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来到战国(三十七)

作品:《我与长生

    走是要走的, 但是要偷偷的走。

    更不能真的当做甩手掌柜。

    好在羲和早有准备,一面招揽了武科兵科的得力先生与助教, 一面留神院外的人才。

    即便天下之大出门便能受到人的争抢, 但也有人甘于平凡,情愿不去扬名天下选择留下来传道授业,在学院中日出日落守着学生进步欢笑即可。

    尤其是卫鞅来到之后,又有小胡子高个子两人多年来心惊胆战的日子而时常吐槽不屑。先生们如此, 学生多少受到了影响, 也不再将成名当做甜甜的麦芽糖以作向往。

    人成长便要有这样的变化,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

    免得像卫鞅那样一个铁头锤上去,毕竟世上只有一个幸运的卫鞅,还有许多折戟沙场的未名氏。故而任由他们去说, 先生们说的只是自己的经历而已, 事情对错与否该不该做都要自己去决定。

    羲和想着先把助教人选挑出来,特意从学舍和演武场处走了两圈。

    下课时, 小丫头收起兵器走了过来, “院长看什么”

    几个姐妹们一起营生存钱,等过了几年后够了银两, 小丫头这才交上学费入了武科丙班。虽是丙班, 但她有几年的打底,每日晨起都与学生一般习武锻炼。

    学生跑,她也跑。

    学生练,她也练。

    除了没有跟着上课, 没有先生教导之外她都尽力的学着。

    羲和头一回发现的时候还是某日晨练,独特的娇小身躯脚步沉重前进。原本是不管的,后来看她咬着牙坚持下去便出言指点迷津,免得小身板事倍功半的伤了毅力与自信。

    小丫头实在是太瘦了,半年过去后仍旧是瘦瘦弱弱的模样,只是面容红润,显然是一副天生养不胖的。

    有了羲和的提醒,她的冲劲越发的高涨,闷不吭声加了饭量与武练,半年过去与白起一般长了身子,体格也有了益进。于是等到入学之时,身形纤细的小丫头竟然成了丙班之中学业拔尖的那个。

    羲和喜欢这种有毅力,有目标的孩子,因而多照顾几分。小丫头也很是聪慧,将知识吸取为自身以至于成了他们那一批武科的顶头大姐大,将一众男子都压在下面喘不过气来。

    性情直率的小胡子为此骂了好些回,恨男学生们不够勤奋好学竟被小丫头压着。

    小丫头什么都好,行武施展有余而往日秀秀气气的,但凡有力所能及之处都会帮忙。小时候就长得好,引得土匪拐了过去,如今长大更是眉清目秀的,唯一可惜的是秀气的优点长得太匀称全面。

    虽是佳人,却略显单薄。

    不过,有人喜欢就好。

    感知到几个小子不住的看过来,羲和摸了摸小丫头的头,“这次大考努力则毕业,明年便批为助教。”

    小丫头狂喜,“真的”

    “自然。”

    又何必骗她

    羲和点头,怀中便被抱了满怀。小丫头紧紧环保,小脸大大方方的在她胸前蹭了蹭。眼看着有些微妙,却见她扬起笑脸壮志应诺,“我一定会好好考!日后就做院长的助教!”

    “我的”

    “嗯!这样院长就能偷懒了。”

    小丫头偷偷地眨眼睛,俏皮又可爱。

    学院之中,谁不晓得事事都要经过院长之手堆积太多,难免就会备懒。每逢两月大会,王诩大先生就要满学院的找人,学生们生怕惹了两位的不喜。

    还没成为她的人,就已经是个暖心的小棉袄。

    羲和既高兴又惭愧,但这里是她的一处净土,终有一日是要回来的。小丫头这句话,她也可以想见那个场景。所以瞬间百转,终是没有解释。

    庄园之中大开扩土,来此安家的人增进许多,但人手摊开却都是各司其职的忙碌着。除了原来的庄稼吃食在自己和学院之中供用之外,他们还另开了一片染料土地,种植蓝草一等送到两家庄院之间开的染料坊里。

    庄院里都是些做粗活农务的平民百姓,因着脱了奴籍个个都干劲十足。男人们不怕脏累,又想赚点零用,余的人手体力除了学院的扩建外,别人家的屋舍店铺落户他们都去赚上一笔。

    因为庄稼越来越多,羲和又做了一个偌大的水风车引水而动,庄稼虽多但人手足够。

    男子们山上山下的寻了活,女人们只能做点编织绣品,但她们拿不到好的布料更做不来讲究的花样。染坊开启后,羲和便做主挑了这些妇女们去染坊做工,传授简单可用的技术,每月拿到自己该得的月钱。

    做完之后再由男子送去人家门户里。

    男女各有劳作忙碌,底下的孩子们打打闹闹的帮着拎桶烧水调料,一家子忙得不亦乐乎。

    夏日正暑,女人们做好饭菜煮了清热的草汤一分为二与丈夫自己,还有孩子一同去到染坊。

    前日她们正好忙完一批,又应着客户的要求去摘来栀子花,今日再摘一些便要捣出新的汁水来。

    羲和去的时候,煮开的汁水已经熬出了黄色来,“这是哪家人要”</p>

    “前面铜山镇的大户,听说这几年做玉佩器具赚了钱,过几个月大儿子要成亲。这都是做给大儿子和大儿媳家婢女穿的,足足六十套!”刘妇人是富生庄院里那位掌事老人的儿媳,手脚利落勤快,见是主公问便一五一十的答了。

    这几年她们家也富足,但是比不上人家那样的大户。

    六十套就算是一人两套,那也要三十个婢女。羲和又或者没有别的衣裳再一人三套,那也有二十人。

    “没有家奴的”

    “有,不过不是这个色。”

    刘妇人擦了擦额头汗水,一点都不耽误活计,“主公要不要做两身”

    “我”

    “诶,我家妞儿说铺子里入了好的布料,主公穿了肯定好看!”

    羲和摇头,等到自己去了铺里翻看账本又改了主意。人家有钱,把自己过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不自在。反观自己这些年拆东墙补西墙,掏空了积蓄出来穷了几年,可如今早就富足起来。

    怎么能苦了自己

    做!

    必须做!

    铺里的姑娘笑着将布料拿了下来,“好!一定赶在入秋前做出来。”

    “不用,就在刘妇说的那批衣裳之前做出来吧,正好我有事出门一同送了。”

    “主公要出门”

    “嗯,回来带特产给你们。”

    也不论带什么,见主公这么说,柜台前两个姑娘显得眉眼弯弯,好似已经收到了特产一样笑得格外甜。

    夜里,羲和将下一年的先生分配记下来。各科的先生都是足的,只是才学更高的大先生仍有缺漏。

    将人记下,羲和沉沉睡下。

    临到期末,先生学生们都忙碌起来,尤其是院长更是操心。不论先生还是学生,她都一视同仁的严格考察,并在月会上表示会将武科的大先生补齐,而王诩秦缓这样的长老们也会有所调动。

    高位者本来就不该事事亲为,对此王诩秦缓很是认同。

    事情发展与羲和想象的顺利,三头在上虎视眈眈,学院之中气氛凝重起来。

    有小丫头那样盼着助教的,自然也有先生争先为大先生的。人有奋勇向上的优处,也有安于现状的劣处。只要不想被评为差不得归家,甚至留级的大都悬梁刺股。

    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促使了全面飘红为优良的成绩。

    羲和包袱款款的在大会上颁下新的先生职责名册后,驱车带着满满的衣裳下山去。同行的白起将院服和陪伴多年的木牌放在包袱里,依依不舍的上车。

    半山腰上,她还遇到了秦缓师生。

    “归家”

    “还有游医,你是去哪”

    “游玩,四海为家。”

    借着假期光明正大的包袱出门,羲和想着便兴奋不已,拍了拍吉量的翘臀,“我车上放不下人,就不带你了。”

    “无妨。”

    秦缓习惯了一双足一背篓踏遍山水医治病人,当年坐在车上也是走的慢慢吞吞诸多不便。其后的几个学生见此,躬身作揖道别。

    白起向着秦缓道别,忽然背后被人推了一下,他脚步往前随之一翻下了车。

    包袱丢到他怀里,羲和笑道,“你太师叔有些体弱,下山的路你好生照看着。”

    好好说话,非要踢人。秦缓哭笑不得,“我还有几个学生在。”

    “无妨,反正你们顺路。”

    一个要去秦国发扬光大妇科,一个要去秦国投兵出人头地,反正都是啪啪打赵驷脸的事情,还不如一起过去戳人心窝要更印象深刻。秦国最善礼贤下士,不出点血怎能壮大国力

    虽说赵驷下山归秦不久,张仪率军大胜魏国,修筑关塞之后首称为王。可王无可用之才,也只是凶悍些的猫儿罢了。

    交货收钱,羲和背着沉甸甸的包袱离开这处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钱币在行车中沉闷闷的,偶尔迸出悦耳的脆声。

    马蹄哒哒飞驰,碾着泥土纷飞。羲和靠坐辇车,收起车上帐篷仰天哼唱,神色愉悦轻快。

    作者有话要说:  总是习惯性的故事发展拖延,在有限的数字里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