗就退了出去。这时突然火起。也不知道谁放的火。
学生们被抓进警局时没一个承认火是自己放的,等若干年后论功行赏时都说是自己放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的一个学生放的火。
火越烧越大,曹家人开始往外跑。有个家伙西装革履,被学生们误认为是曹汝霖,其实是章宗祥。
学生们高喊打死卖国贼,一拥而上把章宗祥打个半死。
这时增援的警察赶到,学生一哄而散,只抓住几个腿慢的学生。这些学生被关入警局。
为了营救被捕学生,各大学校学生继续各种形式的删去四字。这种抗议活动很快蔓延到天津、上海等地。学生们罢课、上街演讲、散发传单,号召罢工、罢市。
政府派出警察镇压。可是学生们毫不畏惧。这头演讲被抓,那头又跳出来一个学生演讲。学生怀揣标语、传单,走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立即掏出东西开始演讲。警察东奔西走,疲于奔命,抓了一拨又一拨,前后抓了近千人。警局搁不下放到军营里,让当兵的出去住帐篷。
市民同情学生并且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纷纷罢工、罢市声援。全国范围的“六三大罢工”因此爆发。
上海日资纱厂工人首先举行罢工。罢工很快蔓延到其他行业。几天时间就有11万人参加罢工,7万店员参加罢市。继上海之后,唐山铁路工人、长辛店在北京铁路工人、天津人力车夫以及杭州、九江等地工人也都纷纷举行罢工。济南、南京、长沙、武汉等地工人举行游行示威,抵制日货。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罢工。工人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举行罢工。
对于当局来说,学生游行示威喊口号他们并不在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让他们紧张起来。
上海急电北京呼吁立即结束民众的爱国主张。天津也急电北京“栖息京埠之劳动者数十万,现已发生不稳之象”。
吴佩孚也发通电支持民众的爱国主张。他说“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
政府一看工农兵学商都起来了,事情闹大了,怕出现失控局面,急忙放了被抓学生,同时告诉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签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保留继续向日本索回山东的权利。1921年。美国人牵头在华盛顿召开“太平洋会议”,继续讨论巴黎和会遗留问题。中国再提山东问题得到美英等国支持,最终签了个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让日本把山东交还中国。
“五四运动”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
在“五四运动”运动中,有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或领导人,比方说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周恩来。前两位当时是老师。后两位是学生。毛删去30字。
陈独秀、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后不久相约建党。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