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四十)

作品:《我与长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与长生 书客吧”查找最新章节!

    可前将军怎么能和大司马比呢!

    前将军老年迟暮, 近些年打仗的结果也不大如愿。反之后者年纪尚轻连连大捷, 还力挽狂澜挽回前将军的错误打了胜仗,之后回京得以封为大司马!

    就算汉帝那里, 对着前将军多是照顾,但也不能代表两者的重要性可以相比。

    霍去病躺在这里,那就是两地之间的矛盾点, 汉帝甚至可以直接开战!

    可这里鞭长莫及, 就算是和自家皇上说, 士卒们也赶不过汉军啊!赵风想想就头皮发麻,头一回质疑的目光看向众人的心头宝。

    心头宝毫无愧疚, 依旧是一双自得淡然的样子。

    羲和摸着他那火红色的鬃毛,对赵风吩咐,“将他拎回去救治, 说不定汉帝又要送东西来了。”

    这是对自己的钱财念念不忘的执念!更是莫名其妙的自信。

    赵风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但也不能将霍去病晾在这里晒成人干,便弯腰将人扛在身上回去。好歹将人治好,如此就算汉国找上门来无话可说。

    眼看着他离开, 羲和这才看向吉量, “怎么回事”

    ‘狗屁,他就在漠南镇守。’

    “不是你去劫的人”

    ‘就是路过,看他打的时候有点样子, 不然捡尸干什么!’

    和羲和只是记忆中去看人, 远在外潇洒的吉量是早就听过霍去病的名字。不过他毕竟不是人, 也从来没有遵守过人们的规矩。

    只不过顺带带回来

    “谢谢了!”

    吉量扭过头, 羲和了然的摸出梳子,给这位大爷的鬃毛梳洗齐整一下。这里的风太大了,吹乱了不说还经常弄得他满身是杀。虽然无法真正的沾上,但感觉总是不舒服的。

    羲和先是给他根根舒展开,而后认真的为其抹上护理毛发的膏,再细细梳开后又显得飘逸俊美。

    一个真正合格的兽王和神马,吉量身上应该是无味的。

    所以这一盒子的发膏,还是羲和特意为他做的,也是因为她再不包揽他肚子饱饿后的迁就。

    吉量很满意,他再也不是拉车的马,形象上也有很好的维护。羲和也高兴,和满大街为他买吃的相比,随手一点发膏算什么!

    屋子里随时给他做个百八十年的放着,多好!

    一人一马皆大欢喜,溜达一圈后便忘了城里的新人。直到对方醒来,言明要见羲和。

    霍去病年轻又有身手,动起手来是毫无疑问的落败。羲和也没有逗他们,点头见了。

    羲和以为,老大等人的反应着急,对方可能来者不善,所以干脆在演武场里坐着。甚至把马槊横在腿上,随时就能摸到。

    她恭候动手,甚至几分期待。但见面瞬间,她就失望了。

    对方没有仇,反而是欢喜的。

    常年打仗的弱冠青年,肤色偏向古铜。只是此刻受了伤,带着些许苍白憔悴,精瘦矫健的身形依旧挺拔好看。一身朴素布衣,脚步轻轻的站在面前。

    这是一张眉目疏秀的脸,但他没有半点书生柔弱的感觉,眉宇间英气逼人,飒爽俊美。

    就像许多姑娘梦中的将军一样。

    眸子星转微光,弱冠青年声色略带低哑行礼,“学生见过先生!”

    喜爱皮囊的羲和不可避免被吸引了,心里的失望也被抹了过去,目光流离肯定道,“到底是年轻人,一天就活蹦乱跳的。”

    “学生以伤相见,真是上天眷顾,竟然碰巧遇见了先生!”

    “不是上天眷顾,是吉量听见了,特意带你回来的。”羲和  把理由推到吉量身上,“他喜欢捡东西。”

    被捡回来的霍去病一怔,而后艳红色的唇一抿,带着笑意和庆幸道,“那便是先生保佑!”

    羲和定定的看着他,“你长得不像个将军。”

    “……”

    这句话就像是早年许多质疑他的人一样,霍去病见过太多,听闻太多。从一开始的激动不忿,但如今依旧不喜欢,但也能勉强忍住。

    骨子里依旧年轻的霍去病另眼看去,便见羲和一脸的欣赏。

    她是真的觉得,霍去病长得好看。甚至在想,如果不是从伍之人,面色白皙的话那真是另一种风格的模样。

    唇红齿白,啧啧。

    羲和几乎可以想象那副样子,她的眼神自然的柔和了下来。

    莫名的,霍去病绷着的肩头似是放松,觉得长得好看也是好事。古铜色棱角分明的脸上扬着笑,“这话大人也说过。”

    “你有事找我”

    “是,学生有点讶异,想来确认是否是您。”

    “确认”羲和有些意外,“刘彻竟然和你说了”懒人听书 </p>

    <strong></strong>

    “是张大人!”

    羲和点头,“别人都说你在京城里,痛痛快快的做大司马,结果你从头到尾就在西域”

    “亦并非如此,只是匈奴狼子野心,臣心中不安。”

    霍去病眉眼长得俊俏,真的看不出丝毫武夫的模样。哪怕他晒得不像文弱书生,反而和五大三粗的几人有明显差异。

    也丝毫不能将他和那句话联系在一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如此将帅,实乃百姓服气!

    羲和心中感慨,又不免想到秦国几位大臣将军,都是她未听闻过的。

    无论江山为谁,每个时代都有它应有的英雄和智者。即便历史变了,但世上万物从不是独独为了谁才存在的。

    只是能者,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可用之才。

    羲和端详霍去病的脸,又招手叫他走近。

    霍去病从小习武,十七岁就开始领兵打仗,从此战事连连大捷彰显威风,成为诸夏之地以致西域都出名的大将军。身旁人无数,但多是男子。叫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皇上,初见时坐在上方不怒自威的神色。

    再加上许多人都是这般,或多或少与皇上相似,所以久而久之就有一种错觉。

    觉得全天下德高望重之辈,都应该是这样。神色不露分毫,举止讲究大方,言语也多是有深意。所以他来之前满心郑重,直到见到了真人。

    不一样。

    眉眼,举止,言语都不一样。

    相比起来,她更像是军营里普通的一位。不需要任何的解读,但他又本能觉得不应该如此简单。

    或许还有深意

    霍去病谨慎的想着,言语上也是一本正经,“先生何事”

    他走的有点慢,似乎腿脚有伤,但身形依旧如故。

    羲和见他似乎误会,她也没说什么只问,“你的事情我听过一些,正巧遇见不如亲自听你说一说。”

    有人摆上坐席,让霍去病坐下。

    霍去病并无多虑的说起,如他当初两度降匈奴的王,控制了河西地区。此后随着上漠北征战,大军全军出击歼敌七万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

    之后又一直追击到北海才肯罢休。也由此匈奴传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明面上是皆大欢喜,但与其交战的霍去病很清楚,这样作风厉害的敌人是不可能心甘情愿低下头来的。尤其他们追赶着跑,之前这些年里他都不准备回京。

    可惜皇上令下,朝中人各怀心思。发现大敌被完全驱赶言辞,就以中双方军事兵力均受损伤为由,依旧选择互相牵制。依旧是匈奴遗使和亲,汉朝派任敞出使,与匈奴谈条件。

    哪怕霍去病声声道明,对方是贼心不死的野狼。

    但他这个大司马不能阻止所有,干脆就在他们行事之前,暗中求皇上应允守在边界。如此对方有所作为,他好歹能提前防备。

    事实上也按着他的预料一般,匈奴不仅不接受反而扣留使者任敝。他此番就是将使者夺回,但在外的日子突然发现……

    他这个大司马的身边也是危机四伏。

    霍去病中了招,说起来的神色也是惭愧。

    羲和叫他似乎很看重,觉得有必要用更严重的问题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你的命里乱了。”

    “何意”

    “你的命里应该在几日前就没了。”

    霍去病一怔,“那是吉量救了我”

    显然有人与他说了,脸上走浮着两点笑意,“这么说,先生与吉量待去病都有再造之恩!”

    “别急,命里长了点可也是断断续续随时就没的。”

    这些周易小事最拿手,越是神乎其神的本事,就越显珍贵。羲和用的多,自信也最足,“你还回去吗”

    “先生是说不回去”

    “嗯,反正你也是个随时就没性命的命,回去之后枯燥也危险,还不如称心的守着也算是守住了刘家江山。”

    “先生心意,学生也很愿意。只是事联许多,还要等皇上答案才可。”

    无论别人如何,对于皇上的心,霍去病是坚定不移的。

    羲和很欣赏这一点,不过不代表她能跟着点头答应。所以她就看着他,很厚着脸皮说赖皮话,“我从来不说假话,何况进了我的城,吃我的住我的,不报恩就想走了”

    “先生是想”

    “留下来做人质,等人还钱之前,你也可以陪我过两招。”

    一直被动的霍去病激动大声,“好!”

    s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