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3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作品:《穿成九阿哥后我成了团宠》 三十余岁的官员多是这几年才经由科举进入朝堂。他们年轻气盛, 就如同一柄柄出鞘利剑,正处于锋芒毕露的时刻。
此刻也是他们好奇心最为旺盛的时候。
这一连串连锁反应无疑引发了大部分人的好奇心,有寻到入翰林院的同期官员询问的,也有寻到研究所或是九阿哥麾下的官员这里询问的, 再不济还有人寻到一两名太医来询问的。
一时间要是不知道显微镜之类东西人, 在官员们私底下的聚会中可是要被人鄙夷一番的。越是这样, 从官员到皇商, 从八旗子弟到寻常百姓,都将这显微镜挂在嘴边。
见状胤禟眼珠子一转。
他将百依百顺的李造器唤来, 吩咐他尽快做出十余台机器搁置在京城图书馆里每人都可以看一眼, 随便带去的东西都可以由专人负责处理后让他们观看。
原本只是民间的流言蜚语也有人轻藐的称之为怪谈。可当寻常百姓也看到这或是口水、鼻涕、泥土、雨水里富含着的千奇百怪的小生命以后,这怪谈也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现实。
一时间只卖100文钱一本的卫生习惯提倡书在短短三天内就销售一空,文化清吏司的大门险些都被百姓们给撞开。
吃东西后要洗手、劳动玩耍之后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内容都被百姓们滚瓜烂熟的牢记在心, 公共厕所也终于不再被认为了累赘的存在, 甚至顺天府还上报有百姓希望能建立得再多一点。
与这些官员不同,另一批官员内心焦灼不安。他们大多年长,偶尔也参杂着几个年轻的官员, 坐在茶楼包间里一杯接着一杯喝着苦酒。
外面时不时还传来书生们肆意的讨论声。显微镜的存在实在太强,就是原本不相信的死脑筋之徒,在看到微观角度下的另一个世界,也有不少人脑中的桎梏,心中的理所应当被彻底冲垮,然后一头撞进那全然不同的世界之中。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人不愿意承认他们所见的一切比如这个包房里的官员们。这些该死的,突如其来的, 前所未见的新鲜玩意让他们了熟在心的朝堂改头换面,让他们心中惊恐不安。
偏偏由于前几年正式开始的退休政策,加上索额图、纳兰明珠党派的烟消云散, 徐乾学等人被入狱罢官,短短几年老臣的数量便骤降一大截。
再这样下去还有他们的站立之处
四顾围观居然剩下的官员只有寥寥数人,再仔细一看领头的居然最高只有从二品的巡抚钱珏和巡抚佛伦。
从二品算高吗
当然算可要在朝堂上支棱起一个派系那可就远远不足了。佛伦面色阴沉“这些所谓的先进玩意有皇上的支持,在朝堂和民间宣传得如火如荼,倒是让人无从下手。”
“那什么出版社,天天卖一些稀奇古怪的书籍,皇上居然还不肯取缔”一名官员满脸气愤,厉声呵斥着。他的架势要是摆到朝堂上再去撞一撞柱子,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难得的谏臣呢
“还有显微镜要我说那些东西定然是他们造假的”
有皇上支持就是一大难关。
在场官员身上的阴霾越发沉重,两三人压低了声音在一旁嘀嘀咕咕。所有人在意这些东西也正是担心自己的前程,看到皇上作为靠山他们一个两个就不敢吱声了。
“倒是不一定要从皇上这里入手。”
钱珏端着茶盏抿了一口“明年选秀怕不是会定下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的婚事还不如在这上面想想办法。”
“太子殿下和大阿哥岂不是更好”
“太子殿下的后院皇上盯得仔细,此前李佳氏可就是一个例子。至于大阿哥佛伦大人如何看”
“惠妃听说重病缠身,几个月以来就是请安的福晋也未能见过一面。”佛伦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怕是大阿哥就算有兴趣,在这等时候也不会贪嘴。要本官说倒不如放在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身上提前安排宫女也是常事嘛”
“对对三阿哥管的正是文化清吏司等等”钱珏眼前一亮。他猛地压低声音“本官有个主意若是一出保准这出版社开不下去”
布政使卫既齐眼皮子直跳。
他不安地挪动了下身体,随着钱珏所说的内容卫既齐身后冷汗直冒。看着说到激动处,一群同僚站起身唾沫横飞的场景,卫既齐的鼻尖也冒出了汗珠。
他强抑着内心的纷乱如潮,故作欢喜的站起身和同僚齐齐夸赞钱珏的高瞻远瞩。可等一离开这茶馆,坐在四轮马车里的卫既齐发现自己的衣裳都已经湿透。
他的思绪犹如一团乱麻。
一时间卫既齐不知应该如何是好,一纸告上皇上面前怕不是钱大人的策划都还没有实施,可是隐藏甚至做一个帮凶
卫既齐觉得自己的良心实在过不去。
他忧心忡忡的归家,偏生其友梅文鼎早已等候多时,卫既齐勉强用冷水拍了拍脸,赶紧赶慢的走入书房接待。
梅文鼎眉眼飞扬。
明明已是近六十岁年纪的老人,他脸上表情却犹如少年般清爽明快,冲着卫既齐露出一个喜悦的微笑“卫兄,老朽决定将自己所出历学疑问三卷交至研究所。”
“研究所”卫既齐心中一震。
“没错,研究所今日在城门口告示栏上贴上此物,分发给众人,老朽特意取来一份给你看看。”
梅文鼎从怀里小心翼翼掏出一卷纸。
他双手奉送到卫既齐的手中,接着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若是能够被研究所看中,亦或许以后就可以送去文化清吏司,印刷至天下,得偿老朽的心愿”
依他的年纪想要登堂为官已为时太晚,梅文鼎一门心思只想将自己的著作上交天听。只是虽然他关于理算的名声渐起,却由于台官顾虑却未能如愿以偿,只能在友人家中靠人施舍度日。
卫既齐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当然知道梅文鼎的历学疑问是他多年来的心血,更明白梅文鼎一心一意希望能让自己的著作传世,可是偏偏碰到了现在这个时机。
卫既齐舔了舔干燥的唇瓣,他迟疑不定的看着梅文鼎“梅兄何苦送去研究所此地之物尚且不明,倒不如暂且搁置待为兄有机会呈递到皇上面前”
梅文鼎眼眸里露出一抹惊诧之意。
他不自觉地打量着卫既齐,紧接着一双白眉逐渐皱起“卫兄难不成没有去见过那显微镜也没有用过那抽水马桶还有出版社刚刚新出的几本书籍看了没张兄,李兄两人可是赞不绝口呢”
张兄,李兄。
前者指的是张玉书,后者指的是李光地。两者皆是皇上的近臣,也是朝堂中数一数二受皇上赏识的汉臣。
卫既齐面色越发苍白。
若是文化清吏司出事,那是不是满朝的汉臣又要大受牵扯近年来汉臣逐渐得到的重视或许一朝又会回去
梅文鼎也察觉到卫既齐今日的焦躁不安。
他止住话语细细打量着卫既齐,眉宇间带着一抹担忧之色“卫兄,您是怎么了”
卫既齐腾身而起。
若是自己前去见皇上或是见张兄李兄,怕不是给钱珏等人知道他双手重重搭在梅文鼎肩膀上“梅兄,狠狠打我两拳。”
梅文鼎
他睁大了双眼震惊的看着卫既齐,一时间不觉得是卫既齐脑子糊涂了而是觉得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不然卫既齐怎么会叫自己打他
卫既齐和梅文鼎殴打之事在京城里掀起不小的风波,前者是丢了文人的脸小半个月没去衙门当值,而后者则因殴打朝廷命官直接被送进了大牢,若不是有张玉书出面担保,怕不是这条老命都要丢在狱中。
张玉书面色沉郁。
等梅文鼎更衣洗漱以后,他忙不迭询问“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梅兄你怎么会和伯严打起来”
卫既齐和梅文鼎两人皆是风度翩翩的书生,更何况当天梅文鼎明明是去报喜,这一场殴打就显得极为蹊跷尤其是出事之后卫既齐不但没有遮掩反倒是直接报官。
这着实让张玉书想不通。
他抬眸仔细观察着梅文鼎,却发觉梅文鼎目光漂移滑过几名仆役身上。张玉书皱了皱眉“在场皆是本官亲信之人,梅兄尽管放心。”
“卫兄要老朽给张兄报信。”
梅文鼎沉声说“投稿给研究所,文化清吏司的书籍里夹杂了不少问题有人有人打算使人将这些书指为逆书。”
张玉书浑身一震。
他惊骇欲绝,眼底浮现出难以置信又恐惧至极的光“他们他们这是疯了”
逆书。
为逆书写序的、校对的、卖书的、买书的、乃至于印刷的和管理的官吏,轻则发配充军,重则凌迟杖毙。
在康熙早年未亲政的时候还有人专门挑书中纰漏,牵强附会指为逆书,即便不让对方死也让其仕途再无光明,直到康熙亲政之后喝令刑部严查,一连判下几场皆为举报者同刑才勉强压住这一场风波。
对于汉臣来说。
这逆书无疑是汉臣们头顶的一把利剑,让人心生寒意。研究所和出版社的出现,让不少人看到了开放学风的可能性,这才让投稿者数量暴增。
可要是此刻来一场文字狱。
全天下人还有谁敢相信朝廷谁能相信这研究所和出版社。
这二十余年的安静生活难道让这些人忘记了文字狱的威力明史案可是足足涉及了千余人,到最后可不是你觉得是就是,而是只要审的人觉得是就是
张玉书又想到一个问题“这些书籍也不是本本都能够出版”
他的声音逐渐变低。
张玉书手指细细摩挲着自己的下巴,半响他不可思议的反问道“等等难道他们的目的不是寻找出逆书而是”断绝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的后路。
梅文鼎满脸苦涩。
他重重点头“张兄,就如同您想的一般。”
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的弊端就在于先进开拓的想法。一旦出现有人试图利用的痕迹,即便皇上不将罪责怪到诸位阿哥和朝臣们身上,只怕也会严格控制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甚至将两者撤销。
张玉书头皮发麻。
他胸膛急促起伏,简直要为这些无知无识之徒给气晕了过去。他们想的是拔除异己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可能将汉人文人对朝廷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信任也毁之一旦
张玉书脊背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他请梅文鼎在屋内好好休息,自己匆匆赶往畅春园这件事情必须第一时间禀告于皇上
畅春园。
讨源书屋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再也没了前些日子的整洁模样,让人一眼望去就头痛欲裂。
胤禟饶有兴致的翻看着。
难得专注的模样倒是康熙哑然失笑“这么多书你一个人要看到何时,下面养着的这些官员此时不用何时用”
“这里已是清理过的一批。不止是儿臣,等下兄弟们也会一起过来看的。儿臣现在闲着没事看看,指不定能从里面发掘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呢”
康熙摇了摇头。
他倒是没想到百姓的热情会如此激烈,不过大半个月时间送到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的书籍就超过了近万本,有些匿名有些则大刺刺的写着名字住址,俨然希望得到青睐后可以名利双收。
康熙嗤之以鼻。
他随手翻了几本诗集,不以为然的丢到一边“倒是钻进了钱眼子里。”
成功出版登刊的文章可以收获为数不菲的一笔收入,又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名字传遍天下,堪称是名利双收这也难怪学子们趋之若鹜。
胤禟非但不反对并且乐见其成。
他直言不讳“汗阿玛,怎么能这么说呢出版书籍能有收入,才能鼓励这些有才华者继续出书的嘛”
“读书出书者是为了流芳百世”
“好歹让他们吃饱饭,兴许还能在饿死前多写两本书。”胤禟顺口回了句。
穷书生酸秀才。
几十年复一日的读书,农活家事均为家里人一手操持,大多家庭贫困到难以维持,若是能出版刊登书籍文章,获得的银钱能让他们吃饱饭也是好事。
康熙
听着还挺有道理他不满地冷哼一声“也就那些写写戏文杂谈的才会这般想。”
“写戏文杂谈的也是有识之人。”
胤禟津津有味的翻看着一本小说,似乎觉得自己回嘴回得太快,他又补救了一句“戏文杂谈本来就是闲书,拿来休闲娱乐,为的是让看得人轻松一笑之余还能明事理,知分寸。尤其是戏文编得好,不是能把那坏事好事传遍天下这样子想要是做一部孩童看的戏文,是不是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胤禟想了想居然觉得其中还大有文章可做。毕竟现在的戏文大多数适合成年人或者老年人看,并没有针对儿童所制作的戏文。
“孩子正是读书的时候,哪里能看戏剧消遣。”康熙瞪了他一眼,强烈怀疑是不是胤禟嫌弃现在的戏文不好想弄点新花样。
“这读书和休闲也是要一起来的。”胤禟没发现康熙怀疑的眼神,要是看到非得叫屈不已。
谁和你一样。
本阿哥可是在想正事呢
胤禟一边思考一边唠叨“或许还可以广告天下收取一些儿童童话故事一同在报纸上刊发试试看要是反响不错或许可以单独弄一期。”
还别说康熙也隐隐有些心动了。
大清一直以来用的是愚民政策,但是眼见着最近的发明已经让百姓们都兴奋起来,愚民政策显而易见接下去是不大好用的情况下,是不是也得及时换一个思路
比如来个满汉一家亲之类的故事
亦或是来个歌颂朴实农户善有善报的戏文
等太子胤礽等人进来的时候就瞧见胤禟盘腿坐在地上全神贯注看书,而汗阿玛则坐在一边长椅上若有所思。
一群人请了安。
眼看着汗阿玛半点反应也无,几人相视一眼之后也站起身四散开来。同样也是感叹一番稿件的数量,紧接着他们纷纷翻看起来,五阿哥胤祺还要抱怨一句“三哥帮您这么大的忙,到时候您可得好好补偿咱们才行”
胤祉也爽快“行行行”
只要能搞定,让他做什么他都乐意。望着眼前数不清的稿件胤祉身后冒出一簇火,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研究起来。
不过也就半盏茶功夫。
三阿哥胤祉就被醒过神的康熙喊过来问话“近来在文化清吏司感觉如何”
“文化清吏司的官员工作都十分细心认真,京城图书馆也大致完成,就是书籍还略少了些还需要加急补充。”三阿哥胤祉回答得很是顺畅。
“这也是咱们加急征收稿件的缘故。”
胤祉搔搔后脑勺,环视周遭一圈脸上泛起一丝苦笑“只是儿臣没有想到稿件的数量居然会有这么多,而且问题也非常多。”
“说来听听。”
“儿臣发现征收来的书籍以及投递来的稿件中,很多内容有些与实际有一定误差,会对人造成误导。印刷书籍里面甚至出现同一本书有十几个版本的问题,内容也有一定的篡改,甚至难以辨别第一版到底是哪里所出”
胤祉滔滔不绝。
康熙面色也微微严肃了点,顺着胤祉的话语时不时点了点头“那你有什么想法”
“儿臣儿臣在想是不是应该出项规定比如让百姓不得私自印刷书籍,而是应该通过出版社审核后,在规定的印刷厂内才能出版印刷书籍”胤祉试探着开口。
“过度监管只怕反倒是会引发文人的逆反心情。”康熙摇了摇头,他指了指周遭堆到天花板的稿件“你看看这里摆放着的都是希望通过朝廷渠道印刷贩卖的书籍,一天需要多少人审核更不用说若是全部监管后,那出版社每天除了审核稿件外其他事情也不用做了,还有文人私印很多是给予亲友学生观赏,那到底多少册才算是私印流通”
“现在刚刚开始数量多,儿臣觉得到后面就应该就没这么多文稿要审核吧”三阿哥胤祉不服气的嘀咕着。
“弟弟我觉得可以多发几张出版社的牌照出去,不用全部都由朝廷发布。每年审核抽检,若是问题的出版社收回即可。”五阿哥胤祺笑着说道。
“五哥说得也有道理。”
胤禟经过显微镜一事后乐得兄弟官员们讨论出一个方案,而他的工作只要适时引导一下即可。
他赞许地看了眼五哥“儿臣也觉得监管是必须的,但是监管之余也应该开放一些文人们纾解情绪的通道,鼓励文人们写书戏文之类的才对比如在报纸上加个连载戏文杂谈的地方”
胤祺也乐得给胤禟点个赞“九弟想法也不错。”
四阿哥胤禛不置可否。
他扶着额头,觉得几个兄弟越想越是复杂“这件事听起来越发复杂每年抽检审核,收回颁布牌照这些归哪里做”
胤禟道“既然出版社的牌照颁发除去,那文化清吏司的工作量自然就会下降,负责监管抽检的要务自然也归属他们了嘛还是四哥您觉得要亲自审核文稿弟弟我愿意把这份艰巨的工作交给您。”
胤祉眼前一亮“四弟,你愿意的话三哥我也愿意交给你。”
胤禛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是傻
他原本想要吐槽的话语直接吞了回去。
让自己审核文稿这堆文稿要是一个人怕不是要折腾到明年。胤禛装聋作哑,假装自己注意力全幅在眼前的这本稿件上。
康熙看着好笑。
他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胤祉你回头琢磨下,上一本折子给朕看看。胤禟你先前的点子也和你三哥说说,朕觉得排几场给孩童看的戏文,弄些你说的童话故事许是不错。”
胤祉和胤禟应了声。
两人的话音刚刚落下,立在门外伺候的梁九功匆匆而入“皇上,前头来人说是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张大人求见。”
“张玉书”康熙目光一凝。
他眉心微沉,带着太子匆匆赶赴九经三事殿。
一入殿内,等康熙视线落在张玉书脸上他心里登时一咯噔。他摆手示意请安的张玉书起身,沉声发问“出了什么事”
张玉书满脸肃容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最后他也补充道“此事皆为梅文鼎所说,微臣也不知实情如何,但又恐令这一群人发现微臣只能暂且让梅文鼎在寒舍休憩,不敢将其带入宫中。”
康熙脸色发青,他的手掌攥紧又松开足足重复了三四回。最终康熙依然忍耐不住心中的怒火,狠狠一掌拍在桌上“好,好,好真是一帮朕的好臣子。”
朕在琢磨满汉一家亲的戏文。
你们倒是想得美,直接来个一锅炖若是真的事发,就算最后被查证是污蔑指不定一盆黑水就砸到谁的头顶,传出去定然是他这皇帝的过错。
康熙气得浑身颤抖,太阳穴处咚咚直跳,眼前一阵黑一阵黑的。气急的模样让太子胤礽吓了一跳,忙不迭的上前扶住他。
康熙舒了一口长气。
他扫向张玉书的目光分外柔和“此事你不易参合进去,朕会令人去和梅文鼎接洽联络。”
张玉书退下,康熙沉着脸吩咐侍卫们办事,紧接着又将刚才和儿子们商量的事情往前放了放。
你们越是抗拒。
康熙越是要办他转头看向太子胤礽“你督促着胤祉几个,这件事的章程尽快做出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