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来到战国(十九)
作品:《我与长生》 漫天红霞裹夹光色, 洒在沉色石墙暖洋洋的。
天边拂来一阵风。
闷热的空气让人心烦气躁, 屋舍中有人收回晒干的衣裳,烟囱里缭着灰色烟状,氤氲缭绕皆是一股人间烟火气,转眼腾跃在红霞之中。
街上行人多了起来,世间人生来就有热衷热闹的品性,尤其是墙上被杀鸡儆猴的人头们。全都只剩半截脖子,由绳子绑发系在上面。
羲和怔怔望了半晌,那里有一颗眼熟的头颅, 正是前不久被强行押走还嘴上无德诅咒卫鞅之人。
她微微笑,“死的真快。”
“您, 您是支持变法者”身后的小胡子问道,语气有些单薄。
“不是。”
她只是过来见证, 做一个有根据的笔者。
看看世间法治天下的初源, 是如何推陈出新,改头换面。
两人俱都大舒口气,高个子不忍直视墙上之景,背着身错过眼在羲和面前, “这种东西没什么好看的, 咱们走吧。”
羲和深以为然的点头, 她轻轻一拨,将高个子拨开指着人头,“你看那个屠夫,切割的技术太差了。”
“……”
“……什什么意思”
“刀口不平, 竟然也出师了。”羲和皱紧眉头,“你看他们的脸上都是瞪眼诧异,不见得有痛苦扭曲神色,可见是死后分头。如此之差,秦国是该变一变了。”
“……”您还说不是支持变法
两人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几个人头并无好看的,羲和扭身就走。
城中风声鹤唳,士族大夫惊慌失措,城门口的茶馆却是依旧大开。
说书先生说的故事越发纷杂,不再仅限于秦国风土的放牧人等怪志,诸夏各地皆有涉及。
这回说的,是骊山的山鬼之说。
“那山鬼通身洁白,形貌骷髅,身有九尺高,臂如长猿……”
羲和捧着奶茶,手指在几上敲了敲。
“无人知晓它从何而来,有一日忽然出现在骊山上,拿着一把一尺大斧在山中打猎。山鬼每日吃食许多,一时为牛,一时为猪。山鬼日日守在山中,护住骊山的所有百姓。才除了普通兽物外,山鬼爱吃生肉,尤其是人肉……”
故事由浅入深,山鬼的喜好被条分缕析。说书先生说的头头是道,舌灿莲花的引出山民为了讨好山鬼而挑选供奉的事情。
供奉,是个年轻的少女。
如此才肉细嫩,能够讨山鬼喜欢,从而让它守护骊山百姓的安危,更能保他们能平安的狩猎为生。
越听,羲和越觉得莫名的熟悉,甚至能够在其中挑出不对的地方。
“……此后山民每一年皆奉上年轻女子,山鬼将其受用则守护他们世世代代平安,至今仍有一姬姓后人侍奉左右。”
不,早没有人了。
羲和站在说书先生跟前,“请问,您说的这些也是原来说书先生说的”
“是。”
说书先生许是看她常常来,又与他聊过几次,笑着透出一丝口隙,“姑娘若是着实喜欢,可以去寻些志异怪谈看一看。”
“上面也说了山鬼”
说书先生笑而不答。
花钱听故事本来是很畅快的享受,偏偏听到自己的故事,心中还来不及喜悦就被那改的乱七八糟的志异弄得一懵。
丝毫不明这些故事发展的线索何来
不过山鬼不吃人,只是偷点衣服换点吃的,写在志异上肯定是不吸引人的。
羲和如是想着,仍旧有些不痛快。好在世人不知她的身份,只是努力的为异族鬼怪抹上一层别样的神秘形象,如此才能行替天行道的义行。
锅砸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是怎么疼的。
旁听许久的羲和受益匪浅,再想白日里高墙人头,回去的路上更是意兴阑珊有些无趣。左思右想,干脆翻开书简又刻下所闻所见的两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一夜过去,秦国的变法仍旧如火如荼的推进。火烧云滚了几日后,从天而降的瓢泼大雨下了足足半个月。
正是耕种的日子,天雨霖霈润了泥土。
变法中的垦草令,奖励耕织重农,推行小家庭的分户制。许多小两口等眼看着苍天眷顾,哭着笑着的开始劳作。
而许多怠于农务,不肯出力者没有家人扶持照顾,自然是满口怨气,对变法一事也是怨毒不满。
秦国之中,后者竟有许多。
羲和身边冷清了几个月,眼看着明面上的官场厮杀换成暗地里的赠送人头,小胡子和高个子又来了。
“我们来是和先生辞行的。”
前几天下了这年的第一场雪,地上积雪早已化得七七八八,雪水和脚边的泥土混在一起。</p>
羲和正在半成的小门处饮水止渴,她看着两人绕过泥水,从新葺的石路踏过走近来跪下说话。她蜷缩在门边毫无形象可言,若不细心都不会察觉有人在此。
“一路顺风。”
“……您知道我们要走”小胡子诧异抬头。
羲和漫不经心的摇头,“不是你们来辞别吗”
说完,她给了一双白眼。
“国中明令军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所以我们兄弟此番辞行前去参军。”
“你们”
“是!”许是羲和神态过于轻慢,高个子声色雄厚扬起道,“若不争得大夫爵位,我们绝不归乡,亦不敢来见你。”
秦国新律法中,军功爵位分为二十级,大夫在第五级中。这种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在羲和看来不算什么,但比照整日在都城中锦衣玉食的大夫之子而言,多半是富贵不得就要丢去性命的地狱。
如此,才引得旧礼贵族一等对新法的排斥。
羲和看两人满面认真,“受刺激了”
两人点头,小胡子闷声道,“我父亲被贬官了。”
“我父亲仍旧为官,只是被斩去左足落人笑柄。”
两人也是十分坦诚,羲和失笑道,“那你们是想报效秦国还是想有朝一日能得以斩下卫鞅头颅”
才起的一家新院落里,简衣旧衫的女子一脸惬意轻快的说着秦国多人愤懑之言,她说的随意好似是相约再一同街上散步一般。
彼时也没什么可遮掩的,二人应道,“斩下他的头颅!”
“等完工,陪我去一个地方。”
“是。”
二人只带了两个家奴,默然听话的就在门前等着。只是看着内里人都在忙碌,尤其羲和做的最多,叫了家奴帮忙后两人又硬着头皮跟着羲和搭手。
虽然是身骄肉贵的主,好在只是帮羲和挑去一点伙计,到了晌午时候羲和和领工说一声离去。
揉着酸疼的肩臂,二人跟着羲和出了城,“先生,咱们不坐车”
“你还坐车”羲和上下打量两人一眼,“若是行军打仗你还怎么谈享受”
“先生说的极是。”
羲和难得翘班,领着几人一路直往城外,走不远处就看到了一亩亩的田地。
田地中大都种满了吃食的敊稻一等,另一片则是蔬菜一等。只不过这亩亩田地种植略不平均,其中还有两亩空着。
“你们可知这些何时该种何时该收收成多少”
羲和指着田地问道,两人茫然摇头,“不知。”
“头一回见”
“是。”
“我也是头一回。”眼看着有人在田地之间穿梭,拐角处竟然还有车马停靠,羲和往前过去,“年初我进城时经过此地,还是一片空地荒废着。”
“不到一年就种满这些,看来也很好了。”
“是啊,难得种了这么多。”
可为何会突然种这么多
搭话的小胡子抿了抿嘴,“可农务只是百姓吃食,男子战场开疆扩土才是国之根本。”
“可没有粮食,开疆扩土的士卒吃的什么”羲和回眸一笑,瞥眼高个子,“难道易人而食”
“自然不是!”
“即便是,你不敢吃,也没有杀人的本事。”
羲和明白两人有些手脚功夫,但那只是简单的几下,从未真正露出血气更别说杀人。她看得清楚,言语也刻薄些。
二人听得面红耳赤,很是不甘。
“先生放心,大夫爵位不过是我二人的踏脚石而已!”
“就是!杀敌不过鸡鸭,又有何不敢不能!”
二人逞口舌之强,羲和将腰间别着的石剑递出,停步指着辇车旁看黍稻的人,“好,拿着这个去吧!”
小胡子看着偶尔被羲和拿来挑石头的细棍子,再看近处的卫鞅,有心要说却被羲和的笑眸一激。
男子汉大丈夫,又有何不敢!
他伸手去接,却见细棍子刮着呜咽声砸在手上,悬重叫他猛地一跌,跟着摔到地上。高个子不明所以,惊得连忙去扶他。
两人七手八脚的要起身,偏偏小胡子的手被细棍子压在土里,无奈高个子帮忙将四处的土刨开来。
眼看着刨开一半就要大功告成,却听有人走近来。
他们抬头,只见风头无两的左庶长卫鞅前拥后簇的领着人前来,“先生快跑!快,快刨!”
高个子慌得两手在土中狠狠刨坑,拉着小胡子要跑走,却听一声,“卫鞅见过师祖。”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