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来到战国(一)

作品:《我与长生

    血水干止, 脚踏楚地。

    两相道别后, 羲和驾车转向背上而去。

    正如她知公输班之才一般,世人皆知他的厉害。诸侯一等不会挑剔他的毛病, 只一心要他所造兵器。

    如云梯等。

    楚国将他请去, 许多小诸侯国都坐不稳,尤其是曾经的晋国。

    但当年的晋国早已分崩瓦解,甚至一分为三让给了卿大夫赵魏韩三家。虽叫旁人狐疑, 但周天确实亲口答应其三家一跃为诸侯, 开宗庙立天下。

    这样别出心裁的崭露头角,世人只知诸侯大国, 却都忘了还有个周国。

    羲和驱车越过周地, 此处士卒盘桓看守, 但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到了赵国, 却是一派欣欣向荣。

    赵王因为解放了奴隶,当地百姓安家立业,将一片片荒原高土开荒垦殖变成了片片剩收的麦田。风吹便动, 轻轻摇曳那重负下的细腰枝干, 沙沙之声尽是稻麦的甜味。

    一眼望去, 与人仿佛高的麦田便是赵国最坚韧的国力。

    羲和只身穿行其中, 寻到了赵国宗庙,看到了赵武之牌摆在上面。

    还真是他的……靠近去数了数, 曾孙子。

    若是两人有缘见面,这个曾孙赵毋恤应该很讨赵武喜爱。却也还好,赵家的男人命断。若不然两人一同, 只怕就没有韩魏两家了。

    但这不代表这小崽子能拿剑指着她!

    说到底,彼此还是义亲!

    漆色的案几长有九尺,上面摆放着赵氏祖宗与各色祭品。其中碟子上一串紧实玛瑙的葡萄,仿佛孔雀开屏般夺目诱人。

    赵国富国强兵,衣食不忧。许是沙土不同,种植的葡萄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羲和许久没吃到,多年不见后只觉得腹中翻滚,馋的她摘下一颗饱满圆润的丢到嘴里。鲜嫩水灵的葡萄皮薄肉实,入口便甜到了心里。

    仿佛心情也好了起来。

    羲和挑眉,一面吃着葡萄一面拿出随身的小石片,在那九尺长的案几上刻字。

    ‘再打鲁班,我打你屁股。’

    力道下的刚刚好,九字正正铺满了案几,露出其中木头原有的白色。只要不是眼瞎,那必然是入门就会看见。

    刻完后,羲和又在赵武之名上刻上一朵小花。

    宗庙之中自有士卒与宫人,每日都会定时过来看一看再送上一些新鲜瓜果。

    羲和放下一只骨笛,吃下最后一颗葡萄后将其伸展的小藤当回碟上。甜食吃多了也不好,羲和临走前拿走一片烙饼磨牙。

    想来派去的士卒五一归还,赵毋恤那样聪明的脑子定然会明白的。

    身为朋友,她也算是有义气了。

    楚国要攻打宋国,但其上本是仇敌的赵韩魏不可能不紧张,这点羲和看得明白,但只要不涉及她身边人的安危,自然也就由他而去了。

    毕竟一人之力仅能如此。

    羲和买来许多葡萄秧苗,还有已熟的葡萄放在车上载回骊山去。

    临别前,公输班答应了她可以自传记载他的技艺。再加上这些年来她也偶尔会记上一些心得,如今她最熟稔,书写下来才能保证这项技艺不会流失。

    毕竟在她记忆中,鲁班之名仿佛只存在历史之中,许多东西甚至被后人否定。

    尤其是这木鹊一等,羲和仍是半路者,还需要她耗费精力和心思去挖掘。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知其如何是基础,但要彻底吃透,并将它转到别处运用才最要紧。

    羲和将木鹊摆在桌上,开始再做一批书简。

    书写文字需要静心,翻阅几年的草书,再逐一罗列其中心得。公输班与她的心得需要分开,更要耐心的画出许多结构细节。

    山中一人忙碌,羲和晨起漱口用饭,偶尔披头散发的铺在桌上。比着量尺将其一一画在牛皮之上。有时烦闷无趣时,将桌上的木鹊敲其十下,看它扑棱着木翅飞在屋中高歌。

    本是一方扎在土中吸食天地而生的木头,在人手中运转后改头换面,仿佛成了活物生长处四肢身躯,披上彩色画漆,在空中盘旋高歌。

    而这其中,除了木头外别无他物。

    真是神物,叫人惊叹连连。

    羲和看了数次,却从来不会厌倦。她抬头看了半晌,又将方才所画抹去。

    书画要比哲学道理麻烦耗时,不知不觉间新种的葡萄秧苗因她疏于打理死了大半,还有两根生长嫩芽。数月之后茁壮成长,又几年后延着藤架伸展遮盖了小半后院,累累果实坠在其中,也招惹了不少对此垂涎的小鸟们。

    山中鸟鹊无数,羲和又扎了个十字架,随意套上旧衣后将那些干草一等塞在里面鼓鼓囊囊的。胖胖的稻草人站在屋顶,天晴时羲和将木鹊放在上面高歌,自己则在藤蔓下闭目眼神。

    以至于她偶尔与被过熟的葡萄坠下,打在脸上。

    前两年她还吃的过来,后来甜到她软了牙,又将其酿成了一壶清酒。她当时大喜,发现良机的大量生产葡萄酒。待到后来葡萄越来越多,羲和则载着满车的葡萄美酒买入了诸侯大夫家中。

    盆满钵盈。

    腰缠万贯的感觉让羲和心中舒畅,走路时也是轩轩甚得满面春风。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羲和又接连的买了几年,她拿着钱给自己换了一身衣裳和一大袋的豆子。</p>

    和葡萄的满载而归不同,羲和在山上如何辛勤耕耘,田土上的豆子常常是才刚熟长就落入了吉量的肚子,数年生涯竟然没有留下半点余粮。

    好在为了生计,山上的许多草药也被羲和洗劫一空。在倒卖葡萄酒时,她还能一心二用的敲开许多武将大夫的府门,推销一把自制的急救丹药。

    丹药成的时候她吃了一颗,不知是身体太好还是伤不够重的缘故。身体恢复本就快的羲和吃完后,当夜饿得爬起来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块生肉。

    不过丹药生意不好,许多家奴见了就将大门阖上。

    吃太多的闭门羹后,羲和收拾行装下山去。

    丹药自然要给重伤之下,能快速看到效果的人吃才有效。若不然再好的东西,就是送人也被弃之。但她常年在山上,势必是不可行的。

    一连开炉烧做数十盒丹药,闲余功夫为了验证自己的技艺还做了十数把伞,伞上各染着鲜亮的颜色。

    那些有钱人家的姑娘看见了,肯定会一掷千金。

    羲和刻下一张风杂铺的木牌替下飞递牌子,抓了一把豆子给吉量,“老兄,你看你都肥了!”

    “咈咈咈咈!”

    “我说真的,所以我今天就带你下山,把肥肉都跑走!”

    “咈咈咈咈!”

    “你不跑我怎么养你难道让我头不抬给你种一山的豆子”

    羲和不高兴的拍它脑袋,她又不是山顶洞人,凭什么一个人在山里修仙

    被说胖的吉量又吃了一把豆子,这才勉强的踏了两步催她上车。

    路上不免遇到一些穷困迁移行尸走肉的难民,百人走过竟是毫无生气。

    正好遇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小丫头,拖着破旧草鞋前行,几乎甩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羲和拿着饼子下车,“你们从哪里来”

    小丫头眼巴巴的看着饼,伸手默默地指着后方。

    难民多是妻离子散的,想来小丫头也是其中之一,羲和见她默默地咽了口水,小巧的脸上唇瓣干涸,像是一年里不见甘霖的枯土,唯有上的一双眼眸亮得惊人。

    羲和卸下皮袋递过去,“喝点水。”

    小丫头舔了舔嘴唇。

    “别舔,喝吧。”

    小丫头闻言连忙伸手,一把抢过皮袋对准小嘴后仰头大喝。小身板子略微起伏,饮水的咕咚声十分响亮。

    旁处很快聚来隐晦的目光,羲和一把将长矛扎在土上。

    沉闷的破开尘土挥洒溅起,咚的一声。

    小丫头吓得身子一颤,抱着皮袋,眼中满是防备。

    “喝慢点。”

    羲和尽量放缓自己的声色,学着水娘希娘那样温柔的说话,面容带上了浅浅的几分笑意。

    小丫头见她面上隐含的杀气散去,好看的像是梦里才能看见的仙女一般,不由自主的怔怔望她。既是喜欢,又有些害怕。

    羲和大约明白,一个小丫头独身随行会遇到多少五彩斑斓的八面面孔。她只是笑着,没有再催促提醒,只是看向她身后的人们,“你家那里是打仗还是闹饥荒”

    “……”

    “是打仗!”

    小丫头不语,一旁妇女抢道,怀里还抱着个睡着的孩子。

    羲和将饼子递了过去。

    妇女欢天喜地的拜谢,叫醒孩子让他快吃。

    小丫头抿着唇。

    羲和将余的饼子递给她。

    饼子到手,小丫头抱着狼吞虎咽的吃,腮帮子鼓着像是来偷吃的。

    羲和一手将她抱在怀里,她也没有任何反应。

    上车驱向他们逃离的地方,走了不远处就见有个背着竹背篓的年轻人竟然也是一个方向而去。

    “小子,同路”

    年轻人点头,看着才走过曾见的两人。

    “上车吗随便给点钱来就可。”

    脚程太慢,年轻人点头答应。

    羲和伸出手,“先给钱。”

    作者有话要说:  羲和:入不敷出没钱了

    战国的话除了名单上的两个,貌似没啥写的……

    本来要写的某位……最后才匆匆走出来,连名字都没有,这次你们肯定猜不到了!

    你们要是有喜欢的,可以留个名字,反正除了谈恋爱女主啥都可以_

    ps 晋江抽到我想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