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作品:《七零之当家媳妇不好惹》 夏惊蛰没注意到男人的忐忑, 坐在小板凳上敲了几个螺丝, 竟然有点眩晕感,脸色也开始不寻常的苍白。
她明明刚刚才午休完,不应该啊
一直注意着她的萧青山顾不得身上的汗臭,洗了把手,拦腰将人抱起来,往屋里走。
夏惊蛰还在状况以外,傻愣愣问他:“你这是做什么”
萧青山神色复杂,低头亲了亲她, 小就小点吧,还有他不是
萧青山坐到床沿, 把她抱在腿上,取过一旁的大葵扇, 轻轻扇着风, “惊蛰,你那个是不是推迟了几天”
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很少刻意节制,除了夏惊蛰身体不方便的小日子,几个月下来, 萧青山已经摸清了她的规律。
以前他对这些一窍不通, 直到夏惊蛰来这个会难受不舒服, 他才去查些了资料。
夏惊蛰还处于懵圈状态,呆呆地问:“哪个呀”
到底是这个时代的男同志,萧青山轻咳一下,耳根薄红, 轻声道:“月事。”
夏惊蛰还没听清他说什么,就感觉到有股热流从身下涌出来,她这才想起来,难怪总觉得整个人不得劲,原来大姨妈推迟了好几天没来造访,整个人憋得难受。
夏惊蛰拍拍萧青山的胸膛,“山哥,放我下来。”
萧青山打算把她放到床上坐着,夏惊蛰拒绝,“别,待会把床弄脏了,把我放地上。”
夏惊蛰一着地,赶紧去换月事布,说起这个夏惊蛰也是叹气,这时候还没有背胶式的卫生巾,这月事带还是她自己用干净棉花和棉布做的。
萧青山把人放下来,看着夏惊蛰开柜子拿了个东西往外走,他收回视线,往手腕上看一眼,总算知道腿上的粘稠感和血腥味是怎么回事。
他暗暗松了口气,过几年才要孩子是夫妻俩的共识,他也不想她小小年纪围着孩子转。
想到手腕上和大腿上的红色粘液是什么,萧青山的表情真是一言难尽。
夏惊蛰并不知道自家男人经历了什么,这会躺在床上哼唧唧,什么都不想干。
萧青山到外面把自己处理干净,给她冲了碗红糖水,里面还放了几片姜,小妻子每次来月事都喝这个。
夏惊蛰每次来大姨妈都特别虚弱,喜欢依赖萧青山,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已经很习惯。
她接过温度适中的红糖水咕噜噜喝完,萧青山这才去换了身干净衣服坐到床边,温热的大手对搓几下,开始帮她揉肚子。
阿婆进屋就看到这个情形,大概知道怎么回事,感叹孙女儿好命,遇上这样的好丈夫。
夏惊蛰的父母已是十分恩爱的夫妻,也做不到这样,阿婆想,此情此景,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应该安心了吧。
-
这几天,萧大山夫妇沿着鱼塘四周种了不少瓜果和鱼草。
老广叔每天蹲在塘边,观察土壤的变化,石灰洒下第三天,老广叔吩咐开渠注水。
紧接着,三人开始“施肥”工作,这是夏惊蛰很想忽略的环节。
一直到了第八天,老广叔确认杀菌工作完成,石灰的毒性已经完全挥发,才让萧大山通知夏惊蛰准备投放鱼苗。
隔天,萧青山亲自跑一趟洛耕村,千叮万嘱老同学配比好的四大家鱼的鱼苗送过来。
下鱼苗这样的盛事原本要放几串鞭炮庆祝一番,如今破四旧,不能太高调。
林翠英在鱼塘的四个角用石头压上红纸,点上一炷香,保佑鱼塘顺顺利利,小鱼苗平平安安长大。
下鱼苗这一天,夏惊蛰亲自过来一趟。
鱼塘主要放养四大家鱼,大鱼塘以亩为单位隔成四个小鱼塘,因为每种鱼的饲料不同,也为了方便日后捕捞,所以每一个小鱼塘侧重养一种鱼,再少量配比其他鱼类混养。
比如胖头鱼就特别爱吃螺丝,老广叔早已经摸了不少螺丝放到胖头鱼塘地下,繁殖成功之后,便会成为它们的主要饲料。
像草鱼也特别好养,顾名思义主要以草为主食。
鲤鱼和白鲫鱼这种属于杂食鱼类,什么都吃,什么都可以放一点。
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在任何领域做专以后都是大师傅,专业人士,养鱼在夏惊蛰看来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比如在她眼里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鱼苗,老广已经能迅速分辨出哪些是公鱼,哪些是母鱼。
直到现在,夏惊蛰才有“原来鱼也分公母”的恍然大悟。</p>
为了测试鱼塘的水质是否完全没有问题,老广叔在每一个小鱼塘先放为数不多的鱼苗下去测试,等到明天醒来没有鱼苗翻白肚,这水质才算过关。
林翠英夫妇跟着老广叔,边做边学,夫妻俩勤劳好学,都是老实人,老广叔并不藏着掖着,把自己会的懂的几乎倾囊相授。
他们接下来大量的工作是准备鱼粮,生的,熟的,肥料,鱼草等等每天必须准时投喂。
塘边那间屋子老广叔顺便在边上专门搭个棚,临时放草料等。
直到现在,夏惊蛰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老广叔,这鱼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没有这方面常识的夏惊蛰美滋滋地觉得大概过年就可以吃上自家鱼塘出产的鱼了。
老广叔当下给她泼了一盘冷水,“养得好的话,一年能长到两三斤,一般情况下得两年以上才捞出来卖,当然,养的时间越长,鱼就越大,虽然胖头鱼长得稍微快点,两年能长到八斤左右,但是这鱼主要吃鱼头,长到十几斤才好,起码得养个三年以上。”
“什么”夏惊蛰幻灭了,也就是说到了过年这鱼最大的还不到一斤呢,她到底是怎么以为一年半载这鱼就能上市的啊。
既然要养这么久,上辈子的淡水鱼为什么会卖那样便宜啊
“老广叔,那以后岂不是三年才能卖一次鱼”
老广叔摇头,哈哈大笑,总算相信夏惊蛰对养鱼这件事一窍不通。
“惊蛰啊,这鱼苗不是一次性投放的,每隔段时间就会投放一些,一个塘里有大大小小的鱼,个头足的出水,不足的继续养,一直循环着,到时候这塘想天天出鱼都行。”
夏惊蛰来到这里之后,第一次觉得自己智商堪忧,对啊,循环着养不就能天天出鱼了吗
想到要两年后才能吃上自家鱼塘的鱼这件事,她表示很忧伤。
她招招手,让林翠英和萧大山过来。
“大哥大嫂,天气慢慢开始热,你们注意防暑,不要在外面逗留过长时间,可以让学生放学后勤工俭学帮我们打草,一捆给个几分钱什么的总有学生愿意干的,这样一来等于帮补他们买点文具,一举两得。”
老广叔的主要工作是盯着鱼塘,苦力活大部分落到林翠英夫妇身上,两个人准备这么多鱼的口粮太过辛苦。
“惊蛰,咱还要两三年才能见到钱,这又开始花钱,不妥吧”
林翠英肉痛,前期的人工,石灰,鱼苗等等样样都是钱,夏惊蛰已经不知道投进去多少。
提到钱夏惊蛰才想起来,原本以为年底能卖鱼就有钱,没想到得两三年,失策啊。
“对了,鱼没有出水之前,我每年先预支你们每人两百块钱作为家庭开销,不够的再找我要。”
夏惊蛰本来想以家庭为单位,老广叔那她已经预支了一千多,再加两百足够,林翠英一家四口人一共四百,也能生活得很好。
林翠英摆手,“惊蛰不用,我们还有钱,又不怎么花钱,不用预支给我们。”
夏惊蛰坚持,“没必要省钱,紧着点孩子,该买肉买肉,该吃鱼吃鱼,吃穿用度都不用省,零花钱该给点给点,这样孩子身体壮实,也会更大气。”
说起这个林翠英又开始惭愧,“惊蛰,我们家吃你买的肉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孩子们都恨不得住到你家里去。”
“一家人不说这个,我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照顾到他们,你该紧着点紧着点,我们这边你不用管。”
林翠英明白她的意思,她总想着能回报一点是一点,但夏惊蛰一家是真的什么都不缺,她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多种点瓜果蔬菜,可是梁阿婆就种了不少,这个恩只能先承着。
夏惊蛰没有逗留多久,晃晃悠悠回家。
清点家里的现金,她十分庆幸自己开拓了卤味市场,萧青山的工资只有几十块,两年没有进账,还得不断投入的话,她又得去卖金砖。
说起金砖就不得不提亨利,据说他回美国去了,到家后专门给萧青山写了封信,不停强调如果他的金砖想出手的话务必留给他,他会在中国过农历年的时候回来。
想必是回去后转手金子大赚了一笔。
炎热的盛夏如期而至,对夏惊蛰这种夏天只能活在空调房里的人来说,那是切切实实的苦夏,她只能靠老陈醋凉拌菜和绿豆汤续命。
晚上怕累着萧青山这个“人肉风扇”,夏惊蛰不愿他一直扇风,他辛苦,她也不舒服。
七月刚过,夏惊蛰好不容易长起来的几斤肉就全掉了。
萧青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不知道怎么办到的,竟然要到了一间单人宿舍,因为现在住房紧张,离派出所几公里范围内的几乎都得回家去住。
这一晚,吃过晚饭,萧青山便载着怕热的小妻子回派出所的单人宿舍去住。
可把差点热傻的夏惊蛰给高兴坏了。