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来到战国(二十八)

作品:《我与长生

    羲和胃口向来不错, 白起又是饿了许久的半大小子, 两孙对着食盒埋头苦吃。

    李六看着眼馋,可是满堂饭舍再无别人。心知还不到饭点, 只能强忍着转头出去。

    既然应了那一声太师祖, 自然就要担起这份职责。

    “你唤我太师祖, 是想学什么”

    “兵法和武艺。”

    “你自己想的”

    白起点头, “父亲和母亲都说,我天赋极高。等到战事结束, 就想让我来拜师太师祖。”

    羲和嗤笑一声。

    就他那对父母,能生出什么天赋的孩子

    不过这孩子名字好, 说不准就是日后的那尊煞神。不是还好, 就当养个孩子从善而终。若是, 她也不能敷衍了事。

    “你年纪小, 近日好好休息。再过十日, 则是本院入学考试。考的不好则丙班,便不是我的学生。”

    “我会好好考的!”

    看那小鸡仔的竹棍手臂,羲和嗯了一声领着他入住了学生宿舍。

    等到金乌西坠时,与白起同来的男子敲开了羲和的办公门。羲和倒上茶来, 等他道清缘由。

    白孙为楚国落寞的士族之后, 一心想要为国争光,重振旗鼓。自幼拜师鬼谷先生, 行过冠礼之年带着夫人风小妮为臣为将。一人重武艺一人重兵法,相辅相成很快便崭露头角显出峥嵘。

    只是落寞的士族爬的慢些,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十年之久稳固地位。战场上风霜苦雨刀剑无眼, 为将为兵者多是带伤之人,风小妮回府略做休养调理,这才有了白起。按照一般人家,有了孩子自然就要照顾家事和孩子,可惜这两人一片丹心不一般,等到孩子大些能走能跳的就带上了军营里。

    两个父母得空了见到,平日都是部下照看的多。其中便是一同而来的男子,赵得。

    白孙在楚国与楚王有着血脉关系,几代之后早已成了极不着眼的士族,为了得到楚王重用曾得罪了不少人。他在前线战场不幸的消息传出,小妮便将白起托付给了赵得去寻羲和。

    二人随着私令从军营出发,途中也是坎坷无数,还几番遇到敌军之人。好在白起是营中长大,见到厮杀鲜血也不会吓得尖叫呆傻。

    为了引得羲和的心疼,赵得很是费心的倒说白起的可怜和坚韧懂事。

    原本想若这位风先生因为白孙枉负重托迁怒白起,他带着白起离去便是。可真到了此处见到了此地情形,赵得便换了念头。

    跟着他,最多就是跟着自家婆娘护他周全安生。可是要想有好的日子和本事,留在此处才是应该的。

    赵得几次提及小妮与白起如何如何,白孙此人像是消失一般丝毫不提。

    羲和哪里不知道其中关窍,但孩子的懂事是她亲眼所见的。建立学院就知道必定有几十年的热闹,多一个也没什么。

    只是她太久不带孩子了,原来两个都是放养着,并没有真正的亲力亲为,也不是谁的托付关系。

    羲和略一思量,“白起已经入班了,学院里有吃有住必定无忧,他日后要为将为师且看自己造化就是。至于你,何时走”

    赵得扯了扯嘴角,“这……”

    “你要留下”

    “家中还要老幼,我”

    “开学后你便走吧,书院穷养不起人。等你哪日得空了,可以来看看白起的益进。”

    赵得明白这个道理,人家太师祖才是临终所托之人,既然他无心在此便不能留下来扰得孩子心头胡思乱想不能安定。平常还罢了,可这是学院之中。

    “等白起入了学,我便离去。”

    只是白起那里,该如何想

    赵得满腹牢骚,再看堂上先生颇有闲情的舀了一碗茶汤喝着,且对着他笑了笑。

    辗转又一夜,天还未亮。

    赵得便寻到了白起,二人一同在绕着学院的宽路上晨跑。二人时快时慢,跑到了天色大亮后才停歇下来打了打拳。

    装了一小袋豆子的羲和上了山,吹着骨笛找来吉量一同约定下山的时间。看在豆子的份上,吉量勉强的答应了。

    此处可说人杰地灵,偏偏他没找到相合的,这片山林对他也不大有吸引力了。

    羲和得知后嘲笑几句,下山时就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人在打军拳。

    军拳她也学过,是当年陈府众人习练的时候学的,如今百年辗转也有了几分差异。羲和靠在数遍,看着两人哼哼哈哈的,晨跑时冷下来的汗又热腾腾的流淌满面。

    “太师祖早。”

    “风先生早。”

    羲和点头,走过去捏了一把白起的小胳膊,“去用饭吧!”

    “好。”

    这么瘦弱的个子要慢慢养,如此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羲和也觉得有趣。虽说为了学院,掏出她这些年来的部分钱财,但近处百姓也分担不少。如今又是有良田百亩的大主公,也不用心疼一个人的粮食钱财这等小事。</p>

    拿饭的时候羲和特意看了小丫头一眼。

    小丫头笑着弯月眸,舀的饭盒满满的。

    “谢谢姐姐。”

    白起嘴甜的道了一声,坐下时也是胃口大开。

    一旁的赵得无人问津,却不知为何总觉得拘谨,连胃口差了些。

    直到开学之日,赵得与白起后白日里一同做了苦力活。一面帮着干活引人,一面熟悉学院建设。闲余功夫则督促后者,让他勤加练习必定要为双亲争一口气。

    秦缓带着几个徒弟姗姗来迟,羲和将牌匾一等挂上,领着一众名声远扬的友人和后辈们站在台上,等到良辰吉日时掀开红绸。

    贵生学院。

    她记得后来有人说过一句,天下学生皆贵生。站在空出的广场台子上,羲和气沉丹田简略几句开学词。她不喜欢太过繁琐的言语,言简意赅便在百人身前开始入学考试。

    除了羲和请来的熟人之外,还有池子山远近百里的乡镇人群。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亲戚在此,有些只是过来修葺赚点零用,没成想看到了秦国左庶长卫鞅、魏国大将军庞涓等人前来。

    如此威名远扬,入学之日的学生们络绎不绝,且多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懂事知道几分分寸,也能看出其的天资如何。

    羲和背着手到处走,场上有几个学生显得出挑都被留意记在心中。有两个先生格外细心,笔试结束后的课外辩论还多问了两个考验脑子灵活的问题。

    堂上一个熟悉的小豆丁站起来,背着手微微摇头作态回答。

    他答的极快且对,先生问他名字。

    “学生张仪。”

    几个心知肚明的先生纷纷点头,人家关系户走进来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还特别聪明。

    果真是名师出高徒。

    羲和看着几人将名字勾了一笔,又如此站了许久才欣然离去。

    文场根据各有所长分了几人看着,她这里看到有两三个不错的,想来王诩秦缓都有所收获。

    而武场,除了兵法笔试外大都在歇息。

    羲和溜达到了院外,此处是山间以往无人问津满是荒凉。后来想到要坐立门户,修葺的时候就顺道在近处多建了一栋。

    今日开学,此处更是早几日就掀开牌匾做生意。

    贵生公舍。

    顾名思义,若是学生及家人则能优惠入住。人都有些争先的心态,且放出话来是她本人的公舍。公舍前后还有人看守能保平安,入住也有基本的餐食。

    餐食不算很好,讲究的人家自然会另点。而像池子村那样的人家从远处赶来的,自然是争先住下,也免得下山来回跑动。

    公舍里皆是两个庄院的人,既能挣钱还能跟着主公看着各路贵人们。一年之间日子日新月异变换的庄户人勤勤恳恳,将主公所言都记在心中。

    羲和去的时候,当做门面的女子抬起头来,“主公安。”

    微微点头,“人可多”

    “多呢,都满了。昨日有人来得晚不知道有住的,住下后又下去退了镇子里的同福住舍。”

    “那就好。”

    日后这座山会是一处盛景,而贵生学院则是此处生产总值的头首中心。

    她真是漂亮又聪明!

    羲和满心得意的又在几家打着地基的门店前走了走,直到笔试差不多后才返回去。

    几个主事的先生与她一同商量,等着第二日的武斗与沙盘谈兵。

    羲和作为主考官,率先选择了武斗的演武场。王诩笑着不多说,坐在高处看沙盘谈兵。

    许多焦急等待入学通知的学生及长辈们一时分了心,围拢在演武场四周看热闹。

    学生们懂事的表现一番,在场上打的难分难舍。不论有无招数,看到上面的院长都努力的要多打两下以求胜利。

    看热闹的人要求不高,不论什么招数,看着孩子打成一团竟是摇旗呐喊的吼着。

    真是不像话!

    羲和看的毫无波澜,垂着眼面无表情的睨着。直到年幼组的白起与高一头的学生登场,在众人唏嘘中一拳打在那学生胸前。

    眨眼间,学生躺在地上龇牙咧嘴起不来。

    “……”

    羲和欣慰点头,白起呵呵笑,“你没事吧”

    学生蜷缩状,轻敌了!

    作者有话要说:  按照这个剧情,白起就是主人公了。然后羲和就是住下戒指里的神奇老奶奶,从改造他娘胎开始服务然后传下一身武艺……

    下一个角色……写的时候发现有时间差……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